黄益楚;章伟祥;陈孝军;都巍
2007年5月~2013年4月,我科采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国新;汤志辉;毛成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07年3月~2012年9月,我科对19例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芦克洲;王冰;周金贤;贾磊;梁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或钛缆张力带治疗6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学武;张凤桐;白祝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4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4组:空心加压螺钉组20例,DHS组16例,Gamma钉组14例,PFNA组33例,对比4组的手术效果。结果8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4年。4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DHS组均长(多)于其它3组(P<0.01),空心加压螺钉组、Gamma钉组、PFNA 组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DHS组发生率高于其它3组(P<0.01),空心加压镙钉组、Gamma钉组、PFNA组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系统。DHS术中损伤较大,PFNA固定相对较满意。
作者:夏良平;柳惠江;林佩达;林岳平;乐富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病变类型分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组(30例)和伴有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MED治疗并对比疗效。疗效评定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结果术后两组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腿痛缓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DI及下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Modic改变与患者术后下腰痛恢复情况密切相关,提示腰椎Modic改变是下腰痛的原因之一,对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临床疗效有影响。
作者:蒲小兵;周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09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对30例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治君;张宇;杨明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拇外翻患者行Chevron截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经半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拇外翻患者行Chevron截骨术。结果14例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足疼痛症状明显好转,拇外翻外形得以改善。按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制定的AOFAS足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系统,由术前56.2分±5.6分提高至术后85.3分±4.5分(P<0.05)。结论 Chevron截骨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拇外翻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苏正兵;杨述华;段德宇;梁琳琳;方为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探讨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情况及手术对血供的影响。方法对2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行患、健侧髋部DSA,统计显影的支持带动脉数目。结果 Garden Ⅰ~Ⅳ型骨折术前支持带动脉数之间患/健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呈递减趋势(P<0.05);同型骨折手术前后比较,Carden Ⅰ~Ⅲ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den 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可以较准确地评价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薛晨曦;荆珏华;徐杰;姚运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4例采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术后1周调节支架进行肘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结果11例均获随访,时间9~20个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稳定性良好。肘关节活动范围:伸0°~30°,屈130°~145°;前臂旋前60°~90°,旋后45°~80°。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4例,一般1例,差2例。其中2例发生异位骨化,3例合并有肘关节轻微疼痛。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早期手术治疗,重点是实现骨性结构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同时重建肘关节稳定结构;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方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钱志渊;顾云峰;孔文斌;周祖彬;于晓巍;高悠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08年2月~2012年12月,我科对14例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患者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陆斌;邢麟子;杨卧龙;胡敏峰;何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指尖离断伤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手术治疗指尖平面完全离断伴有指骨、甲床损伤而无法再植的37例患者(39指),创面面积:0.3 cm ×1.2 cm~0.5 cm ×1.8 cm。常规清创后,将离体指与近端断面解剖复位,用5-0丝线间断缝合,加压包扎固定;术后12 d拆除加压包堆,3周拆线。结果成活34指,成活率87.2%。33例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伤指外形、颜色与健侧基本无异,指甲生长完好,局部无触、压痛,痛温觉及精细感觉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原位缝合打包加压包扎修复指尖离断无法再植的手指,可以保留佳的外观和功能。
作者:黄益楚;章伟祥;陈孝军;都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克氏针、钢板螺钉、Herbert空心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探讨空心钉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5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中采用克氏针治疗58例,钢板螺钉治疗62例,Herbert空心钉治疗30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50例均获随访,时间6~21(17.3±4.2)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Herbert空心钉组、克氏针组均较钢板螺钉组短或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愈合时间:Herbert空心钉组短于钢板螺钉组和克氏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Herbert空心钉组与钢板螺钉组均高于克氏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Herbert空心钉组明显少于克氏针组和钢板螺钉组。结论 Herbert空心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损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用于横行或短斜形锁骨中段骨折。
作者:王勇;吴银生;许兵;郑志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09年1月~2012年1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创伤骨科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32例老年髋关节病变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杨杰;龚翔;彭吾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Gustilo-AndersonⅡ~Ⅲ型开放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5例Gustilo-AndersonⅡ~Ⅲ型开放骨折患者的断端软组织缺损一期无法缝合的骨外露创面行VSD治疗,术后冲洗引流,二期植皮或皮瓣、复合组织瓣修复。结果13例一期清创用VSD治疗,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10例经再次或多次行VSD治疗,创面新鲜后植皮或皮瓣、复合组织瓣修复。2例感染,经换药、引流,抗感染治疗,延期行复合骨瓣修复创面痊愈。创面愈合时间18~56(35±11)d。25例均获随访,时间10~24(18±6)个月,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无创伤性骨髓炎发生。结论对于Gustilo-AndersonⅡ~Ⅲ型开放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较重患者行VSD治疗,可为二期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杜中兴;岳发翔;朱贤久;唐方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跟骨锁定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侧L形切口联合跟骨锁定板治疗28例跟骨骨折患者(共31足)。结果28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前与术后及术后6个月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29足,良2足。结论外侧L形切口联合跟骨锁定板治疗跟骨骨折疗效优良。
作者:尚炜;赵刚;舒钧;张雪绢;任莉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跟骨骨折应用钛板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中广泛开展,但术后有切口皮缘坏死或伤口裂开钢板外露的并发症。如何能减少和避免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成为骨科医师所关注的问题。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们对72例跟骨骨折行手术内固定患者采用切口宽窄交替减张缝合,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陶忠生;于宝占;王明刚;赵伟超;王延杰;郭中华;王秋生;冯亚高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以腓动脉发出的肌间隔穿支动脉及肌皮穿支动脉为轴型血管的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对供区损伤小、不破坏供区外形、受区修复重建功能和外形好、设计灵活以及患者术后康复快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提高腓动脉穿支的定位,加强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的结合,掌握好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手术指征,大程度地减少对供区的损害,切取大小合适的皮瓣,并达到创面修复的佳效果,将是今后研究方向的热点。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腓动脉穿支皮瓣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了解腓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凯旋(综述);徐永清;范新宇(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08年3月~2012年3月,我科对41例臀肌挛缩症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射频松解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卢启贵;王平;黄东红;孙克民;李政;郑英慧;沈云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7例胫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组(旋入钉组,180例)和交锁髓内钉组(交锁钉组,6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失血量、闭合复位率、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参照Johner-Wruhs标准进行评估。结果247例均获随访,时间12~60个月。手术时间:旋入钉组(50±30)min,交锁钉组(80±20)min;术中透视时间:旋入钉组(4±2.8)s,交锁钉组(20±10)s;下地负重时间:旋入钉组(7±4.6)d,交锁钉组(14±7.0)d;骨折愈合时间:旋入钉组(16±4.3)周,交锁钉组(20±5.5)周;以上各项指标的时间旋入钉组均短于交锁钉组(P<0.05)。失血量:旋入钉组(60±33)ml,交锁钉组(65±27)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率:旋入钉组50.6%(91/180),交锁钉组62.7%(42/67),交锁钉组高于旋入钉组(P<0.05)。骨折愈合率:旋入钉组100%,交锁钉组97%(其中15例拆除远端锁钉动力化后骨折愈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旋入钉组感染6例、锁片退出2例、交锁钉组感染4例、内固定折断2例。再手术率:旋入钉组为1.1%,交锁钉组25.4%,旋入钉组低于交锁钉组(P<0.05)。功能评价:旋入钉组肢体功能优良率98%,交锁钉优良率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简单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操作简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有利于下肢早期负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张仲子;赵烽;张武;任云峰;熊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青壮年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作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联合无血管的自体腓骨移植和重组骨形成蛋白-7对6例(7侧)未塌陷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其中Steinberg分期Ⅱ期5例、Ⅲ期1例(双侧)。随访4年,Harris评分提高492分,VAS 评分降低5分,且5例股骨头未发生塌陷,1例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一年因塌陷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故作者认为,自体腓骨移植联合重组骨形成蛋白-7是一种治疗未塌陷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军(摘译);荆珏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