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伴有 Modic 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蒲小兵;周强

关键词:Modic改变, 下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镜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病变类型分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组(30例)和伴有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MED治疗并对比疗效。疗效评定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结果术后两组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腿痛缓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DI及下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Modic改变与患者术后下腰痛恢复情况密切相关,提示腰椎Modic改变是下腰痛的原因之一,对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临床疗效有影响。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2008年9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适度椎板减压、椎板、横突间或椎间植骨治疗56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立新;郝明;刘义辉;龚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2010年2月~2013年1月,我科对1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蒋铭;徐锋;孙斌峰;钱平康;吴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4例,三部分骨折25,四部分骨折3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围手术期根据骨折三期用药的理论辩证使用中药内服治疗。术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42例均获随访,时间5~1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24周。1例发生肱骨头坏死。功能情况采用Neer评分:优15例,良21例,可6例。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2009年1月~2012年1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创伤骨科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32例老年髋关节病变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杨杰;龚翔;彭吾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无明显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Wiltse 入路组(W组,32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T组,36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Cobb 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68例均获随访,时间8~60个月。无切口感染,脊柱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无断钉、断棒等发生。两组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之间术后各时段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 评分明显优于T组(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

    作者:任亚军;张云庆;周枫;邓雄伟;方剑峰;骆文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实施闭合复位钛针固定、腓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胫骨术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未出现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按Mazur et al评分标准:优1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闭合复位钛针固定联合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陈枫文;张娟;涂万荣;陈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选择性血管造影评价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变化

    目的: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探讨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情况及手术对血供的影响。方法对2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行患、健侧髋部DSA,统计显影的支持带动脉数目。结果 Garden Ⅰ~Ⅳ型骨折术前支持带动脉数之间患/健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呈递减趋势(P<0.05);同型骨折手术前后比较,Carden Ⅰ~Ⅲ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den 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可以较准确地评价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薛晨曦;荆珏华;徐杰;姚运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种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克氏针、钢板螺钉、Herbert空心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探讨空心钉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5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中采用克氏针治疗58例,钢板螺钉治疗62例,Herbert空心钉治疗30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50例均获随访,时间6~21(17.3±4.2)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Herbert空心钉组、克氏针组均较钢板螺钉组短或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愈合时间:Herbert空心钉组短于钢板螺钉组和克氏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Herbert空心钉组与钢板螺钉组均高于克氏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Herbert空心钉组明显少于克氏针组和钢板螺钉组。结论 Herbert空心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损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用于横行或短斜形锁骨中段骨折。

    作者:王勇;吴银生;许兵;郑志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全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的中期随访结果

    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手术治疗包括全踝关节置换和踝关节融合术,尽管踝关节融合术是一个可靠的手术,但很多患者还是首先选择全踝关节置换。作者对4所医疗机构的388例踝关节进行回顾分析。321例(83%)踝关节获得了平均55年的随访,全踝关节置换和踝关节融合术的翻修率分别为17%和7%,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和7%,踝关节评分分别从51.9分和53.4分降到26.4分和33.6分。作者认为,全踝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翻修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作者:李军(摘译);荆珏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膝后内侧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后交叉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2008年2月~2013年5月,我院采用膝后内侧纵形小切口进入显露、内固定治疗19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军;王树金;吴树华;王遥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4例采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术后1周调节支架进行肘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结果11例均获随访,时间9~20个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稳定性良好。肘关节活动范围:伸0°~30°,屈130°~145°;前臂旋前60°~90°,旋后45°~80°。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4例,一般1例,差2例。其中2例发生异位骨化,3例合并有肘关节轻微疼痛。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早期手术治疗,重点是实现骨性结构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同时重建肘关节稳定结构;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方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钱志渊;顾云峰;孔文斌;周祖彬;于晓巍;高悠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目的:对比分析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7例胫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组(旋入钉组,180例)和交锁髓内钉组(交锁钉组,6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失血量、闭合复位率、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参照Johner-Wruhs标准进行评估。结果247例均获随访,时间12~60个月。手术时间:旋入钉组(50±30)min,交锁钉组(80±20)min;术中透视时间:旋入钉组(4±2.8)s,交锁钉组(20±10)s;下地负重时间:旋入钉组(7±4.6)d,交锁钉组(14±7.0)d;骨折愈合时间:旋入钉组(16±4.3)周,交锁钉组(20±5.5)周;以上各项指标的时间旋入钉组均短于交锁钉组(P<0.05)。失血量:旋入钉组(60±33)ml,交锁钉组(65±27)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率:旋入钉组50.6%(91/180),交锁钉组62.7%(42/67),交锁钉组高于旋入钉组(P<0.05)。骨折愈合率:旋入钉组100%,交锁钉组97%(其中15例拆除远端锁钉动力化后骨折愈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旋入钉组感染6例、锁片退出2例、交锁钉组感染4例、内固定折断2例。再手术率:旋入钉组为1.1%,交锁钉组25.4%,旋入钉组低于交锁钉组(P<0.05)。功能评价:旋入钉组肢体功能优良率98%,交锁钉优良率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简单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操作简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有利于下肢早期负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张仲子;赵烽;张武;任云峰;熊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封闭负压引流结合持续冲洗治疗四肢创面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结合持续冲洗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结合持续冲洗方法治疗28例(VSD组)、传统换药方式治疗28例(传统组),比较两组创面植皮前缩小面积、清创后距植皮时间、植皮后治疗时间、植皮后换药次数。结果 VSD组治疗后均未出现发热,创面均无明显脓性分泌物。创面植皮前缩小面积:VSD组为(4.35±1.27)cm2,传统组为(2.24±0.68)cm2。清创后距植皮时间:VSD组为(11.82±2.37)d,传统组为(16.07±2.58)d。植皮后治疗时间:VSD组为(13.93±3.80)d,传统组为(19.00±4.75)d。植皮后换药次数:VSD组为(4.86±1.53)次,传统组为(8.39±1.59)次。两组创面植皮前缩小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SD结合持续冲洗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创面修复及移植皮片的存活。

    作者:龚翔;杨杰;彭吾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矢状位、冠状位活动度。应用JOA评分评价术后神经功能。结果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26例均获随访,时间29~48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3分±4.6分增加到16.1分±5.3分,置换节段矢状位活动范围4.3°~7.2°(5.6°±2.4°);冠状位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1°~4.3°(3.8°±1.1°)和3.1°~4.6°(3.9°±0.9°)。随访期间假体无偏移松动或下沉,无置换节段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临床效果较好,维持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生理曲度和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作者:梁英杰;钟润泉;郭东明;温世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LPFP固定18例、PFNA固定26例。结果 LPFP固定:手术时间60~120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骨折愈合时间11~21周。PFNA固定:手术时间60~90 min,术中出血量为150~400 ml,骨折愈合时间11~20周。4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标准进行评价:优31例,良10例,优良率为93.2%。结论两种方式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而PFNA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孟位明;许红生;付卫杰;赵志江;张磊;李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快速成型髋臼后缘锁定钢板治疗髋臼后缘骨折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索应用快速成型髋臼后缘解剖钢板治疗髋臼后缘骨折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根据患者髋臼后缘解剖形态,基于CT数据,快速成型定制髋臼后缘解剖型钢板,对10例髋臼后缘骨折患者行K-L入路切开复位、固定。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手术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螺钉固定未进入关节腔。10例均获随访,时间4~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改良d′Aubigne和Postel髋臼骨折评分标准:优7例,良2例,可1例。结论快速成型髋臼后缘锁定钢板为个体化设计,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髋臼后缘粉碎骨折的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

    作者:刘百伟;李云峰;陆坚;俞伟忠;王晖;何建新;刘延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化采用PFNA(n=58例,PFNA组)和DHS(n=63例,DHS组)治疗。记录两组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并进行Harris评分。结果121例均获随访,时间1~3年。手术时间:PFNA组38~70(52±10)min,DHS组45~125(93±13)min,P=0.002。透视时间:PFNA组5~10(7±3)min,DHS组2~7(5±2)min,P=0.003。出血量:PFNA组60~210(156±24)ml,DHS组350~720(410±65)ml,P=0.008。下地时间:PFNA组4~9(6.2±1.5)周, DHS组6~10(8.7±1.3)周,P=0.001。住院天数:PFNA组7~13(9.8±2.4)d,DHS组7~12(9.2±2.7) d,P=0.671。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7~12(9.8±2.3)周,DHS组7~11(9.3±2.4)周,P=0.48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 组1.7%,DHS 组6.3%,P =0.071。临床优良率:PFNA 组87.9%,DHS 组92.1%, P=0.785。结论 PFNA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PFNA创伤较小,再手术率较低。

    作者:赵耀杰;陈军;李凯军;雷哲倩;王栋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系统(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PHILOS治疗,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14(12±1.8)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末次随访1例出现肱骨头坏死,3例骨折畸形愈合,3例患肩僵直,其中2例患肩疼痛。AS-ES 功能评分为68~85(77.6±3.5)分;依据MCC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7例,良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8.3%。结论 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尤其适宜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作者:周斌;王桂华;陈建军;徐国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2009年7月~2012年7月,我们采用小切口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21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桑建新;刘世兴;张俊杰;宋朝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2008年2月~2012年12月,我科对14例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患者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陆斌;邢麟子;杨卧龙;胡敏峰;何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