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

张发平;李玉桥;罗仕武;何罗彬;杨勇;尚庆;胡晓刚

关键词:髋臼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 切开复位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别采用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行切开复位骨盆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48例髋臼骨折患者。结果术后按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28例,满意复位14例,不满意复位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8个月。按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标准:优28例,良9例,可7例,差4例。简单骨折和复合骨折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4.4%和66.7%,解剖复位和非解剖复位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6.4%和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骨折的复位质量、骨折类型与疗效密切相关。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C-反应蛋白对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 IL)-6、IL -10、C-反应蛋白( CRP)对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38例,同时设立健康人员对照(对照组)34例,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观察患者关节置换术前1 d及术后1、3、5、7d血清IL-6、IL-10、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IL-6、IL-10、CRP水平分别为(3.24±0.56) ng/L、(8.15±2.28)ng/L、(1.68±0.31) mg/L。术前1 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IL-6、IL-10、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IL-6、IL-10、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IL-6、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升高,术后3、5、7 d逐渐下降( P<0.05),术后1、3 d血清CRP水平逐渐增加,术后5、7 d逐渐下降(P<0.05),术后7d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血清CRP水平高于术前1 d(P<0.05)。结论血清IL-6、IL-10及CRP均能于早期反映全关节置换术后炎症状态,但IL-6、IL-10更敏感、准确率更高,对早期诊断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更有价值。

    作者:周升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体会

    2005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对5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伏海平;李鑫;刘华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封闭负压引流在小腿足创伤中的应用

    2009年5月~2013年6月,我科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VSD )治疗19例小腿足创伤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魏永辉;刘云宁;马鹏涛;栗异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小型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较小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同侧小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15例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5 cm ×3 cm~3 cm ×5 cm。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皮瓣完全成活,外形不臃肿,不影响下肢功能。结论小型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较小软组织缺损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作者:黎铭;陈武;黎忠文;韦汉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影响疗效的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35例跟骨骨折患者,对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Sanders分类优良率:Ⅱ型83.8%,Ⅲ型骨折76.9%,Ⅳ型骨折51.5%,P<0.05;合并糖尿病优良率:有糖尿病68.4%,无糖尿病82.5%,P<0.05;吸烟史优良率:有吸烟史53.1%,无吸烟史78.6%,P<0.05;固定方式优良率:斯氏针固定53.6%,跟骨钢板75.9%,跟骨锁定钢板固定82.1%,P<0.05;复位质量优良率:解剖复位76.9%,非解剖复位58.1%,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手术疗效好,骨折Sanders分类、骨折固定方式以及骨折复位情况为影响跟骨骨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徐昕;黄智;张胜军;邢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4例Rockwood Ⅲ型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带袢钢板组(19例)和锁骨钩钢板组(25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并比较疼痛视觉评分( VAS)、肩关节活动度(包括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内旋的角度),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Karlsson分级评估手术疗效。结果4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12.3±1.5)个月。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和Karlsson分级优良率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AS和肩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近期疗效相当,但带袢钢板能更好地改善患肩关节早期的疼痛和活动度。

    作者:阮永龙;谢杰;王双利;潘良春;陈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后路内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探讨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手术,一期或二期经胸膜外或腹膜后入路,前路彻底减压,取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结果27例均获随访,时间9~36(16.4±6)个月。椎间植骨均获成功。随访期间未见后凸畸形复发或加重,无断钉;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直接彻底,脊柱稳定性可靠,可获得神经功能的大改善。

    作者:安勇;李凤强;常敬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节镜治疗Haglund综合征

    2010年5月~2013年3月,我科在关节镜下治疗7例 Haglund 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崔庆元;李苏皖;刘朝晖;陈小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后路经伤椎置钉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

    2010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治疗15例多节段腰椎骨折,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王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CR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保留后交叉韧带假体( CR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56例(64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CR假体进行TKA。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2年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HSS评分。结果56例TKA患者均恢复满意,且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无一例出现感染、松动及异响。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功能和活动度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HSS评分由术前的34~48(41.00±4.34)分提高到术后2年的68~97(86.50±7.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46膝,良16膝,可2膝,优良率96.9%。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34°~90°(61.93°±18.22°)提高到术后2年的117°~130°(122.17°±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假体TKA对治疗膝骨关节炎近期疗效良好。

    作者:李国远;尚希福;胡飞;贺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小切口钢板内侧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

    2007年10月~2010年2月,我科采用小切口钢板置于内侧治疗78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喜庆;杨书彬;黄伟哲;刘明;王艳盈;周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 VSD)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置管冲洗引流(对照组,23例)和VSD( VSD组,31例)治疗。比较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创口局部治疗时间、引流管阻塞情况,创口愈合情况,观察VSD副反应,评估VSD的疗效。结果5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抗生素应用时间:对照组(20.1±5.6)d,VSD组(14.1±2.1)d;创口局部治疗时间:对照组(25.2±6.2)d,VSD组(15.0±4.6)d;引流管阻塞次数:对照组13次(13/33),VSD组11次(11/81);创口愈合情况:对照组15例(15/23),VSD组29例(29/31)。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VSD组出现皮肤发红、发痒5例,皮疹3例。结论 VSD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能缩短感染伤口治疗时间,促进创口愈合。

    作者:付能高;张志明;何江涛;张映波;蒋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后内侧和后外侧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和肘内翻畸形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后内侧和后外侧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和发生肘内翻畸形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3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ⅢA型18例,ⅢB型15例),术后辅以石膏托外固定3~4周。术后在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提携角和肘关节的运动范围,观察提携角变化,分析移位方向和肘内翻的关系。结果患儿均获随访,时间1~2年。18例ⅢA型骨折者提携角丢失15.2°±5.1°,15例ⅢB型骨折者提携角丢失8.8°±3.5°。ⅢA型骨折与ⅢB型骨折致肘内翻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肘关节活动受限。根据Flynn标准:18例ⅢA型骨折患儿中10例为良,8例为差;15例ⅢB型骨折患儿中9例为良,6例为差。结论ⅢA型骨折较ⅢB型骨折出现肘内翻的可能性更大。即使术后得到了解剖复位,ⅢA型骨折仍可能导致肘内翻畸形,这可能是ⅢA型骨折中内侧骨皮质的压缩,或伴有骨骺损伤所造成。

    作者:胡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别采用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行切开复位骨盆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48例髋臼骨折患者。结果术后按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28例,满意复位14例,不满意复位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8个月。按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标准:优28例,良9例,可7例,差4例。简单骨折和复合骨折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4.4%和66.7%,解剖复位和非解剖复位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6.4%和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骨折的复位质量、骨折类型与疗效密切相关。

    作者:张发平;李玉桥;罗仕武;何罗彬;杨勇;尚庆;胡晓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伤椎内固定椎间椎体内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短节段复位内固定联合椎间椎体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后路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椎间椎体内植骨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正、侧位X线片评判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恢复及内固定失败和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2个月。未见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伤椎及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1周为95.1%±3.2%,末次随访时为93.9%±3.6%,均较术前39.6%±10.3%明显改善( P<0.01)。损伤节段后凸 Cobb角:术后1周为12.2°±2.9°,末次随访时为12.9°±3.5°,均较术前(33.7°±6.2°)明显恢复(P<0.01)。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间及伤椎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重建了椎间和椎体的稳定性,有助于减少术后内固定失败及矫正丢失。

    作者:张银顺;杨庆国;李伟;张建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Ⅱ、ⅡA型Hangman骨折

    目的:观察颈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Ⅱ、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Ⅱ、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术前颅骨牵引后行颈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16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无椎动脉损伤及脑脊液等并发症,无切口感染,未发生咽喉疼痛、吞咽困难。术后3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屈伸及旋转活动良好,无内固定系统松动、断裂现象。4例脊髓神经D级者全部恢复到E级。枕颈部疼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7例行取髂骨术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区无遗留疼痛。结论颈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Ⅱ、ⅡA型Hangman骨折能获得即时稳定,减压彻底,固定确实,融合满意。

    作者:黄惠梅;蔡镇德;林松庆;林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术后三角巾固定3~6(4.2±1.5)周。结果患者住院时间5~16(9.6±2.7)d。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7(15±3.6)个月。末次随访时优14例,良2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1.3%。随访期间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感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缩短康复的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改善关节功能。成功与否取决于患者和假体的正确选择、大结节的重建、后倾角的大小、肩袖的修补、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完善的功能锻炼。

    作者:吕波;王跃;陈安刚;李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2007年12月~2010年3月,我科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4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张华文;苏安平;李志强;魏振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材料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可吸收(聚左旋乳酸)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是否优于金属螺钉,一直存在争议。作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168例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平均年龄38.5岁(18~72岁),随机分成聚左旋乳酸螺钉组( n=86)和金属螺钉组(n =82),术后平均随访55.8个月(48~66个月)。结果显示,两组末次随访的 Baird 评分相似,聚左旋乳酸螺钉组患者有更大的背屈(P=0.011)和跖屈范围(P<0.001),聚左旋乳酸螺钉组出现18例轻度和8例中度异物反应,而金属螺钉组仅8例轻度异物反应,无中度异物反应(P <0.001);聚左旋乳酸螺钉组出现3例异位骨化,而金属螺钉组未发生异位骨化(P=0.246)。因此作者认为,两种材料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均能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但聚左旋乳酸螺钉异物反应发生率较高。

    作者:李军(摘译);荆珏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2005年3月~2010年12月,我院应用锁定钢板治疗3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牛会彬;刘中国;邓岗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