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海
65岁的覃伯,几年前发现有糖尿病,确诊后坚持服用降糖药,平时饮食也比较注意,所以血糖控制得还不错.但前段时间他感觉自己经常出现腰背酸痛和腿抽筋的现象,到医院检查骨密度提示有骨质疏松,覃伯于是想多喝点骨头汤补补钙,吃了一段时间到医院检查却发现,不仅钙没补着,血糖也高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作者:吕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宰冬”对于非牧区的读者来说,可能不知何意,甚至感到莫名其妙.其实,宰冬是一种民族习俗,在塞外边疆地区极为常见.每当寒冬来临,生活在草原上的各族牧民,会把牲畜从秋草场赶进入冬窝子,开始漫长的冬季舍饲.人们在打发过冬的季节里,每家每户都会宰杀牲畜,一来表示对秋天丰收的庆贺,二来为家人严冬御寒补充必要的能量.这种宰冬的习俗自从有游牧部落起,就一直沿袭至今.
作者:宋伯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叔叔今年78岁,是个“老来瘦”,搬了新家后,叔叔听人说睡硬床对身体有好处,便不顾家人劝阻,执意换掉了自己睡了多年的老床.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叔叔连褥子也没铺,仗着天热,只在新床上铺了一层薄薄的床单.睡了一个星期,叔叔就出现了腰背红肿,皮肤破损的情况,家人劝他多铺几层被褥,可叔叔却不肯,只说睡习惯了就好了.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叔叔非但没有睡习惯,身上的伤痕反而越来越多,还出现了腰酸背疼、越睡越累的现象,家人劝说未果,只好把叔叔带到了医院.
作者: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老菜单是研究餐饮文化史的重要参考.说到这一话题,我们不妨先读一则清人日记.曾就学于同文馆,后来成为中国第一批翻译人员的张德彝,在日记《航海述奇》中记录了他在1866年(清同治五年)从天津乘英国轮船到上海去,船上的伙食是“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更有牛油、脊髓、黄薯、白饭等物”.张德彝也详细记录了相关的餐具:“每人小刀一把、大小匙一、叉一、盘一、白布一、玻璃酒杯三个.”
作者:由国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土豆混炖肉土豆混炖肉,那位说你们排版的开小差了吧?打字的走神儿了吧?校对的睡着了吧?这不是土豆烩炖肉吗?不是,就是土豆混炖肉,那怎么个混法呢?炖肉没什么特别,就是肉汤多留点儿.咱说这土豆,土豆切块儿,下油锅炸,炸到四面焦黄、稍微发煳为止.只有炸到这种程度,才能和肉皮保持一个颜色,混进牛肉不被发现.这道菜在颜色上应尽量让两种食材接近,才能名副其实为土豆混炖肉.其实还有个办法,就是用老抽找色,倒多了就全黑了,那就真真混到一起分不出你我啦.
作者:张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饼干,是家里或办公室抽屉里常备的零食,有时打开一袋吃不了几块儿就会扔在桌子上,然后去做其他事情了.被扔在桌子上的剩饼干,就那么敞着口暴露在空气中,等到下次想起吃的时候才发现,已经不再是脆得满地掉渣儿了,口感软塌塌、湿乎乎,而且味道也因受潮变得怪怪的,随之,就被扔进垃圾箱里了.
作者:文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期“快乐妈咪信箱”栏目将围绕宝宝的饮食及相关事项,就几位热心读者来信提出的疑难问题提供科学建议,欢迎讨论和交流.婴儿便秘不要吃蜂蜜有读者写信来询问:“我们宝宝自6个月后便开始添加辅食,但是便秘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用了很多方法效果都不理想,请问能够像成人一样给宝宝喝蜂蜜缓解症状吗?”
作者:高维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人生历程犹如一个圆.从呱呱落地,抬头、翻身,咿呀学语,到自我独立,承担家庭与社会责任,发展成为完整的自我.而罹患痴呆的患者,是一个逐渐丧失自我的过程,似乎是从成年返回到婴儿时期,从谨言慎行变成轻佻任性,从稳重从容变成焦躁不安.患者开始时会回到鲁莽轻率的青少年期,情绪不稳定,言语轻率,做事不计后果,难以承担社会与家庭责任.之后是回到儿童期,需要他人的看护,生活需督促,代为料理,思想局限,自私,自我.继之回到婴儿期,洗脸、吃饭、如厕、选择衣服等基本个人生活需要照顾,病情再继续发展,会出现走路蹒跚,容易摔跤等情况,言语简单,不能交流,个人清洁完全依赖他人.后回到新生儿期,直至生命轮回.
作者:吴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米饭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主食,若将米饭与各种健康食物搭配着做,便可发挥其保健防病的效果.其实,我国关于大米的保健作用早有记载.《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粳米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和胃补中”.不少的食疗偏方、验方中,就是以大米等为主,配以其他食物蒸、煲制饭,效果颇佳.现略举几例.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故乡水网密布,纵横交错的河塘如玉带,似瓷盘,镶嵌在广袤的江海平原上.河塘边上,便是生长茭白的沃土.每年初春,当阳光融尽残冬的冰雪,河塘里便有嫩绿的叶片,悄悄地钻出水面.春阳轻抚,春风暖拂,叶片越窜越高.那叶片呈长条形,仿佛是指向天空的一把绿剑.初夏,绿叶成丛,翠影叠嶂,微风拂过,一阵荡漾,和着鸟语,沙沙作响,诗情画意,唯美多娇.
作者:吴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去日本旅游,看尽了美景,也吃遍了美食,但在整个旅程中给我印象深的当属日本的铁路便当.日本有超过五千种的铁路便当,毫无例外,全部以真材实料展示当地特产,简直就像是一部日本乡土料理的百科全书.当你乘坐火车游历日本的各个城市,铁路便当几乎会让你吃到当地的所有特产.
作者:丁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近,一则关于创可贴引发的女童“指端坏死”事件被传得沸沸扬扬,家长们人心惶惶,谈“贴”色变.孩子们平时户外活动多,经常有个小磕小碰,是不是以后创可贴就不能用了?万一真导致“指坏死”可怎么办呢?其实这些家长有些多虑了,新闻报道中,4岁女童雯雯的指端坏死,错并不在创可贴本身,而是由于使用不当引起的.雯雯手指受伤后,雯雯的奶奶不但把创可贴紧紧地环贴在雯雯的中指指端,还用牛皮筋绑了好几圈,由此才造成了血流不畅,导致了手指末端坏死.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葡萄酒在西方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养生保健功效也日益受到重视.德国美因茨大学体育学院教研组组长克劳斯·容教授在研究中发现:饮用适量的红葡萄酒,可以增加人体对心脏具有保护功能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并且同时能够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的产生.
作者:李红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便当”一词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的俗语,大意就是方便携带的食物.传入日本后兴起健康美味又具有某种人情味的“便当文化”,再以舶来品的姿态重新传入国内.说到这里有人恍然大悟,这“便当”不就是“盒饭”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饮食概念也在逐渐普及,从“盒饭”到“便当”,反映出了百姓生活于菜篮子里的变迁,于餐桌上的变化,于以一种“不便当”的精心去准备“便当”的时尚范儿.
作者:林岩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关于疼痛,国际疼痛协会给出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将疼痛列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同呼吸、脉搏、心率、血压一样,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卓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李老师退休前这几年感到倒霉极了,胃病整天把他搞得寝食难安,经常感到烧心、胃部疼痛,打嗝、呃逆,吐酸水苦水,甚至想呕吐.只要多吃一点就可能引起不适.因为牙不好,想吃肥一点的肉也不行,吃了也会引起发作或使病情加重.有时坐着、站着,症状还能忍受,但躺在床上就感到病情更加严重,不得不又坐起来.自己买了不少胃药吃,有时感到好一点,但没几天又会复发.无奈之下,李老师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诊断他患的是“反流性食管炎”,经过正规治疗,并加强了饮食调理,李老师现在感到好多了.
作者:孙清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进入十一月,秋冬交际,严寒即将到来,平时应注意保暖,早晨进行户外运动时不宜起得过早.在饮食方面,应选择一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蜂蜜、藕、苹果、梨、白菜、萝卜等,肾亏之人可选择一些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如黑米、核桃、栗子、黑芝麻、黑豆、腰果、山药、芡实、莲子等.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应季食材及其养生方.
作者:战雅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肌肉力量与健康人的一切随意运动,无论日常生活,还是生产劳动、军事训练或体育运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实现的肌肉活动.因此,肌肉力量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用到的肌肉力量大部分是肌肉耐力,如持重物的能力、走路持续的时间以及保持脊柱正常生理功能等.
作者:谭思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番茄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它味道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3倍,硫胺素、烟酸的含量更堪称是蔬果之冠.近些年来的研究还发现,番茄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很好的药用、养生功效.
作者:王延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饮食不洁,睡觉贪凉,各种病菌可能乘虚而入,有时流感病毒也会绕过呼吸道而奔袭胃肠.胃肠面对侵略从不畏惧,呕吐就是抵御外敌的一个重要手段.呕吐的苦楚想必很多读者都有深切体味:胃里翻江倒海,口中苦不堪言,及至剧烈,吐无可吐,内里牵扯扭转,腹中隐隐作痛,立趴坐卧不安,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作者:曹懿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