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
近年来,进口商品五花八门,在各种热销排行榜中都占有一定的份额.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接触频繁的食品而言更是如此,消费者几乎将“进口”和“优质”划上了等号.更有甚者,会花高价购买没有国家批准文号的“代购水货”,如婴儿奶粉等,以致国外一度出现断货的新闻.进口食品真如大家想象中一样安全吗?是不是每个批次都没有问题?又或者说对于中国的消费者而言,即便这些食品都是安全的,又是否真的符合我们的饮食习惯与营养需求呢?
作者:范琳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老菜单是研究餐饮文化史的重要参考.说到这一话题,我们不妨先读一则清人日记.曾就学于同文馆,后来成为中国第一批翻译人员的张德彝,在日记《航海述奇》中记录了他在1866年(清同治五年)从天津乘英国轮船到上海去,船上的伙食是“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更有牛油、脊髓、黄薯、白饭等物”.张德彝也详细记录了相关的餐具:“每人小刀一把、大小匙一、叉一、盘一、白布一、玻璃酒杯三个.”
作者:由国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便当”一词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的俗语,大意就是方便携带的食物.传入日本后兴起健康美味又具有某种人情味的“便当文化”,再以舶来品的姿态重新传入国内.说到这里有人恍然大悟,这“便当”不就是“盒饭”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饮食概念也在逐渐普及,从“盒饭”到“便当”,反映出了百姓生活于菜篮子里的变迁,于餐桌上的变化,于以一种“不便当”的精心去准备“便当”的时尚范儿.
作者:林岩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在星缘诗歌群里,读到两句诗:“萝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不禁暗自高兴.因为我在菜园里,种了四种萝卜,如今深秋已至刚好采摘,天天都有萝卜吃咯.也有些许担心,吃完这些,我会不会变成一只老兔子呢?
作者:徐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近,一则关于创可贴引发的女童“指端坏死”事件被传得沸沸扬扬,家长们人心惶惶,谈“贴”色变.孩子们平时户外活动多,经常有个小磕小碰,是不是以后创可贴就不能用了?万一真导致“指坏死”可怎么办呢?其实这些家长有些多虑了,新闻报道中,4岁女童雯雯的指端坏死,错并不在创可贴本身,而是由于使用不当引起的.雯雯手指受伤后,雯雯的奶奶不但把创可贴紧紧地环贴在雯雯的中指指端,还用牛皮筋绑了好几圈,由此才造成了血流不畅,导致了手指末端坏死.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秋风一至,四川省蒲江县便漫山遍野呈现一片金黄.蒲江县隶属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西南部,这里山清水秀,气清土肥,天长地久自然而然成了柑橘王国.每年10月至第二年1月,蒲江20多万亩柑橘挂满枝头,总产量可达2.1亿公斤,品种有脐橙、血橙、夏橙、清见、椪柑、蜜橘、丑八怪等几十种.特别是“丑八怪”品种的柑橘花期及挂果期长,可让游人目睹难得一见的“花果同树”,景观独特.
作者:芮慧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饮食不洁,睡觉贪凉,各种病菌可能乘虚而入,有时流感病毒也会绕过呼吸道而奔袭胃肠.胃肠面对侵略从不畏惧,呕吐就是抵御外敌的一个重要手段.呕吐的苦楚想必很多读者都有深切体味:胃里翻江倒海,口中苦不堪言,及至剧烈,吐无可吐,内里牵扯扭转,腹中隐隐作痛,立趴坐卧不安,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作者:曹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人生历程犹如一个圆.从呱呱落地,抬头、翻身,咿呀学语,到自我独立,承担家庭与社会责任,发展成为完整的自我.而罹患痴呆的患者,是一个逐渐丧失自我的过程,似乎是从成年返回到婴儿时期,从谨言慎行变成轻佻任性,从稳重从容变成焦躁不安.患者开始时会回到鲁莽轻率的青少年期,情绪不稳定,言语轻率,做事不计后果,难以承担社会与家庭责任.之后是回到儿童期,需要他人的看护,生活需督促,代为料理,思想局限,自私,自我.继之回到婴儿期,洗脸、吃饭、如厕、选择衣服等基本个人生活需要照顾,病情再继续发展,会出现走路蹒跚,容易摔跤等情况,言语简单,不能交流,个人清洁完全依赖他人.后回到新生儿期,直至生命轮回.
作者:吴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盐,虽然是我们开门七件事中的一件,但以前人们吃的盐也就一两种,现在随着人们对营养的重视,以往很普通的盐种类也越来越多了.除了常见的加碘盐,还有加入了锌、铁、钙、硒、核黄素等各种营养素的“营养盐”.营养盐其实是营养强化盐,是添加一种或者几种营养强化剂的食盐.那么,这些盐的“营养”有多少呢?
作者:段梅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关于疼痛,国际疼痛协会给出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将疼痛列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同呼吸、脉搏、心率、血压一样,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卓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宰冬”对于非牧区的读者来说,可能不知何意,甚至感到莫名其妙.其实,宰冬是一种民族习俗,在塞外边疆地区极为常见.每当寒冬来临,生活在草原上的各族牧民,会把牲畜从秋草场赶进入冬窝子,开始漫长的冬季舍饲.人们在打发过冬的季节里,每家每户都会宰杀牲畜,一来表示对秋天丰收的庆贺,二来为家人严冬御寒补充必要的能量.这种宰冬的习俗自从有游牧部落起,就一直沿袭至今.
作者:宋伯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问:天气渐凉,很多人喝牛奶之前都要加热,觉得口感好且能杀菌.但是我听说这样会对牛奶中的营养成分造成损失.那么,牛奶到底需不需要加热呢?答:加热的确是牛奶杀菌的有效方法,但是通常我们喝的牛奶都是包装好的牛奶,主要包括UHT(超高温瞬时灭菌)奶和巴氏奶两种.这类牛奶在出厂前就已经采取了严格的杀菌消毒措施,加上真空包装工艺,在保质期内是无需担心安全的,开封后直接喝就行.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甲午初冬,学生盛情邀请老朽与学者罗兄去承德旅游.路过蓟县,车在蜿蜒的山路中爬行,看着车窗外的山景,感受到了“断崖横路水潺潺,路到山根又返山.眼看幽峰云雾起,转眼身在白云间”的诗情画意.不过并没有古人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沮丧心情,因为余看见了山中树上挂着的一个个小红灯笼.学生告诉我,那是山民们没有收获尽的柿子.蓟县盛产柿子,而且喜欢冬日或夏日(冷藏)吃带冰碴的柿子.
作者:爨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故乡水网密布,纵横交错的河塘如玉带,似瓷盘,镶嵌在广袤的江海平原上.河塘边上,便是生长茭白的沃土.每年初春,当阳光融尽残冬的冰雪,河塘里便有嫩绿的叶片,悄悄地钻出水面.春阳轻抚,春风暖拂,叶片越窜越高.那叶片呈长条形,仿佛是指向天空的一把绿剑.初夏,绿叶成丛,翠影叠嶂,微风拂过,一阵荡漾,和着鸟语,沙沙作响,诗情画意,唯美多娇.
作者:吴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日前,有媒体报道,斯里兰卡科学家发现一种能将米饭的热量减低60%的办法——仅需要改变烹调方法.煮饭的时候添加椰子油,然后放进冰箱冷却12小时,那么在你进食的时候,米饭的热量就已经减少过半了.这条消息对担心体重增加的人来说,似乎是个好消息.然而,营养学家认为,这个减少米饭热量的方法还是要慎重使用.
作者:周一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葡萄酒在西方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养生保健功效也日益受到重视.德国美因茨大学体育学院教研组组长克劳斯·容教授在研究中发现:饮用适量的红葡萄酒,可以增加人体对心脏具有保护功能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并且同时能够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的产生.
作者:李红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立冬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在每年阳历11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少食生冷,重视蔬菜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个重要的节气.
作者:邓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问:现在很多人喜欢在家自制果酱,觉得更加放心安全.但是自制果酱不含防腐剂,会不会很快坏掉呢?答:自制果酱因为不含防腐剂,确实更容易变质.所以在装瓶时,应特别注意.将熬好的果酱趁热装瓶,倒扣晾凉,使瓶内形成真空,这样不打开食用的话,冷藏可以保存半年.但如果打开了,就要尽快吃完.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初冬气候的大特点是“寒冷”和“干燥”,具体表现为气温逐渐下降,不时有冷空气入侵,日照时间缩短;同时,降水(含降雪)日数和降雨(雪)量较少,空气湿度较低.针对这两大特点,初冬养生至少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进行“抗寒锻炼”“抗寒锻炼”原本是农作物栽培方面的一个名词,专指越冬农作物在秋末冬初时,采取多种农技手段(如减少或停止施肥),使细胞的冰点降低,以增强作物的抗寒力.
作者:霍雨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去日本旅游,看尽了美景,也吃遍了美食,但在整个旅程中给我印象深的当属日本的铁路便当.日本有超过五千种的铁路便当,毫无例外,全部以真材实料展示当地特产,简直就像是一部日本乡土料理的百科全书.当你乘坐火车游历日本的各个城市,铁路便当几乎会让你吃到当地的所有特产.
作者:丁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