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气候的大特点是“寒冷”和“干燥”,具体表现为气温逐渐下降,不时有冷空气入侵,日照时间缩短;同时,降水(含降雪)日数和降雨(雪)量较少,空气湿度较低.针对这两大特点,初冬养生至少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进行“抗寒锻炼”“抗寒锻炼”原本是农作物栽培方面的一个名词,专指越冬农作物在秋末冬初时,采取多种农技手段(如减少或停止施肥),使细胞的冰点降低,以增强作物的抗寒力.
作者:霍雨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宰冬”对于非牧区的读者来说,可能不知何意,甚至感到莫名其妙.其实,宰冬是一种民族习俗,在塞外边疆地区极为常见.每当寒冬来临,生活在草原上的各族牧民,会把牲畜从秋草场赶进入冬窝子,开始漫长的冬季舍饲.人们在打发过冬的季节里,每家每户都会宰杀牲畜,一来表示对秋天丰收的庆贺,二来为家人严冬御寒补充必要的能量.这种宰冬的习俗自从有游牧部落起,就一直沿袭至今.
作者:宋伯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甲午初冬,学生盛情邀请老朽与学者罗兄去承德旅游.路过蓟县,车在蜿蜒的山路中爬行,看着车窗外的山景,感受到了“断崖横路水潺潺,路到山根又返山.眼看幽峰云雾起,转眼身在白云间”的诗情画意.不过并没有古人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沮丧心情,因为余看见了山中树上挂着的一个个小红灯笼.学生告诉我,那是山民们没有收获尽的柿子.蓟县盛产柿子,而且喜欢冬日或夏日(冷藏)吃带冰碴的柿子.
作者:爨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原料:芒果1个,金枪鱼罐头半罐,苦菊1大棵,柠檬半个配料:沙拉酱汁3汤匙(45毫升),盐1/4茶匙(1克)做法1.芒果去皮切成1厘米大小的丁.苦菊清洗干净后浸泡在撒了盐的水中,1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切掉根部,用手撕开.从罐头中取出金枪鱼,用手撕成小条备用.2.芒果丁、苦菊、金枪鱼放入容器中,滴入柠檬汁拌匀.3.再加入沙拉酱汁,搅匀即可.
作者:文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近年来,进口商品五花八门,在各种热销排行榜中都占有一定的份额.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接触频繁的食品而言更是如此,消费者几乎将“进口”和“优质”划上了等号.更有甚者,会花高价购买没有国家批准文号的“代购水货”,如婴儿奶粉等,以致国外一度出现断货的新闻.进口食品真如大家想象中一样安全吗?是不是每个批次都没有问题?又或者说对于中国的消费者而言,即便这些食品都是安全的,又是否真的符合我们的饮食习惯与营养需求呢?
作者:范琳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盐,虽然是我们开门七件事中的一件,但以前人们吃的盐也就一两种,现在随着人们对营养的重视,以往很普通的盐种类也越来越多了.除了常见的加碘盐,还有加入了锌、铁、钙、硒、核黄素等各种营养素的“营养盐”.营养盐其实是营养强化盐,是添加一种或者几种营养强化剂的食盐.那么,这些盐的“营养”有多少呢?
作者:段梅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65岁的覃伯,几年前发现有糖尿病,确诊后坚持服用降糖药,平时饮食也比较注意,所以血糖控制得还不错.但前段时间他感觉自己经常出现腰背酸痛和腿抽筋的现象,到医院检查骨密度提示有骨质疏松,覃伯于是想多喝点骨头汤补补钙,吃了一段时间到医院检查却发现,不仅钙没补着,血糖也高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作者:吕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米饭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主食,若将米饭与各种健康食物搭配着做,便可发挥其保健防病的效果.其实,我国关于大米的保健作用早有记载.《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粳米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和胃补中”.不少的食疗偏方、验方中,就是以大米等为主,配以其他食物蒸、煲制饭,效果颇佳.现略举几例.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在星缘诗歌群里,读到两句诗:“萝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不禁暗自高兴.因为我在菜园里,种了四种萝卜,如今深秋已至刚好采摘,天天都有萝卜吃咯.也有些许担心,吃完这些,我会不会变成一只老兔子呢?
作者:徐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故乡水网密布,纵横交错的河塘如玉带,似瓷盘,镶嵌在广袤的江海平原上.河塘边上,便是生长茭白的沃土.每年初春,当阳光融尽残冬的冰雪,河塘里便有嫩绿的叶片,悄悄地钻出水面.春阳轻抚,春风暖拂,叶片越窜越高.那叶片呈长条形,仿佛是指向天空的一把绿剑.初夏,绿叶成丛,翠影叠嶂,微风拂过,一阵荡漾,和着鸟语,沙沙作响,诗情画意,唯美多娇.
作者:吴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感冒是我们常遭遇的疾病之一.引起感冒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就带您看看感冒的十大诱因.1.“睡”出来的感冒.长期睡眠不足必然会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增加患感冒的几率.平日经常加班熬夜的人应注意调整起居时间,保证每日睡眠时间在8小时左右,并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避免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这个月立冬.按照民俗,有立冬补冬的说法,大抵的意思是说要多吃些肉、蛋、鱼、乳、豆类等热性食物,以便让身体增强抵御寒冷的能力.当然,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抵御寒冷这项任务一般都交给采暖设备和羽绒服了,所以现在要是听到谁在那大喊着要御寒、要进补,准是他肚子里的馋虫蠢蠢欲动了.等吃腻了大鱼大肉,来点消食去油的蔬菜绝对是正确的选择,比如芹菜和油菜.
作者:小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问:现在很多人喜欢在家自制果酱,觉得更加放心安全.但是自制果酱不含防腐剂,会不会很快坏掉呢?答:自制果酱因为不含防腐剂,确实更容易变质.所以在装瓶时,应特别注意.将熬好的果酱趁热装瓶,倒扣晾凉,使瓶内形成真空,这样不打开食用的话,冷藏可以保存半年.但如果打开了,就要尽快吃完.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叔叔今年78岁,是个“老来瘦”,搬了新家后,叔叔听人说睡硬床对身体有好处,便不顾家人劝阻,执意换掉了自己睡了多年的老床.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叔叔连褥子也没铺,仗着天热,只在新床上铺了一层薄薄的床单.睡了一个星期,叔叔就出现了腰背红肿,皮肤破损的情况,家人劝他多铺几层被褥,可叔叔却不肯,只说睡习惯了就好了.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叔叔非但没有睡习惯,身上的伤痕反而越来越多,还出现了腰酸背疼、越睡越累的现象,家人劝说未果,只好把叔叔带到了医院.
作者: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老菜单是研究餐饮文化史的重要参考.说到这一话题,我们不妨先读一则清人日记.曾就学于同文馆,后来成为中国第一批翻译人员的张德彝,在日记《航海述奇》中记录了他在1866年(清同治五年)从天津乘英国轮船到上海去,船上的伙食是“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更有牛油、脊髓、黄薯、白饭等物”.张德彝也详细记录了相关的餐具:“每人小刀一把、大小匙一、叉一、盘一、白布一、玻璃酒杯三个.”
作者:由国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便当”一词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的俗语,大意就是方便携带的食物.传入日本后兴起健康美味又具有某种人情味的“便当文化”,再以舶来品的姿态重新传入国内.说到这里有人恍然大悟,这“便当”不就是“盒饭”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饮食概念也在逐渐普及,从“盒饭”到“便当”,反映出了百姓生活于菜篮子里的变迁,于餐桌上的变化,于以一种“不便当”的精心去准备“便当”的时尚范儿.
作者:林岩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饼干,是家里或办公室抽屉里常备的零食,有时打开一袋吃不了几块儿就会扔在桌子上,然后去做其他事情了.被扔在桌子上的剩饼干,就那么敞着口暴露在空气中,等到下次想起吃的时候才发现,已经不再是脆得满地掉渣儿了,口感软塌塌、湿乎乎,而且味道也因受潮变得怪怪的,随之,就被扔进垃圾箱里了.
作者:文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李老师退休前这几年感到倒霉极了,胃病整天把他搞得寝食难安,经常感到烧心、胃部疼痛,打嗝、呃逆,吐酸水苦水,甚至想呕吐.只要多吃一点就可能引起不适.因为牙不好,想吃肥一点的肉也不行,吃了也会引起发作或使病情加重.有时坐着、站着,症状还能忍受,但躺在床上就感到病情更加严重,不得不又坐起来.自己买了不少胃药吃,有时感到好一点,但没几天又会复发.无奈之下,李老师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诊断他患的是“反流性食管炎”,经过正规治疗,并加强了饮食调理,李老师现在感到好多了.
作者:孙清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近,一则关于创可贴引发的女童“指端坏死”事件被传得沸沸扬扬,家长们人心惶惶,谈“贴”色变.孩子们平时户外活动多,经常有个小磕小碰,是不是以后创可贴就不能用了?万一真导致“指坏死”可怎么办呢?其实这些家长有些多虑了,新闻报道中,4岁女童雯雯的指端坏死,错并不在创可贴本身,而是由于使用不当引起的.雯雯手指受伤后,雯雯的奶奶不但把创可贴紧紧地环贴在雯雯的中指指端,还用牛皮筋绑了好几圈,由此才造成了血流不畅,导致了手指末端坏死.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肌肉力量与健康人的一切随意运动,无论日常生活,还是生产劳动、军事训练或体育运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实现的肌肉活动.因此,肌肉力量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用到的肌肉力量大部分是肌肉耐力,如持重物的能力、走路持续的时间以及保持脊柱正常生理功能等.
作者:谭思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