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48例

朱雪峰

关键词:锁骨钢板, 锁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内
摘要:2003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用锁骨钢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48例,疗效理想,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9~77岁.左侧28例,右侧20例,均为新鲜骨折,无合并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重建钢板45例,锁骨解剖钢板3例.1.2 治疗方法颈丛麻醉加臂丛麻醉.以骨折部位为中心,沿锁骨上缘作10~12 cm长切口,显露骨折和粉碎的骨折块;尽量不要将大的骨块完全游离,以防骨缺血而导致骨不连,注意保护锁骨下血管神经和肺尖胸膜.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20例

    2007年9月~2010年10月,笔者对2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0~52岁.均为闭合伤.单纯肩胛骨骨折10例;合并伤:脑外伤2例,锁骨骨折3例,臂丛神经伤2例,肋骨骨折3例.常规摄肩胛骨正、侧位X线片,行CT三维重建以明确骨折的移位程度和骨折的位置.受伤距手术时间2~10 d.

    作者:张鸿雁;韩树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结合Endbutton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结合Endbutton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3例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复位,用不可吸收缝线结合Endbutton钢板对骨折块行内固定.结果 13例均获随访,时间14~23个月.无切口感染、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发生.X线片显示13例均达解剖复位,术后膝关节Lachman征和抽屉试验均为阴性.伤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一致,关节稳定.结论 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线结合Endbutton钢板固定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谢水华;胡前芹;吴军;何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4例Pilon骨折.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20个月.无骨不连、皮肤坏死发生.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优14例,良7例,可3例.结论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可以获得术后骨折稳定,取得良好踝关节功能,是治疗Pilon骨折有效的手术方案.

    作者:周淮;徐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19例Tile C型骨盆骨折的诊治

    目的 总结Tile C型骨盆骨折的诊治经验,以减少病残.方法 对19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术后在X线片上测量骨盆骨折分离移位的大距离.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60个月.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无步态失常,无下肢不等长、骶髋痛或轻微疼痛.按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满意13例,良好4例,差2例.据Matta评定标准,满意13例,良好6例.结论 Tile C型骨盆骨折的诊治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和内脏损伤情况,按骨折类型和骨折是否开放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或)外固定支架固定.

    作者:王刚祥;竺湘江;徐宏宇;范湧;张正初;周海东;潘志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前置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2006年8月~2009年11月,我科采用锁骨前缘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25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8~54岁.新鲜骨折23例,陈旧性骨折2例(其中骨不连1例).25例均为锁骨中段骨折:横行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16例.

    作者:彭方成;王贤月;王鹏;张桃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23例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能早期活动等优点[1-2], 2005年6月~2010年8月,我们根据X线片选择合适病例,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折23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3~65岁.新鲜骨折22例:横断骨折完全错位7例,斜面及螺旋形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陈旧性骨不连1例.骨折部位:股骨12例,胫骨9例,肱骨2例.

    作者:江红辉;罗利平;许世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早期预防及治疗

    目的 探讨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Kummell病)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方法 将100例有骨质疏松、外伤后表现为腰背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佩带腰围1个月加塞来昔布0.2 g,qd×7 d;实验组50例:绝对卧床1个月加塞来昔布0.2 g,qd×7 d.分别于受伤时,伤后1个月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观察椎体内真空现象.对Kummell病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KP)进行治疗,术后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价.结果 对照组有10例伤后1个月时X线片出现椎体压缩骨折伴椎体内真空现象(位于椎体中央上终板部位),患病率为20%.实验组有2例于伤后1个月时X线片出现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内真空现象,患病率为4%.创伤后Kummell病患病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12例Kummell病患者,VAS评分术前为4.5~7.0(6.14±0.16)分,术后为6.5~9.1(8.23±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外伤后影像学无明显异常者,早期绝对卧床1个月对预防创伤后Kummell病有积极作用.PKP可有效缓解Kummell病疼痛.

    作者:张招波;张景生;滕晓;李小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应用股外侧肌肌瓣旋转填塞治疗大转子褥疮

    目的 探讨应用股外侧肌肌瓣旋转填塞治疗大转子部位深度褥疮的疗效.方法 采用股外侧肌肌瓣旋转填塞治疗大转子部位深度褥疮12例15侧.切取肌瓣为20 cm×10 cm大小.肌瓣填塞后均取中厚皮片一期移植.结果 肌瓣均成活.13处移植皮片完全成活,2处移植植皮片部分成活,边缘因感染坏死,经换药3~4周后愈合.1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8(11±0.2)个月.植皮处颜色好,局部柔软,弹性佳,均未有褥疮复发.结论应用股外侧肌瓣旋转填塞治疗大转子部位深度褥疮,操作简单、转移方便、组织量大、手术风险小,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何劲;赵银必;周忠华;刘俊;尹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两种髓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2003年5月~2009年5月,笔者对6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赵凤龙;杨凤鸣;丁宝江;李东亮;李金亮;徐九峰;张利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负压封闭引流在皮肤潜行脱套伤中的临床应用

    2006年8月~2009年10月,我们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皮肤潜行脱套伤,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33~46岁.致伤原因:碾压伤15例,传送带绞伤2例,交通伤17例,爆炸伤3例.损伤部位:大腿11例,小腿12例,前臂6例,腹部3例,上臂5例.损伤范围:10.5 cm×7.0 cm~44.5 cm×26.3 cm.

    作者:纪红军;冯琼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51例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结果 患儿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肢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采用Flynn评分标准:优4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6.1%.结论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切口小,固定牢固,操作简单,能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高招文;吴建斌;连伟飞;曾卡斌;吴天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U形石膏夹板加棉纸垫治疗掌骨颈骨折

    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U形石膏夹板加棉纸垫治疗掌骨颈骨折188例患者,随访17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88例,均为男性,年龄15~45岁.右手170例,左手18例.影像学检查均有明显的成角畸形.X线片测量:骨折向背成角为20°~70°,其中44处<30°, 144处>30°.

    作者:樊勤学;哈巴西·卡肯;徐江波;袁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带锁双矩形胫骨髓内钉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双矩形胫骨髓内钉的适用范围、稳定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传统的矩形髓内钉钉尾改造成20 mm×12 mm啤酒瓶样结构,并在距尾端6、18 mm处开 6.5、4.5 mm松质骨螺钉孔及皮质骨螺钉孔,制成长280、300、320、340 mm、宽7、8、9、10 mm、厚2 mm的不同型号带锁双矩形胫骨髓内钉,临床应用36例不同类型胫骨骨折患者.结果 35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33例骨折12个月内愈合,1例20个月愈合,2例24个月愈合.综合评分:优28例,良6例,可2例.结论 带锁双矩形胫骨髓内钉较传统矩形髓内钉更稳定骨折、适应范围广,并发症少,是较好的胫骨动力固定系统.

    作者:史方悌;曹克银;余涛;渠继武;侯家芳;郝强;孙敬意;马风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克氏针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

    目的 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2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1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10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均愈合,无明显疼痛不适.采用 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优 12例,良7例,一般3例.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及空心钉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切口小,感染率低,疗效良好.

    作者:孔祥标;李铭雄;张细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髋臼后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评价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3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术后复位质量和X线片随访疗效均按Matta标准评定.异位骨化采用Brooker分级法评估.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1~4(2.4±1.5)年.解剖复位者25例,满意复位者6例,不满意复位者1例.根据Matta评定标准:优17例,良8例,可4例,差3例.4例发生异位骨化,按Brooker分级:Ⅰ级3例,Ⅱ级1例;3例发生骨性关节炎;无感染、股骨头坏死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患者采用X线片、CT平扫和三维重建等检查能获得早期诊断.早期切开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延期负重锻炼,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作者:李建有;管国华;黄胜;吴猛;高宏梁;陈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全髋表面置换术和传统全髋置换术术后生物力学结构恢复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全髋表面置换术(HRA)和传统全髋置换术(THA)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和髋臼偏心距等恢复的情况,确定HRA是否更有利于恢复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方法 选择单侧施行HRA或THA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各20例(对侧髋关节均健康).术前、术后摄等比例X线正位片,测量患者双髋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和髋臼偏心距指标,与对侧髋比较患髋术后的改变.将HRA和THA术后改变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RA组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差值恢复明显比THA组更接近正常.术后HRA组和THA组患侧和健侧比较下肢长度差分别为(-2.1±1.1) mm和(3.5±2.6)mm(P<0.05),HRA组为轻度短缩而THA组为轻度延长; 股骨偏心距差分别为(-1.8±1.4)mm和(3.1±1.9) mm(P<0.05),HRA组股骨偏心距降低,而THA组偏心距增加;髋臼偏心距分别为(1.6±1.8) mm和(-2.3±2.1) mm (P<0.05),THA组髋臼偏心距增加较大.结论 HRA可以更加精确地恢复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大直径股骨头假体增加了髋关节的稳定性,避免了THA容易导致的下肢延长和偏心距增加,有利于改善软组织张力.但HRA还是有轻度缩短下肢长度和股骨偏心距的倾向.

    作者:何志勇;狄正林;陶崑;曾志敏;章军辉;吴海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

    2006年 2月~2010年3月,我科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中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125例(167个椎体),取得良好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25例(167个椎体),男52例,女73例,年龄56~82岁.伤椎分布在T4~L4范围.患者均有明显伤椎区疼痛、活动受限,但无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及体征.X线、CT及MRI检查证实为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高度不超过3/4.

    作者:乐建辉;吴伟;张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1例

    目的 探讨Schatzke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患者根据分型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6例Ⅳ型骨折采用L型或T型支持钢板内固定,11例Ⅴ型骨折采用高尔夫(或锁定)钢板加拉力螺钉内固定,4例Ⅵ型骨折采用高尔夫(或锁定)钢板内固定.14例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术后有1例切口脂肪液化,无切口感染.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摄片复查均已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4例,良14例,中3例.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按类型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法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汪心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双束股四头肌腱和骨块镶嵌固定法重建后交叉韧带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束股四头肌腱和骨块镶嵌固定法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PCL损伤患者选用自体带髌骨骨块双束股四头肌腱作移植物供体,股骨双隧道重建,胫骨端用骨块镶嵌固定法固定,股骨端用挤压钉固定.以膝关节Lachman试验和后抽屉试验及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8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为(57.2±7.6)分,术后1年为(85.2±5.4)分、2年为(93.8±5.2)分.术后膝关节Lachman试验及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关节前后方向稳定性恢复,膝屈伸活动范围正常,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下双束股四头肌腱和骨块镶嵌固定法重建PCL符合PCL生物力学解剖重建,胫骨端固定可靠,解决了重建PCL时胫骨隧道容易扩大、固定不稳的问题,短期效果良好.

    作者:孙贵才;于雪峰;吴洪亮;凌小鹏;彭鲲;孙步蟾;刘明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后路复位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

    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因致伤暴力较大,脊髓和脊柱稳定性损伤多较严重.1998年4月~2009年12月,我科采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32例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21~56岁.损伤部位:T8 1例,T9 1例,T10 2例,T11 4例,T12 8例,L1 6例,L2 5例,L3 2例,L4 2例,L5 1例.32例均伴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7例,B级8例,C级5例,D级2例.

    作者:邓宁;岑文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