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刚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ASO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活血通脉方剂,水煎服,1剂/d,配合凯时10 μg/d,静点;对照组仅行凯时静点治疗.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42.55%,总有效率95.74%;对照组治愈率26.09%,总有效率86.96%,两组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ASO行之有效,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凯;黄丽秋;高凯;林忠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采用文秋芳的语言学习动机、观念和策略测量量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在学习动机、观念和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差异,探讨其原因以及在英语教学上的启示.
作者:曾海苹;郑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患者按AO分类,对用PFN-A治疗的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 27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11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锁钉折断、无髋内翻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及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固定牢稳、微创、并发症少、能早期下床活动等特点,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建伟;严松鹤;刘晓峰;李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静脉留置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操作技术[1-2],因此要求留置针护士应掌握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封管液的配制、正确的封管方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等,报告如下.
作者:孙春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医学界的研究者正在快速积累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对获得有价值的新发现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这些数据的规模、噪声和高维性,传统的方法常常不适合分析这些数据集.数据挖掘技术为探查和分析中医高维的数据类型提供了令人振奋的机会.
作者:李垠含;石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C型臂监控下,用穿刺针穿刺到椎间盘的髓核部分,在微电脑的控制下将椎间盘汽化,达到减小椎间盘压力,使髓核缩小,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作者:张亚懋;孙化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人参,为治疗虚劳内伤第一要药,是补虚佳品,也是养生长寿之名贵滋补品.然人参虽补,也须慎用.广东民间有些地方有一风俗习惯,即给刚生下不久的婴儿灌参汤,能使小孩无病无灾,聪明体健,快快长大.
作者:何红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中经络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血脂、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关系.方法 回顾315例急性脑梗死中经络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各型患者血清胆固醇(TC)、血糖(Glu)含量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中风中经络证型与性别、年龄、血糖及血脂的关系.结果 阴虚风动证的患者胆固醇基本正常,而其他证型存在胆固醇升高,其中,痰热腑实证高,气虚血瘀证次之.不同分型血糖与正常组对照,阴虚风动证较正常组高,有统计学意义,其他4组与正常组比较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与痰瘀气虚密切相关,血糖与气虚血瘀密切相关.
作者:张同梅;张小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总结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从内治与外治方面对其进行总结、阐述.结果 详察病因,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不论采用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均能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作者:吕俊;何贵翔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独特的疗效,既有通便之功,亦可调整紊乱的胃肠道功能,又无泻药导致电解质紊乱之虞,且不易引起药物依赖性.临床常用的汤药、耳针、推拿以及穴位敷贴等方法均具有潜在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鲍家伟;胡长庚;于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频电流离子导入中药消瘀膏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患者针对不同疼痛部位采用中频电流离子导入中药消瘀膏并辅以红外温热效应治疗.结果 痊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结论 中频电流离子导入中药消瘀膏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疼痛效果显著.
作者:李雪静;陈慧杰;唐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复方鱼腥草颗粒治疗6岁以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2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复方鱼腥草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疗程5~7 d.结果 临床疗效和中医症状疗效的痊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鱼腥草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
作者:门忠友;綦秀贞;侯美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对照组30例,服用消心痛,10 mg/次,3次/d,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73.3%,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70.0%,对照组53.3%,两组比较(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张淑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儒家文化与中医药学相互影响,宋明理学家的知行观对当时乃至后世中药学理论的发展亦产生深远的影响.正确、全面认识宋明理学与中医药理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宏观的社会学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医药学理论框架的构建,同时还有助于理清中医学与中国文化的脉络,溯本求源,古为今用.
作者:张胜;秦竹;熊洪艳;马凤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益肝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成治疗组32例,除常规保肝基础治疗外,加用益肝冲剂,1次1包,每日3次;对照组30例,加用乙肝宁冲剂,1次1包,每日3次,均3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肝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HBV-M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均有显著疗效,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免疫球蛋白、补体C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HBV-M改变情况,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益肝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抑制HBV复制作用,清除乙肝病毒,祛除致病因子;调节免疫功能,加快和促进肝功能恢复作用.
作者:刘美娟;周胜生;顾惠芳;严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质量需求的提高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护理工作在家庭临终关怀(特别是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浅谈如下.
作者:叶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脊椎骨骺发育不良是一种少见的脊柱发育障碍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只能以预防为主[1-3],导师宋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论治,取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枫;宋立群;宋业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是引起膝关节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笔者自2006年3月~2008年6月采用中药加小针刀治疗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敬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生脉强心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生脉强心汤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55%,两组比较(P<0.05).结论 生脉强心汤治疗慢性心衰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克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西药配合十枣汤治疗.结果 33例均先经2H3R3E3Z3/4H3R3方案强化治疗2个月,胸水吸收不明显,在继续西药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十枣汤,1个月后胸水明显吸收,停用十枣汤,继续化疗,3个月后痊愈.结论 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在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显时,加服十枣汤,可以促进胸水吸收,从而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玉标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