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宋明理学知行观对中药理论发展的影响

张胜;秦竹;熊洪艳;马凤丽

关键词:宋明理学, 知行观, 中药, 法象药理学
摘要:儒家文化与中医药学相互影响,宋明理学家的知行观对当时乃至后世中药学理论的发展亦产生深远的影响.正确、全面认识宋明理学与中医药理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宏观的社会学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医药学理论框架的构建,同时还有助于理清中医学与中国文化的脉络,溯本求源,古为今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郁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郁金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活血化瘀、清心解郁、行气止痛、利胆退黄及保护肝脏、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降血脂,抑制中枢神经,影响消化系统及抗肿瘤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经闭痛经、胸腹胀痛、黄胆尿赤、热病神昏、癫痫发狂以及肝炎、胆囊炎、心血管病、慢性胃炎、精神分裂症、肿瘤等疾病.

    作者:兰凤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顾仁樾教授从痰论治冠心病心得

    顾仁樾教授提出,从痰论治冠心病可从气滞痰阻、气虚痰阻、痰瘀闭阻、寒凝痰阻、阴虚痰阻、阳虚痰阻、痰热闭阻等方面辨证,在治疗上采用行气化痰、益气化痰、活血化痰、化痰祛寒、化痰养阴、温阳化痰、清热化痰等多法结合,辨证论治.

    作者:陆庆;章怡;顾仁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挂线疗法在高位肛瘘中的应用

    高位肛瘘的治疗难点在于根治瘘管和保护肛门功能难以两全,挂线疗法是目前临床应用多的治疗高位肛瘘的手术方法,从总结挂线用线与疗效的关系,分析国内外高位肛瘘引流挂线复发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在临床运用时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挂线方法和材料.

    作者:赵航;钱海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温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症状,一般好发部位为L4~5和L5~S1之椎间盘[1],笔者采用温针结合推拿治疗5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英秋;张鹏;刘秋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参虽补也须慎用

    人参,为治疗虚劳内伤第一要药,是补虚佳品,也是养生长寿之名贵滋补品.然人参虽补,也须慎用.广东民间有些地方有一风俗习惯,即给刚生下不久的婴儿灌参汤,能使小孩无病无灾,聪明体健,快快长大.

    作者:何红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过敏性咳嗽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区别

    目的 区分过敏性咳嗽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区别与内在联系,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 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分析过敏性咳嗽与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不同.结果 过敏性咳嗽与咳嗽变异性哮喘从起病、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为典型哮喘的先驱表现,而过敏性咳嗽并不是.吸入皮质激素有助于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转变为典型哮喘.

    作者:张趁英;徐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不同中西药合用对各种疾病疗效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方法 从中西药合用后的临床反应、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加以总结.结果 中药成分复杂,中西药合用可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药理作用均可能发生改变,影响药效.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中西药合用的临床观察,重视中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慎重用药.

    作者:吴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5-羟色胺及其相关代谢物与运动性中枢疲劳

    5-HT作为脑内重要神经递质,参与机体情绪、食欲、睡眠等多项生理功能的调节,又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息息相关.康复理疗是运动疲劳恢复手段之一,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提高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海燕;方剑乔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综合调理预防痛风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逐渐成为与现代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的常见病、多发病.

    作者:孙小钧;王春凤;马羚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轻清之法治疗黄斑病变

    黄斑病变是老年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中药轻清之品升发宣散,走上焦,在归经上多归肺、脾、肝经,由于目居上焦和肝开窍于目,故利用轻清之法治疗黄斑病变,疗效肯定.

    作者:卓曼云;戎志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77例分为治疗组47例,用中药局部熏洗配合常规抗风湿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常规抗风湿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近期控制10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4%,对照组近期控制5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 中药熏洗操作简便,与内服药物相配合,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研究中的运用初探

    中医学界的研究者正在快速积累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对获得有价值的新发现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这些数据的规模、噪声和高维性,传统的方法常常不适合分析这些数据集.数据挖掘技术为探查和分析中医高维的数据类型提供了令人振奋的机会.

    作者:李垠含;石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肿瘤研究领域中进展快.随着肿瘤细胞的发生,肿瘤患者体内某些蛋白质会发生上调或下调,或产生新的与肿瘤关联的异常蛋白,而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描绘出患者体液中所有蛋白质表达情况.

    作者:孟庆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对照组30例,服用消心痛,10 mg/次,3次/d,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73.3%,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70.0%,对照组53.3%,两组比较(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张淑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情志护理在家庭临终关怀中的应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质量需求的提高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护理工作在家庭临终关怀(特别是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浅谈如下.

    作者:叶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和尿t-PA、PAI-1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血和尿t-PA、PAI-1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观察1组为单纯糖尿病患者14例,观察2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0例,观察3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26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2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和尿t-PA、PAI-1的含量.结果 各组血中t-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中PAI-1水平较对照组增高,观察2组、观察3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尿中t-PA、PAI-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尿t-PA含量在观察2组、观察3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1组与观察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患者尿PAI-1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t-PA和PAI-1含量在尿中的改变较血中更为明显,尿中t-PA和PAI-1含量直接与肾脏病变有关, 是一个反映肾脏局部血管损害的敏感指标.

    作者:梁文娜;李灿东;李西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Ⅰ期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80例

    目的 观察和评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I期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例分成I期根治性手术组(治疗组)和单纯切开排脓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随访术后1年内的脓肿复发和肛瘘发生情况,评价I期根治性手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后形成肛瘘需再次手术者1例,对照组27例,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术后1年内复发者1例,对照组8例,两组比较(P<0.01).结论 Ⅰ期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较单纯切开引流术存在明显的优越性,能明显降低术后脓肿的复发率和肛瘘的发生率,降低了再次手术的机率.

    作者:房翔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四物胶囊水提工艺优化研究

    目的 确定四物胶囊的水提取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膏的得量及芍药苷的提取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 以提取2次,每次用10倍量的水煎煮2 h为佳提取工艺.结论 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干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疏肝调气法治疗糖尿病并抑郁症验案举隅

    糖尿病伴抑郁症后会加重原有病情,使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临床上糖尿病伴发抑郁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抑郁剂进行治疗,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四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等.

    作者:郭世勋;卢新平;李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国际中医教育发展状况研究概述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教育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近15年中医教育在国际相关国家状况的研究论文的整理与归纳,发现这些国家的中医教育均各具特色.进一步研究其特点及差异,对于提高国内中医教育质量,促进国际中医教育的交流,以及发展中医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颖;张学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