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椎肿瘤

兰秀夫;黄海洋;陈波;蒲渝

关键词:胸椎/外科学, 脊柱肿瘤, 后路, 全脊椎, 重建
摘要: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行上胸椎肿瘤全脊椎切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后正中入路行上胸椎肿瘤切除,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无术中死亡及脊髓医源性损伤等并发症.随访8~18个月,1例转移肿瘤患者术后6个月颅内转移于10个月后死亡,余未见肿瘤复发.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A级2例恢复至E级1例、D级1例;B级1例恢复至D级;C级2例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X 线片未发现脊柱失稳现象,内固定材料无断裂.结论 经上胸椎后正中入路切除上胸椎肿瘤,创伤相对较小,手术视野显露清楚,内固定容易操作,肿瘤切除彻底,并发症少,是一种切除上胸椎肿瘤理想的手术方法.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骨折的治疗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用加压钢板加捆绑带或DCS系统内固定.骨折按Johansson分型:3例Ⅱ型,1例Ⅲ型.结果 4例随访4~1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结论 良好的内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轩;白朝晖;曾光;曹仲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果 50例随访3~18个月.X线片示椎体高度恢复90%~100%者46例,80%~89%者2例,40%~50%者2例.CT示骨折块基本复位者45例,骨折块仍侵占椎管10%左右者5例.4~6个月复查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骨愈合拆钉后椎体高度丢失10%者2例,余无丢失.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使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对多数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颜海波;张文斌;李宏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

    1999年7月~2005年7月,我科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19例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胫骨高位倒L形截骨并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膝内翻畸形性骨性关节炎

    目的 分析应用胫骨高位倒L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性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应用AO外固定架固定的优点.方法 对30例(48肢)内翻畸形性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倒L形截骨术,应用AO外固定架固定.采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JOA)、股胫角改变及患者的主诉来判断手术疗效.结果 30例随访2~18个月,所有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有3例出现小腿肿胀,经治疗后痊愈,股胫角明显改善.结论 胫骨高位行倒L形截骨,使骨折端接触面积进一步加大,增加了骨折断端的稳定性.AO外固定架与克氏针结合固定截骨端,属于一种弹性固定,对骨折端有持续性加压作用,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作者:陈文君;尹绍猛;于新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第二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瓣移植治疗掌指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瓣移植治疗掌指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有血运的第二跖趾关节复合趾伸肌腱、皮肤的组织瓣,通过关节重建,移植修复16例掌指关节背侧复合伸肌腱皮肤缺损.结果 16例全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15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因皮瓣切取过小,术后侧背方小面积皮肤缺损,经游离植皮后二期愈合.14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X线片显示:骨结合部愈合良好,未见关节退化.结论 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瓣移植是修复掌指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较有效方法.

    作者:李卫;陈启康;黄继辉;林绍义;蔡厚洪;李春雨;梁观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

    1997年1月~2005年2月,我们用切开复位骨片钉内固定术治疗6例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效果满意.

    作者:王君韬;石忠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将分离的大转子骨片予以复位或用钢丝固定,如小转子粉碎严重无法固定,则内侧缺损的股骨矩用骨水泥填塞.所有病例均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其中有35例选择长柄假体.结果 46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及感染.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94.6分;优25例,良18例,可3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戴斌;许建安;吕锦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股骨动力髁钢板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部粉碎性骨折

    2004年3月~2006年8月,我们使用股骨动力髁(DCS)钢板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部粉碎性骨折19例,取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58~76岁.右侧11例,左侧8例.按北京军区总医院转子间骨折分型标准分型[1],顺转子间骨折ⅢB型7例,Ⅳ型7例;逆转子间骨折5例.

    作者:沈宏达;汤志辉;张俊;王良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感染性骨缺损由于存在感染及骨缺损双重病变,治疗棘手,疗程长,且易出现肌肉萎缩、局部瘢痕而致肢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外固定技术、显微外科技术、生物材料技术及骨组织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取得明显进步,短缩了治疗时间,且效果显著,笔者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卫;丁真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治疗

    胸腰椎骨折常伴有脊髓损伤,导致脊髓损伤的原因除了原始创伤暴力的作用外,脊髓前方椎体碎骨块及椎间盘组织的挤压也是重要因素.2000年7月~2006年9月,我们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疗效较好.

    作者:胡奇志;胡丰根;周文忠;袁建华;王大勇;吴彧;徐晓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胫腓骨骨折治疗中固定腓骨的意义

    2001年1月~2005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54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54例,男37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分为两组.

    作者:金号军;王虹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疗效的影响因素

    目的 评价影响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疗效的多种因素.方法 6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检查和关节腔生理盐水灌洗,分别按性别、年龄段和术中大体病理分期进行分组.结果 随访4~24个月.膝骨关节炎的大体病理改变严重程度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显著正相关.女性和男性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关节炎大体病理改变各期之间和各年龄段之间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能显著缓解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长短与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和年龄有关.

    作者:徐卿荣;董英海;韦民;马涛;王伟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及并发症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产生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 对1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 156例患者随访6~36个月,术后发生断钉6例,连接棒松脱1例,螺钉松动1例,感染1例.Frankel评分:术前A级10例,术后未恢复5例,恢复至B级2例,C级3例;术前B级7例,恢复至C级3例,D级4例;术前C级6例,恢复至D级3例,E级3例;术前D级2例,均恢复至E级.椎体前沿平均高度术前45%,术后92%;Cobb角术前平均20°,术后平均4°.结论 熟练掌握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固定操作技术,可避免大多数并发症,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和生理曲度.

    作者:殷潇凡;夏江霓;李剑勇;张晓阳;罗从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切口复位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尤其是胫骨下1/3段骨折是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常见骨折,临床上治疗方法颇多.2001年10月~2005年3月,采用小切口直视下复位,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46例,效果良好.

    作者:冯会祥;刘志功;李海义;马广山;吴晨忠;张立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闭合钢针固定儿童石骨症合并股骨干骨折

    石骨症患儿因暴力的原因发生骨折后治疗较困难.1999~2006年,我院采用闭合钢针治疗5例石骨症合并股骨干骨折患儿,疗效满意.

    作者:王明千;王爱菊;马长生;史临平;杨泽晋;张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下肢围关节骨折

    2002年1月~2006年10月,我们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技术)在C臂X线机透视监测下采用国产异型钛钢板替代进口钢板治疗下肢围关节骨折24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惠国;周烨;梁海萍;张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克氏针横形固定小儿胫骨开放性斜形骨折20例

    1996~2005年,笔者采用克氏针横形固定治疗小儿胫骨开放性斜形骨折20例,效果良好.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13岁.均为新鲜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但胫骨折端为斜形,内外移位骨折16例,前后移位骨折4例.

    作者:许明熙;盛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T测量儿童髋臼指数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冠状面水平髋臼指数的测量方法及意义.方法 使用三维CT重建技术,获得髋关节前、中、后部冠状面图像,分别测量此三部分的髋臼指数(AI).结果 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髋关节前、中、后部AI值较正常髋关节增大;髋关节Salter手术后,前、中、后部AI较术前减小.结论 使用三维CT重建技术,在不同冠状面水平测量髋臼指数,可以更清晰、直观地了解儿童髋臼的发育情况.

    作者:范清;陈珽;张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警惕下肢内固定术中主干动脉损伤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中动脉损伤很容易漏诊和延误治疗,并造成严重残废[1].2002年3月~2005年3月,笔者共收治4例下肢内固定术中并发主干动脉损伤病例.现报道并分析原因,旨在提高对这种损伤的警惕,大限度地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常跃文;张长青;罗从风;于晓雯;曾炳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椎肿瘤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行上胸椎肿瘤全脊椎切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后正中入路行上胸椎肿瘤切除,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无术中死亡及脊髓医源性损伤等并发症.随访8~18个月,1例转移肿瘤患者术后6个月颅内转移于10个月后死亡,余未见肿瘤复发.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A级2例恢复至E级1例、D级1例;B级1例恢复至D级;C级2例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X 线片未发现脊柱失稳现象,内固定材料无断裂.结论 经上胸椎后正中入路切除上胸椎肿瘤,创伤相对较小,手术视野显露清楚,内固定容易操作,肿瘤切除彻底,并发症少,是一种切除上胸椎肿瘤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兰秀夫;黄海洋;陈波;蒲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