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基础理论》英汉双语教学的体会

刘晓艳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 双语教学, 教学研究
摘要: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体系中完整的传统医学,其独特的学科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较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解决医疗卫生保健难题的需要[1].开展中医药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对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极其重要.因此,我校也于近年开始了对部分中医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现将笔者对<中医基础理论>实施英汉双语教学课程教学的体会报告如下.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基础理论》英汉双语教学的体会

    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体系中完整的传统医学,其独特的学科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较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解决医疗卫生保健难题的需要[1].开展中医药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对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极其重要.因此,我校也于近年开始了对部分中医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现将笔者对<中医基础理论>实施英汉双语教学课程教学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西医效果欠佳,中医采用辨证论治,单方验方,穴位注射,针灸推拿等疗法,疗效显著,但研究设计方案多不规范,无严格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仍须深入研究.

    作者:刘雄伟;冯松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肛管直肠环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39例临床总结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环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6个月以上的长期高位肛瘘患者,对主管道采用一次性切断肛管直肠环的方法,沿管腔逐渐前进探寻内口,侧支管道采用或对口引流或切开.结果 治愈率100%,随访1年无1例复发及肛门失禁.结论 肛管直肠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肯定.

    作者:陈瑞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以及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老年痴呆是危害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常见病和现代社会老年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由于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性功能衰退疾病,目前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因此,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就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董福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予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96%,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在改善心悸、胸闷、乏力、纳呆、形寒肢冷等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永泽;冯俊俐;刘小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归脾汤加减治疗少女月经先期34例

    目的 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少女月经先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病34例,以归脾汤为主方加减进行辨证治疗.结果 34例中,治愈22例,好转1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4.1%.结论 以归脾汤为主方治疗少女月经先期证属心脾两虚、脾不统血型疗效显著.

    作者:韩鸿雁;陶艳玲;袁丽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伤寒论》教学对临床的启悟

    <伤寒论>以其特有的六经辨证体系对中医外感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论述.全面分析<伤寒论>六经病症,外感邪气侵袭不同经络,表现各有不同,因此形成了以六经提纲证为代表的外感辨证思想,并且,多方面通过兼证和变证分析,提出了病机相同或相似的病证均可使用<伤寒论>各经本证所提出的方药,使得<伤寒论>理法方药拓展到了杂病的治疗范围.

    作者:白玉盛;白玉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通管助孕汤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85例

    目的 观察自拟通管助孕汤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通管助孕汤内服加药渣外敷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症. 结果 治疗85例,妊娠66例,无效19例,临床总有效率达77.6%.结论 采用通管助孕汤内服加外敷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症有一定疗效.

    作者:于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现代化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侧重于系统水平,其研究体现为对基因、细胞、组织、器官一直到生物体的各局部信息的整合及模拟,强调相互作用所涌现出的动力学及属性,专注于系统的突现性规律、突现性行为和新的功能.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促使我们与化学信息学、药学等研究结合,从整体上、系统上和信息水平上阐明中医理论,在信息水平上建立中药和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和药效评估评价平台,实现数据基础之上的中医药现代化.

    作者:刘浩;屈凌波;相秉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63例胸部创伤X线平片CT影像分析

    胸部创伤是外伤中较常见的急诊,死亡率约占所有创伤的25%.在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下,均可发生肺实质损伤.在很多病例中临床尚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X线平片、CT即可显示阳性改变.因此,X线平片、CT对胸部损伤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2003~2007年临床资料完整的63例胸部创伤患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王学义;赵健;栾旭;王闻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目的 探讨传统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和技巧,并观察评价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65例.结果 165例中优良率达93.3%.结论 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邱荣标;陈细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各种观察研究越来越多,相继开发了大量有效方药,许多经方、验方在治疗CRF中的作用也被逐步挖掘,普遍认为具有广阔前景.在用药方法上,除传统的内服外,采用灌肠、外敷、外洗、泡足、离子导入等多种途径,克服了CRF虚实夹杂,攻则恐伤正,补则恐助其邪之弊.

    作者:马美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痛风与西医痛风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痛风与西医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 从疾病的归属、受侵组织、临床表现、病因等方面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对中医痛风与现代医学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 从中西医痛风疾病的归属、受侵袭组织的相关性、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病因的相关性4个方面比较,二者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中医所言的痛风与现代医学痛风性关节炎是相关性疾病,但并非完全等同.

    作者:李彤;赵亮;张智伟;黄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等出现为特征[1].儿童及成年女性多见.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ITP 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雅娟;李晓斌;田正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其发生多与素体虚弱、外邪入侵、饮食不节、七情过极、劳倦过度等有关.脾胃虚弱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以脾胃虚弱、升降失常为本,热毒摄袭、肝胃郁热为标,久病入里、气血瘀滞为变,治疗应通补兼施,分型论治,合理用药,以期标本兼治,虚实共调.

    作者:刘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并结合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及20例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明显降低,而CD8明显升高(P<0.01).抗结核治疗后CD4仍出现下降,6月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 抗结核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CD4有显著影响.

    作者:郑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病42例

    笔者采用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灸、振罐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42例,并与单纯减肥仪治疗的32例作对照观察,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07年5月~2009年1月辽源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男10例,女32例,年龄(43.32±6.73)岁,病程(2.28±1.36)年;对照组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44.21±7.10)岁,病程(2.77±1.4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饮酒情况、病情轻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龙;周志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研究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西医认为可能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或影响细胞膜钠钾泵和钙泵活性及肾脏水钠潴留增加,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或增加内皮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缩血管物质对血管的敏感性及降低舒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导致.中医认为其病机在于阴虚阳亢致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的产生及气血升降的失调.

    作者:陈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支气管哮喘的针灸治疗与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可逆性炎症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自2006年10月以来,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控制支气管哮喘32例,并配合有效护理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孟凤丽;冯卫星;赵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细辛脑联合用药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婴幼儿发病率高,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注射用细辛脑单体制剂,经研究证实具有抗炎、解痉、平喘、祛痰等多种功效[1],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我院于2008年1月~10月对42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注射用细辛脑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付春颖;许立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