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4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骨折的成因与治疗

王长伟;王文礼;廖光禄

关键词: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 再骨折
摘要:1992年以来,我科收治24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骨折的病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将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腰椎的稳定性是指腰椎在载荷作用下维持自身结构正常形变的能力,即腰椎刚度的大小.手术后腰椎不稳定是指各种腰椎手术破坏了腰椎赖以维持平衡的解剖结构,从而引起手术后腰椎刚度丢失,也称为医源性不稳.腰椎不稳定是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常见原因[1].

    作者:李旭明;王树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皮深筋膜切开减压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测压机监测下经皮切开深筋膜减压.结果 28例中25例减压效果良好,3例术后骨筋膜室压力逐渐增高而改用传统的广泛切开减压术治疗.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是治疗早期骨筋膜综合征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杜远立;刘宪华;王万宏;王涛;周才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手指腱鞘滑膜巨细胞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左环指远节背侧近关节处出现无痛性渐大性肿物2年余.2年前该部位有重物砸伤史,当时无骨折,无流血,有明显瘀肿,自搽药(具体不详)1周后痊愈.此后月余,伤处皮下有肿块突起,无痛,逐渐增大,致左环指远侧指间关节屈伸受限,发病至今未治疗.查体:左环指远指节近关节处菱形肿胀,背侧皮下有肿物突起.见图1.皮温及皮肤颜色无明显变化,无皮下静脉曲张.该指节背部重触痛,可触及1.5 cm×1.5 cm×1 cm肿物,质硬,无波动感,推之不动,远侧指间关节活动范围在0°~ 30°范围(伸直位0°法),肿物不随屈伸而活动.B超示:左无名指指背可探及一13.3 mm×11.2 mm×10.1 mm中等回声团块,内部呈均匀细小光点,边缘毛糙不规整,基底部与指骨无明显界限.X线片示:左环指骨质未见异常,远端指间关节后缘有一突起的软组织影,边缘光滑.

    作者:刘晓虹;罗昌军;姚先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股骨颈多针定位仪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研制股骨颈多针定位仪,寻找术中股骨颈定位钻孔的新方法.方法 56例股骨上端骨折患者应用定位仪进行DHS系统内固定术.结果患者经5个月~2年(平均11个月)随访,患肢功能良好,未发生钢板断裂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使用多针定位仪,术中定位准确,能快速完成手术的关键操作.

    作者:陈立军;陈国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关节僵硬

    目的介绍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关节僵硬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0例患者采用手术松解粘连、矫正畸形、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应用CPM机锻炼.结果 10例均随访6~20个月,肢体无畸形,骨折愈合时间6~15个月,平均8个月,优良率达90%.结论应用股骨髁上交锁钉治疗陈旧性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关节僵硬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洪加源;康两奇;郭延杰;练克俭;丁真奇;郭林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腋动脉分支异常1例

    腋动脉各分支起点常有变异,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左腋动脉4分支共干情况,为积累国人体调资料,现报道如下.左腋动脉在第一肋外侧缘续接于左锁骨下动脉,胸肩峰动脉在其第一段发出.左腋动脉在正中神经内外侧根合并处延续为左肱动脉,另向后下发出一粗大分支,外径为3.48 mm.

    作者:孟庆玲;韩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骶髂关节面形态的测量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目的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测量骶髂关节面的解剖形态.方法取青年男性新鲜尸体骶髂关节标本,将增白剂涂于骶髂关节表面,分别将标准网点图用幻灯机投照于关节面和标准模板上,摄取其表面的网点图像并通过线路传输到计算机,得出骶髂关节面上任意一点的高度.结果通过测量获得骶髂关节面上任意点的高度,发现骶髂关节两侧关节面呈一种类似齿轮样相互咬合与滑槽轨迹相结合的关节面形态.结论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测量迅速、全面、准确,结果显示形象、直观的特点,可瞬时获得测量范围内任意点的相对高度,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的解剖测量方法.骶髂关节面的骶骨侧与髂骨侧的凹凸不平相互吻合、相互嵌入,呈以髂骨结节为圆心的类似圆弧形分布,形成有利于稳定的力学结构特点,提示骶髂关节沿此轴旋转运动.

    作者:钱齐荣;贾连顺;高建新;丁祖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后严重脊柱后凸的再次手术矫治

    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发生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再次行脊椎截骨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经验.方法对4例患者脊椎后凸发生的原因、脊椎截骨和再次椎弓根内固定的方法、手术适应证等进行分析.结果 Cobb角由术前72°矫正到术后8°,无并发症发生.经12个月以上随访,后凸无复发.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取出时间过早和脊柱后路融合术失败是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严重脊柱后凸的主要原因;再次行脊椎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矫治手术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作者:王兆杰;安荣泽;史可中;尚吉文;廖文波;郭志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MED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失败原因及防治

    2000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共采用MED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其中8例手术失败,占11.1%.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现结合本组资料及有关文献对手术失败原因及防治措施加以探讨.

    作者:李玉前;曾铁功;沈合群;蒋清;向芳友;李运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综合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 3年6个月,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Kostuik A型2例完全恢复,4例不全恢复;B型7例完全恢复,2例不全恢复.结论该综合征是由压迫本身及压迫致马尾神经瘀血、水肿,影响脑脊液循环及血供障碍引起,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减压.急性完全性损伤预后较差,慢性不全损伤预后好.

    作者:鲁常胜;韩光明;吴兴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骨折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治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骨折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笔者对近年我院551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11例并发FES,现分析如下.

    作者:邹和鲜;胡鑫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跟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

    跟痛症病因很多,治疗方法也很多,1984年许振华等人倡用钻孔减压治疗.1994~1999年,我们收治跟痛症62例,按有无静息痛分为2组,均施以钻孔减压术治疗,结果如下.

    作者:李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颈椎椎体肿瘤临床特点及诊断

    目的探讨颈椎椎体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方法分析13例颈椎椎体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成人颈椎椎体肿瘤以恶性肿瘤居多;男性较女性多发;下颈椎椎体为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尤其是C5,6节段;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局限性疼痛.结论颈椎椎体肿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注意与其它疾病相鉴别.ECT有利于早期诊断,而MRI对颈椎椎体肿瘤诊断价值大.

    作者:杨立利;贾连顺;叶晓健;贾宁阳;陈雄生;宋滇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周围神经损伤端侧吻合法进展

    本世纪初Balance首先报道了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方法,将离断的面神经与副神经作端侧吻合治疗面神经瘫,虽因术后出现面部和肩部同时产生运动而放弃了该术式,但却肯定了端侧吻合方法的有效性.几十年来,周围神经损伤缺损的外科治疗出现了许多新的方式和方法,但与临床应用均有相当的距离,特别是在神经缺损太多、无法端端吻合的情况下,仍以自体、异体神经移植为主.由于自体神经来源有限,而异体神经存在排异反应等问题,效果不尽如人意,而组织工程才刚刚起步,所以探索神经缺损的治疗方法和机制仍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进入90年代以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一次将目光投到90年前的端侧吻合上.

    作者:王敏;杨志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手术处理

    1995年1月~2000年8月我院共手术治疗腰腿痛401例,其中11例术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手术证实并非此症,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曹德良;周泰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巨趾症1例

    患者,男,24岁.右足第三、四趾肥大24年,患者自出生后发现右足第三、四趾比其它趾明显肥大,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在劳累行走时有不适感,穿鞋困难.体检:一般情况好,右足第三、四趾巨大(图1),无红肿热痛表现.第二、五趾受到挤压,患趾背伸和跖屈受限.X线检查:右足第三、四趾自近节趾骨明显粗大(图2).诊断:右足第三、四趾巨趾症.

    作者:王胜利;李维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和系统治疗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 早期诊断的可能性和系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3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单独应用NSAIDs药物,另一组除应用NSAIDs外,加用柳氮磺胺吡啶和甲氨喋呤,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自觉症状均有缓解,前屈、旋转和骶髂关节Gaenslen征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而且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原有的AS诊断标准不利早期确诊,应作适当修改;骶髂关节炎是诊断AS的基础,HLA-B27与AS呈强相关性,但非特异性;慎用慢作用或细胞毒药物治疗AS.

    作者:陈亮;唐天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总结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对12例经CT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有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前行轴位牵引下直腿抬高试验检查.对属可逆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使用APLD治疗.结果经3个月以上随访,优7例,良4例,可1例.近期优良率91.7%.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应列为APLD治疗的禁忌证.对术前行轴位牵引下直腿抬高试验检查属可逆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仍可行APLD治疗.

    作者:车坚;张鹏;袁东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人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68例老年人股骨干骨折随机分成3组:髓内钉固定组、加压钢板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固定组,临床观察结合 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作为判断3组临床疗效的标准.结果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外固定支架组的骨折延迟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加压钢板组的骨折不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

    作者:王宵光;周建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随着新型支具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外科技术的迅速更新,目前,AIS的治疗正处于一个不断进步的阶段.笔者着重介绍AIS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作者:侯铁胜;蔡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