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伴有并发性白内障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

贺涛;陈彬;邢怡桥;艾明;武丽娜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 并发性白内障, 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伴有并发性白内障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例伴有并发性白内障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变化,视网膜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至后1次随访时,13只眼中有2只眼手术前后视力无变化,其它患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7只眼视力达到0.02及以上.所有患者在第1次手术结束后视网膜均复位,随访过程中2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复位.无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伴有并发性白内障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手术治疗可以保留患者眼球,其中部分患者视力可以得到较大提高,具有很好的手术价值.
临床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泪道探通佳时机的探讨

    目的 评估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佳手术探通时机.方法 随机选择眼科门诊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1057例(1232只眼)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病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1个月),B组(1~3个月),C组(3~6个月),D组(≥6个月)4组进行观察,所有患儿均在局麻下采用泪道冲洗探通针一次性完成泪道探通手术,手术前后使用生理盐水行泪道冲洗1~2 d,术后予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对于术后泪道不通患儿手术1周复行泪道再次探通,2次探通失败者手术后1个月后再行泪道探通术.治愈标准为无溢泪,无分泌物,泪道冲洗通畅.术后仍然流泪,伴分泌物,泪道冲洗不畅为无效.结果 A组、B组、C组、D组1次治愈率 分别为100%、93.3%、82.6%、66.7%,4组比较,患儿年龄越小,手术探通治愈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年龄越小手术治愈率越高,出生后3个月内为佳探通治疗时机.

    作者:张建萍;汤艳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与双眼视觉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肌麻痹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双眼视觉与生活息息相关,立体视觉和深度知觉丧失会使患者不能涉及许多需要精细目力的工作,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就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与双眼视觉作一综述.

    作者:王领;孙时英;崔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眼底的临床表现

    目的 研究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患者眼底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选择47例(47只眼)已确诊为重度SAHS的患者为试验组,年龄、性别与试验组相匹配的无SAHS疾病病史的健康者26例(15只眼)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受试者视力、眼底改变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特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受试者标准对数视力分别为4.3±0.6、4.4±0.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试者眼底彩色照相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FFA检查中有异常荧光造影改变者共45只眼,其中试验组43只眼,占91.5%,对照组2只眼,占7.7%.结论 重度SAHS可导致患者眼底的改变,患者应接受FFA检查.

    作者:马枢;葛振民;滕玉明;聂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相干光断层扫描在人工角膜术后眼底观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人工角膜术后患者眼底黄斑的有效性.方法 人工角膜术后患者7例(7只眼),年龄30~76岁,平均39岁,矫正视力:5米光感至1.0,全部病例(7只眼)均行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及OCT检查,分析比较这三种检查是否可清楚地观察到眼底黄斑部位.结果 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无法显示人工角膜眼的黄斑图像;直接检眼镜检查仅能观察到部分病例模糊的视盘图像,而黄斑不能窥清;OCT检查可获得清晰的人工角膜眼的黄斑图像.结论与眼底彩色照相、直接检眼镜检查相比,OCT可有效地直观显示人工角膜眼患者的黄斑情况,能够准确随诊,为观察人工角膜术后患者眼底变化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青楠;王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游离全厚皮片移植术在眼部皮肤缺损修复的应用

    目的 探讨游离全厚皮片移植术在眼外伤、眼睑恶性肿瘤切除、眼睑皮肤色素痣切除等眼部皮肤缺损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8年来对42例眼外伤、10例眼睑恶性肿瘤、2例眼睑皮肤色素痣,共54例(54只眼)采用游离全厚皮片移植术修复眼部皮肤缺损.结果 54例(54只眼)游离全厚皮片完全存活,眼睑无畸形、功能良好.结论 游离全厚皮片移植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眼部皮肤缺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黄栋才;万李;杨秋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鼠晶状体连续发育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晶状体连续发育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晶状体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因和因子的正常表达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雌雄昆明小鼠合笼饲养;将孕鼠分笼饲养;分别断髓处死不同胚龄的孕鼠和出生后不同年龄的小鼠;抽提不同胚龄晶状体泡的总RNA及出生后不同年龄小鼠晶状体的总RNA.结果 得到胚龄9.5 d(E9.5 d)、E12.5 d、E17.5 d、新生10 d、出生20 d及成年60 d小鼠晶状体的总RNA.形成了晶状体连续发育的各个阶段.结论 孕鼠可以通过雌雄鼠合笼后,检查有无阴栓得知,并可以精确计算胎龄天数.因此可得到不同发育时期的鼠胚,为建立连续的晶体发育模型提供了可能.

    作者:夏朝霞;吴艺;冯志贞;陈向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婴儿双眼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1例

    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血管炎,是双侧性的视网膜血管炎,其临床特点包括:双眼视力急性下降伴有玻璃体和前房的炎症,广泛性视网膜血管旁白色渗出物,围绕血管形成白鞘,像挂满冰霜的树枝,以中周部显著,少数以后极部为主,动静脉均可受累,但静脉受累更为明显和严重[1],常见于6~29岁的年轻健康者[2],婴幼儿发病的极为少见.近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红玉;许江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青光眼术后单疱病毒性角膜内皮炎1例

    患者男性,62岁.右眼视物不清伴眼痛4 d,于2011年3月29日来我院就诊.3个月前因右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右眼小梁切除术,术后Vod 0.25,随访眼压正常.现专科检查:视力0.08; Vos 0.4,右眼结膜充血,角膜上皮和基质层弥漫性水肿,灰白KP数十个,前房浅,瞳孔大,直径约5.0 mm,周切孔畅,上方滤泡扁平,眼底C/D=0.8,眼压40 mm Hg.诊断为:右眼抗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给予局部、全身降眼压药,眼压降至28~30 mm Hg, 但角膜水肿和KP未消失.

    作者:俞迪靓;郎平;吴昌凡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生儿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盲率和致死率,发病率约为1:14000至1:20000[1],90%的患儿在3岁前发病,占5岁以下儿童肿瘤的6.1%.双眼发病约占30%~35%,双眼受累的发病年龄要早于单眼者.约40%病例属遗传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0%为非遗传型,为视网膜母细胞突变所致.由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于婴幼儿,早期不容易发现,以往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12个月(双侧)~24个月(单侧)[1], 50%以上的患儿是因为瞳孔区出现白色反光而被家长发现,另有一些患儿因为斜视或者眼红就诊时才被确诊,但是往往已到病变晚期.

    作者:李丽红;赵军阳;李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目的 评价倍频532激光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31例(32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用倍频532 nm激光封闭虹膜表面新生血管,1~ d天后再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27例(28只眼)眼压控制在21 mm Hg以下,有效率达85.71%.结论 倍频532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为满意的方法.

    作者:崔宏宇;范肃洁;郭黎霞;张志宏;刘文茹;孙兰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眼压和眼轴长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关系

    目的 探讨眼压和眼轴长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关系.方法 应用CanonTX-F型眼压计对56例RVO患者的眼压进行测量,并用A超对其眼轴进行测量,对照组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98例白内障摘除患者.结果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阻塞眼眼压显著低于对测眼及正常对照眼(P<0.01);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阻塞眼眼压与对测眼及正常对照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RVO阻塞眼眼轴长与对照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RVO阻塞眼眼轴长与对照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眼轴长偏短是CRVO的危险因素,CRVO可引起眼压降低;眼轴长偏短不是BRVO的危险因素,BRVO不能引起眼压降低.

    作者:安玮;李晓静;李友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高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全身病的影响.方法 2005年至2010年5年间共85例(96只眼)70岁以上的白内障患者于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完善术前检查,严密监测术中及术后的全身情况,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60个月,视力>0.05而<0.3者3只眼(3.125%),视力<0.5者27只眼(28.12%),>0.6者66只眼(68.75%).结论 高龄患者因全身疾病以及老年性病理生理性特点,眼部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的密切观察,积极处理全身病的前提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翠薇;莫劲松;施剑萍;陈玉芳;周月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伴有并发性白内障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伴有并发性白内障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例伴有并发性白内障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变化,视网膜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至后1次随访时,13只眼中有2只眼手术前后视力无变化,其它患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7只眼视力达到0.02及以上.所有患者在第1次手术结束后视网膜均复位,随访过程中2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复位.无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伴有并发性白内障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手术治疗可以保留患者眼球,其中部分患者视力可以得到较大提高,具有很好的手术价值.

    作者:贺涛;陈彬;邢怡桥;艾明;武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研究该散光型IOL矫正散光的效果和其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Torie IOL植入并且完成6个月随访的患者28例(36只眼),分别植入SN60-T3、T4、T5 Aerysof Toric IOL(B组),术后6个月时与植入Acrysof IQ IOL A组32例(48只眼)比较术前、术后的屈光结果.结果 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UCVA)≥0.5者A组为82.42%,B组为9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64,P<0.03);UCVA≥0.8者A组为34.45%,B组为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8,P=0.000).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A组为(1.85±0.46)D,B组为(0.24±0.1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0,P=0.000).术后6个月IOL平均旋转(1.56±1.15).结论 Aerysof Torie IOL在矫正术前角膜散光方面是有效、预测性强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方法,临床观察效果稳定.

    作者:周宏健;吴善君;姚红艳;文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角与眼压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宽度及眼压变化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137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于表麻下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保留手术过程顺利、后囊膜完整、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中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房角相关参数: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前房深度(ACD);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再用UBM及Goldmann眼压计复查如上参数;术前以前房角镜观察并记录房角形态并于术后1个月复查房角形态.结果 术前所测量的眼压与正常眼前节数据有显著性差异;术前所测量的ACD、AOD、TIA、眼压分别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复查数据进行多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均为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1个月、3个月时,AOD及眼压改变的量之间存在负相关;TIA夹角及眼压改变的量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1)研究对象的ACD、AOD、TIA与正常眼前节相关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眼压较正常值稍高,提示部分患者有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潜在趋势.(2)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显著增大,眼压显著降低,避免或减少了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机会.(3)AOD、TIA这2个变量与眼压这个变量间呈负相关.提示在老年人群中,AOD、TIA是影响眼压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玉青;刘玉霞;戴冬姝;冀向宁;王静娴;邹媛媛;李坤;王志学;侯四清;叶存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甲钴胺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甲钴胺治疗大龄儿童弱视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8~12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屈光矫正和遮盖治疗,药物组采用屈光矫正、遮盖和甲钴胺治疗.定期随访半年.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视力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药物组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有效率为5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的P-VEP对比,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统计学处理P<0.05,药物组统计学处理P<0.01).治疗后两组间P-VEP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钴胺辅助治疗大龄弱视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韩冰;刘春民;王媛;陈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硬性透气角膜接触镜矫治儿童弱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硬性透气角膜接触镜(RGPCL)对儿童弱视的矫治作用.方法在明确诊断为弱视并已配戴框架眼镜辅以遮盖等其他方法治疗1年以上无效者中选取两组对象,其弱视主要原因为屈光因素,41例(57只眼)作为RGPCL配戴组,其中男18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9.5±3.1);同期42例(60只眼)继续配戴框架眼镜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9.3±3.3)岁;两组戴镜后继续辅以遮盖等弱视综合治疗,历时三年,观察其戴镜前后的矫正视力,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3年后两组病例的矫正视力都有提高,RGP组有27只眼矫正视力达5.0,基本治愈率为47.36%,而框架眼镜组仅6只眼视力达5.0,治愈率为10%,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RGPCL组有26只眼视力进步,视力平均提高4.58行,总有效率92.98%,而框架眼镜组有24只眼视力进步,视力平均提高1.96行,总有效率为5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RGPCL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

    作者:钱进;杨冠;徐玉红;史建明;熊国强;祝鋆;陈忆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Bevacizumab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现状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以外,目前,治疗DME的主要方法包括黄斑部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以及玻璃体切除手术等,对于复杂的难治性DME常常需要以上两种或三种方法的联合治疗.近年来,随着抗VEGF药物的出现,使DME的治疗出现了新希望,其中Bevacizumab因其较强的可用性和合理的费用而得到广泛应用,大量的研究已证实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综述了近两年具有A级和B级循证医学证据的、有关Bevacizumab治疗DME的文献.

    作者:武炳慧;王雨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上下泪小管断裂鼻侧断端的寻找方法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鼻侧断端的寻找方法及吻合术后疗效观察.方法 对门诊收治的21例(21只眼)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的患者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断端处滴水,嘱患者捏鼻用力憋气,通过发现鼻侧断端有气泡冒出从而寻找到泪小管断端处,用6号猪尾巴探针导入软性医用硅胶管做为泪道支撑物,同时吻合上、下泪小管,硅胶管留置3个月.结果 21例(21只眼)全部找到断端吻合,术后3个月取出留置硅胶管,18例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占85.71%;3例轻度溢泪,泪道冲洗通,占14.29%.结论 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嘱患者捏鼻用力憋气,通过发现鼻侧断端有气泡冒出从而寻找到泪小管断端,以软性硅胶管做为泪道支撑物,同时吻合上、下泪小管的方法操作方便,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陈正勇;魏金鑫;程天书;高燕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食用芒果致眼部病变1例

    患儿女性,9岁.于2011年3月5日就诊.主诉:发现双眼红1 d.家长诉患儿于2 d前食小芒果2个,即感双眼周时有痒感.1 d前又食小芒果3个,食后即感双眼周痒感加重,并伴生皮肤红疹.现今发现双眼红.特来求医.既往无任何药物、食物过敏史.近期身体健康,无意外创伤,除芒果之外否认接触其他日常生活所未接触的食物与药品.眼科检查:双眼视力1.2,双眼睑轻度水肿,两颞侧皮肤可见散在的高出皮面的点状皮疹.

    作者:张小娟;郝琼;朱静;徐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杂志

主管: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