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红;沈娟;马秀云
目的:研发一种配药连接器,用于连接软体输液瓶与西林瓶,实现全封闭、无污染的药液配制.方法:配药连接器由瓶塞穿刺器、通道口、防脱锥、握指器和空心通道5个部分构成,整体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一次注射成型.使用时,将软体输液瓶和西林瓶瓶塞分别插入配药连接器两端的瓶塞穿刺器,形成密闭的输液配制系统.通过反复挤压、松弛软体输液瓶外壁,利用软体输液瓶与针剂药瓶之间的压强变化及药液自身重力,促使药液在软体输液瓶与针剂药瓶间流动而实现输液配制.结果:使用该配药连接器操作过程简便,可使输液配制系统全封闭、输液配制时间缩短,而且药品几乎不浪费,对人体也无伤害,解决了软体输液瓶和西林瓶易滑掉的问题.结论:该配药连接器节能环保,更安全有效,其开发、生产、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张景平;张洛嘉;张晓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无线定位技术的舰艇伤员定位系统,用于实现新型舰艇的伤员定位.方法:首先基于UWB无线定位技术,利用UWB人员定位标签向外发出脉冲信号,UWB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将人员识别信息、光电强度、生命体征等信息通过有线传输方式传送至监控中心服务器,再根据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的定位方法,结合三边测量法和差分修正算法进行位置坐标的计算和优化,终在伤员定位信息显示软件中完成定位信息呈现.结果:该系统能准确完成新型舰艇伤员定位,并实时在系统中显示所在舱室、人员身份、生命体征等信息.结论:该定位系统能对新型舰艇伤员进行定位,有效缩短卫勤力量到达伤员处的平均时间,改善大型战斗舰艇伤员卫勤保障效果.
作者:刘旭东;刘晓荣;陈国良;刘建;谢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介绍了国内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督管理的发展历程,提出现阶段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管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拓宽器械监管渠道、强化重点医疗器械的监管、规范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等对策,以保证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昱萱;唐昊;张和华;向华;徐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0 引言随着放射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系统凭借其成像速度快、放射剂量低、图像动态范围大以及图像后处理功能强等优势,在各大医院得到广泛应用[1].我院于2010年和2012年分别购入飞利浦DR-VS和DR-TH,有效提高了影像质量和工作效率.2款DR设备在操作系统和大部分硬件上是相同的,区别在于DR-VS是单板DR,它的检查床是简易床,而DR-TH是双板DR,它的检查床是带有平板探测器的电动升降床.为确保DR系统能正常运行,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维修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现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参考和交流.
作者:陆丽英;沈亚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为减少因细菌类检验单引起的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确保报告单分发无误,设计自助打印细菌类报告单系统.方法:自主研发制订逻辑判断规则,将细菌报告单和常规报告共同自助打印.使用C#编程语言和SQL Sever2008后台数据库,对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开发了检验单计数清零补打程序.结果:自助机打印报告改进了分发报告的流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方案可行,系统运行稳定.
作者:崔菲菲;万振;刘晓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制一台特诊检验方舱,具备应急医院所需的心电图、B超检查和血、尿等的常规临床检验功能.方法:以一个50床应急流动医院的功能和作业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与之匹配的特诊检查和临床检验所需的参数指标和作业能力,据此进行特诊检验方舱的功能、布局、结构、人机工程、微环境及信息系统设计.结果:依据设计方案制造了特诊检验方舱,能够完成不少于300人/24 h的临床检验和25~30例/24 h的特诊检查.结论:该方舱布局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好,能够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作者:韩俊淑;刘志国;任旭东;谭树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提出基于多尺度小波变换的边缘检测算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解决医学图像三维重构中的边缘提取问题.方法:结合小波变换理论,在经典边缘检测算法基础上采用一种多尺度小波变换法对脑部、腹部CT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建立数学模型,并同经典边缘检测算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算法检测边缘连续性好,抗噪性好,边缘定位准确.结论:该算法性能优于经典边缘检测算法的性能,可实现快速、准确的医学图像边缘检测.
作者:张剑;金延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保证CT检查的工作流顺畅、中间没有等待,提高日检查量.方法:每天扫描之前对CT机进行性能验收测试,确保扫描间的温湿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分析造成患者等待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结果:通过确保CT机在扫描之前的图像性能满足诊断要求和优化造成等待的不同场景,达到了即使在日扫描量很大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扫描工作流的顺畅.结论:每家医院都有自己具体的扫描场景,需要根据自身CT机的特点和所使用的协议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达到既保证图像质量又保证扫描顺畅的目的.
作者:张远林;杨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0 引言激光灯定位系统在肿瘤的精确放射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在肿瘤定位和治疗摆位中,要依靠激光定位灯投射出的激光线指示机器等中心或者相对等中心的位置,它能保证治疗部位的准确性和良好的重复性[1-3].德国LAP Dorado激光定位系统(以下简称“LAP Dorado激光灯”)的激光线束细腻且清晰,控制系统的接口方便及界面友好,通过蓝牙连接个人数字助手(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控制激光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CT模拟定位机、放疗模拟定位机、直线加速器等设备中实现精确的定位.
作者:李桢;洪文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分析总结了体温过低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和带来的生理规律变化,对现有的复温技术进行了总结归纳.针对海上落水人员复温装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研制舰船舱室环境使用的模块化复温装置的勤务需求,对于解决落水人员的中度/重度低温症现场救治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张建;喻锡成;王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0 引言自20世纪50年代初超声探测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至今,超声诊断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1].目前,超声成像技术在各级医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B型超声系统(黑白超)成为医院普遍使用的医学检查手段,而超声多普勒系统(彩超)为诊断心血管等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手段[2].随着医疗设备在医疗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进口高端医疗设备的大量使用,给医疗设备维护、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超声系统长期高效地运行,合理地进行维护和修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宁伟;王永琳;吴学谦;王恩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ite~Rite*5超声波系统在引导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s,PICC)中的应用情况、优点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将62例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28例),分别进行直视下普通置管和超声波系统引导下PICC置管,由固定的人员操作,统一评估标准,对比2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度.结果:应用Site~Rite*5超声波系统引导PICC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明显提高护患满意度.结论:使用Site~Rite*5超声波系统引导PICC置管提高了护理人员PICC置管的成功率,有效降低了穿刺失败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宁;金慧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简要介绍了《部队卫生装备训练与考核标准(试行)》及其适用范围.从基本知识、结构与工作原理、安装与调试、操作使用、实际应用、维护保养6个方面解读了考核要点,并结合评分表以及考核形式和评定等级对评分方法进行了说明,对准确把握该标准的内涵、提高卫生装备训练质量和实战化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曹勇成;赵崇威;王金生;崔景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了使《电路原理》教学模式符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提出了案例教学结合自主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改革方法,使电子学的思想充分渗透到医学领域,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从事医学电子相关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薛慧君;张杨;梁福来;焦腾;李维娜;王健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设计一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置换液配液智能控制装置.方法:该装置主要包括单片机、电磁阀、空气探测器、重力传感器、无线传输装置等,采用单片机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无线传输装置控制电磁阀进行配液,同时利用空气探测器及重力传感器监控配液过程.结果:该装置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精确配置个体化置换液.结论:该装置使用方便,可精确配制各种不同个性化置换液,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医疗成本,值得推广.
作者:李朋朋;李亚娟;于艳;马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初步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H-MRS扫描3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放疗患者颞叶,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1周内,放疗后3、6、12个月时进行颅脑常规MRI平扫及MRS检查,获取颞叶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绝对值及NAMCr、NAA/Cho、Cho/Cr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1周内NAA、Cho绝对值均低于放疗前,且与放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6、12个月NAA、Cho绝对值较放疗结束1周时逐渐恢复.放疗结束1周内NAMCr、NAA/Cho较放疗前明显下降(P<0.05),Cho/Cr比值上升,放疗后3个月NAA/Cr、NAMCho进一步下降,Cho/Cr比值进一步上升,放疗后6个月上述比值有所恢复,12个月后基本恢复至放疗前水平.结论:ⅠH-MRS成像技术能检测脑组织细胞代谢产物浓度,是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作者:梁杰;覃飞;陈伟华;黄柱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分析了当前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简述了前期研究情况,强调了建立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的必要性.介绍了其目的、方法及要点,指出了建成一套严谨、完善、操作性和指导性更强的卫生装备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能够为新形势下机动卫勤分队随时机动担负卫勤保障和卫生救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
作者:王碧涛;王东文;孟龙;高龙虎;王新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扫描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和小剂量测试技术对肺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60例进行肺动脉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A组采用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对比剂用量为40 ml;T组先采用10 ml对比剂进行肺动脉循环时间的测试,再使用25 ml对比剂进行肺动脉成像.2组其余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均相同.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测量值和辐射剂量.应用非参数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2组肺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和主肺静脉的CT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组中图像质量评分为1分的肺动脉节段多于A组,2组有差异性(P<0.05).其中右肺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T组明显好于A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双源CT大螺距扫描结合小剂量测试技术应用25 ml对比剂能明显提高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的图像质量.
作者:高维青;陶晓峰;朱凌;田涛;龚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伽马刀治疗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某院采用体部伽马刀治疗的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并进行完整随访.结果:56例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9例、无缓解9例,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为83.93%.l、2、3a生存率分别为87.50%(49/56)、51.78%(29/56)和17.85%(10/56).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放射性食管炎(13/56)和放射性肺炎(9/56),多为1~2级,且经过临床对症治疗后可有效缓解.结论:伽马刀治疗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瘤安全有效,可作为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彩珍;黄润生;安有明;房景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检测技术能力进行比对,推动医疗机构呼吸机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开展.方法:依据《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中的方法,使用经过校准合格的呼吸机,对全区28家实验室的呼吸机检测技术能力进行比对,并采用经典Z比分数法进行比对结果判定.结果:只有个别实验室呼吸机的某个参数结果|Z|>2,证明实验室有问题;其他实验室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均为(Z)≤2,符合预期.结论:对呼吸机进行检测比对,能够促进医疗机构提升高风险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呼吸机质量安全可靠.
作者:滕越;葛剑徽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