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软体输液瓶与西林瓶间配药连接器的研发

张景平;张洛嘉;张晓雪

关键词:配药连接器, 软体输液瓶, 西林瓶, 输液配制
摘要:目的:研发一种配药连接器,用于连接软体输液瓶与西林瓶,实现全封闭、无污染的药液配制.方法:配药连接器由瓶塞穿刺器、通道口、防脱锥、握指器和空心通道5个部分构成,整体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一次注射成型.使用时,将软体输液瓶和西林瓶瓶塞分别插入配药连接器两端的瓶塞穿刺器,形成密闭的输液配制系统.通过反复挤压、松弛软体输液瓶外壁,利用软体输液瓶与针剂药瓶之间的压强变化及药液自身重力,促使药液在软体输液瓶与针剂药瓶间流动而实现输液配制.结果:使用该配药连接器操作过程简便,可使输液配制系统全封闭、输液配制时间缩短,而且药品几乎不浪费,对人体也无伤害,解决了软体输液瓶和西林瓶易滑掉的问题.结论:该配药连接器节能环保,更安全有效,其开发、生产、应用前景广泛.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CT扫描中体质量指数与对比剂用量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CT扫描过程中体质量指数与对比剂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疑有心肌缺血性病变患者90例,按体质量指数分为偏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3组,各30例,实行对照研究.利用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方式采集冠状动脉容积数据,然后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曲面重建(curved 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等方法进行图形后处理.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肥胖组、正常组和偏瘦组在冠状动脉左总干、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图像评分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CT扫描过程中体质量指数与对比剂用量无明显关系.

    作者:王俊鹏;薛金娟;朱佳;孙琳;张亚斌;付文荣;宋立军;崔光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型迷彩服上衣胸前口袋的设计

    目的:设计一种利于分类后送的迷彩服上衣胸前口袋,提高战时伤病员分类后送的效率.方法:利用U型拉链及双向拉扣,将迷彩服上衣胸前口袋设计为底部U型开口结构,同时在口袋盖上配合使用魔术贴伤标及分类牌.口袋本体采用防水材料设计,伤标及分类牌外也包覆有防水材料层.结果:通过改进迷彩服胸前口袋的开口方式与伤标及分类牌悬挂方式,有效缩短了伤病员的分类后送时间.结论:该设计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有效提高各级救治机构分类后送的时效性,值得推广.

    作者:许啸;李晓惠;肖斌;郭新辉;洪加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在现代化医院的应用分析

    介绍了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物流传输系统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求,为提高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提供保障.通过实时追踪某院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分析了物流系统的常见故障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郭璇;牛赞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诊断设备安全检测的研究与分析

    目的:探究中医诊断设备安全方面的检测重点及方法.方法:根据企业的设计,按照中医诊断设备执行的安全标准,把中医诊断设备的安全检测分为两大类,通过分类、对比、总结,分析出其安全检测的重点.结果:通过对中医诊断设备的检测研究,理清了其复杂安全性能的检测,有利于促进中医诊断设备质量的提高.结论:应根据中医诊断设备形态多样、功能各异的特点及设备自身独特的技术指标,制订针对每类设备相应的检测标准,完善其标准体系,从而提高中医诊断设备的检测水平.

    作者:杨艳;刘耀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闭环式部队伤病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目的:设计开发一种应用于部队伤病员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伤病员闭环式管理.方法:利用ASP.NET开发平台和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实现涵盖“院前-院中-院后”整个就医流程的闭环式部队伤病员管理系统.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基层单位与医院关于伤病员的信息交流.结论:该系统不仅优化了基层单位送医流程,使得基层单位能实时接收到来自医院对于伤病员的信息反馈,医院也能在伤病员出院后得到基层单位反馈的随访信息,提高了行政管理水平,提升了医疗质量.

    作者:张璐;汤中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层部队卫生机构酶标分析仪训练与考核标准解读

    简要介绍了《部队卫生装备训练与考核标准(试行)》及其适用范围.从基本知识、结构与工作原理、安装与调试、操作使用、实际应用、维护保养6个方面解读了考核要点,并结合评分表以及考核形式和评定等级对评分方法进行了说明,对准确把握该标准的内涵、提高卫生装备训练质量和实战化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曹勇成;赵崇威;王金生;崔景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DRX600型医用X线摄影系统故障维修3例

    0 引言数字X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基本上取代了传统X线机[1].我院于2011年开始引进了一台上海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生产的DRX600型医用X线摄影系统,现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3例故障维修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周建勇;朱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RS定量分析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初步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H-MRS扫描3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放疗患者颞叶,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1周内,放疗后3、6、12个月时进行颅脑常规MRI平扫及MRS检查,获取颞叶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绝对值及NAMCr、NAA/Cho、Cho/Cr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1周内NAA、Cho绝对值均低于放疗前,且与放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6、12个月NAA、Cho绝对值较放疗结束1周时逐渐恢复.放疗结束1周内NAMCr、NAA/Cho较放疗前明显下降(P<0.05),Cho/Cr比值上升,放疗后3个月NAA/Cr、NAMCho进一步下降,Cho/Cr比值进一步上升,放疗后6个月上述比值有所恢复,12个月后基本恢复至放疗前水平.结论:ⅠH-MRS成像技术能检测脑组织细胞代谢产物浓度,是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作者:梁杰;覃飞;陈伟华;黄柱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一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置换液配液智能控制装置的设计

    目的:设计一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置换液配液智能控制装置.方法:该装置主要包括单片机、电磁阀、空气探测器、重力传感器、无线传输装置等,采用单片机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无线传输装置控制电磁阀进行配液,同时利用空气探测器及重力传感器监控配液过程.结果:该装置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精确配置个体化置换液.结论:该装置使用方便,可精确配制各种不同个性化置换液,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医疗成本,值得推广.

    作者:李朋朋;李亚娟;于艳;马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一种水银血压计检测平台及配套水银加注装置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带有汞金属防护功能并能够实现为血压计精确添加水银的质量控制装置.方法:该装置由检测平台、血压计水银标准添加台、血压计水银标准加注器组成,利用真空泵抽离密封空间内的汞蒸气,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降低汞金属危害至小的效果.结果:该装置将汞金属与计量检定人员完全隔离,方便工作人员计量检测、维护保养的同时,保证了其人身安全.结论:该装置设计合理,对水银血压计计量检测人员及环境的防护效果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安全性.

    作者:邸玮;刘雅克;熊光星;李平;晏正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儿神经科便携式惊厥急救箱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目的:设计一款适合小儿惊厥急救的便携式急救箱,以满足小儿惊厥急救需求.方法:超市选购耐磨损、半透明的硬塑材质封闭式医药箱一个,分上下2层,上层有7小格,下层不分格,箱盖有提手,以便于携带.经全科护士讨论后分类放置小儿惊厥常用抢救药品及物品.结果:观察护士在患儿突发惊厥时应用急救箱及抢救车的应答时间比较,护士采用急救箱单人应答所需时间为(20.80±2.24)s,采用抢救车单人应答所需时间为(30.96±1.07)s、双人应答所需时间为(26.66±2.10)s.在对护士应用急救箱及抢救车急救惊厥患儿的比较中,急救箱组的措施落实及时率、护士使用满意度及医护配合满意度均优于抢救车组.结论:便携式惊厥急救箱轻便、实用,能满足小儿惊厥急救需求,节约了护士人力资源,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

    作者:金晓红;沈娟;马秀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LAP Dorado激光定位系统维修体会

    0 引言激光灯定位系统在肿瘤的精确放射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在肿瘤定位和治疗摆位中,要依靠激光定位灯投射出的激光线指示机器等中心或者相对等中心的位置,它能保证治疗部位的准确性和良好的重复性[1-3].德国LAP Dorado激光定位系统(以下简称“LAP Dorado激光灯”)的激光线束细腻且清晰,控制系统的接口方便及界面友好,通过蓝牙连接个人数字助手(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控制激光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CT模拟定位机、放疗模拟定位机、直线加速器等设备中实现精确的定位.

    作者:李桢;洪文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软体输液瓶与西林瓶间配药连接器的研发

    目的:研发一种配药连接器,用于连接软体输液瓶与西林瓶,实现全封闭、无污染的药液配制.方法:配药连接器由瓶塞穿刺器、通道口、防脱锥、握指器和空心通道5个部分构成,整体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一次注射成型.使用时,将软体输液瓶和西林瓶瓶塞分别插入配药连接器两端的瓶塞穿刺器,形成密闭的输液配制系统.通过反复挤压、松弛软体输液瓶外壁,利用软体输液瓶与针剂药瓶之间的压强变化及药液自身重力,促使药液在软体输液瓶与针剂药瓶间流动而实现输液配制.结果:使用该配药连接器操作过程简便,可使输液配制系统全封闭、输液配制时间缩短,而且药品几乎不浪费,对人体也无伤害,解决了软体输液瓶和西林瓶易滑掉的问题.结论:该配药连接器节能环保,更安全有效,其开发、生产、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张景平;张洛嘉;张晓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军卫一号”数据库的DataGuard数据容灾方案设计与实现

    目的:对Oracle数据库的DataGuard机制进行了研究,用于“军卫一号”数据库的异地容灾.方法:采用Oracle数据库的DataGuard机制,建立“军卫一号”数据库的主库和备库.主库设置为强制记录日志模式,备库增添4个联机日志文件并启动到MOUNT状态.在“军卫一号”系统中进行操作,主库将事务记录在数据库联机日志文件中,实时或定时传送给备库,备库通过增添的4个联机日志文件接收,并读取数据库日志文件中主库提交的事务,依据数据重做机制,在备库中重新执行.结果:“军卫一号”数据库主库出现故障,引起异常宕机无法恢复,备库切换成主库模式,宕机重启,“军卫一号”系统可正常运行,数据零丢失.结论:该方案实现“军卫一号”数据库实时同步备份,数据零丢失,操作简单,数据库容灾恢复时间短,可行性强,恢复后的数据库经严密测试,系统运行平稳.

    作者:王兴强;侯玉玲;刘长兴;刘国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药库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提高医院药库管理水平,有效发挥医院药库职能,降低医院对药库的管理费用.方法:应用医药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依托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引入各种物流设备和信息化设备,开发适宜的应用软件,优化药库工作流程.结果:改善了医院药库管理的信息化流程,扩展和补充了原有HIS的管理范畴和功能.结论:该系统的应用使药库管理职能更加明确,降低了医院管理成本,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栾艳;石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所见即所得医学诊断报告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目的:研究所见即所得报告系统,使诊断报告的显示、编辑等界面效果与打印效果一致.方法:对报告所用控件进行设计并实例化,把控件公共参数抽取为基类,控件不同参数放置在子类,并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 language,XML)对控件参数进行保存,并把相关数据存入Oracle数据库.结果:医生通过所见即所得医学诊断报告系统,可以直接在可视化界面上编辑报告,包括文本编辑和增减图像等操作,报告显示效果和打印效果一致.结论:该系统解决了显示与打印一致性问题,终使用效果达到设计目的.

    作者:梁炳进;林燕君;杨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低对比剂用量和小剂量测试技术对肺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扫描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和小剂量测试技术对肺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60例进行肺动脉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A组采用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对比剂用量为40 ml;T组先采用10 ml对比剂进行肺动脉循环时间的测试,再使用25 ml对比剂进行肺动脉成像.2组其余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均相同.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测量值和辐射剂量.应用非参数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2组肺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和主肺静脉的CT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组中图像质量评分为1分的肺动脉节段多于A组,2组有差异性(P<0.05).其中右肺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T组明显好于A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双源CT大螺距扫描结合小剂量测试技术应用25 ml对比剂能明显提高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的图像质量.

    作者:高维青;陶晓峰;朱凌;田涛;龚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路原理》教学改革模式

    为了使《电路原理》教学模式符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提出了案例教学结合自主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改革方法,使电子学的思想充分渗透到医学领域,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从事医学电子相关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薛慧君;张杨;梁福来;焦腾;李维娜;王健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larus系列气相色谱仪工作原理与常见故障分析

    0 引言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GC)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学工业、环境保护、食品分析、烟草制品分析、生物医药和临床分析以及公安系统和法医鉴定等行业,对待测样品(气体或液体)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气相色谱仪中有一根流通型的狭长管道,这就是色谱柱.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信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本文着重对美国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仪器公司Clarus系列气相色谱仪[1]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进行介绍,希望对仪器的使用者和维修人员有所帮助.

    作者:蒋君刚;陈正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BC3000Plus血细胞分析仪故障分析与处理

    0 引言BC3000 Plus血细胞分析仪是由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系统,采用库尔特原理[1],对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进行计数与分类,提供19项参数及3个直方图,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性能稳定等优点.现将仪器在日常使用中出现的故障分析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潘小清;龚跃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