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RX600型医用X线摄影系统故障维修3例

周建勇;朱莉

关键词:DRX600型医用X线摄影系统, 传统X线机, 故障维修
摘要:0 引言数字X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基本上取代了传统X线机[1].我院于2011年开始引进了一台上海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生产的DRX600型医用X线摄影系统,现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3例故障维修介绍如下,供参考.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高心病患者病程不同阶段心电图、心脏彩超改变情况的临床意义

    目的:集中探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对不同阶段高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因高心病于心内科就诊的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2种方法进行检查,前种方法为对照组,后种方法为观察组,通过图像变化结合临床指征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单纯性的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伴劳损以及心肌缺血的诊出率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对于心律失常的诊出率的敏感程度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采用心脏彩超检查对于高心病的诊出率更高,同时对于血管和心室腔病变的特异性更强,有利于对症治疗,值得在临床的鉴别诊断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软体输液瓶与西林瓶间配药连接器的研发

    目的:研发一种配药连接器,用于连接软体输液瓶与西林瓶,实现全封闭、无污染的药液配制.方法:配药连接器由瓶塞穿刺器、通道口、防脱锥、握指器和空心通道5个部分构成,整体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一次注射成型.使用时,将软体输液瓶和西林瓶瓶塞分别插入配药连接器两端的瓶塞穿刺器,形成密闭的输液配制系统.通过反复挤压、松弛软体输液瓶外壁,利用软体输液瓶与针剂药瓶之间的压强变化及药液自身重力,促使药液在软体输液瓶与针剂药瓶间流动而实现输液配制.结果:使用该配药连接器操作过程简便,可使输液配制系统全封闭、输液配制时间缩短,而且药品几乎不浪费,对人体也无伤害,解决了软体输液瓶和西林瓶易滑掉的问题.结论:该配药连接器节能环保,更安全有效,其开发、生产、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张景平;张洛嘉;张晓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呼吸机检测技术能力比对方法研究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检测技术能力进行比对,推动医疗机构呼吸机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开展.方法:依据《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中的方法,使用经过校准合格的呼吸机,对全区28家实验室的呼吸机检测技术能力进行比对,并采用经典Z比分数法进行比对结果判定.结果:只有个别实验室呼吸机的某个参数结果|Z|>2,证明实验室有问题;其他实验室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均为(Z)≤2,符合预期.结论:对呼吸机进行检测比对,能够促进医疗机构提升高风险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呼吸机质量安全可靠.

    作者:滕越;葛剑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多尺度小波变换的医学图像边缘检测

    目的:提出基于多尺度小波变换的边缘检测算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解决医学图像三维重构中的边缘提取问题.方法:结合小波变换理论,在经典边缘检测算法基础上采用一种多尺度小波变换法对脑部、腹部CT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建立数学模型,并同经典边缘检测算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算法检测边缘连续性好,抗噪性好,边缘定位准确.结论:该算法性能优于经典边缘检测算法的性能,可实现快速、准确的医学图像边缘检测.

    作者:张剑;金延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儿神经科便携式惊厥急救箱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目的:设计一款适合小儿惊厥急救的便携式急救箱,以满足小儿惊厥急救需求.方法:超市选购耐磨损、半透明的硬塑材质封闭式医药箱一个,分上下2层,上层有7小格,下层不分格,箱盖有提手,以便于携带.经全科护士讨论后分类放置小儿惊厥常用抢救药品及物品.结果:观察护士在患儿突发惊厥时应用急救箱及抢救车的应答时间比较,护士采用急救箱单人应答所需时间为(20.80±2.24)s,采用抢救车单人应答所需时间为(30.96±1.07)s、双人应答所需时间为(26.66±2.10)s.在对护士应用急救箱及抢救车急救惊厥患儿的比较中,急救箱组的措施落实及时率、护士使用满意度及医护配合满意度均优于抢救车组.结论:便携式惊厥急救箱轻便、实用,能满足小儿惊厥急救需求,节约了护士人力资源,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

    作者:金晓红;沈娟;马秀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larus系列气相色谱仪工作原理与常见故障分析

    0 引言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GC)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学工业、环境保护、食品分析、烟草制品分析、生物医药和临床分析以及公安系统和法医鉴定等行业,对待测样品(气体或液体)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气相色谱仪中有一根流通型的狭长管道,这就是色谱柱.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信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本文着重对美国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仪器公司Clarus系列气相色谱仪[1]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进行介绍,希望对仪器的使用者和维修人员有所帮助.

    作者:蒋君刚;陈正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电阻抗成像胃动力功能检测的初步研究

    目的: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胃排空检测的同时,提取图像数据信息计算胃动节律,完善EIT胃动力功能检测的方法研究.方法:选择无胃动力异常的青年男性作为被试对象,测试前空腹10h,以第1s空腹图像数据作为参考图像,饮用250 ml纯净水后依次进行每3min 1次的图像信息采集.根据图像结果,选取胃部电特性变化兴趣区域,连续记录该区域的相对阻抗变化率信息,描记胃排空曲线,进行小波变化,提取胃动节律.结果:根据图像处理结果计算半排空时间约为6 min,全排空时间约为22 min,提取2 min的相对阻抗变化率原始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可提取出频率为0.31 Hz的呼吸节律和频率为0.052 Hz的胃动节律,对原始信号进行小波变化处理后呼吸干扰消失,只剩下频率为0.052 Hz的胃动节律信号.结论:采用EIT方法根据消化过程中的胃阻抗特性及其变化,可以有效地提取反映胃容积(胃排空)和胃运动(胃的收缩和蠕动)状况的信息,其变化规律与胃动力学状况相对应,相关性强.

    作者:王磊;赵舒;田云杰;邓娟;王妍;沙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hilips Brilliance iCT Elite冠状动脉CTA低剂量扫描的研究与探讨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低剂量扫描结合iDose重建与常规剂量扫描结合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projection,FBP)重建图像的图像质量,探讨Philips Brilliance iCT Elite冠状动脉成像中降低kVp对减低辐射剂量的影响程度.方法:筛选73例行门控轴位扫描的患者,分为A、B、C、D4组.其中A组采用常规剂量120 kVp,B、C、D组均采用100 kVp,应用软件iDose4分别降噪,观察降低剂量的效果.结果:应用Philips BrillianceiCT Elite的iDose4迭代重建可以显著改善图像的质量,在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CTDI)较常规剂量降低50%的条件下仍可以得到与常规剂量FBP重建相当甚至更好的图像,在非选择性人群中,其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降至55%是可行的.结论:通过降低kVp可以显著降低冠状动脉成像扫描的辐射剂量.

    作者:胡安宁;辛小燕;朱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T日常扫描的图像质量和工作流顺畅控制方法

    目的:保证CT检查的工作流顺畅、中间没有等待,提高日检查量.方法:每天扫描之前对CT机进行性能验收测试,确保扫描间的温湿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分析造成患者等待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结果:通过确保CT机在扫描之前的图像性能满足诊断要求和优化造成等待的不同场景,达到了即使在日扫描量很大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扫描工作流的顺畅.结论:每家医院都有自己具体的扫描场景,需要根据自身CT机的特点和所使用的协议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达到既保证图像质量又保证扫描顺畅的目的.

    作者:张远林;杨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DR全脊柱成像在脊柱侧凸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DR全脊柱成像在脊柱侧凸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脊柱侧凸的200例患者进行全脊柱成像,采用站立前后位和侧位分段曝光后进行自动拼接,将全脊柱显示在一张图像上.结果:进行检查的200例患者中193例自动拼接成功,7例自动拼接失败,其中4例因身体发生晃动、3例因曝光条件选择欠佳而失败;自动拼接失败者中5例经人工校正、2例经重拍后获得满意图像.结论:DR全脊柱成像能将脊柱全长及相邻组织准确、直观地显示在一张图像上,对脊柱侧凸的临床诊治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朱晓军;钱学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型医用制供氧系统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可连续不间断制供氧的小型医用制供氧系统.方法:该小型医用制供氧系统依据变压吸附制氧及氧气增压技术建立制供氧工艺,应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系统结构设计和模拟分析,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进行控制系统设计,样机试制成功后进行制供氧性能评价.结果:该小型医用制供氧系统可制备氧气并可增压供氧,产氧流量大于10 L/min,产氧体积分数大于90%,供氧压强可达0.38 MPa,其外型尺寸为537 mm×709 mm×880 mm,质量为91 kg,电源为AC220 V/50 Hz,功率为650 W(产氧)、900 W(制供氧).结论:该小型医用制供氧系统既可产生常压氧气供患者自主呼吸或保健氧疗,又可对氧气增压供呼吸机、麻醉机使用,能够实现氧气的连续不间断供应,有效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用氧需求.

    作者:王磊;朱孟府;陈平;邓橙;吴太虎;刘志猛;闵昌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ite~Rite*5超声波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Site~Rite*5超声波系统在引导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s,PICC)中的应用情况、优点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将62例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28例),分别进行直视下普通置管和超声波系统引导下PICC置管,由固定的人员操作,统一评估标准,对比2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度.结果:应用Site~Rite*5超声波系统引导PICC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明显提高护患满意度.结论:使用Site~Rite*5超声波系统引导PICC置管提高了护理人员PICC置管的成功率,有效降低了穿刺失败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宁;金慧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尿白细胞、细菌及亚硝酸盐的联合检测在诊断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尿白细胞、细菌定量检测联合亚硝酸盐定性检测在诊断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中的应用.方法:将551份患者中段尿标本做定量细菌培养,并采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常规检测,记录亚硝酸盐(NIT)结果、白细胞(WBC)计数、细菌(BAC)计数,将上述结果同尿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NIT定性试验的灵敏度为38.3%,特异度为97.6%,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64.6%,准确度为70.1%.WBC计数和BAC计数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6.7%、49.8%、60.0%、81.2%、67.0%和65.2%、71.1%、66.8%、70.4%、68.8%.3项联合应用诊断UTI的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44.1%,阳性预测值为58.6%,阴性预测值为85.5%,准确度为66.1%.结论:WBC计数试验的灵敏度相对较高,可以较大程度筛选出尿路感染的患者,而BAC计数和NIT灵敏度比WBC计数低,但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高.3项联合应用时,可以大程度地筛选出UTI患者,其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排除UTI.

    作者:朱文波;戴蕾;张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消毒灭菌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必须注重的4个关键环节

    探讨消毒灭菌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必须注重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环节.采用医学工程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和医院感染管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开展消毒灭菌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根本目的.通过对医院已有和近期新购消毒灭菌设备使用情况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同时也根据对其他单位相关设备管理情况的综合分析,总结出在消毒灭菌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必须注重的4个关键环节,对开展消毒灭菌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黔;马世武;李晓云;曾婷婷;谭晶;张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闭环式部队伤病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目的:设计开发一种应用于部队伤病员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伤病员闭环式管理.方法:利用ASP.NET开发平台和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实现涵盖“院前-院中-院后”整个就医流程的闭环式部队伤病员管理系统.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基层单位与医院关于伤病员的信息交流.结论:该系统不仅优化了基层单位送医流程,使得基层单位能实时接收到来自医院对于伤病员的信息反馈,医院也能在伤病员出院后得到基层单位反馈的随访信息,提高了行政管理水平,提升了医疗质量.

    作者:张璐;汤中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DRX600型医用X线摄影系统故障维修3例

    0 引言数字X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基本上取代了传统X线机[1].我院于2011年开始引进了一台上海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生产的DRX600型医用X线摄影系统,现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3例故障维修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周建勇;朱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自助打印细菌类报告单方案的设计及实现

    目的:为减少因细菌类检验单引起的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确保报告单分发无误,设计自助打印细菌类报告单系统.方法:自主研发制订逻辑判断规则,将细菌报告单和常规报告共同自助打印.使用C#编程语言和SQL Sever2008后台数据库,对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开发了检验单计数清零补打程序.结果:自助机打印报告改进了分发报告的流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方案可行,系统运行稳定.

    作者:崔菲菲;万振;刘晓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型体模板定位卡销的研制

    目的:为射线治疗专用的体模板设计一种定位卡销,使其能快捷、稳固地将体模板安放在射线机治疗床上,并能轻松脱卸.方法:根据销孔的结构尺寸,确定卡销为圆锥形,并确定锥形销大头的直径、厚度、斜边与水平间夹角、固定锥形销的螺钉直径的尺寸,后用尼龙材料制造卡销,将其安装在体模板的合适位置上.结果:装有圆锥形卡销的体模板能被快捷地安放,平均每次耗时≤10 s;体模板在安放后水平侧向滑动很小,为0~2 mm;拆卸时只需微抬体模板的一侧即可轻松完成.结论:安装了圆锥形卡销的体模板能很好地满足临床使用,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作者:徐炜;严文杰;陈智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层部队卫生机构酶标分析仪训练与考核标准解读

    简要介绍了《部队卫生装备训练与考核标准(试行)》及其适用范围.从基本知识、结构与工作原理、安装与调试、操作使用、实际应用、维护保养6个方面解读了考核要点,并结合评分表以及考核形式和评定等级对评分方法进行了说明,对准确把握该标准的内涵、提高卫生装备训练质量和实战化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曹勇成;赵崇威;王金生;崔景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飞利浦DR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0 引言随着放射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系统凭借其成像速度快、放射剂量低、图像动态范围大以及图像后处理功能强等优势,在各大医院得到广泛应用[1].我院于2010年和2012年分别购入飞利浦DR-VS和DR-TH,有效提高了影像质量和工作效率.2款DR设备在操作系统和大部分硬件上是相同的,区别在于DR-VS是单板DR,它的检查床是简易床,而DR-TH是双板DR,它的检查床是带有平板探测器的电动升降床.为确保DR系统能正常运行,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维修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现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参考和交流.

    作者:陆丽英;沈亚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