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群;王艳秋;郭建华
目的 了解某部驻京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效果现状,为加强消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现场抽样检测的方法,对某部驻京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调查. 结果 共采集20家医疗卫生机构不同消毒对象392份,消毒效果平均总合格率为90. 05%. 其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合格率达88. 89%;室内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1. 59%;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86. 60%. 结论 某部驻京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较高,但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和紫外线辐照强度需要重点加强管理.
作者:滕文赫;胡亚华;宋振耀;严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管腔器械清洗架在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目测法和细菌培养法,评价管腔器械清洗架在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的作用. 结果 用管腔器械清洗架装载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有利于器械清洗效果,清洗质量合格率达到96%以上;而不用清洗架进行吸引头管腔器械清洗,合格率仅为80%左右. 结论应用管腔器械清洗架清洗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更能有效去除吸引头类管腔器械上的污物,保证清洗质量.
作者:李彦洁;张志莲;郭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某综合性医院外科病人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前瞻性和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某医院外科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共调查外科手术患者720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4例,感染率为1. 94%. 高龄患者、手术性质、伴有基础病及术中无菌操作等构成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结论 该医院外科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在可控范围,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防控措施.
作者:罗玉荣;林勤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灭菌肾镜、输尿管镜的效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肾镜、输尿管镜分别采用20~22 g/L的碱性戊二醛浸泡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两种方法进行灭菌,于灭菌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比较两种方法的灭菌效果. 结果 戊二醛浸泡灭菌合格率为93. 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合格率为100%,两者合格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 戊二醛浸泡法消毒效果易受操作环节、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造成灭菌不合格或灭菌后的再次污染;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因其具有低温、干燥、快速、无毒等特性,更适用于肾镜、输尿管镜等内窥镜器械的灭菌.
作者:张宁风;卢亚莉;陆荣;郭淑玲;张秀真;刘晓嫔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现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表方式,对广州市所属区县及社区和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广州市所属基层医疗机构25家,设有医院感染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的机构占84. 00%.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药械和手卫生装置配备基本到位,但有44. 00%的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医疗污水处理设备或有设备而不能正常运行. 25家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总合格率为83. 94%. 结论 广州市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感染控制措施及消毒效果监测均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燕;梁颖茹;贺征;张旭;林云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2010-2013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情况,为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市区内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结果 4年共检测各类样品2 760份,合格率为91. 63%,2010-2013年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灭菌后物品、压力蒸汽灭菌器和医疗机构污水合格率均为100. 00%,而室内空气、氧气湿化瓶和医护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58. 33%、76. 47%和88. 1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平顶山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总体合格率偏低并且有逐年下降趋势,今后需加强技术知识培训和监督管理,从而将院内感染控制在较低水平.
作者:罗学东;吕锐利;王轶;席慧霞;王国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血源性致病因子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的分布及其发生因素,制定可行的防护措施.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血源性致病因子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共调查该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264例,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 HBV) 是职业暴露中主要的血源性病原体,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注射器针头及锐器分类放置不当分别是导致锐器伤的主要锐器物和主要环节.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完善医疗废物锐器分类,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等能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加大乙肝知识宣传,提高医护人员乙肝疫苗接种率是减少医护人员被乙肝感染的有效方式.
作者:蒋景华;张晓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酸性氧化电位水和84 消毒液应用比较,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和84 消毒液对湿化瓶的消毒效果、消毒时间及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 随机抽取全院回收的120个湿化瓶,分为实验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来比较. 结果 84消毒液浸泡2 min的是有菌生长,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2 min和84消毒液浸泡30 min的是无菌生长,效果相同. 结论 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2 min就可达到84浸泡30 min的消毒标准,具有消毒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丽;黄淑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通过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评价3组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 结果 以A组处理方法对污染器械清洗效果影响明显,清洗质量合格率仅为73. 33%;B组和C组清洗质量合格率均达到93%以上. 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证明,3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污染器械清洗质量均达到100%合格. 结论 本研究3种处理方法中,以C组方法佳,隔夜诊疗器械好及时回收作清洗处理.
作者:韩燕;蒋雪梅;杨川巍;曾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 结果 调查当日实查住院患者4 943例,实查率为100. 00%;发生医院感染121例、131例次,感染率为2. 45%、例次感染率为2. 65%. 感染率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为35. 00%. 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腹腔内组织、血流、表浅切口和泌尿道感染.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当日使用率为37. 39%. 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现患率基本反映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应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及重点人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作者:吴艳艳;高芳;邹俊宁;朱明;熊莉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设施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新颁布的 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新修订的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2]均已执行近3年了,但在实施的实际工作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现对标准中某些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供商榷.
作者:朱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纳米银抑菌喷剂的杀菌效果. 方法 采用抑菌环试验和悬液定量试验方法,对该纳米银抑菌喷剂体外杀菌效果进行试验观察. 结果 该纳米银抑菌喷剂原液含纳米银210 mg/L. 该纳米银抑菌喷剂原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0. 24 mm、10. 64 mm、9. 96 mm和8. 48 mm. 该纳米银抑菌喷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值均为3. 13 mg/L,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MIC值均为1. 56 mg/L;MBC值依次分别为25 mg/L和12. 5 mg/L. 用30 mg/L纳米银抑菌喷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20 min,杀灭率均达到100%. 结论 该纳米银抑菌喷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杀(抑)菌作用,应进一步研究其实用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飞飞;吴国丽;布紫云;秦社宣;张文正;赵正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采取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应对我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通过严格落实病例隔离、个人防护及消毒措施,采用real-time PCR 检测方法及时评价消毒效果,评价MERS 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结果 经采取对病人严格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探视者防护、病房分区隔离等严格隔离防护措施,本次输入性MERS 病人入住的医院未发生病原因子外传,实现了零感染.经随时消毒后定期检测和终末消毒后检测,各类物品MERS 冠状病毒real-time PCR 结果均为阴性,提示该病房符合接受新病人的安全标准.结论此次应对首例输入MERS 病例处置及时、措施有效、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实现了零感染.
作者:钟昱文;康敏;郑小凌;周仕丹;陈惠珍;王冰姝;王雅静;邹钦;宋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三级教学医院血液科住院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 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血液科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94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277例,感染率为27. 87%. 在化疗的诱导缓解期、巩固化疗期和难治复发期,感染率依次为50. 42%、18. 27%和29. 45%.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多见. 277例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42株,以革兰阳性菌占主导. 结论 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在诱导缓解期感染率高,应采取对应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于书卷;王书会;王静娜;吴晓慧;刘芸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是机械通气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9 . 00% ~27 . 00%,病死率高达20. 22% ~50. 00% [1,2].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 FMEA)是一种前瞻性的分析方法,在问题发生前制定和采取措施,从而降低系统风险的发生[3],作为美国健康保健鉴定联合委员会( JCAHO)推荐的前瞻性危险项目评估工具[4],在医院管理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者:朱熠;潘颖颖;庄建文;张淑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住院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血液病房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对某医院血液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该医院血液科2013年共出院患者1 481例次,查出医院感染患者69例,医院感染率为4. 66%.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皮肤黏膜感染. 引起血液系统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粒细胞缺乏及其功能下降,贫血、化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接受侵袭性操作等. 结论 血液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液成分改变致使免疫功能下降和侵入性操作等,严格消毒隔离和提高病人免疫力为重点防控措施.
作者:沙文娜;李铭铭;陈淑芬;李霞;吕可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粘质沙雷菌( SM)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7例粘质沙雷菌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导致粘质沙雷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住院、使用广谱抗生素、高龄、侵袭性操作等. 分离的粘质沙雷菌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结论 粘质沙雷菌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表现很高的耐药,对三代头孢菌素不同程度耐药,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 提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以防治该菌所致的肺部感染.
作者:轩杰;刘秀芳;陈远乡;杨巧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方法对泌尿内镜的灭菌效果,寻求更高效的灭菌方法. 方法 将180件泌尿内镜分别采用20 g/L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并对其灭菌效果、灭菌时间,安全性和操作要求进行比较. 结果 3种灭菌方法的合格率均为100%,与环氧乙烷灭菌法和20 g/L的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相比,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具有灭菌时间短,安全、无毒的优点. 结论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方法为快速、安全、环保,是泌尿内镜接台手术,器械快速周转的佳灭菌方法.
作者:俞婉琴;钟华丽;陆蕾;黄明芬;姚志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结合中医院特点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调查当日实查该医院住院患者618例,查出医院获得感染15例,感染现患率为2. 43%;社区获得感染130例,感染现患率为21. 04%. 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肾病科、烧伤泌尿外科和耳鼻喉科,构成比依次为16. 67%、8. 57%和8. 33%;130例社区获得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儿科、烧伤泌尿外科和社区病房,构成比依次为为89. 06%、34. 29%和33. 33%. 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60. 00%和70. 77%. 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34. 14%,治疗用药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12. 73%.结论 中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该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偏低.
作者:陈峰英;肖聪;王作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中心住院接受化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化疗与感染的相关性. 结果 本次共调查急性白血病患者994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277例,医院感染率为27. 87%;感例次数306例,例次感染率为30. 78%.住院进行化疗患者的感染率(32. 34%)明显高于未化疗患者. 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感染发生率逐渐降低. 结论加强对化疗早期患者监测,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邓钰;王书会;王静娜;吴晓慧;刘芸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