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英;肖聪;王作艳
目的 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探索适合医院实际的手卫生促进策略和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方法 采用访谈法、暗访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江原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结果 采取一系列手卫生改善策略后,医院硬件实施得到明显改善,诊疗区域感应水龙头和干手纸应用率由35%提高到74%,所有诊疗区域均配置了速干手消毒剂. 医护人员手卫生时机、六步洗手法演示、洗手与卫生手消毒选择原则、搓手时间总的正确率分别由原来的51. 72%、74. 14%、31. 03%和33. 62%提高到86. 00%、91. 00%、65. 00%和93. 00%(χ2 =28. 80、10. 32、24. 89、79. 68, P<0. 01);医师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分别由干预前的58. 33%和74. 36%提高到66. 67%和83. 14%,总体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 00, P<0. 05). 结论 医护人员手卫生促进策略应与医院实际情况结合,从重点环节入手,更易被医护人员重视并接受,可更为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刘云;陈晓侠;林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城市民营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为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武汉市某城区民营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个体诊所消毒与灭菌质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2010-2013年期间从该城区257家基层医疗机构共采集不同消毒对象6 423件,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为86. 86%. 民营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个体诊所的合格率分别为89. 44%、87. 89%和83. 09%.不同监测对象中,室内空气和医务人员手消毒质量合格率分别为73. 15%和76. 75%;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合格率为93. 88%. 结论 该城区民营和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合格率总体偏低,医务人员手卫生和压力蒸汽灭菌器应作为重点改进对象,并加大监管力度.
作者:陈娅雯;张天宝;张卉;唐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某驻军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结果 连续2年调查发现,该医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部给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用药延续到术后48 h以上. 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有19. 7%采用联合用药. 结论 该医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过高,存在联合用药和使用周期过长的现象,属于明显不合理用药.
作者:剧志英;王涛;任文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医用管路消毒机杀灭细菌芽孢的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载体定量杀菌实验,对医用管路消毒机杀菌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验室研究. 结果 过氧化氢与臭氧具有协同作用;有机干扰物对医用管路消毒机的杀菌能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结论 医用管路消毒机的杀菌作用主要是以过氧化氢与臭氧协同作用为主导,其杀菌效果明显受有机干扰物影响.
作者:徐燕;陈越英;陈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SHEL模式在防范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经过前瞻性调查,依据SHEL模式制定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范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 结果 实施前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5. 4%,实施后为6. 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实施SHEL模式能有效防范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许瑛;蒋维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灭菌肾镜、输尿管镜的效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肾镜、输尿管镜分别采用20~22 g/L的碱性戊二醛浸泡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两种方法进行灭菌,于灭菌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比较两种方法的灭菌效果. 结果 戊二醛浸泡灭菌合格率为93. 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合格率为100%,两者合格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 戊二醛浸泡法消毒效果易受操作环节、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造成灭菌不合格或灭菌后的再次污染;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因其具有低温、干燥、快速、无毒等特性,更适用于肾镜、输尿管镜等内窥镜器械的灭菌.
作者:张宁风;卢亚莉;陆荣;郭淑玲;张秀真;刘晓嫔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前,很多医院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医院氧气湿化瓶、麻醉面罩、胃肠减压器、麻醉机螺纹管等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行消毒. 但因酸性氧化电位水理化性质不稳定,使用中受诸多因素影响,要确保其消毒效果,消毒过程和消毒后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黄硕薇;陈长贤;吕吉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管腔器械清洗架在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目测法和细菌培养法,评价管腔器械清洗架在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的作用. 结果 用管腔器械清洗架装载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有利于器械清洗效果,清洗质量合格率达到96%以上;而不用清洗架进行吸引头管腔器械清洗,合格率仅为80%左右. 结论应用管腔器械清洗架清洗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更能有效去除吸引头类管腔器械上的污物,保证清洗质量.
作者:李彦洁;张志莲;郭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中心住院接受化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化疗与感染的相关性. 结果 本次共调查急性白血病患者994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277例,医院感染率为27. 87%;感例次数306例,例次感染率为30. 78%.住院进行化疗患者的感染率(32. 34%)明显高于未化疗患者. 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感染发生率逐渐降低. 结论加强对化疗早期患者监测,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邓钰;王书会;王静娜;吴晓慧;刘芸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通过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评价3组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 结果 以A组处理方法对污染器械清洗效果影响明显,清洗质量合格率仅为73. 33%;B组和C组清洗质量合格率均达到93%以上. 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证明,3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污染器械清洗质量均达到100%合格. 结论 本研究3种处理方法中,以C组方法佳,隔夜诊疗器械好及时回收作清洗处理.
作者:韩燕;蒋雪梅;杨川巍;曾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某部驻京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效果现状,为加强消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现场抽样检测的方法,对某部驻京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调查. 结果 共采集20家医疗卫生机构不同消毒对象392份,消毒效果平均总合格率为90. 05%. 其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合格率达88. 89%;室内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1. 59%;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86. 60%. 结论 某部驻京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较高,但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和紫外线辐照强度需要重点加强管理.
作者:滕文赫;胡亚华;宋振耀;严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CSSD)对标准操作程序( SOP )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加强改进和提高. 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76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所调查的76家医院中,有6家无菌物品供应实行外包. 拥有消毒供应中心(室)的70家医院均制定了不同操作内容的SOP,其中33家医院应用SOP并进行了培训,占47. 14%. 多数消毒供应中心的SOP均由护士长制定,科室工作人员对此知晓率比较低. 结论 江苏省辖区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SOP不够重视,执行率和知晓率均比较低,应加强CSSD工作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操作.
作者:黄进;谢甜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内镜清洗消毒机应用不同消毒剂,在不同温度下,对内镜模拟体的消毒效果. 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清洗消毒机应用不同消毒剂,在不同温度下,对内镜模拟体的消毒效果进行实验观察. 结果内镜清洗消毒机对模拟内镜体清洗消毒,分别采用20 g/L戊二醛消毒剂,温度控制在23℃、作用10 min,温度控制在45℃、作用5 min;采用络合氯器械消毒液,温度控制在23℃、作用5 min,温度控制在38℃、作用3 min,对染于模拟内镜体50、500、950 mm处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 结论 清洗消毒机应用两种消毒剂对内镜模拟体的消毒效果均合格,升温状态下可缩短消毒时间.
作者:孙利群;王艳秋;郭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控制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采取疫源地消毒措施,观察疫情控制效果. 方法 采取现场调查和有效的消杀措施,对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源地进行消毒. 结果 2015年3月初,银川市某中学师生在1周内连续发生感染性腹泻患者140 例,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为同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通过对该校127 处疫点不同对象开展终未消毒以及灭蝇、灭蟑螂等措施后,再无新的病例出现,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结论此次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经过积极采取现场终末消毒和杀灭措施,及时有效扑灭了疫情.
作者:吴建华;雷静;高斌;虎明明;郑艳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粘质沙雷菌( SM)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7例粘质沙雷菌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导致粘质沙雷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住院、使用广谱抗生素、高龄、侵袭性操作等. 分离的粘质沙雷菌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结论 粘质沙雷菌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表现很高的耐药,对三代头孢菌素不同程度耐药,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 提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以防治该菌所致的肺部感染.
作者:轩杰;刘秀芳;陈远乡;杨巧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日化杀菌产品中醋酸氯己定含量的方法. 方法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测定日化杀菌产品中醋酸氯己定含量的测定条件. 结果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日化杀菌产品中醋酸氯己定含量,在2~22 μg/m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0. 9998. 加标回收率均在98%以上,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2. 0%. 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日化杀菌产品中的醋酸氯己定含量.
作者:平付军;包伟华;兰中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消毒液使用情况及消毒效果,找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方案.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北京市某区61家托幼机构的消毒剂及其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监测.结果 消毒液原液样品总合格率为75. 34%;使用中消毒液样品总合格率为71. 91%;检出大肠菌群的托幼机构占11. 86%,菌落总数超标的托幼机构占18. 64%. 在调查范围内,总体合格率私立园高于公立园. 结论 托幼机构消毒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应强化对托幼机构的消毒培训与指导,内容应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刘海博;袁明;高艳青;吴波峰;陈达廷;边洪英;陈合;王海云;温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三级教学医院血液科住院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 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血液科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94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277例,感染率为27. 87%. 在化疗的诱导缓解期、巩固化疗期和难治复发期,感染率依次为50. 42%、18. 27%和29. 45%.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多见. 277例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42株,以革兰阳性菌占主导. 结论 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在诱导缓解期感染率高,应采取对应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于书卷;王书会;王静娜;吴晓慧;刘芸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血源性致病因子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的分布及其发生因素,制定可行的防护措施.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血源性致病因子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共调查该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264例,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 HBV) 是职业暴露中主要的血源性病原体,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注射器针头及锐器分类放置不当分别是导致锐器伤的主要锐器物和主要环节.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完善医疗废物锐器分类,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等能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加大乙肝知识宣传,提高医护人员乙肝疫苗接种率是减少医护人员被乙肝感染的有效方式.
作者:蒋景华;张晓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一种复方碘消毒剂的相关毒性,为其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活体动物试验,对复方碘消毒剂的相关毒性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 该消毒液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 5 000 mg/kg体重. 该消毒液原液豚鼠完整皮肤、家兔破损皮肤急性刺激反应积分均值均为0,对家兔眼刺激试验平均积分为0,7 d恢复正常.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 结论 该复方碘消毒剂属实际无毒级物质,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无致突变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项华;王英红;韦凌娅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