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大型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陈峰英;肖聪;王作艳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 社区获得感染, 现患率, 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结合中医院特点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调查当日实查该医院住院患者618例,查出医院获得感染15例,感染现患率为2. 43%;社区获得感染130例,感染现患率为21. 04%. 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肾病科、烧伤泌尿外科和耳鼻喉科,构成比依次为16. 67%、8. 57%和8. 33%;130例社区获得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儿科、烧伤泌尿外科和社区病房,构成比依次为为89. 06%、34. 29%和33. 33%. 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60. 00%和70. 77%. 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34. 14%,治疗用药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12. 73%.结论 中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该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偏低.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医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某驻军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结果 连续2年调查发现,该医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部给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用药延续到术后48 h以上. 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有19. 7%采用联合用药. 结论 该医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过高,存在联合用药和使用周期过长的现象,属于明显不合理用药.

    作者:剧志英;王涛;任文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埃博拉病毒病留观患者医院感染预防与护理管理

    北京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 )于2015 年3月20日至3月21日期间收治了1例埃博拉病毒病留观患者,这对于从未接触过埃博拉病毒病的医院及医务人员就如何实施隔离预防,杜绝医院感染和疫情扩散将面临重大考验.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 虽然尚未证实可通过空气或其他方式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必须采取全方位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

    作者:辛哲;赵红梅;周建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部队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部队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某驻军医院2012-2014年连续3次进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结果 该医院在2012-2014年的3个调查日对住院患者实查率均达到100%. 连续3次实查住院患者依次为234例、264例和224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依次为2. 56%、0. 76%和1. 34%. 患者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泌尿系统和手术部位感染为主,医院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内科系统.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 14%,而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仅6. 23%. 结论 该部队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较低,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王永静;李果果;程文琴;白天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一种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模拟现场试验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清洗消毒机应用不同消毒剂,在不同温度下,对内镜模拟体的消毒效果. 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清洗消毒机应用不同消毒剂,在不同温度下,对内镜模拟体的消毒效果进行实验观察. 结果内镜清洗消毒机对模拟内镜体清洗消毒,分别采用20 g/L戊二醛消毒剂,温度控制在23℃、作用10 min,温度控制在45℃、作用5 min;采用络合氯器械消毒液,温度控制在23℃、作用5 min,温度控制在38℃、作用3 min,对染于模拟内镜体50、500、950 mm处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 结论 清洗消毒机应用两种消毒剂对内镜模拟体的消毒效果均合格,升温状态下可缩短消毒时间.

    作者:孙利群;王艳秋;郭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中心住院接受化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化疗与感染的相关性. 结果 本次共调查急性白血病患者994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277例,医院感染率为27. 87%;感例次数306例,例次感染率为30. 78%.住院进行化疗患者的感染率(32. 34%)明显高于未化疗患者. 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感染发生率逐渐降低. 结论加强对化疗早期患者监测,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邓钰;王书会;王静娜;吴晓慧;刘芸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通过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评价3组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 结果 以A组处理方法对污染器械清洗效果影响明显,清洗质量合格率仅为73. 33%;B组和C组清洗质量合格率均达到93%以上. 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证明,3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污染器械清洗质量均达到100%合格. 结论 本研究3种处理方法中,以C组方法佳,隔夜诊疗器械好及时回收作清洗处理.

    作者:韩燕;蒋雪梅;杨川巍;曾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氧气湿化瓶消毒的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医院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医院氧气湿化瓶、麻醉面罩、胃肠减压器、麻醉机螺纹管等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行消毒. 但因酸性氧化电位水理化性质不稳定,使用中受诸多因素影响,要确保其消毒效果,消毒过程和消毒后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黄硕薇;陈长贤;吕吉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医院内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的目的是将医院内物体表面上的微生物数量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使其对医院内病人和其他人员不构成传播疾病的危险,从而起到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 随着消毒产品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对其杀灭微生物效果准确、快速检测成为医院的迫切需要. 医院现场消毒效果评价,要求检测器材及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快捷、简单、操作性强等特征. 医疗机构常规的检测方法步骤较多,在细菌污染较轻的情况下监测结果误差较大,耗时也较长,不能实时地给医疗机构反馈信息和提出预警. 因此,为提高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率,有必要采用一种更准确、简单快速的方法对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随时监测并及时报告结果. 本文对当前主要的消毒效果监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为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快速检测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费春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某综合性医院外科病人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前瞻性和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某医院外科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共调查外科手术患者720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4例,感染率为1. 94%. 高龄患者、手术性质、伴有基础病及术中无菌操作等构成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结论 该医院外科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在可控范围,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防控措施.

    作者:罗玉荣;林勤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医院2014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 结果 调查当日实查住院患者4 943例,实查率为100. 00%;发生医院感染121例、131例次,感染率为2. 45%、例次感染率为2. 65%. 感染率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为35. 00%. 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腹腔内组织、血流、表浅切口和泌尿道感染.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当日使用率为37. 39%. 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现患率基本反映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应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及重点人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作者:吴艳艳;高芳;邹俊宁;朱明;熊莉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5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现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表方式,对广州市所属区县及社区和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广州市所属基层医疗机构25家,设有医院感染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的机构占84. 00%.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药械和手卫生装置配备基本到位,但有44. 00%的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医疗污水处理设备或有设备而不能正常运行. 25家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总合格率为83. 94%. 结论 广州市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感染控制措施及消毒效果监测均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燕;梁颖茹;贺征;张旭;林云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一种复方碘消毒液的毒性观察

    目的 观察一种复方碘消毒剂的相关毒性,为其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活体动物试验,对复方碘消毒剂的相关毒性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 该消毒液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 5 000 mg/kg体重. 该消毒液原液豚鼠完整皮肤、家兔破损皮肤急性刺激反应积分均值均为0,对家兔眼刺激试验平均积分为0,7 d恢复正常.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 结论 该复方碘消毒剂属实际无毒级物质,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无致突变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项华;王英红;韦凌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大型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结合中医院特点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调查当日实查该医院住院患者618例,查出医院获得感染15例,感染现患率为2. 43%;社区获得感染130例,感染现患率为21. 04%. 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肾病科、烧伤泌尿外科和耳鼻喉科,构成比依次为16. 67%、8. 57%和8. 33%;130例社区获得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儿科、烧伤泌尿外科和社区病房,构成比依次为为89. 06%、34. 29%和33. 33%. 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60. 00%和70. 77%. 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34. 14%,治疗用药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12. 73%.结论 中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该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偏低.

    作者:陈峰英;肖聪;王作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用管路消毒机对细菌芽孢杀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观察医用管路消毒机杀灭细菌芽孢的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载体定量杀菌实验,对医用管路消毒机杀菌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验室研究. 结果 过氧化氢与臭氧具有协同作用;有机干扰物对医用管路消毒机的杀菌能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结论 医用管路消毒机的杀菌作用主要是以过氧化氢与臭氧协同作用为主导,其杀菌效果明显受有机干扰物影响.

    作者:徐燕;陈越英;陈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北京某区托幼机构消毒剂使用情况及消毒效果专项调查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消毒液使用情况及消毒效果,找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方案.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北京市某区61家托幼机构的消毒剂及其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监测.结果 消毒液原液样品总合格率为75. 34%;使用中消毒液样品总合格率为71. 91%;检出大肠菌群的托幼机构占11. 86%,菌落总数超标的托幼机构占18. 64%. 在调查范围内,总体合格率私立园高于公立园. 结论 托幼机构消毒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应强化对托幼机构的消毒培训与指导,内容应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刘海博;袁明;高艳青;吴波峰;陈达廷;边洪英;陈合;王海云;温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两种不同消毒方法对湿化瓶消毒效果研究

    目的 通过酸性氧化电位水和84 消毒液应用比较,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和84 消毒液对湿化瓶的消毒效果、消毒时间及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 随机抽取全院回收的120个湿化瓶,分为实验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来比较. 结果 84消毒液浸泡2 min的是有菌生长,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2 min和84消毒液浸泡30 min的是无菌生长,效果相同. 结论 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2 min就可达到84浸泡30 min的消毒标准,具有消毒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丽;黄淑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源性致病因子在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的分布及其发生因素

    目的 研究血源性致病因子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的分布及其发生因素,制定可行的防护措施.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血源性致病因子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共调查该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264例,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 HBV) 是职业暴露中主要的血源性病原体,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注射器针头及锐器分类放置不当分别是导致锐器伤的主要锐器物和主要环节.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完善医疗废物锐器分类,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等能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加大乙肝知识宣传,提高医护人员乙肝疫苗接种率是减少医护人员被乙肝感染的有效方式.

    作者:蒋景华;张晓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肠道感染病原菌检测与耐药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儿科患者肠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科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调查近3年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患者肠道感染病原菌的检出和药敏情况. 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31株,其中细菌55株,占41. 98%;真菌76株,占58. 02%. 主要检出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7株,占35. 88%;光滑假丝酵母菌14株,占10. 69%. 主要检出细菌为沙门菌属21株,占16. 03%. 检出的4种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在83. 33%以上,对酮康唑的敏感性均为100%,对其他常用抗真菌药耐药率各有不同. 结论 本地小儿肠道感染以真菌感染为主,提示加强肠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并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监测疗效.

    作者:薛菊兰;万正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管腔器械清洗架在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管腔器械清洗架在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目测法和细菌培养法,评价管腔器械清洗架在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的作用. 结果 用管腔器械清洗架装载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有利于器械清洗效果,清洗质量合格率达到96%以上;而不用清洗架进行吸引头管腔器械清洗,合格率仅为80%左右. 结论应用管腔器械清洗架清洗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更能有效去除吸引头类管腔器械上的污物,保证清洗质量.

    作者:李彦洁;张志莲;郭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医院2013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某医院2013 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原学标本检测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2013 年全年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并作出分析评估.结果 该医院2013 年度从临床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 324 株,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比分别为72. 2%和27. 8%.分离率居前3 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分别占55. 8%和25. 4%.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亚胺培南产生耐药性;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优势,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汪丽;王峰;吕婉飞;何珊娜;郑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