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尿液分析仪和尿液沉渣镜检法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效果对比

李小平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法, 尿液沉渣镜检法, 尿常规检验, 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用尿液分析仪和尿液沉渣镜检法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效果对比。方法:对2009年~2013年期间我院门诊部送检的366份尿液样品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366份尿液样本按照送检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83份尿液样本。将对照组尿液样本使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将观察组尿液样本使用尿液沉渣镜检法进行检测。然后,比较两组尿液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尿液样本的检测结果与观察组尿液样本的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尿液分析仪和尿液沉渣镜检法均可检测出尿液样本的性状。但是用尿液沉渣镜检法可检测出磺胺类药物的病理性结晶、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寄生虫等,二者结合使用可显著提高尿液样本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用消化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用消化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消化片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56.00%(28/5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26.00%(13/5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2.00%(21/50)。两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消化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确切,用药的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长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拇指缺损治疗方案探析

    拇指具备40%的手功能。拇指缺损可明显制约人的活动和生活能力。探讨可有效治疗拇指缺损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在阐述拇指缺损重建需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就常用拇指缺损的疗法及临床进展情况进行论述。

    作者:廖辉文;刘鸣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分别使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分别使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缬沙坦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为氨氯地平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改善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缬沙坦组患者血压的改善情况优于氨氯地平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缬沙坦治疗老年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银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应用胃镜活检的方法诊断胃癌的准确性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胃镜活检的方法诊断胃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胃镜活检,观察对比胃镜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差异,并将对比的情况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相比,胃镜活检的确诊率为81.67%,疑诊率为13.33%,未确诊率为5.0%,在判定患者病情分型(Borrmann I~IV型)方面的准确率分别为100%、80%、75%、28.57%,在判定患者细胞分化程度(分化型癌细胞、分化不良型癌细胞)方面的准确率分别为90.68%、58.82%。结论:应用胃镜活检的方法诊断胃癌的准确性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诊断低分化型胃癌细胞时出现的误差较大。虽然此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将其作为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作者:闫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准确性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为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阳性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的总阳性率为92%,对照组患者检查结果的总阳性率为48%,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的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准确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初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初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初患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75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加用瑞格列奈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前两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初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闫国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产科初产妇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产科初产妇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18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84例产妇,观察组有96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对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住院的时间及住院的费用。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对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的时间和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率,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其住院费用。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服务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经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其治疗的效果,促进其早日康复。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为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为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以2012年6月为界)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采用病区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采用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方式为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2%,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8%,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74%,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染色体异常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分析染色体异常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联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染色体检查的9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染色体异常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是否存在关联性。结果:在本组患儿中,有3例患儿发生性染色体异常(占17.6%),其中有2例患儿发生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占66.7%),有1例患儿发生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占33.3%)。在本组患儿中,有15例患儿发生常染色体异常(占82.4%),其中有11例患儿发生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占73.3%;有4例患儿发生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占26.7%)。在本次研究中18例染色体异常患儿中,有1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占72.2%)。在本次研究中染色体正常的患儿中,有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占6.3%)。与染色体正常的患儿相比,染色体异常的患儿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几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与染色体异常具有较密切的关系。染色体核型异常患儿极易发生先天性心脏病。我们在发现患儿存在染色体异常的情况时,应及时为其进行心脏检查。若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家族史,即使其不存在染色体异常的情况也应及时为其进行心脏检查。

    作者:杨红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抽样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比较组(44例),单纯使用贝那普利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为比较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心率及血压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比较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0.09%,比较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1%,比较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翠兰;牛余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分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0例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的时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少,止痛药物的使用率较低,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段照华;彭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为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应急能力培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为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应急能力培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工作时间在3年以下的24名护士进行应急能力培训,并观察培训效果。结果与进行培训前相比,本组护士在进行培训后对急救物品和抢救仪器位置熟悉程度的得分、急救知识理论考核的得分、急救护理操作技术考核的得分、应急能力知识及现场模拟的得分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严格、系统的应急能力培训可显著提高其独立工作的能力、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急救操作的能力及应急应变能力,进而可提高其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佳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单纯使用罗哌卡因为对照组患者进行麻醉,联合使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为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为(9.5±1.4)min,对照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为(12.6±1.3)min,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镇痛维持时间为(5.1±1.0) h,对照组产妇的镇痛维持时间为(3.7±0.7)h,观察组产妇的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9.4±0.3)分,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8.4±0.2)分,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此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对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较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雪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一种可用于5FU用药指导的多重SNP检测方法分析

    目的:提供一种可指导5FU用药的多重SNP检测方案。方法: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片段分离技术同步检测人基因组DNA的8个SNP位点的16个基因型单核苷酸,分析使用人基因组DNA样品及5FU阳性对照检测时出现的特征峰。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进行5FU阳性对照检测时出现了全部的20个特征峰,在进行人基因组DNA样品检测时出现12-20个特征峰,检测快速、准确,可将16个基因型、3个人基因组DNA内参及1个PCR反应内参在同一个反应管中进行扩增,并在毛细管电泳时进行清晰的分离。结论:本研究中介绍的多重SNP检测法可通过快速、准确、同步检测多个SNP位点来指导5FU用药,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颜进;王晴晴;南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双能量减影术诊断肋骨骨折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用双能量减影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术和双能量减影术对这94例患者进行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数字化X线摄影术检查,这94例患者中有82例患者被诊断患有肋骨骨折,检出率为83.67%。经双能量减影术检查,这94例患者中有93例患者被诊断患有肋骨骨折,检出率为94.9%。经手术探查和临床检查等综合检查证实,这94例患者全部存在肋骨骨折。用双能量减影术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双能量减影术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高。此检测方法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育;全超明;陈茂恩;宋庆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南宁市青秀区外来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分层随机抽取300名年龄小于6周岁、无当地户籍且在本地区的居住时间≤3个月的流动儿童作为观察组,选取本地同龄儿童30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儿童单苗、5苗的全程接种率及未接受5苗全程接种的具体原因。结果:流动儿童的BCG、OPV、DPT、MV、HBV及5苗全程免疫接种率均明显低于本地儿童,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105名未接受5苗全程免疫接种的流动儿童未接种相关疫苗的次数共计262频次,其未接种相关疫苗的主要原因为其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免疫效果存有怀疑、错过了接种时间及其他原因,分别占32.06%、19.85%、10.30%和10.30%。结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偏低,加大进行预防接种相关健康教育的力度是提高该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已婚待孕夫妇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已婚待孕夫妇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的检测结果,以便为孕前优生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站随机收集的868份已婚待孕夫妇的血清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站采用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对这868份血清标本进行了乙肝两对半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这868份已婚待孕夫妇的血清标本中,乙肝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指标全部呈阴性的血清标本有453份(占52.19%),在乙肝5项的检测结果中,至少有1项检测指标呈阳性的血清标本有415份(占47.81%)。在乙肝5项检测中除去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的以外,共检测出7种阳性表现模式。结论:在已婚待孕夫妇中开展HBV检查,对保证孕妇母婴的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3]。此外,还应做好室内、室间的相关质量控制工作,终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冯会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重组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重组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75例患者。我院在为两组患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中效人胰岛素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重组人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TC、LDL-C 、T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C 、T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敬华;朱亮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分析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窒息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窒息组(20例)、中度窒息组(20例)和重度窒息组(2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这3组患儿的心肌酶含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及3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轻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平均值为(956.2±53.5) U/L,中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平均值为(1826.2±123.5) U/L,重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平均值为(3565±263.5) U/L。重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中度窒息组患儿,差异显著(t=6.583,P=0.036<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患儿,差异显著(t=13.2665,P=0.00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酶的含量可随着新生儿窒息患儿窒息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