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身免疫性脑炎3例临床分析

高睿;纪勇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脑炎,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3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中,2例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1例为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AMPAR)抗体相关脑炎.以痫性发作、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患者的颅脑MRI结果正常,2例患者出现T2及FLAIR散在的高信号;脑电图多表现为弥散性慢波节律,3例患者入院后接受了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例患者症状较前好转,1例患者仍间断抽搐.结论 以痫性发作、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和行为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要警惕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可能,急性期治疗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并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高龄患者可能预后稍差.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康复流程QCC活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

    目的 通过品管圈(QCC)活动,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快速康复指导流程的标准化和护理效果.方法 成立QCC活动小组,制订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快速康复流程活动计划并予以实施.选取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根据对照组快速康复知晓率情况对观察组提出解决对策,比较两组的快速康复知晓率和术后能下地行走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康复训练知晓率为72.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2%;观察组患者知晓率累计达8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3%;观察组患者术后能下地行走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QCC活动实施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快速康复流程,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快速康复的知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林月群;曾燕玲;叶丽萍;余兰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人才激励机制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给事业单位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所以,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并对人才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首先从事业单位人才管理观念落后、体制和考评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科学和促进员工良好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构建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接着又从建立创新激励制度、健全考评体系、多元化的激励手段、完善监督激励、健全制度、员工发展需求等方面重点阐述了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

    作者:王彦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5月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内科接受治疗的50例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给予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咯血改善情况、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咯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反复咯血2次以上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0% vs 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反复咯血发生率,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英;张艳;叶燕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2008-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镇梅毒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镇梅毒疫情情况.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2008-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镇梅毒疫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莞市大岭山镇梅毒疫情报告显示,2008-2017年累计报告梅毒1 105例,其发病人数从2008年的48例(4.34%)升高到了2017年的158例(14.30%),2008-2010年以Ⅰ期梅毒居多,2011-2017年以隐性梅毒居多.Ⅱ期梅毒和Ⅲ期梅毒的发病率基本比较稳定.在人群分布上,以工人、职业不详、农民工为主,从总体上来看,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0.89∶1.结论 2008-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镇梅毒疫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建议相关部门做好梅毒疫情的规范转介和治疗工作,各相关单位还应加强对梅毒疫情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梅毒相关知识,进而有效控制梅毒疫情的传播.

    作者:叶东清;杨欲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麻风病低流行地区疫情监测的分析

    目的 分析麻风病低流行地区的疫情监测情况.方法 此文实施研究的资料是2008年1月-2017年12月平远县地区麻风病的疫情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平远县地区疑似麻风病病例的检出状况、怀疑传染来源情况、疑似麻风病病例发现方式情况,研究和评估调查结果.结果 检出疑似麻风病病例20例,未检出麻风病患者;怀疑传染来源为家庭内传染2例,占10.00%,家庭外传染17例,占85.00%,传染源并不明确1例,占5.00%;疑似麻风病病例发现方式为医院皮肤科就诊及自报15例,占75.00%,主动随访以及义诊检查5例,占25.00%.结论 平远县地区虽然属于麻风病低流行地区,仍然检出一定的疑似麻风病病例,没有检出麻风病患者,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麻风病的疫情监测力度,及时检出麻风病.

    作者:黄良君;陈冠松;姚玉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两种水质总氯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研究水质总氯实验室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两种不同检验方法,比较这两种检测总氯的结果,为水质总氯检验合理性选择提供依据,提高工作中总氯检测效率.方法 对28组水质总氯分别进行实验室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将测得数据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总氯结果间差异.结果 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实验室检测与现场快速检测总氯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现场检测与实验室检测总氯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水质总氯实验室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均可作为公共卫生工作可靠的检测方法,应结合实际需要选择检测方法,以实现卫生检验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作者:刘雪儿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Ⅳ期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Ⅳ期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40例Ⅳ期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入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湿性敷料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采用VSD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干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为100.00%,优于对照组的90.00%;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感染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S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及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在Ⅳ期压疮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敏珍;王红娟;吴赛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正己烷职业危害防护导则》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企业在应用《正己烷职业危害防护导则》前后,工人对正己烷职业危害防护认知状况的改变,为用人单位做好正己烷危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线调查后,采用现场知识培训以及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干预,2周后再次进行相同的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的工人对正己烷职业危害防护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其中,“工作岗位禁忌证”、“含有正己烷溶剂”和“正己烷中毒环境”的正确认识方面,分别提高了64.3%、25.4%和24.4%;“接触途径”的知晓率提高了20.7%;“正己烷慢性中毒的典型症状”、“接触岗位”、“职业健康检查时间”、“个人防护措施”以及“应急救援”几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均有提高.在“个人防护用品”方面,知识知晓与态度形成、行为改变两两之间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则》在职业接触正己烷的用人单位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对预防正己烷职业危害发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吴礼康;陈嘉兴;田亚锋;鲜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滨海新区汉沽辖区内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及不良行为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以及活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值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的饮酒、吸烟、熬夜、饮食不当、服药不当、缺乏体育锻炼以及肥胖等不良行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行为.

    作者:王乃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自身免疫性脑炎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3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中,2例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1例为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AMPAR)抗体相关脑炎.以痫性发作、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患者的颅脑MRI结果正常,2例患者出现T2及FLAIR散在的高信号;脑电图多表现为弥散性慢波节律,3例患者入院后接受了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例患者症状较前好转,1例患者仍间断抽搐.结论 以痫性发作、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和行为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要警惕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可能,急性期治疗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并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高龄患者可能预后稍差.

    作者:高睿;纪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特点及综合治疗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这是由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免疫力和器官敏感度下降,相比其他年龄段的高血压更难治疗.由于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日趋增加,其结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并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临床表现,建议联合药物对老年高血压进行平稳、有效的治疗,同时减少靶器官的伤害及并发症的发生.随着抗高血压治疗的益处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对提高老年人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张建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社区慢性病患者治疗合理搭配中医疗法的应用

    目的 探讨社区慢性病患者治疗合理搭配中医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桥头社康中心412例慢性病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疾病类型分为A组(高血压196例)、B组(糖尿病216例).两组患者均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A1、A2和B1、B2,4个小组.A1、B1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后未搭配中医疗法.A2、B2组则在常规治疗后合理搭配中医疗法.对比A1、A2组和B1、B2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结果 A1、A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A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1、B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2组低于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慢性病患者疾病管理中合理搭配中医疗法,可提升疾病控制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喜炎平治疗甲型流感的效果

    目的 观察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甲型流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中山市三角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0例甲型流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联合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低于联合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发热、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咳嗽咳痰及扁桃体红肿消失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联合组为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喜炎平治疗甲型流感效果明显,其可快速且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结林;杨惠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尿路结石碎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序号奇偶数编号,利用电脑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制订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输尿管黏膜损伤、输尿管穿孔、出血、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患者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效果理想,患者并发症较少,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黄春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两种麻醉方式对肝细胞癌术后预后影响比较

    目的 探究两种麻醉方式对肝细胞癌(HCC)术后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廊坊市三河市燕郊二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HCC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人麻醉组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及麻醉不良反应率.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凭静脉麻醉组疼痛2h评分为(2.24±0.42)分,吸人麻醉组为(3.35±0.73)分,全凭静脉麻醉组低于吸人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HAMA评分低于吸入组,完全清醒时间和离开清醒室时间也低于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清醒恢复时间短,能降低患者疼痛感,但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长期预后无影响.

    作者:王晓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服务进展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情感上障碍,加之肿瘤的复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患病、手术及放化疗的多重打击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地提高我国当前医院护理服务水平,提升妇科肿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包括电话随访、建立QQ微信联络群、到患者家里探视患者等多种方式与患者交流,随时关注患者身体、心理恢复情况.妇科肿瘤患者延续护理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模式,我国也很关注这个问题.延续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增加妇产科肿瘤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再入院率,从而节约医疗成本和资源.

    作者:孟昭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四维超声对胎儿半椎体、蝴蝶椎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四维超声检查在胎儿半椎体畸形、蝴蝶椎畸形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4例确诊为半椎体畸形者和18例确诊为蝴蝶椎畸形者,产前采取二维超声检查者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四维超声进行检测.四维超声在收集到数据后进行处理,形成立体图像以便多角度、形象的观察.后比较产前超声结果和产后影像学结果.分别记录两组的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产前半椎体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2.5%;观察组蝴蝶椎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二维超声检查,四维超声在产前诊断半椎体、蝴蝶椎畸形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振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分层次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层次培训在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护理相关管理方案以及培训胜任力的理念,选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科25名护士进行与岗位胜任力相匹配的分层培训和考核,比较培训前后风湿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差异,分析分层次培训的效果.结果 培训后25名护士的各项护理技能均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基础知识与技能为(28.9±13.1)分,明显优于培训前的(22.1±11.2)分;专科知识与技能(17.6±5.5)分,明显优于培训前的(13.0±3.9)分;中医知识与技能(9.7±2.2)分,明显优于培训前的(7.5±1.8)分;沟通能力(8.6±3.6)分,明显优于培训前的(6.4±3.3)分;管理教育能力(2.5±2.2)分,明显优于培训前的(5.8±2.1)分;患者满意度(8.3±2.5)分,明显优于培训前的(5.8±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分层培训,不仅能有效提高各级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而且明显提高了病区的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上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莫利波;詹春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厦门市2011-2017年钩虫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总结和分析厦门市钩虫感染流行特征,为评估防治成效和修订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7年每年对厦门全市6个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3岁常住人口.采用Kato-Katz法进行钩虫感染病原学检查.结果 7年间共调查7 099人,检出钩虫感染者116人,总感染率为1.63%,比1998、2008年分别下降87.57%和72.69%,感染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374.49,P<0.01).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率随年龄升高而上升(x2趋势=86.68,P<0.01);职业以农民感染率高(5.30%).结论 近20年来厦门市钩虫感染呈下降趋势,钩虫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应加强以农民、中老年人钩虫感染的防治工作,强化落实健康教育、服药驱虫、改水改厕和病情监测等措施,巩固钩虫病防治成效.

    作者:陈华芳;柯雪梅;郭志南;汪家旭;苏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细节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析细节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0月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8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细节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性溶栓成功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观察组患者的溶栓延迟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血栓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可提高溶栓成功率,缩短患者的溶栓延迟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且并发症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曾紫璐;倪福文;吴小林;劳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