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酸性硫酸钙杀灭微生物效果的实验研究

谈智;王玲;吉钟山;孙巍

关键词:酸性硫酸钙, 细菌, 病毒, 杀灭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酸性硫酸钙(ACS)杀灭微生物的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酸性硫酸钙杀灭微生物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ACS以800倍稀释液作用10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为6.48;以400倍稀释液作用3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为5.98;以200倍稀释液作用20 min,对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为6.17;以100倍稀释液作用30 min,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结论 ACS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

    目的 了解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传染病医院2009-2011年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期间该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中共职业暴露50例,其中护士占86%,主要是针刺伤,构成比高达90%.职业暴露血源性疾病病原体以乙型肝炎(HBV)患者为主,占6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6%,其余为其他血源性疾病因子.结论 传染病医院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是造成职业暴露的主要的因素,HBV为重要的感染因子,应重点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作者:陈士新;倪晓如;王以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灸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针灸是我国中医特有的医疗技术,通过科学运用人体穴位和针刺或灸的方法进行治病.针灸针需要进入体内,经过皮肤、皮下及皮下组织,甚至更深的人体组织,因此针灸针刺属于侵入性操作.目前,很多医疗机构或个体行医者不仅没有严格的针灸针消毒灭菌措施,而且一直没有专门针对针灸科的相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这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一个死角[1].为加强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提出针灸科医院感染防控对策.

    作者:余海珠;吴剑;杨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集束化干预措施

    目的 评价集束化干预措施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用前瞻性监测方法,评价集束化干预措施对控制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结果 全院2011年度从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13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1.8%.2011年度医院内获得MRSA感染构成比为32.56%(14/43),明显低于集束化管理前的2010年,该年度医院内获得MRSA感染率为52.17%(24/46).结论 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MRSA医院感染率,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分离率.

    作者:张淑敏;朱熠;陈旭;李辉;庄建文;潘颖颖;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机现状调查及合理使用方法研究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机使用情况,研究其合理使用方法.方法 通过现场查看和采样检测方法,对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机使用中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 在天津市66所医疗机构共抽检805台空气消毒机,均安装在病人较密集的科室,输液室人均面积应达到1.5 m2.经对163间次空气消毒机运行后进行监测,其中60间次符合静态下消毒效果要求.有效合理使用关键要素是消毒机与空间体积要匹配,结合表面擦拭消毒和适当控制人员流动.结论 天津市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机使用主要集中在三级和二级医院内,加强合理使用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关键.

    作者:刘军;孙忠;费春楠;沈芃;纪学悦;刘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应用与监测

    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使用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是江汉医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CDQ.SJM-100L灭菌器,灭菌介质为58%的过氧化氢,是将过氧化氢经气化之后在激发源高频场作用下产生辉光放电形成各种自由基团[1],这些自由基团极易与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物质发生反应致微生物死亡.2011年2月18日到2012年3月29日共灭菌无菌包1334个,灭菌物品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均合格,微生物培养合格.该灭菌器特点:①杀菌力强,能杀灭各种微生物;②作用温度低,整个灭菌过程温度≤55℃;③灭菌快速,灭菌周期所需时间35 ~ 75 min,与其他低温灭菌技术相比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杨东香;曾光秀;周玉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监测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通过采样检测方法,对该医院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 通过2005-2011年7年连续监测,该医院透析室的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合格率达到99.3%,透析液卫生质量合格率为94.2%,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中内毒素无超标现象.透析室内空气卫生质量合格率达到95.4%,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该医院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较好,有利于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龙岩;康万军;曾雪艳;周婷;乔羽;袁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清洗消毒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措施

    湖北省肿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08年12月购置了2台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该消毒机根据清洗物品的种类选择所需的清洗程序即可清洗、消毒、干燥一次完成,功能齐全,操作简单易行.但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自动化程度高、结构复杂,故障常有发生[1].现将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如下.1 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①故障代码显示F34,腔体温度错误,温度腔体的实际温度值与监控温度值的允许误差范围为3℃,当其超过3℃时,出现报警,检查温度传感器与主板,必要时更换.②故障代码显示F15酶清洗剂不足、F16中和剂不足、F19润滑油不足,在容器中加入相应的清洗剂后,报警自动取消.

    作者:刘礼霞;冯爱洁;吴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站工艺卫生环节消毒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血站工艺卫生环节消毒效果及消毒质量现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取现场调查及采样检测方法,对血站采供血环节消毒管理及消毒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2008-2011年血站储血冰箱空气和物体表面合格率分别为98.9%和95.3%;10家医院储血冰箱空气和物体表面合格率分别为96.7%和88.3%;体检医生和采血护士手合格率分别为10.6%和100%;固定采血点、成分科空气和物体表面合格率均为100%,流动采血点空气和物体表面合格率分别为97.6%和96.4%;血压计和温度计合格率分别为36.6%和62.7%.结论 血站工艺卫生环节消毒效果总体较好,但医院和流动采血车的储血冰箱、体检医生手、血压计和温度计采样合格率较低,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刘香云;舒堃;张红利;孟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EOW)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透射电镜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 用含有效氯浓度为187.9 mg/L的EOW作用20 min,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率达到100%.EOW的杀菌效果随有效氯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明显提高;有机干扰物对EOW的杀菌能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H值对灭菌效果影响显著.有效氯浓度相同的次氯酸钠杀菌效果明显低于EOW.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显示,EOW能破坏细菌的胞壁,胞内物质泄漏,核区结构受到破坏.结论 EOW在清洁条件下能有效杀灭细菌芽孢,EOW的杀菌作用是以有效氯为主导,其杀菌效果明显受有机物影响.

    作者:曾新平;李磊;唐文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ICU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离鉴定方法和K-B试验法,对某医院ICU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监测.结果 2011年7月-2012年7月,从该医院ICU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 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85株,占61.77%;真菌249株,占22.45%;革兰阳性菌175株,占15.78%.结论 该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且耐药率高,必须加强耐药菌监测与防范.

    作者:汪斌;高敏;王鲜平;吕岩;张娜;刘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整形美容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整形美容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与控制对策.方法 分析美容门诊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严格规范和布局感染预防工作流程和监测等环节的管理.结果 通过贯彻所制定的防控措施,规范了整形美容门诊手术室病人通道和物流通道,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 整形美容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经过整改加强了管理措施,使之得到规范.

    作者:王靖;丁太平;李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吸引器头两种方法清洗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吸引器头的有效清洗方法.方法 将回收到供应室的480件吸引器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0件,实验组采用多酶浸泡+超声波+手工刷洗方法,对照组采用手工刷洗+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方法,并对两组方法的清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多酶浸泡+超声清洗+手工刷洗能有效清除吸引器头管腔内的血液污垢,是清洗吸引器头的较好方法.

    作者:徐向红;魏素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一种新型有机氯复方洗消剂杀菌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有机氯复方洗消剂的杀菌效果,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理化分析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洗消剂理化性能和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 该有机氯复方洗消剂为白色粉末,含有效氯为质量分数25.44%,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的水溶液pH值为9.44.用有效氯浓度为400 mg/L的该洗消剂溶液作用10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的杀灭率达到100%;用有效氯浓度600mg/L的该洗消剂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杀灭率均为100%.用有效氯浓度为15 g/L的该复方洗消剂溶液作用15 min,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平均杀灭率为100%.结论 该有机氯复方洗消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

    作者:常帅;魏秋华;张文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酸性硫酸钙杀灭微生物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酸性硫酸钙(ACS)杀灭微生物的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酸性硫酸钙杀灭微生物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ACS以800倍稀释液作用10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为6.48;以400倍稀释液作用3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为5.98;以200倍稀释液作用20 min,对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为6.17;以100倍稀释液作用30 min,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结论 ACS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作者:谈智;王玲;吉钟山;孙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手术器械湿包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有效措施以减少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中手术器械湿包的产生.方法 找出湿包的原因,制定对策.结果 采取有效措施后,2011年1月-2012年5月手术器械湿包显著减少.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湿包的发生.

    作者:陈瑛;胡艳;王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

    目的 了解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及查阅相关资料对工作中存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参考.结果 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危害有利器损伤和物理化学因子损伤.结论 通过加强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因素.

    作者:胡冬梅;李昀生;姚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肿瘤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 通过对778例医护人员洗手效果的监测分析,寻找管理对策.方法 把2001-2011年随机抽查的778例医务人员洗手效果的监测数据分为干预前(2001-2006年)和干预后(2007-2011年)进行回顾性对比.结果 干预前监测采样376份,合格331份,合格率为88.0%;干预后监测采样492份,合格365份,合格率为90.8%,干预后比干预前监测合格率提高2.8%.结论 加强对医护人员洗手的管理及手卫生知识培训,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提高手卫生质量,更好的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逸如;郑立;江敏霞;黄华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胆囊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目的 了解胆囊切除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对该医院实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0年度233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部位感染20例,感染率为8.6%.2011年度260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部位感染9例,感染率为3.5%.结论 通过目标性监测,提出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

    作者:吴桂琴;陶映;王米兰;于美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及其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氯化消毒自1902年首次作为饮用水的消毒方式至今已经有100多年了,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氯化消毒使由水中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介水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加氯消毒作为保证饮用水生物学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直沿用至今.氯化消毒以其高效、经济、水处理工艺成熟而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饮用水消毒方式.目前,美国自来水厂中约有94.5%采用氯消毒,中国据估计99.5%以上自来水厂采用氯消毒.然而,在消毒饮用水的同时,也带来了化学性污染,即水源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的常规工艺或其他工艺的处理后,氯和水中的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及某些特定污染物发生反应,生成了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即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一系列物质.

    作者:金涛;唐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酶类消毒剂应用研究进展

    消毒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用生物酶作为消毒剂应属于生物消毒法之一.生物消毒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或)其代谢产物消除或杀灭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从而达到控制疾病发生和传播的目的[1],生物消毒剂是指具有体外杀菌作用的生物制品.根据生物消毒剂的性质及来源,目前主要分为:①植物源消毒剂[2,3]:高等植物中抗菌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香精油,香精油是酯、醛、酮和萜烯的化合物,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甾体类、有机酸、蛋白质等也具有抗菌作用.②抗菌肽:生物体经诱导产生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目前从生物体中分离获得的抗菌肽已超过1 000种.随着多肽化学合成技术的日趋成熟,国际上已有多条人工合成抗菌肽进入临床研究[4].③噬菌体:噬菌体可以专一感染某种细菌,钻入细菌细胞并复制自己[5],同时产生裂解酶,高度专一、快速裂解细菌细胞壁,杀死细菌并释放出新生的病毒.

    作者:田靓;朱仁义;沈伟;袁政安;赵晓蔚;李国栋;吴宏宇;陆敏;黄晋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