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丽君;郭建荣;贾东林;喻君;沈华春
目的 探讨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特征及二甲双胍和辛伐他丁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以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产生糖脂代谢紊乱,用二甲双胍和辛伐他丁进行治疗,检测各组糖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累积量,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糖脂代谢相关基因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α-2、葡萄糖转运体(GLUT)2、肝脂肪酶(HL)、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2等的表达.结果 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P<0.05),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二甲双胍和辛伐他丁治疗后,细胞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累积明显下降,糖原累积上升;AMPKα-2、GLUT2、HL mRNA表达上升,G6pase、PEPCK、SREBP1、ACC2 mRNA表达下降.结论 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出现糖脂代谢异常,经二甲双胍和辛伐他丁治疗后异常情况改善.
作者:龚受基;刘仲华;黄建安;王丽丽;杨新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该文对丙泊酚 (propofol) 前体药磷丙泊酚 (fospropofol,FP) 的特点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FP进入脑组织能迅速实现人体血药浓度平衡,没有药效滞后现象,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延长或增加,中等程度镇静作用持续时间明显延长.FP的临床药效学研究指出,在大脑中,FP分解产生的丙泊酚和经典丙酚药物作用类似;持续静脉注射FP可引起剂量依赖性;可减少FP的使用剂量;可避免经典异丙酚作用持续时间短、溶解度差,注射部位疼痛、高血脂等不良反应.它的作用机制与对 突触后膜的γ-氨基丁酸受体的作用、对瞬时受体电位TRP V1 和TRP A1活化作用、对α-氨基羟甲基恶左丙酸(AMPA)受体等作用有关.FP是一种新型、较高效和长效、副作用较少并可使病人清醒冷静状态下接受内窥镜或小手术的检查与治疗的中等程度镇静剂.
作者:刘志男;林原;唐泽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辣椒素受体对大鼠骶髓后联合核(SDCN)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 在脊髓骶段横切薄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骶髓后联合核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和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s),比较激动辣椒素受体后上述突触电流的变化;观察激动辣椒素受体对SDCN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的影响.结果 辣椒素受体被其特异性激动剂辣椒素(1 μmol·L-1)激动后,自发EPSCs (sEPSCs)的频率和振幅均有明显增加(P<0.05,n=17).在河豚毒素(0.5 μmol·L-1)存在的条件下,辣椒素明显增加微小EPSCs(mEPSCs)的频率(P<0.01,n=13),但对mEPSCs的振幅无影响(P>0.05,n=13),提示辣椒素的作用在突触前.辣椒素也明显增加动作电位发放 (P<0.05,n=19).上述作用均可被辣椒素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apsazepine (10 μmol·L-1)阻断.辣椒素也增加GABA 能的自发IPSCs(sIPSCs)的频率 (P<0.05,n=20),但对其不依赖动作电位的微小IPSCs (mIPSCs)的频率或振幅均无作用(P>0.05,n=9).结论 在SDCN,辣椒素受体主要表达于兴奋性突触终末;激动辣椒素受体影响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活动,并可能参与痛觉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递和调制.
作者:马红雨;任曲;魏利召;罗丹;安映红;杨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山奈酚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抑制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DAPI染色、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山奈酚对H44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山奈酚处理后H446细胞中p53、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 山奈酚抑制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增殖,促进H446细胞阻滞于S期及G2/M期,诱导该细胞株凋亡,上调p53、bax的表达水平,降低bcl-2的表达水平.结论 山奈酚对H446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与山奈酚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仇炜;赵娟;吕雨虹;赵俊霞;王彦玲;雷宇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STUB 1分子是一类新型的辅助性伴侣蛋白,在蛋白质折叠、组装、转运和降解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属于泛素连接酶.STUB 1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能与Hsp70、Hsp90或者其它分子伴侣结合,促进底物的连接和链的延伸.STUB 1具有调控阿尔采末病、帕金森病、麦-考二氏综合征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tau蛋白、Aβ、α-突触核蛋白、MKKS突变体等降解的作用;同时STUB1还受辅助伴侣蛋白HspBP1及细胞激酶Akt的调控.现将辅助伴侣蛋白STUB 1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调节功能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吕涛;张癸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蜂毒素 (Melittin,Mel)对人肝癌细胞株 BEL-7402 增殖及 VEGF、bFGF 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 MTT 法检测Mel 对人肝癌 BEL-7402 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 ELISA 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 VEGF 和 bFGF 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VEGF mRNA 和 bFGF mRNA 的变化.结果 Mel可明显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经Mel作用 24、48和72 h后的IC50分别为6.80、5.47和4.87 mg·L-1.Mel(2.0、4.0、8.0 mg·L-1)作用24 h后,能明显降低BEL-7402 细胞上清液中 VEGF 及 bFGF 的含量(P<0.05 或 P<0.01),并可下调 VEGF 和 bFGF 的蛋白表达 (P<0.01).荧光定量 PCR 检测显示,Mel能降低BEL-7402 细胞 VEGF mRNA 和 bFGF mRNA 的转录水平 (P<0.01).结论 Mel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 增殖的作用,并可下调促血管生成因子 VEGF 和 bFGF 的表达,有可能阻碍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宋长城;吕祥;程彬彬;李柏;凌昌全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对核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因子(Iκ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H2O2组、TSG组,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NF-κB与Iκ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I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2O2组凋亡细胞数增多,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增殖降低;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IκB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经TSG预处理后,细胞的增殖率较H2O2组增加,细胞凋亡率减少;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IκB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1).结论 二苯乙烯苷能抑制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 IκB表达有关.
作者:龙石银;张彩平;高细强;乔新惠;黄良珠;佟丽;陈武哲;田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酚(baclofen,Bac)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GABA转运体-1的影响.方法 建立坐骨神经结扎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在行为学实验部分,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NS组、Bac1组、Bac2组、Bac3组(n=8),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0.3、1.0 μg巴氯酚10 μl,并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0.5、1、2、4、8、12、24 h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l latency,TWL)以及运动功能.在第2部分,将大鼠分为 NS组与Bac组,鞘内分别给予0.3 μg巴氯酚或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4、8 h取大鼠脊髓腰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节段GAT-1免疫阳性神经元(n=6);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30 min、1、2、4、8、12和24 h取大鼠脊髓腰段,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节段GAT-1蛋白含量(n=4).结果 鞘内注射巴氯酚后0.5~2 h,Bac1组、Bac2组与Bac3组大鼠MWT和TWL均较NS组明显升高(P<0.01,P<0.05),鞘内给药后4 h,Bac2与Bac3组大鼠MWT和TWL仍较NS组明显升高(P<0.01,P<0.05),给药后8 h,Bac3组MWT与TWL仍高于NS组(P<0.05).与NS组和给药前比较,鞘内注射0.3 μg巴氯酚后0.5~4 h,大鼠脊髓节段的GAT-1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5),大鼠脊髓背角浅层GAT-1免疫阳性染色灰度值亦明显降低(P<0.01,P<0.05),至给药后8 h,GAT-1的表达逐渐增多,与NS组和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酚可减轻坐骨神经结扎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痛觉过敏,其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水平GAT-1的表达有关.
作者:朱珊珊;谭珊珊;曾因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用药安全性评价是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评价的重要内容,维吾尔医药针对一些特色制剂及有毒性药材的使用和控制,以及临床前安全评价的研究较为滞后,这影响了维吾尔医药的发展.本研究选择临床常用、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维吾尔药毒性药材曼陀罗子及其代表制剂镇痛艾比西帕丸为研究对象,通过毒理学研究,探讨其毒性表现和毒性靶器官.
作者:热比姑丽·伊斯拉木;尤力都孜·买买提;阿布都吉力力·阿布都艾尼;艾西木江·热甫卡提;闫明;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趋化因子是一组能够趋化细胞定向移动的小分子细胞因子,参与白细胞迁移的调控,在炎症中诱导性表达,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初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免疫系统.近几年来研究发现,趋化因子不仅参与糖尿病的炎症过程,而且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该文主要针对趋化因子5及其受体CCR5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予以综述,以便深入理解趋化因子与糖尿病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李桂林;梁尚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星形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数量多的细胞,它在脑缺血中发生增殖、肥大,特异性标记物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状态下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可通过多种途径保护神经元.并且它也通过产生兴奋性氨基酸、炎症介质,降低缝隙连接等损伤神经元.因此,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起着损伤和保护脑组织的双重作用.明确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可能将为脑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牛非;胡金凤;苑玉和;韩宁;陈乃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48只BALB/c小鼠按随机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黄芪甲苷组、布地奈德组,每组12只.卵蛋白致敏,气道激发8周.黄芪甲苷组和布地奈德组分别给予黄芪甲苷溶液(50 mg·kg-1)灌胃,布地奈德混悬液(8 ml)雾化,每日1次,共8周.末次激发24 h后,每组取6只小鼠评价呼气阻力,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炎症细胞计数,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和上皮下纤维化情况,ELISA检测BALF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 黄芪甲苷能够明显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黄芪甲苷治疗后哮喘小鼠BALF中VEGF含量明显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高表达的α-SMA和VEGF蛋白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VEGF表达而实现.
作者:杜强;张倩;沈立;蔡健康;黄茂;殷凯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预先给予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TrkA)抑制剂 IPTRK3 对神经源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坐骨神经部分结扎(partial sciatic nerve ligation,PSNL)模型,术前10 min单次腹腔给予 IPTRK3 10 mg·kg-1,测定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小鼠的热痛觉过敏阈值(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机械痛觉过敏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免疫印迹法测量左侧L4-5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Fos蛋白在L4-5脊髓背角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PSNL组小鼠出现明显热、机械痛觉过敏(P<0.05),背根节TRPV1蛋白表达及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P<0.05).与PSNL组相比,预先给予 IPTRK3 10 mg·kg-1明显减轻小鼠热痛觉过敏,背根神经节TRPV1蛋白表达水平及脊髓背角Fos 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降低(P<0.05),但仍明显高于sham组(P<0.05).结论 预先给予 IPTRK3 可以明显减轻神经源性疼痛症状,抑制背根神经节TRPV1及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可能部分参与其早期迅速减轻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
作者:马伟英;何惠燕;纪风涛;刘玲;梁建军;广濑宗孝;曹铭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9种中药提取物对Caco-2细胞毒性与对其细胞单层细胞-细胞间通透性的相关性.方法 用MTT法测定9种中药提取物24 h及48 h的细胞毒,并计算IC50值.采用TranswellTM培养板构建Caco-2细胞单层,细胞电阻仪测定受试物对其TEER值的影响,找到影响细胞单层紧密连接的临界剂量,以此剂量与细胞毒参数行相关分析.结果 24、48 h细胞毒参数(IC50)与临界剂量(大无毒剂量、小有毒剂量)相关系数均>0.84,相关性检验P值均<0.01.大无毒剂量与IC50的比值列阵显示,<小品方>甘草饮小,三七醇提物大.结论 9种中药提取物对Caco-2细胞毒与该细胞单层细胞旁通透性高度相关,采用细胞毒参数来预估中药提取物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供侧起始大浓度具可行性.
作者:蔡润兰;代勇;王敏;高源;徐世军;齐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香椿果多酚类化合物XCG-7对补体致内皮细胞活化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能特异性激活补体替代途径的眼镜蛇毒因子激活血清补体,将激活的血清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其活化和损伤.通过测定内皮细胞P-selectin、E-selectin 和IL-8的表达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和Caspase-3/7活化的变化,评价XCG-7对补体刺激内皮细胞活化和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 XCG-7能明显抑制补体刺激内皮细胞P-selectin、E-selectin和IL-8的表达上调,减少补体损伤内皮细胞导致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和Caspase-3/7的活化.结论 香椿果多酚化合物 XCG-7对补体导致内皮细胞活化和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琼;孙黔云;杨庆雄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虫草素是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抑菌、抑制病毒、抑制蛋白质激酶活性等作用[1-2].研究证明虫草素能抑制mRNA的合成,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分化,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1-2].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作用靶点已成研究的焦点.为探讨虫草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新靶点,对虫草素作用人肝癌Bel-7402细胞后的抑制和凋亡及p53、Bcl-2表达变化进行研究,寻找虫草素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抑制的新机制.
作者:卢群;罗少洪;何伟彬;梅文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成骨细胞(OB)增殖及其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MM患者骨髓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原代培养,贴壁传代后加入含维生素C、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的条件培养基,诱导成OB,采用不同浓度唑来膦酸处理培养的OB,分别作用24、48和72 h后,通过①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OB增殖;② RT-PCR检测OB RANKL和OPG mRNA表达;和③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相应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RANKL和OPG浓度来考察唑来膦酸的作用.结果 ① OB用唑来膦酸处理后,OB的CCK-8实验吸光值呈不同程度升高.②唑来膦酸作用24 h和48 h后,OB RANKL 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作用72 h,低浓度(10-9 mol·L-1)唑来膦酸显示能降低RANKL mRNA表达(P<0.05).OB培养上清的sRANKL浓度也呈现类似的变化.③唑来膦酸作用24 h后,OB OPG 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作用48 h,呈不同程度增加,以10-8 mol·L-1浓度明显(P<0.05).作用72 h,呈不同程度增加,以10-7 mol·L-1浓度明显(P<0.05).结论 唑来膦酸有促进OB增殖的作用;唑来膦酸可能下调OB RANKL表达,并且上调OPG表达.
作者:肖萍萍;陈君敏;叶德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苷(Polydatin)可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所致心脏功能损伤和细胞凋亡,以及抗心律失常[1].其心脏保护作用与心肌细胞ATP敏感钾通道开放、Bcl-2蛋白表达增加和Bax蛋白表达减少、NO含量增加有关[2-3].我们近来的电生理学研究显示,Polydatin可缩短大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并可抑制部分去极化乳头肌动作电位,其作用与心肌细胞ATP敏感钾通道激活和L型钙通道抑制有关[4].本研究旨在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探讨Polydatin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Ca2+电流(ICa-L)及其通道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魏燕;周京京;张利萍;李茜;杨晶;张翼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应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1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8筛选阳性克隆.给予TNF-α(20 μg·L-1)进行刺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OCS-1、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Janus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磷酸化JAK2(p-JAK2)和磷酸化STAT1(p-STAT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HKC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凋亡相关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ax/Bcl-2蛋白比率升高; SOCS-1过表达能够抑制TNF-α刺激引起的HKC细胞的凋亡,下调JAK2和STAT1的磷酸化水平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降低Bax/Bcl-2蛋白比率.结论 SOCS-1过表达抑制TNF-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实现的.
作者:杜春阳;史永红;崔立文;任韫卓;王月华;赵松;段惠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姜黄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建立大鼠血浆中姜黄素的HPLC检测方法.考察大鼠分别经灌胃ig(200 mg·kg-1)、ip腹腔注射(20 mg·kg-1)、舌下静脉iv(10 mg·kg-1)给予姜黄素后血药浓度变化.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根据腹腔注射、灌胃和静脉给药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 和给药剂量,计算腹腔注射和口服姜黄素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姜黄素浓度在0.05~6.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定量下限为0.05 mg·L-1;低(0.10 mg·L-1)、中(1.00 mg·L-1)、高(4.00 mg·L-1)3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9.29±5.40)%、(104.21±4.72)%和(99.83±1.97)%;日内RSD分别为4.49%、3.90%和1.72%,日间RSD分别为4.61%、4.27%和2.00%.大鼠经灌胃、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姜黄素后,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59.28±18.12)、(90.79±11.55)和(11.96±2.64)min;AUC(0-∞)分别为(86.36±12.90)、(73.39±8.72)、(104.62±11.89)mg·min·L-1.按剂量折算,姜黄素经腹腔注射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07%,灌胃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13%.结论 姜黄素经不同途径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相似,腹腔注射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较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作者:张立康;汪小珍;李婉姝;邱相君;孙未;胡国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