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软玲;董献红;李娜娜;刘林;林军;李东亮
目的 讨黄皮酰胺(Clausenamide,Clau)对糖尿病大鼠海马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8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给予不同药物治疗3 mon后,分别以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COX-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① RT-PCR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海马的COX-2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Clau(50、25 mg·kg-1)治疗组大鼠海马的COX-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海马COX-2的蛋白质表达明显升高(P<0.01),Clau(50、25 mg·kg-1)治疗组大鼠海马的COX-2 的蛋白质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黄皮酰胺可能通过抑制海马的COX-2 mRNA及蛋白质表达起到糖尿病大鼠海马的保护作用.
作者:侯软玲;董献红;李娜娜;刘林;林军;李东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对实验性小鼠免疫功能和肝细胞线粒体DNA相对含量的影响.方法 小鼠皮下注射10% D-半乳糖10 ml·kg-1,每天1次,连续8 wk,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阳性组和松果菊苷各组同时灌胃给于维生素E 40 mg·kg-1和ECH 20、40、60 mg·kg-1,每天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IL-6含量;中性红实验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MTT法检测ConA 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SDS碱变性法测定肝细胞线粒体DNA相对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2含量,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下降,IL-6和肝脏线粒体DNA相对含量升高.ECH各剂量组和维生素E阴性对照组均能提高衰老小鼠血清IL-2含量、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IL-6和肝细胞线粒体DNA相对含量.结论 松果菊苷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衰老小鼠肝细胞线粒体DNA相对含量,可能是其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媛;宋媛媛;张洪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丹皮酚(paenonal,Pae)对COX-2及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XIAP、c-IA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ae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术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COX-2、Survivin、XIAP、 c-IAP1的表达情况.结果 Pae可以明显抑制BEL-7402 细胞的增殖,并随着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该抑制作用增强,经7.81、15.63、31.25、62.5 mg·L-1Pae作用72 h后,其抑制率分别为20.54%、25.74%、33.04%、57.97% (P<0.01或P<0.05);TUNEL染色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包括染色质凝集、边集化,呈新月形聚集于核膜下;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ae浓度为7.81、15.63、31.25、62.5 mg·L-1时,其凋亡率分别为(1.75±0.32)%、(8.26±0.95)%、(12.46±1.37)%、(25.07±1.87)%、(37.52±2.56)%.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显示,COX-2、Survivin、XIAP、 c-IAP1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 Pae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COX-2的表达并与抑制survivin、XIAP和c-IAP1的表达有关.
作者:彭万仁;付卫争;孙国平;范璐璐;葛磊;吴志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姜黄素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对血红素加氧酶(HO)同工酶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通过维持HO-1和HO-2的平衡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1.25、5.0、20 μmol·L-1)处理SH-SY5Y细胞24 h,及用浓度为5.0 μmol·L-1的姜黄素分别处理SH-SY5Y细胞0、12、24、48 h.利用荧光探针DCFH-DA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通过RT-PCR检测HO-1、HO-2 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O-1、HO-2蛋白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作用于SH-SY5Y细胞后活性氧水平降低(P<0.05).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而HO-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P<0.05),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 姜黄素通过抗氧化应激保护SH-SY5Y细胞,并促进SH-SY5Y细胞中HO-1的表达,下调HO-2的表达(P<0.05),姜黄素对HO-1和HO-2的这种反向调节,可能是姜黄素抗氧化应激、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一个机制.
作者:石晓东;尹闻科;张雄;李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和人胰岛素(human insulin)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调节作用.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刺激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检测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增殖作用,探讨抑制ERK1/2激活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在1、10、100 IU·L-1刺激MDA-MB-231细胞96 h后均可轻度促进MDA-MB-231细胞增殖,相同条件下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的促增殖效应无差异.甘精胰岛素与人胰岛素以10 IU·L-1分别刺激48、72、96 h后两药均诱导细胞增殖,比较两种药物间增殖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均使S+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但两处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ERK1/2抑制剂PD98059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但PD98059不影响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结论 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有类似的轻度促进作用,该作用不依赖于ERK的激活.
作者:刘珊英;李焱;潘秋辉;魏菁;梁颖;傅玉如;梁蔚文;林天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Aβ25-35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合成神经甾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Aβ25-35(1 μmol·L-1)处理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神经甾体的浓度,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β25-35处理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约50%(P<0.01),胆固醇处理组神经元存活率未见改变(P>0.05),但Aβ+胆固醇组的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高于Aβ处理组(P<0.01).与胆固醇组相比,Aβ25-35处理后神经甾体PREG水平略有降低(P>0.05),PROG水平明显下降(P<0.01),AP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 神经甾体PREG-PROG-AP代谢通路在Aβ25-35引起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时发生明显改变,并能部分地对抗Aβ的神经毒性作用.
作者:于洋;薛改;吴红海;李莎莎;侯艳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多发于老年人,以近期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脑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是A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1].实验证实[2],NRG1β具有抑制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本实验利用单侧侧脑室一次性注射可溶性大片段淀粉样蛋白β1-40(Aβ1-40)复制痴呆大鼠模型,探讨NRG1β对拟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陈燕;徐新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蒺藜皂苷(GSTT)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6只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适应组(IP)、阳性药(尼可地尔1.0 mg·kg-1)组、GSTT 100、30、10 mg·kg-1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二氨基二苯甲烷(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与IL-6的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受损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内caspase-3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GSTT 100、30 mg·kg-1组LDH、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TNF-α及IL-6含量也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caspase-3表达下降,心肌组织形态明显改善.结论 蒺藜皂苷预先给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张羽冠;宋宏宇;李蓥;焦燕;张爽;杨世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阿尔采末病(Alzheimerp's disease, AD)亦称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人格改变,判断力下降等症状.我国5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AD发病率为4.8%[1],并不是一个AD低发病国家.因此,对于AD发病机制和防治的研究近些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关注的热点.AD的主要病理特征有:在大脑皮层和海马出现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protein,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P),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FT)以及脑皮层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减少[2].
作者:武福军;詹永乐;朱飞奇;曾文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生物碱是存在于中草药中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天然生物碱及衍生物的抗肿瘤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在缺氧诱导因子-1、端粒酶、拓扑异构酶等作用靶点上取得的新进展,该文主要就这3个靶点进行综述.
作者:欧贤红;刘华钢;徐恒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黄芩素 (baicalein) 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Baicalein对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测定其侵袭力和迁移力;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运动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MMP 2、MMP 9和uP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50、100 μmol·L-1的baicalein明显抑制了MDA-MB-231细胞的侵袭(P<0.01) 和迁移(P<0.01).其中,baicalein对细胞侵袭抑制率分别为15%和44%,对细胞迁移的抑制率分别为50%和77%.50 μmol·L-1的baicalein抑制了MMP 2的表达水平,100 μmol·L-1的baicalein分别抑制了MMP 9和uPA的表达水平.结论 baicalein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抑制MMP 2、MMP 9和uPA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秀峰;周钱梅;苏式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为富含巯基,能螯合大量的金属离子的蛋白.MT广泛存在人体、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中,其理化特性基本一致.由于MT分子中含有20个游离的巯基(-SH)基因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多个巯基簇,使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近年来,MT对脏器纤维化和肿瘤疾病发生与凋亡调控的密切关系成为医药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可能成为新的创新药物防治的靶点.
作者:张燕;肖婷婷;沈祥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 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白藜芦醇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Res+I/R),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行大脑中动脉阻断前脑血90 min,拔出栓线实现再灌注.Res+I/R组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白藜芦醇(30 mg·kg-1).再灌注后24 h,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显示梗死范围;再灌注72 h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脑缺血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大鼠突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预处理可以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并改善大鼠的行为学障碍(P<0.05),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Res+I/R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I/R灌注组(p<0.05),高频刺激后,I/R组海马CA1区NMDA受体依赖性的长时程增强(LTP)诱导障碍(n=5),Res+I/R组海马CA1区可诱导稳定的LTP(n=5).结论 缺血前30 min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缩小脑梗死体积,并对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李珍;王斌生;孔德虎;王烈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视网膜神经元谷氨酸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元,透射电镜和LDH释放率检测评价不同浓度谷氨酸对神经元的影响,并选择损伤明显的浓度作为损伤剂量.然后细胞分组为N组(正常对照)、G组(谷氨酸损伤)、EG组(EPO+谷氨酸)、AG组 (AG490+谷氨酸)、AEG组(AG490+EPO+谷氨酸)、MTT比色法比较5组神经元活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Bax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透射电镜显示在50 μmol·L-1组出现了染色质和线粒体的改变.100 μmol·L-1组改变更加明显.LDH释放率结果显示在20 μmol出现了明显的细胞损害.MTT结果示EG组细胞活力高于G、AG和AEG组,G组高于AG和AEG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AG、AEG组Bax表达高于G组,G组高于EG组.结论 EPO对视网膜神经元谷氨酸损伤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可能通过Jak2通路下调神经元谷氨酸损伤后Bax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达到视网膜神经元保护作用.
作者:曲虹;牛膺筠;党光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和改良组织块法培养原代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MTT法检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与川芎嗪共同处理的大鼠ASMCs A490的吸光度值,以观察川芎嗪对PDGF诱导的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ERK1/2及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与各对照组比较,给予 12.5、25、50、100和200 μmol·L-1浓度川芎嗪处理6、12、24、36和48 h后,各浓度组川芎嗪处理的细胞平均抑制率均增加,P<0.05,其中以200 μmol·L-1在48 h时效果明显,P<0.01.川芎嗪(200 μmol·L-1)与PDGF(20 pg·L-1)共同处理30 min和60 min后,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 川芎嗪对增殖的ASMCs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ERK1/2的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作者:曲悦君;白洪波;王超智;许继德;张庭庭;韩志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人参总皂苷(totel ginsenosides,TG)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型(PDGF-BB)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TT比色法观察TG(10、30、100 mg·L-1)对PDGF-BB(25 μg·L-1)所致的VSM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增殖周期;Real-time RT-PCR检测VSMC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7 (KIP1)、原癌基因c-fos、周期蛋白D1(CyclinD1)mRNA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细胞中加入TG 100 mg·L-1不影响细胞的吸光度值及G0/G1期、G2/M期、S期细胞比例(P>0.05);PDGF-BB可明显升高吸光度值(P<0.01),增加S期细胞比例而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P<0.01),并明显增加c-fos、CyclinD1 mRNA的表达,下调 eNOS和P27(KIP1)的表达(P<0.01).TG低、中、高浓度均明显抑制PDGF-BB诱导的吸光度值升高(P<0.01),降低S期细胞比例而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调PDGF-BB所致的c-fos及CyclinD1 mRNA高表达(P<0.01),并使eNOS mRNA表达升高(P<0.05),但对P27(KIP1) 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TG通过阻止VSMC由G0/G1期进入S期而抑制PDGF-BB所致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eNOSmRNA表达、降低c-fos和CyclinD1 mRNA高表达有关.
作者:黄警;黄燮南;张纾;杨丹莉;吴芹;邓江;高杨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淋巴引流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SAH及脑淋巴引流阻滞(CLB)模型,于SAH模型建立后5 d抽取脑脊液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中,随机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正常脑脊液)、SAH脑脊液组,SAH+CLB脑脊液组,分别于培养0.5、1、2、4 h后,用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细胞骨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H脑脊液组PC12细胞LDH释放率增加;SAH+CLB脑脊液组LDH释放率明显高于SAH脑脊液组.正常脑脊液不引起PC12细胞细胞骨架改变,SAH脑脊液组及SAH+CLB脑脊液组PC12细胞胞质着色较弱,突起变短甚至回缩,胞核呈现凋亡特征,上述表现以SAH+CLB组更为明显.结论 脑淋巴引流阻滞加重SAH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损伤,提示通过改善脑淋巴引流途径可减轻SAH继发性脑损伤.
作者:孙保亮;贾丽丽;王轩;杨明峰;王海涛;谢方民;袁慧;曹明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不同粒径甲基化聚乙二醇(methylated-polyethyleneglycol,Me-PEG)修饰的神经毒素-Ⅰ(neurotoxin,NT-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纳米粒(NT-Ⅰ-MePEG-PLA-NP,NT-Ⅰ-NP),并考察不同粒径NT-Ⅰ-NP大鼠鼻腔给药后脑药动学特征.方法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共聚物(MePEG-PLA)为纳米材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NT-Ⅰ-NP.以尾静脉注射NT-Ⅰ-NP为对照组,4组不同粒径NT-Ⅰ-NP大鼠鼻腔给药,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分析NT-Ⅰ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部位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 不同粒径的NT-Ⅰ-NP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均匀.大鼠鼻腔给药后小于100 nm的NT-Ⅰ-NP的AUC(0-t)分别是100~200、200~300和大于300 nm NT-Ⅰ-NP的1.22、1.34、1.60倍(P<0.05),表明粒径小于100 nm时NT-Ⅰ在脑靶部位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粒径的纳米粒.结论 纳米粒的粒径对NT-Ⅰ的脑内递送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粒径小于100 nm的NT-Ⅰ-NP可以明显增加NT-Ⅰ的脑内浓度,这一结果为研究适宜粒径的NP用于蛋白多肽类大分子药物入脑奠定了基础.
作者:包强;蔡鑫君;李范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一种可靠的DOCA-Salt高血压大鼠模型.方法 大鼠行左侧肾脏切除术后,每周皮下注射DOCA油剂(30 mg·kg-1)一次,饲饮水含有10 g·L-1NaCl和2 g·L-1KCl,共4 wk.每周监测血压和24 h尿量;检测大鼠UNaV、UClV、UKV和UCaV及尿液pH值;检测血清中SGPT、CREA、SUGA、TRIG、CHOL水平,血浆中INS、ALD和ADH水平;观察肾脏的形态学变化及测定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ase活性.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尾动脉压和清醒状态血压均升高;大鼠24 h尿量、UNaV、UClV增加,而UKV、UCaV和尿液pH值没有变化;血清中SGPT、CREA、SUGA、TRIG、CHOL和血浆中INS、ALD和ADH水平均没有改变;大鼠右肾重量明显增加,形态学改变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肥厚等;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ase活性降低.结论 皮下注射DOCA和饲饮盐水诱导的大鼠高血压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易复制、可靠等特点,可用于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研究及抗高血压药物的筛选.
作者:葛顺娜;李文文;朱依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后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瑞芬太尼预处理低剂量(RPC1)、中剂量(RPC2)和高剂量(RPC3)组,每组8只.采用两侧颈总动脉夹闭8min加放血性低血压(30~35 mmHg)模型,实现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瑞芬太尼预处理分别以0.2、0.6和2 μg·kg-1·min-1速率尾静脉泵注5 min,停止5 min,重复进行3次.再灌注3 d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测量术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的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ChAT)的表达.结果 瑞芬太尼中、高剂量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潜伏期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在记忆保留实验,瑞芬太尼中、高剂量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靶象限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海马CA1区ChAT的表达中剂量、高剂量组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后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hAT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孔令锁;胡宪文;左友梅;李光武;梅斌;张野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