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明;李春凤;罗彪峰;张珊;陈霄;易世江
目的 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统计2011年1月-2012年12月外来手术器械48套284件,其中23套116件由公司人员清洗,25套168件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按流程清洗.清洗质量由护理部统一检查验收.结果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外来手术器械平均合格率为99.43%,公司人员清洗器械平均合格率为89.97%.结论 外来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应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作者:陆凤敏;温松臣;赫庆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鞍山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抽样和检测的方法,对市属18所医疗机构的消毒与灭菌质量进行监测.结果 2010-2012年连续3年鞍山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平均合格率为77.31%.市属综合医院消毒质量合格率平均为75.58%,专科医院消毒质量合格率平均为81.36%.在各监测对象中,室内空气消毒质量合格率低,仅为26.52%;压力蒸汽灭菌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消毒质量合格率较低的还有无菌物品和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71.51%和79.89%.结论 鞍山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低,无菌物品灭菌质量应当限期改进.
作者:陈树林;罗向军;杨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宝鸡市金台区各类医疗机构消毒卫生质量状况,找出相关影响因素和薄弱环节,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机构消毒管理水平.方法 2009-2011年对辖区216家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消毒管理现状和消毒卫生质量进行现场检查、采样和细菌定量监测.结果 3年共抽查各级各类样品1 080份,检测合格820份,合格率为75.9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乡镇卫生院级村室和个体诊所合格率分别为90.00%、75.07%和70.97%;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无菌器械消毒、紫外线辐射强度、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率分别为70.28%、71.21%、92.14%、82.27%和63.67%;2009-2011年合格率分别为64.20%、71.31%和86.21%.结论 本次调查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消毒质量较差,特别是个体诊所及村卫生室消毒效果较差,应重点加强疾控部门业务指导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
作者:张芝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出有效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选择某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临床医务人员为对象进行医疗锐器伤情况调查,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期间共上报医疗锐器伤医务人员46例,其中护士占54.35%,医师占26.09%,其他岗位人员占19.56%.锐器伤主要发生科室为病房和治疗室,分别占34.78%和21.74%;主要发生环节为输液拔除针头和锐器处理,分别占26.09%和17.39%.暴露源以血源性疾病为主,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占45.65%,但无医务人员发生相关感染.结论 该医院医疗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护士群体,重点是病房和治疗室,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护措施.
作者:郑丽华;尤汉萍;许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二氧化氯储备液(亚氯酸钠溶液)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寻求二氧化氯消毒剂科学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丙二酸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含量,以观察不同条件下亚氯酸钠溶液稳定性.结果 pH值分别为12.0、9.0、7.0的亚氯酸钠溶液在放置90d后,其二氧化氯含量下降率分别为0.9%、26.8%、60.3%.用氯化锌作为亚氯酸钠溶液pH值调节剂有利于其稳定性;亚氯酸钠溶液适合于用玻璃和PET容器盛装;储存温度升高和光照都会影响亚氯酸钠溶液的稳定性.结论 亚氯酸钠溶液稳定性受pH值、pH值调节剂、光照、温度及包装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提示在生产制备二氧化氯产品应予注意.
作者:宋金武;吴清平;邓金花;陈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部队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现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通过问卷和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某区驻军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1 000张床位以上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软硬件建设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重点科室医疗废弃物处置室拥有率均在90%以上,感染性污物袋管理和配备合格污物袋合格率较低,利器盒及其正确使用都存在问题.结论 部队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有待加强,主要问题是要加大对医疗废物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强监督指导力度.
作者:李平;文瑜;许锡芬;尹广庆;程绪浩;周光智;王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监测医院生活用水的细菌含量,探讨感染控制意义.方法 选取有住院患者的7个楼层分别采取自来水、饮用水和生活热水,对设定温度45℃和57℃下的热水分时段采样培养,计数细菌数.结果 7个采样点的自来水含菌量为0~4 cfu/ml,饮用水含菌量均为0;生活热水含泡囊短波单胞菌达1 000 cfu/ml以上,当设定温度由45C调高到57℃时,热水系统储存的热水含菌量显著降低.结论 国家应当另行制定生活热水的生产供应标准,医院生活饮用水的细菌含量应列为医院感染监测项目,以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用水安全.
作者:蹇蔚红;徐爱丽;刘君丽;梁贯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视觉标识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急件处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方法 制作颜色标识和文字标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急件处理的各个环节.结果 通过视觉标识系统的应用,减少了急件延迟处理或漏处理的情况,急件处理全周期缩短了0.5h,服务满意度提高到100%.结论 将视觉标识系统应用于急件的处理,节省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临床及手术室急件的使用.
作者:秦年;黄浩;易小梅;曾爱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医疗器械生锈腐蚀是器械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器械生锈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器械的光亮度及使用寿命,对灭菌效果也会有影响.器械除锈过程中镀铬层脱落的器械,即使能除去锈迹,但放置后会脱落黑色铁渍,无法恢复到使用状态.为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和洁净率,减少器械的损耗,保证灭菌效果,各种医疗器械清洗维护产品越来越广泛地被医疗机构采用,使得医疗器械彻底清洗维护以及生锈器械的再利用得到保证.因此,除锈剂的选择以及正确的除锈与保养方法在日常医疗器械清洗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1-3].
作者:陈洁;许丽辉;董海蛟;秦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葡萄糖酸氯己定术前沐浴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骨科部分手术开展目标性监测,将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术前沐浴组与未使用组进行对比.结果 未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术前沐浴组监测例数220例,发生5例表浅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27%;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术前沐浴组监测例数248例,未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术前沐浴,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徐丽英;丁卉;周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碘伏与碘乙醇消毒液杀菌效果.方法 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对碘伏与碘乙醇消毒液进行实验室杀菌效果检测.结果 用含有效碘5 190 mg/L的碘伏消毒液作用0.5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用相同含量的该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1 min,对志愿者前臂皮肤表面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值为1.67.用含有效碘2 090 mg/L与体积分数49%乙醇的碘乙醇复合消毒液作用0.5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结论 碘伏和碘乙醇复合消毒液能快速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对人体皮肤自然菌亦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作者:王雅静;陈惠珍;王冰姝;钟昱文;郑小凌;邹钦;张里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情况,研究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962例,发生医院感染87例,医院感染发生率9.04%.其中呼吸道感染占59.77%,感染标本检出病原菌中,70.69%为革兰阴性菌.老年患者的长期住院、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构成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各种插管操作为主要感染因素.
作者:俞惠敏;赵生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干热灭菌器过去常用于凡士林油纱、石腊油棉球等油性类物品的灭菌,如今这些一次性无菌物品为生产厂家成品供应,干热灭菌器也就基本闲置了.2010年10月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要求,对临床科室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实施集中管理.当时由于缺少干燥柜,我们便根据干热灭菌器的工作原理,试用其进行呼吸机管路的干燥,结果不仅干燥效果满意,而且物品完好不受损坏.通过两年多的跟踪观察,此方法用于干燥呼吸机管路切实可行,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韦清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Ⅰ类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与影响切口感染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和目标监测方法,对医院Ⅰ类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状况进行监测.结果 共监测Ⅰ类手术患者461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3例,感染率为0.65%.目标监测甲状腺手术255例,无手术切口感染;血管乳腺手术138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为1.45%;耳鼻喉颈部手术68例,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为1.47%.结论 目标性监测的甲状腺手术切口无感染发生,其他部位Ⅰ类手术切口出现感染,提示目标性监测有助于手术切口感染控制.
作者:李荣明;李春凤;罗彪峰;张珊;陈霄;易世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醇类消毒剂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医疗机构的消毒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中效消毒剂,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常用的品种主要有乙醇、丙醇和异丙醇,还不断有苯氧乙醇和某些植物醇类等更大分子的醇类加入消毒产品行列.由于醇类与其他杀菌因子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近年来复方醇类消毒剂得到迅速发展,应用于皮肤和手消毒等方面.
作者:银燕;张聿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洗手液流水洗手和皮肤消毒液快速手消毒效果,为医务人员寻找高效的手消毒方法.方法 将医务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在手卫生处置前后分别采样.洗手组50人,手消组50人,分别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和皮肤消毒液擦拭消毒,比较手消毒效果.结果 两种方法处理后手的细菌数均明显下降,但皮肤消毒液对手消毒效果较好,使用后监测合格率100%,洗手液流动水洗手监测合格率仅为84%.结论 皮肤消毒液使用简单、易干燥且消毒效果良好.
作者:张晓梅;刘晓玲;胡静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影响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的各种因素.方法 观察比较采用干预措施前后,压力蒸汽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的变色情况.结果 对照组600个灭菌包中,36个灭菌包的化学指示卡没有达到标准;采取措施改进后,控制组600个灭菌包中,只有3个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没有达到标准.结论 压力蒸汽灭菌包的化学指示卡的变色标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要规范物品包装,正确使用灭菌设备,才能保证灭菌质量.
作者:丁有霞;陈军;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并提出感染防控措施.方法 通过病原学标本检验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病人病原学标本进行监测和全程追踪调查.结果 连续3年从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17株,主要为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为52.99%;其次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构成比为15.38%.检出多重耐药菌的标本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创伤骨科和呼吸内科.以痰标本为主,其次是伤口分泌物和尿液.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是耐碳青酶烯类菌株,应加强MDRO感染患者的监测,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并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作者:李小青;苏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特点,研究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住院患者MDROs感染特点进行了监测和防控效果的评价.结果 共监测该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50 377例,发现MDROs感染36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25‰.在365例次MDROs感染患者中,医院内获得感染142例次,构成比为38.90%;社区获得感染223例次,构成比为61.10%.实施干预措施后,MDROs医院感染率由3.60‰下降至2.23‰.结论 该医院MDROs感染主要由社区获得,采取主动监测和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其感染率.
作者:孙风琳;田龙飞;李莺;钮秀荣;高秀梅;邹麦萍;宋伟伟;王晓琳;徐策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住院肿瘤患者感染血标本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易感因素,为预防血流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某医院消化肿瘤科49例感染患者血液标本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从49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7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40株,占57.14%;革兰阳性菌25株,占35.71%;真菌5株,占7.14%.来自单纯血流感染患者标本23份,占46.94%;其余26例分别从痰液、尿液等标本中检出同源感染菌.革兰阴性和阳性优势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但均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住院肿瘤患者血培养阳性中仅46.94%为血流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优势菌普遍耐药.
作者:林莉;王岩;葛飞娇;翟红岩;赵传华;付亚莉;王淼;徐建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