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市游泳场所卫生及消毒情况调查

房康;王根宝

关键词:游泳场所, 消毒, 余氯
摘要:目的 了解游泳场所卫生及消毒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卫生监督措施,消除传染病传播隐患.方法 采用现场监督检查和查阅台账资料等方法,对某市游泳场所的卫生及消毒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抽查游泳场馆卫生许可证持有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情况、禁泳标志、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均较好,但16.7%的社会游泳场馆和60%的星级酒店附属游泳场馆浸脚消毒池设置不规范,泳池水和浸脚消毒池余氯浓度合格率较低,社会游泳场馆游的泳池水余氯和浸脚消毒池合格率分别为70%、69.1%,高校内设游泳场馆的泳池水余氯和浸脚消毒池水余氯分别为85.7%、81.0%.结论 游泳场所的卫生状况存在很大问题,应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和消毒技术的指导,保证消毒设施正常运转,确保泳池水质的卫生.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产妇医院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产妇医院感染现状,探讨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 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医院2007-2009年期间30 315例分娩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连续3年住院产妇中发生医院感染203例,感染发生率为0.67%,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产妇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依其发生率高低依次为:上呼吸道、宫腔、皮肤软组织、泌尿道、手术切口感染.结论 该医院住院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且呈逐年降低趋势.

    作者:戴昆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季铵盐类消毒剂及其应用

    季铵盐类化合物(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QAC)是一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早在1915年由美国学者首次合成.季铵盐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灭微生物的作用,1935年德国学者系统研究了其杀菌作用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同时作为化学消毒剂用于临床消毒实践,随后逐步引起了许多国家学者对此类化合物的重视.

    作者:梁建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快速生物监测法在植入型手术器械灭菌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快速生物监测对植入型租赁骨科手术器械实施生物监测,进一步规范骨科植入型手术器械的管理.方法 将263例植入型租赁骨科手术器械包,由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灭菌、快速生物监测,结果阴性后放行手术.并对术后患者感染率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263批次快速生物监测均为阴性,合格率为100%.用于植入型骨科手术263例,1期愈合100%,感染例数为0.结论 保证骨科器械清洗、灭菌的质量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灭菌监测是确保骨科器械安全,降低骨科植入型手术术后感染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肖艾萍;肖雪林;张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院信息化感染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 建立新型智能医院信息化感染管理系统,评价该系统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更新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内容,扩容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医生感染专率调查和医院感染监测预警系统内容,经过省内100多家医院推广使用进行评价.结果 运用该软件系统,开展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特殊耐药菌株监测及医院感染的预警系统监测,均得到提高工作效率、明显扩充了信息量、很容易提取和获得新信息,能及时提供医院感染动态信息,节省经费,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结论 通过完善和更新该医院感染管理系统软件内容,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现了网络智能信息化.

    作者:蒋景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病房终末消毒的方法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病房终末消毒方法.方法 用不同方法对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等进行终末消毒,并对消毒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 室内空气采用紫外线照射与中草药熏蒸联合消毒法,空气消毒合格率达到100%.病房污染的棉服装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床单位采用臭氧消毒器熏蒸消毒法,消毒效果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医院感染病房采用综合消毒方法,可以满足终末消毒要求.

    作者:韦雪菱;黄忠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北京某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目的 了解北京某区托幼机构消毒状况,提高消毒质量.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该区30所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 共采样品881份,合格806份,平均总合格率为91.49%.物体表面和餐具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其他监测项目合格率均低于90%.结论 该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但室内空气和手卫生质量有待提高.

    作者:许晓玲;吴伟;毕秀群;赵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柠檬酸与热力协同杀菌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柠檬酸与热力协同杀菌效果及其毒性.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模拟现场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将浓度为20.68 g/L柠檬酸水溶液加温至80℃,协同作用10 min,对浸泡在其中的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3.00.将装入透析机管路中浓度20.68 g/L柠檬酸水溶液加温至80℃,循环作用10 min,对污染在管路中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3.00.该浓度柠檬酸水溶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值>5 000 mg/kg(体重),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 浓度为20.68g/L柠檬酸水溶在加温至80℃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协同杀灭细菌芽孢的作用,该浓度柠檬酸水溶液属于无毒级物质.

    作者:赖发伟;张潜;杨宁;王晓;曾文明;刘科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目的 加强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护理.方法 通过适时监控耐药菌和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有效控制和护理措施.结果 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措施,建立病人接触隔离卡,加强病房环境卫生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对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等操作的患者专门护理,提高了感染控制效果.结论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重点在于搞好消毒隔离,预防和控制传播.

    作者:潘仙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流动采血车的全面质量管理

    目的 通过对流动采血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加强对流动采血车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街头采血的主要环节进行总结,分析可能导致献血者和血液不安全的因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 商丘市20多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无1例感染事件发生.结论 加强对流动采血车消毒灭菌管理,采血环节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有效地避免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了血液质量.

    作者:王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提高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措施

    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医疗机构使用后的需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并且完全干燥方可进行灭菌.经病人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往往会沾染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质会消耗和吸收消毒因子,阻挡杀菌因子穿透,从而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

    作者:林巧玲;刘承军;林彬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层综合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与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各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消毒质量现状,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院各诊疗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2010年共采样801份,合格676份,平均总合格率为84.4%,其中医院Ⅱ、Ⅲ类环境合格率分别为89.9%、81.9%;空气、医务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合格率分别为83.0%、85.2%和88.2%.结论 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及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的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各种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焦国红;张燕杰;金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监测与控制措施

    目的 探讨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使清洗质量持续完善.方法 通过实际工作中不同清洗方式组合应用,并结合肉眼目测、5倍带光源放大镜、Browne STF负荷测试卡、3M清洗测试棒等清洗效果评价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经过清洗前20件污染手术器械和清洗后140件手术器械的采样检测,清洗前手术器械污染率达100%,目测清洗后物品,肉眼初检97%清洗干净,借助5倍带光源放大镜检测94%清洗干净;Browne STF负荷测试卡检测均合格;3M清洗测试棒检测单一的清洗方式清洗后物品均有不同程度污染,组合方式清洗后物品污染率大大降低.结论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改善是一项持续的过程,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检测措施来评价清洗过程的有效性,以推动清洁方式的改进和保证清洗质量.

    作者:曹登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调查

    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相关感染危险因素,为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研究67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分布特点.结果 该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肿瘤科和儿科.多重耐药菌株主要是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以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结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病人集中的科室,应加强对高危科室和易感人群的监控.

    作者:付艳霞;冯月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复使用特殊污染物品的清洗消毒方法

    目的 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在诊疗和护理的操作过程中,避免交叉感染.方法 将临床科室使用后的被特殊污染的器械、物品浸泡于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 84消毒液中30 min,再根据物品的清洗难度,选择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结果 通过消毒后再清洗的器械物品,经检测结果表明,清洗质量合格率达98%以上.结论 特殊污染物品消毒后再清洗,能有效提高清洗质量,保证了灭菌物品安全.

    作者:金梅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某院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某院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方法 通过观察和发放调查表掌握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手卫生相关知识和手卫生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发现护士的手卫生执行率高于医生;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为64.66%,远高于接触患者前的41.98%;医生、护士对六步洗手法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6.30%和91.30%;医生对洗手指征的掌握高于护士;影响外科医务人员洗手原因前3位分别是工作量大顾不上洗手(74.47%),洗手用品等洗手设施少(71.27%),担心频繁洗手对皮肤过度刺激(42.02%).结论 应加强对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开展手卫生知识宣传和培训,切实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余黎静;吴琼芳;李育梅;王爱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廊坊市中医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分析

    目的 掌握廊坊市中医医院各科室消毒卫生状况,保证消毒质量,预防医院感染,为医院消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18个科室2010年8类样品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抽样监测.结果共采样805份,合格762份,平均总合格率为94.65%.结论 医院整体消毒灭菌质量较高,但仍存在薄弱环节.通过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建立考核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以及实施过程监控,可以促进消毒灭菌工作的持续改进.

    作者:赵金彩;邱贺民;王美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病原菌分布,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该医院神经外科全年共有住院患者614例,发生医院感染50例、55例次,医院感染率8.14%、例次感染率8.9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0.91%,其次是泌尿道和上呼吸道,分别占14.54%和7.27%.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70%.结论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患者免疫力低下等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苏美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玉田县公共场所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玉田县公共场所卫生消毒状况,预防交叉感染及传染病的传播.方法 对玉田县境内取得卫生许可证的172家宾馆、旅店、美容、美发及足浴和桑拿浴等场所进行空气、毛巾、床上卧具、茶具、理发用具、拖鞋的微生物检测.结果 3年共采样品8 708份,合格7 254份,平均总合格率为83.3%;宾馆、旅店、美容、美发及足浴和桑拿浴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8.2%、84.8%、83.3%、83.2%和69.8%.结论 本次调查172家公共卫生场所,总体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行业间消毒效果有很大差异;各级卫生行政监督部门应加大对公共场所的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公共场所整体消毒率.

    作者:李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院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各科室消毒质量状况.方法 对2008-2010年各科室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紫外线灯、使用中消毒剂、压力蒸汽灭菌器、手术室空气进行监测.结果 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质量较好,使用中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2008-2010年合格率分别为87.50%、90.47%、91.96%.结论 加强医院消毒管理,提高人员消毒质量意识,完善消毒记录,是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吉纯;张艳菊;郝英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一次性灭菌包装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目的 探讨一次性使用终灭菌包装材料的选择方法.方法 通过了解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等,确定选择原则.结果 通过材料的选择、使用和转运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能有效保证灭菌质量.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在使用一次性使用终灭菌包装材料上,应对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加强管理,使现有的质量控制体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作者:张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