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曹琦;李俊;黄艳
烟酰水杨酸(nicotinysalicylic acid, NSA)是以烟酸和水杨酸为原料合成的烟酸衍生物,药理实验显示烟酰水杨酸调血脂作用比烟酸强,副作用比烟酸少而轻[1,2].
作者:李丽燕;张梅;王丽亚;杜华;丁一上;吴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质量变化.方法分别设对照组(Control)和DEX组;在6 h,分别以NAO和Mitotracker Green (MG)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质量变化,以DiOC6(3)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变化,以Annexin V-PE/MG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质量改变特点.结果 NAO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终浓度1 μmol·L-1 DEX可以诱导小鼠胸腺细胞线粒体心磷脂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1;MG染色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DEX(P《0.01)诱导了胸腺细胞线粒体质量的降低;DEX(P《0.01)诱导线粒体膜电势依赖性DiOC6(3) 在胸腺细胞中可染性下降;Annexin V-PE/MG双染流式细胞术显示,凋亡细胞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低线粒体质量细胞,DEX组该群细胞多于对照组(P《0.01). 结论 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质量降低;线粒体质量评价在细胞凋亡相关药理学研究领域有应用前景.
作者:王通;曾耀英;邢飞跃;梁佩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逆转录酶是成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治疗药靶[1],HIV逆转录酶抑制剂是AIDS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药物.现有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快速出现促使加快寻找新HIV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工作.天然产物是新药的重要来源,如能够对天然产物粗提物进行HIV逆转录酶抑制活性筛选将极大地提高发现新HIV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效率,但目前还未见可用于天然产物粗提物的HIV逆转录酶抑制活性的筛选方法.
作者:胡政;靳艳;袁景利;王桂兰;张卫;邓麦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化合物xy9902对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化合物对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作用;通过硝基苯磷酸盐法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的变化,观察化合物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法考察化合物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ic receptor,ER)的亲和力.结果化合物xy9902对成骨细胞有促增殖和促分化作用,这一作用可被tamoxifen阻断;xy9902与ER有亲和力,对ERα和ERβ的IC50分别为8.45×10-6 mol·L-1和1.66×10-6 mol·L-1.结论化合物xy9902对成骨细胞有促增殖和促分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R激动有关.
作者:侯进;熊晓云;弥曼;王捷频;刘莉;梅其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黄芪总苷对血吸虫卵抗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 SEA),制备SEA活化的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Soluble egg antigen induced macrophage conditioned medium, SEA-MCM).采用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以细胞增殖抑制率为指标,用噻唑蓝(MTT)测定黄芪总苷对SEA-MCM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3H-脯氨酸参入法测定黄芪总苷对SEA-MCM诱导的HSC-T6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SEA-MCM能明显促进HSC-T6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黄芪总苷(32.5、65和130 mg·L-1)对SEA-MCM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关系.结论黄芪总苷对SEA-MCM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虹;吴强;杨雁;袁小松;汪学龙;沈继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特异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戊地昔布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电子显微镜进一步检测细胞凋亡;采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测定Eca109细胞的LDH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p-p38MAPK及凋亡基因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戊地昔布(25~400 μmol·L-1)可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由(2.95±0.83)%增加到(48.46±0.73)%;50~400 μmol·L-1时增殖指数和S期的细胞比例则明显降低,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同时,流式细胞术显示,25 μmol·L-1戊地昔布即可上调人食管癌Eca109细胞p-p38MAPK蛋白的表达,并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50~400 μmol·L-1的戊地昔布可上调Eca109细胞Fas及FasL的表达.结论戊地昔布可诱导人Eca109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激活p-p38MAPK/Fas、FasL途径实现的.
作者:张玉军;刘淑霞;齐凤英;左连富;郭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血红素氧化酶是血红素降解过程中的一种限速酶,有3种亚型:HO-1、HO-2和HO-3,其中HO-1的研究较多.而HO-1所降解的产物是CO、铁和胆红素,它们具有重要的抗过氧化特性而保护细胞的功能;同时,在细胞内调节HO-1基因表达的信号通路以及HO-1基因启动因子均可诱导HO-1基因的抗过氧化应激能力,这就为因过氧化应激或非应激性所致的HO-1相关肝病的发病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王晓红;曹琦;李俊;黄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实时RT-PCR检测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mRNA的表达.方法提取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总RNA,经RT-PCR获得靶基因(t-PA)及管家基因(β-actin)的PCR产物.纯化后,作为标准品梯度稀释,采用SYBR Green I定量PCR检测,建立标准曲线.方法学考核参数为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和重复性.分析全反式维甲酸对内皮细胞表达t-PA mRNA的干预效果.结果定量方法特异性好,检测的灵敏度达103拷贝,线性范围为103~ 1010拷贝,循环阈值与PCR体系中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0),批内变异≤3.10%,批间变异≤4.93%.1.25~20.00 μmol·L-1的全反式维甲酸能明显上调内皮细胞t-PA mRNA的表达(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可对t-PA mRNA的表达进行准确定量,有助于溶栓药物药理学研究和新药筛选.
作者:赵砚婷;张莲芬;金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构建人IL-2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CHO细胞中进行稳定表达,并检测重组表达蛋白rhIL-24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将测序验证的人IL-24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IL-24,转染CHO细胞进行稳定表达,经RT-PCR鉴定后用MTT法、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HO细胞表达的rhIL-24诱导A549人肺腺癌细胞凋亡的抗肿瘤效应,用ELISA检测其刺激免疫细胞分泌IL-6和IFN-γ的功能.结果经双酶切和PCR鉴定,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人IL-24在CHO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且所表达的人IL-24具有较强的诱导A549人肺腺癌细胞凋亡及上调免疫细胞表达IL-6和IFN-γ的免疫刺激活性.结论人IL-24基因的稳定表达和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人IL-24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及潜在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缪竞诚;陈雄艳;盛伟华;谢宇锋;杨吉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从膜脂流动性等观察葛根素对谷氨酸所致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原代神经细胞谷氨酸损伤模型,以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为探针,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荧光偏振度(P)值和微粘度(η),研究细胞膜脂流动性的改变;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培养介质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测定观察葛根素的保护作用.结果葛根素组荧光偏振度和微粘度低于谷氨酸损伤组,与尼莫地平作用相当,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葛根素组原代神经细胞LDH的释放减少,吸光度增加,但葛根素对正常细胞增殖无影响.结论葛根素对谷氨酸所致的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葛根素改善神经细胞膜脂流动性有关.
作者:陈立敏;吕秋军;温利青;陈媛媛;陈振花;谢洁琼;张敏;曹颖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Ⅰ型受体(AT1)拮抗剂坎地沙坦(candesartan)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小鼠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诱导小鼠糖尿病肾病(DN)模型.将正常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肾病组(D组)、Candesartan治疗组(DC组).治疗8 wk后取肾组织,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肾皮质SGK1 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皮质中SGK1及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D组小鼠肾重/体重、24 h尿蛋白量,肾小球滤过率均明显增加;肾皮质中SGK1、CTGF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经Candesartan干预后(DC组),相应生化指标较D组有明显改善,SGK1、CTGF的表达水平较D组亦有明显下调.纤维化指标CTGF的表达与SGK1呈正相关.结论 Candesartan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肾脏纤维化过程,它对细胞内SGK1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纤维化作用的主要环节,该作用与AngⅡ-AT1途径被阻断有关.
作者:姜华军;刘建社;朱忠华;王全胜;张晓丽;王玉梅;冯玉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噻嗪类利尿剂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时对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降压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1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胃管给予氢氯噻嗪(HCTZ, 10 mg·kg-1·d-1)、吲哒帕胺(IND, 0.625 mg·kg-1·d-1)和等量去离子水.每周测血压1次,4 wk后处死动物,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内皮素-1 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氢氯噻嗪和吲哒帕胺用药1 wk后 SHR的血压降低,2wk时降压幅度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时两种利尿剂均可在蛋白质水平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在mRNA水平下调内皮素-1的表达.结论噻嗪类利尿剂可能通过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及下调内皮素-1而起到调节血压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
作者:何燕;严江涛;涂荣会;汪培华;汪道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造成犬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模型;超声多普勒方法测定心肌血流量;通过血氧分析研究心肌氧代谢;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用心外膜电图描记和定量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计算心肌缺血程度、范围及梗死面积.结果 HSYA可以增加心肌血流量以及冠状静脉窦内的血氧含量,并可以抑制ET从受损微小血管的释放,而且HSYA可以减弱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缩小缺血的面积.结论 HSYA可以抑制ET的释放,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肌氧代谢,抑制心肌缺血损伤.
作者:李欣志;刘建勋;尚晓泓;傅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经皮免疫是一种将抗原和佐剂局部应用于皮肤诱导产生全身免疫反应的一种新方法.皮肤不但是组织外源性物质包括病原体进入体内的物理屏障,还是复杂有效的免疫系统,因此皮肤是重要的免疫接种靶标.在人类和多种动物的实验中,经皮免疫的效果已经得到了证实.经皮免疫是一种免疫的新策略,有着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作者:王晶;胡晋红;朱全刚;彭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领域,但对结肠癌的研究较少.该实验旨在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ADS)体外诱导人结肠癌SW480细胞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如二维电泳、图像分析、质谱技术等方法,获得DADS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蛋白质组的肽质量指纹图,将所得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处理.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对DADS处理前后SW480细胞两种样品的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经PDQuest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67个匹配的蛋白质点存在表达量上的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蛋白质表达量下调的有69个,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其中8个表达明显下调的蛋白质斑点进行分析鉴定,获得相应的肽质量指纹图谱(PMF),通过数据库搜索,初步确定这8个蛋白质分别是: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肌动蛋白解聚因子(Actin-depolymerizing factor)、V-1蛋白(V-1 protein)、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ructose bisphosphate aldolase,FBA)、FK506结合蛋白(FK506-binding protein,FKBP)、成帽蛋白(Capping protein)、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hioredoxin peroxidase)和敏感性转化蛋白(Transformation-sensitive protein).结论这些差异蛋白质涉及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及细胞分裂增殖等众多事件,从而说明,DADS可能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分化及凋亡的作用.
作者:苏坚;贺修胜;容映晖;廖前进;苏琦;李艳兰;周健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 nNOS 选择性拮抗剂7-硝基吲唑对脑缺血后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腹腔注射7-硝基吲唑(30 mg·kg-1).BrdU、NeuN标记法测定海马齿状回的细胞扩增及新生细胞的分化,跳台实验法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在脑缺血后d 8缺血侧海马齿状回的BrdU阳性细胞数比对照侧多大约3倍,7-硝基吲唑进一步促进了脑缺血所诱发的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扩增,并促进新生细胞的存活,改善脑缺血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论 nNOS对脑缺血诱发的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玮;孙勇军;罗春霞;张爱霞;朱东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及右心室尾加压素Ⅱ(UⅡ)受体(UT)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C)、低氧高二氧化碳组(HH)、低氧高二氧化碳加葛根素组(HP).放免法测定血浆UⅡ的含量,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测定大鼠肺主动脉组织质膜及右心室肌浆膜上UT受体的结合率,图像分析、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等方法观察葛根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细小动脉UT mRNA的影响.结果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和室间隔的重量比(RV/LV+S):HH组较NC组明显升高(P《0.01), HP组明显低于HH组(P《0.01);各组间平均颈动脉压(mCAP)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右心室及肺动脉UT受体的大结合率(Bmax):HH组较NC组增加(P《0.01),HP组则低于HH组(P《0.01);UT受体亲和力(Kd值)及血浆UⅡ浓度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三级肺细小动脉UT mRNA的表达水平:HH组较NC组均上调(P《0.01), HP组均明显低于HH组(P《0.05).结论葛根素减轻大鼠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大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肺动脉及右心室UT的表达有关.
作者:范小芳;龚永生;胡良冈;李继武;吴小脉;黄虹;毛孙忠;骆健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对抗Aβ25-35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与白介素-1β(IL-1β)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MAPK)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大鼠脑室内一次性注射Aβ25-35制备AD动物模型,通过大鼠行为学和海马CA1区的病理学改变观察阿魏酸钠的作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磷酸化p38MAPK和IL-1β蛋白表达量的变化.RT-PCR分析FasL mRNA 表达水平.结果脑室内注射Aβ25-35可使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即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这些行为学的改变伴随有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和浸润,IL-1β蛋白表达和FasL mRNA 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损伤.另外,Aβ25-35也能引起磷酸化的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阿魏酸钠(50,100,250 mg·kg-1,连续应用4 wk)与阳性对照药布洛芬(15 mg·kg-1)均能明显对抗Aβ25-35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抑制Aβ25-35引起的IL-1β、磷酸化p38MAPK和FasL mRNA表达增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损伤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和浸润也被明显减轻.结论阿魏酸钠通过抑制Aβ25-35引起的海马炎症反应和p38MAPK活性,减轻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的损伤,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作者:金英;闫恩志;范莹;齐志敏;包翠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豹皮樟总黄酮(TFLC)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防治作用.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对照组、模型组、烟酸组及TFLC组(50、100、200 mg·kg-1).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天给予脂肪乳剂和相应药物.实验开始后3 d收集72 h的粪便,测定粪便中脂质;于 1 wk后断尾取血,测定血清脂质;3 wk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匀浆TG、TC、MDA、SOD,并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NASH,烟酸组及TFLC组(100、200 mg·kg-1)均能降低血清和肝脏TG,肝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均明显减轻;TFLC组(200 mg·kg-1)还能降低血清和肝MDA,提高肝组织SOD活性.结论 TFLC可以降低大鼠血和肝组织TG,且能改善NASH大鼠脂肪变,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TFLC抑制TG在肠道的吸收,同时减轻脂质过氧化.
作者:倪鸿昌;李俊;金涌;程文明;彭磊;张骏艳;黄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是应激反应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协调应激过程中内分泌、自主神经、免疫和行为反应.CRH的作用是由其受体所介导的.目前已知的CRH受体有CRH-R1、CRH-R2、CRH-R3 3种.应激时,CRH主要通过CRH-R1、CRH-R2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效应.近年来通过对转基因动物、选择性CRH受体拮抗剂和特异性CRH受体激动剂等的应用,对CRH受体在应激中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进一步揭示了应激机制.
作者:曾纯;严灿;徐志伟;吴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