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黄志勇

关键词:男性,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利培酮, 临床疗效, 对比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已婚)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应用阿立哌唑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利培酮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性功能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2周、第4周及第8周的性功能评分(性高潮评分+性唤起评分+性欲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均较为显著,但阿立哌唑对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进展分析

    目的:探讨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进展,为治疗此病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查阅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总结治疗此病的相关方案。结果: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主要包括中医分期辨证配合手术疗法、中药自拟方配合手术疗法、中药内服外治法配合手术疗法。此类疗法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均有理想的临床疗效。结论:联合应用中医方剂和西医外科手术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及运动功能的恢复,避免其因长期应用西药而发生不良反应。在应用此类疗法的过程中,应依据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骨折的类型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朝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们使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缬沙坦片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少。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史丰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47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为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6.47±37.25)min,术中出血量为(2.70±5.5)ml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64±0.27)d,术后住院时间为(6.59±1.28)d,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32%。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1.4±27.3)min,术中出血量为(129.3±61.3)ml,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为(2.70±5.5)d,术后住院时间为(10.38±2.34)d,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14.29%。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情况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学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122例孕妇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1例孕妇,为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孕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和产后大出血情况,评价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孕妇,观察组孕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降低其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学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经神经刺激仪对进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神经刺激仪对进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7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时,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实验组患者使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后的MBP(血压)、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以及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后的MBP、HR和SpO2分别为90.6±3.6 mmHg、82.3±6.3次/min和97.1±2.6%。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后的MBP、HR和SpO2分别为87.4±4.3 mmHg、79.4±5.2次/min和95.4±2.3%。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后的MBP、HR和S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分别为499±103.9 min和176.9±64.9 min,对照组患者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分别为451.2±99.3 min和137.1±61.7 min。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神经刺激仪对进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好,麻醉作用时间长,对患者MBP、HR和SpO2的影响小。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这70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干预结束后,患者的血压有明显改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进行护理干预前的水平,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邢姝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探析接受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的原因

    目的:探讨分析接受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的原因。方法:选取2005年~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211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整理其一般资料、病变范围、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病情复发的情况,并针对患者的病变范围、手术方式的选择与病情复发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1211例患者中,术后病情复发的患者有58例(占患者总数的4.8%),其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46例,他们的年龄为22~65岁,其中复发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有30例(占患者总数的10.3%),复发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有28例(占患者总数的3%)。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病情复发的58例患者中,接受单纯结节切除术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36%),接受单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有21例(占患者总数的23.9%),接受单侧次全切除术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3.4%),接受一侧腺叶次全切除联合对侧结节切除术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总数的8.7%),接受一侧腺叶全切除联合对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6.4%),接受一侧次全切除联合对侧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0.3%)。接受单纯结节切除术和单侧部分切除术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明显高于接受其他手术治疗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的术后病情复发率与其病变的范围和接受手术治疗的方式呈正相关。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病变范围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其术后病情复发率的关键。

    作者:张福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卫生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包含糖尿病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更加平稳。实验组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以及对医嘱的遵守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的相关数据。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降低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方;韩志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病理检查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诊断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病理检查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10例患者的甲状腺肿瘤细胞进行了病理检查,观察这些甲状腺肿瘤细胞的生物特性。结果:经过病理检查,10这例患者的甲状腺肿瘤细胞均呈现出广泛侵袭性。经过免疫组化检查发现,这10例患者的肿瘤蛋白(p53)、波形蛋白(Vim)和细胞角蛋白(CK)均呈阳性。这1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上皮膜抗原(EMA)呈弱阳性,有2例患者的上皮膜抗原呈阳性,有2例患者的上皮膜抗原呈阴性;有7例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TG)呈阳性,有2例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呈阴性,有1例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呈部分阳性。结论:对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诊断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华;蒋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使用氯胺酮进行静脉复合麻醉的苏醒期躁动患儿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使用氯胺酮进行静脉复合麻醉的苏醒期躁动患儿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氯胺酮进行静脉复合麻醉的6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64例患儿中,有51例患儿出现了麻醉苏醒期躁动,约占麻醉患儿总数的79.7%。在这51例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中,出现呓语症状的患儿有4例,出现不自主肢体运动症状的患儿有19例,出现情绪躁动、哭闹症状的患儿有28例。我们对这51例患儿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后发现,造成患儿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主要有:患儿的分泌物增多、患儿出现分离焦虑和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我们根据造成患儿躁动的原因,分别对他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经过护理,在这51例患儿中,有42例患儿在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得到了缓解,其治疗的有效率为82.35%。结论:对使用氯胺酮进行静脉复合麻醉的苏醒期躁动患儿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的躁动,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仲维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用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7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用纱布填塞产妇的子宫腔,并观察其对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这76例产妇中,只有1例产妇的子宫再次出血,其余产妇均只有少量的阴道出血。对这1例产妇进行对症治疗后,其子宫出血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结论:用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笑菊;纪忠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子宫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变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牙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取风池、太阳、合谷、下关、内庭等穴位进行常规针刺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取下巨虚、上巨虚、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科学针刺埋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79.6%,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51.0%,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02±0.52)个疗程,对照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92±0.6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法相比,采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治愈此病的时间更短,操作更为简单,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应用彩超心动图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彩超心动图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彩超心动图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220例CAS患者中,有143例患者患有颈总动脉(CCA)粥样硬化,占患者总数的65.0%,其中患有颈动脉分叉处(BCA)粥样硬化的患者有130例,占患者总数的59.09%,患有颈动脉主干粥样硬化的患者有13例,占患者总数的5.91%;有62例患者患有颈内动脉(ICA)粥样硬化,占患者总数的28.18%;有15例患者患有颈外动脉(ECA)粥样硬化,占患者总数的6.82%。在这220例CAS患者中,有205例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占患者总数的93.18%,其中存在混合斑的患者有62例,占患者总数的28.18%,存在硬斑的患者有70例,占患者总数的31.82%,存在软斑的患者有73例,占患者总数的33.18%。在这220例患者中,有77例患者存在血管变窄的情况,占患者总数的35.0%,其中狭窄程度为轻度的患者有46例,占患者总数的20.91%,狭窄程度为中度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总数的8.64%,狭窄程度为重度的患者有11例,占患者总数的5.00%,狭窄程度为完全闭塞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0.45%。结论: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彩超心动图检查,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位置、程度、斑块的特征及血管变窄的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作者:陈建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呋辛酯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没有治疗无效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在对照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2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8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疗效确切。此药可作为治疗急性鼻窦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陈荣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联合使用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舒血宁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舒血宁(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5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在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讨论:联合使用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此联合用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与血脂、血压、血糖水平的关联性

    目的:探析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同血脂、血压、血糖水平的关联性。方法:对我院收治并确诊的447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实施跟踪随访,随访节点为发病后1个月及发病后3个月,统计其血管性痴呆发生的情况及其患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情况。我们一共积累和掌握了4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他们在发病1个月后,有31人在随访时被确诊患有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的病发率为7.31%。他们在发病3个月后,有64人在随访时被确诊患有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的病发率为15.09%。我们将这64名血管性痴呆患者纳入研究组,我们在剩余的360名患者中随机选取64名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然后我们对这两组患者血脂、血压、血糖的情况进行核查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48.44%、60.94%、26.56%,对照组患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43.75%、57.81%、23.44%。两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上述3项指标略高于对照组,但经由卡方检验,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性痴呆的致病及发病过程中,血压、血脂或血糖水平的变化与其并无必然的关联性。

    作者:张文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间我卫生院收治的发生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44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2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8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5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治愈率为65.9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在对照组44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21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0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3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0例,治愈率为47.7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为4.55%,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运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产妇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140.2±41.3)ml,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60.5±71.8)ml,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冀涛;郭斌;李云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其进行护理的对策。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问卷的方式对这50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这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不安、躯体化、有强迫症及抗拒敌对情绪。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易产生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余慧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