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负责全院可重复使用的污染物品?回收、清点、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工作.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人员每天必须接触被病人血液等污染的物品,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中,因此,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积极做好职业防护.
作者:王竹华;周祝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化学指示剂对压力蒸汽灭菌器日常监测结果的影响,评价各种化学指示剂监测价值.方法 采用标准包和规范布放各类化学指示剂,比较不同指示剂变化,分析其结果.结果 化学指示胶带经过常规压力蒸汽灭菌处理,结果全部合格.包内指示剂即化学指示管、化学指示卡和爬行式化学指示剂变色合格率依次为99.29%、99.56%和99.79%.包内三种化学指示剂监测结果不合格出现在不同灭菌过程中.结论 化学指示胶带只能作为指示标识,包内化学指示剂对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具有安全性意义.
作者:王国美;李凤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的空气消毒方法在手术室空气消毒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佳空气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平板沉降法进行采样和培养,对三种空气消毒方法消毒普通手术间空气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每种消毒方法均作用1 h,以空气中总菌数≤200 cfu/m3为合格.动态消毒机消毒后空气质量合格率为100%,紫外线灯照射法合格率为78.26%,用含醋酸氯已定3800~4000 mg/L含酒精复合溶液按5 ml/m3剂量喷雾消毒合格率为93.62%.结论 使用动态消毒机对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好.
作者:梁远祝;陈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解决医用石蜡油灭菌问题.方法 采用生物监测方法对改进包装后的石蜡油干热灭菌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 改进后包装内石蜡油经160℃干热灭菌处理2 h,灭菌效果连续12次检测每次都合格;灭菌过程中和灭菌后物品无异常气味,不产生异常油烟,小包装使用方便,未产生任何故障.结论 医用石蜡油改进包装后,适用于干热灭菌处理,灭菌效果合格,解决了临床使用问题.
作者:田桂登;田雍;侯秋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院消毒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模式是将医院需要消毒灭菌的物品回收到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由有经验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完成,我院供应室于2006年12月开始由原来的分散式管理向集中式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利用消毒供应室的卫生资源,对复用器械进行统筹管理,体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倪秀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锐器损伤情况,找出原因,加强防护.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实际调查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200名护士一年内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锐器伤,损伤发生率为100%;其中发生针刺伤320次,安瓿玻璃损伤184次,其它如刀、剪、开瓶盖损伤120次.被血液污染的针刺伤有67人,占41.1%;其中52人在受伤前不知道患者是否有血液传播的疾病;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操作的护士达123人,占75.5%.多数护士在发生锐器损伤时进行了不同程度处理,其中有22%损伤者能及时挤出伤口血液,有70%伤者对伤口进行了清洗和消毒处理.结论 该医院临床一线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多数在损伤后对伤口进行了初步处理,但存在未知感染因子的隐患.
作者:陈迎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放线菌A01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影印平皿法和杯碟法,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并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测定其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从医院周围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代谢物具有较高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放线菌,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命名为A01.结论 A01菌株发酵液对葡萄球菌类致病菌抑制效果较好,温度对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强酸或强碱可降低其活性.
作者:窦会娟;李林珂;孙连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无菌医疗器材的质量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甚至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为加强复用医疗器材的全程质控管理,建立复用医疗器材下送回收的绿色通道,以保证复用医疗器材的质量安全.为此,抓好复用医疗器材的质量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其优质供应,建立起复用医疗器材从回收、洗涤、包装、灭菌到储存、发放、使用的绿色通道,有效地避免了无菌医疗器材使用前的再污染,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葛常英;刘杜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院消毒质量对预防院内感染至关重要.为评价玉林市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为医院消毒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2003~2007年连续5年对玉林市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
作者:罗卡新;程政军;叶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托幼机构是学龄前儿童生活、学习、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同时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也较弱,更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为了解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状况,加强日常消毒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我们对2003~2007年奉贤区各级各类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
作者:徐春华;戴辉;王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院病房需定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要求每日进行空气定时消毒.目前的方法是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由人工拉动开关控制照射时间.当有关护理人员工作较忙时,会忘记开灯照射或开灯后忘记关,前者造成不能及时消毒.
作者:王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一般认为,多酶清洗剂泡沫越多则越能将污染物清洗彻底,没有泡沫或泡沫较少就认为清洗作用受到影响.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无泡多酶清洗剂的应用,不但能够保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使用率,又能确保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无菌物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洪玉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住院病案细菌污染状况,分析病案细菌污染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棉拭涂抹采样法和细菌计数法对不同病区100份病案消毒前后带菌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住院病案均不同程度受到细菌污染,有82%的病案细菌污染量超过卫生部所规定的普通物体表面的带菌标准.病案上检出的细菌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真菌、沙门菌、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结论 住院病案细菌污染严重,检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应对病案采取消毒措施.
作者:张保刚;于文红;赵文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了解部队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状况,提出改进措施,对2004~2007年我国西南地区某部队中心医院以上的医疗机构和部分门诊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
作者:张有植;胡小兵;邓成玉;薛群力;安得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绵阳市中心医院是地震前线一所三甲综合医院,在地震后的5 d内在原有1222住院病人基础上突增伤员1148人,使医院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为确保抢救伤员生命,建立了临时帐篷病区7个,搭建帐篷121个,每天要在篷区完成手术数百台.此间消毒供应室在余震不断、各种限制较多、器械补给困难的情况下,为抢救伤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对手术的及时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包燕;汪璐;张晓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医用生物蛋白缝合线的灭菌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定性杀菌试验法和无菌检验技术对低浓度过氧化氢复方消毒剂浸泡灭菌医用生物蛋白缝合线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用该复方消毒剂处理的缝线在室温条件下存放四年后,其线径平均增大6.40%,抗张强力平均下降7.37%.经多批次无菌试验证实,处理后的产品符合无菌要求.该复方消毒剂原液对染于不锈钢载体上和医用缝合线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8h,可达到完全杀灭.结论 该复方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灭细菌芽孢作用,对缝线的性能指标影响较小,可用于医用生物蛋白缝合线的灭菌处理.
作者:张冬生;梁金平;缪军;陈和周;户华雄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制一种用于临床物品灭菌及贮存的容器代替现有的部分灭菌容器.方法 对新灭菌容器与临床常用的灭菌容器性能进行使用对比实验.结果 新灭菌容器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结论 新灭菌容器是一种能代替部分灭菌容器进行多种物品灭菌及贮存的容器.
作者:聂莉霞;景建英;冯春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院消毒供应室被列为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其工作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消毒与灭菌.为了更好地加强无菌物品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我们针对临床科待灭菌物品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改进管理方法.
作者:陈春喜;蔡碧芳;徐丽卿;李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务人员手传播病原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已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然而却忽视了夏季医务人员裸露前臂污染所造成的交叉感染和个人安全.为了解临床医务人员裸露前臂的污染程度以及对裸露前臂污染状况的认识,对全院临床科室77名医护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采样检测.
作者:张淑敏;赵新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在今年汶川抗振救灾期间,绍兴市人民医院负责收治灾区伤员50人,多以骨折等外伤为主,半数以上的伤员不同程度地有贫血和营养不良,许多伤员的患处只进行了简单的处理,术后感染情况明显,有些没有外露性创口和开放性骨折的病人没及时手术.因此,收住伤员要做好严密的预防性消毒隔离,预防控制外伤感染,未发生一例气性坏疽病例.
作者:蒋景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