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秀玲
为加强部队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监测工作,加强消毒质量控制,根据<军队卫生防疫机构工作规定>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3年来,我们陆续对2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
作者:宋振耀;苏俊锋;胡亚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臭氧水毒性,以评价其使用安全性.方法 采用动物试验方法对电解臭氧水进行了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含臭氧量10 mg/L的臭氧水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期间未见试验动物出现中毒现象,对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5000 mg/kg体重,属于实际无毒级.亚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分类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糖、尿素氮、甘油三脂、肌酐、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处死动物的脏器大体解剖检查和病理学检验均未发现有意义的改变.结论 含臭氧量为10 mg/L臭氧水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属实际无毒类,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未见异常,其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1000 mg/kg体重.
作者:郑云燕;蔡德雷;夏勇;宋燕华;严峻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一种含氯消毒粉水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变化与其杀菌效果的关系.方法 以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消毒液不同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杀菌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以含有效氯50 mg/L不变的条件下,该消毒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700、800、900、980 mV,对悬液内大肠杆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分别为2.45、2.83、6.75和6.7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分别为2.22、3.11、6.41和6.41.以含有效氯300 ms/L,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900、980、1050 mV,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30 min,杀灭对数值分别为0.79、2.91和6.23.结论 提高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还原电位值,可明显提高其杀菌能力.
作者:张顺合;张维;陈春田;慈颖;王林;王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制一种用于临床物品灭菌及贮存的容器代替现有的部分灭菌容器.方法 对新灭菌容器与临床常用的灭菌容器性能进行使用对比实验.结果 新灭菌容器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结论 新灭菌容器是一种能代替部分灭菌容器进行多种物品灭菌及贮存的容器.
作者:聂莉霞;景建英;冯春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规范消毒检测中细菌总数极限值结果的报告,使其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方法 采用规范计算和统计方法对同一结果用不同的值报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依据不同规范和标准对同一数据计算出的结果报告有所不同,同一检测数据报告结果存在差别.对于检出菌数为0应报告为未检出,检出平均菌数0~0.9者应报告<1.0.结论 目前在消毒检测和卫生学检测中存在对检出菌数小极限值报告结果不同的现象,建议在修订规范和标准中应予以规范.
作者:刘海艳;王华磊;宋英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预防或尽量降低医院感染相关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院应对的综合能力,我们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加强由医院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强调加强医护人员与病人的沟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医院相关的规章制度,重视证据的保全、感染前重预防、感染后重视治疗等,做到依法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对医院感染相关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蒋景华;陈文光;章泽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院消毒质量对预防院内感染至关重要.为评价玉林市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为医院消毒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2003~2007年连续5年对玉林市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
作者:罗卡新;程政军;叶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为加强监督和管理提供依据,我们对全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作者:李冬梅;韩秀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院消毒供应室被列为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其工作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消毒与灭菌.为了更好地加强无菌物品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我们针对临床科待灭菌物品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改进管理方法.
作者:陈春喜;蔡碧芳;徐丽卿;李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的990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78例,医院感染率为17.9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多,占60.67%;泌尿道感染占23.60%.病原菌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占68.08%,革兰阳性球菌占12.76%,真菌占19.14%.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高龄者感染率高.结论 糖尿病患者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住院时间长和侵袭性操作及高龄为主要诱因.
作者:詹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的空气消毒方法在手术室空气消毒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佳空气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平板沉降法进行采样和培养,对三种空气消毒方法消毒普通手术间空气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每种消毒方法均作用1 h,以空气中总菌数≤200 cfu/m3为合格.动态消毒机消毒后空气质量合格率为100%,紫外线灯照射法合格率为78.26%,用含醋酸氯已定3800~4000 mg/L含酒精复合溶液按5 ml/m3剂量喷雾消毒合格率为93.62%.结论 使用动态消毒机对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好.
作者:梁远祝;陈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二溴海因对嗜肺军团菌杀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方法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 用含有效溴200 ms/L的二溴海因消毒液作用10 min和含有效溴400 ms/L的二溴海因消毒液作用2.5 min,对悬液内嗜肺军团菌均可达到完全杀灭.消毒液的温度为10℃时对二溴海因杀灭嗜肺军团菌的效果有轻度影响;菌悬液内含体积分数50%小牛血清对二溴海因杀灭嗜肺军团杆菌的效果基本无影响;消毒液的pH值在9.0~5.0范围内,基本不影响二溴海因的杀菌效果.结论 二溴海因对悬液内嗜肺军团菌有很好杀灭效果,受有机物影响较小,pH值允许范围较宽.
作者:陈越英;吴晓松;孙俊;徐燕;谈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负责全院可重复使用的污染物品?回收、清点、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工作.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人员每天必须接触被病人血液等污染的物品,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中,因此,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积极做好职业防护.
作者:王竹华;周祝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灭菌包装材料是医院必备的耗材,主要用于临床诊疗器材灭菌前的包装,避免灭菌后的器材在进行无菌存放和无菌传递过程中受到污染,在打开包装使用时还保持无菌状态.一次性医用纸塑卷袋是近年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常用的无菌物品包装材料.
作者:马秀荣;康晋萍;孙惠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住院病案细菌污染状况,分析病案细菌污染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棉拭涂抹采样法和细菌计数法对不同病区100份病案消毒前后带菌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住院病案均不同程度受到细菌污染,有82%的病案细菌污染量超过卫生部所规定的普通物体表面的带菌标准.病案上检出的细菌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真菌、沙门菌、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结论 住院病案细菌污染严重,检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应对病案采取消毒措施.
作者:张保刚;于文红;赵文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地震灾区病房伤员感染标本的细菌学分布特点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方法 采用细菌学鉴定技术和K-B试验法对伤员感染标本进行细菌学鉴定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本医院接受77名地震灾区伤员,发生感染53例,感染率为69.74%.采集病人感染检标本83份,检出细菌77株,检出率为92.77%,包括革兰阴性杆菌58株,革兰阳性球菌19株.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有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21株、大肠埃希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9株、真菌6株及其他菌株.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及其他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对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达5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对测试的18种抗生素中的9种耐药率达80%以上.结论 地震灾区伤员感染率达69.74%,感染病原菌75%以上为革兰阴性杆菌,所有分离菌株对多数抗生素耐药.
作者:杨怀;罗湘蓉;徐艳;杨锦玲;李琦;杨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现患率及其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齐鲁医院2007年8月22日老年病房全部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120人,发生医院感染10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8.3%;其中呼吸道感染8例,构成比为80%,在医院感染中占首位.120例病人中,抗生素使用率为38.3%;采用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者占34.8%.在老年病人中,卧床病人多、患基础病的多、实施气管机械性操作的多和使用抗生素的多.结论 老年住院病人属于医院感染高发人群,构成医院感染因素较多,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作者:李颖霞;王书会;邓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热原,控制临床输血输液反应.方法 采用鲎试验方法对采购的一次性输血器、输液器和注射器进行了热原检测.结果 经对108份一次性使用输血器、输液器和注射器以及医院再生玻璃注射器等检品中,检出热原阳性9份,阳性率为8.33%.热原阳性包括:1份输液反应后余液,2份反渗水和6份输血器.结论 医院采购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存在热原阳性,有必要进行批次抽检.
作者:廖青青;许仁美;方玉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不同纳米银制剂抑菌作用,为临床应用纳米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稀释法和K-B纸片扩散法,对不同纳米银制剂低抑菌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 纳米银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MIC值为1.0 mg/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2.0 mg/L.纳米银喷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均为1.0 me/L.含50 mg/L纳米银凝胶对上述3种试验菌抑菌环直径均>7.0 mm;含50 mg/L纳米银喷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抑菌环直径>7.0 mm,但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环直径<7.0 mm.结论 两种剂型的纳米银都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差别不明显.
作者:陈美婉;吴红梅;刘长秀;江少平;吴传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在今年汶川抗振救灾期间,绍兴市人民医院负责收治灾区伤员50人,多以骨折等外伤为主,半数以上的伤员不同程度地有贫血和营养不良,许多伤员的患处只进行了简单的处理,术后感染情况明显,有些没有外露性创口和开放性骨折的病人没及时手术.因此,收住伤员要做好严密的预防性消毒隔离,预防控制外伤感染,未发生一例气性坏疽病例.
作者:蒋景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