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陈佰义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造成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致使通常有效的药物失去抗菌作用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事实上,细菌的耐药现象已不仅仅限于抗生素,早已扩展到了消毒剂.与耐抗生素菌株一样,抗消毒剂菌株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医院消毒的失败,甚至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流行和传播.因此,探讨细菌对消毒剂抗性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对葡萄球菌对消毒剂抗性方面的研究作以综述.
作者:李丹;陈佰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解决医用石蜡油灭菌问题.方法 采用生物监测方法对改进包装后的石蜡油干热灭菌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 改进后包装内石蜡油经160℃干热灭菌处理2 h,灭菌效果连续12次检测每次都合格;灭菌过程中和灭菌后物品无异常气味,不产生异常油烟,小包装使用方便,未产生任何故障.结论 医用石蜡油改进包装后,适用于干热灭菌处理,灭菌效果合格,解决了临床使用问题.
作者:田桂登;田雍;侯秋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本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状况,找出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度本医院全部出院病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医院全年住院病人4682例,感染率为3.3%.在医院感染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构成比为66%;其次是泌尿道感染构成比为24.8%;手术切口感染构成比为4.8%.致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是侵入性诊疗操作,放疗、化疗和使用免疫制剂.结论 本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高危因素为侵入性操作和放化疗等.
作者:曲宏;赫义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灭菌包装材料是医院必备的耗材,主要用于临床诊疗器材灭菌前的包装,避免灭菌后的器材在进行无菌存放和无菌传递过程中受到污染,在打开包装使用时还保持无菌状态.一次性医用纸塑卷袋是近年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常用的无菌物品包装材料.
作者:马秀荣;康晋萍;孙惠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消毒灭菌工作是预防病原体从病人、带菌者及医疗器械等传染给他人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于2007年4月、10月对辖区31家公、私立医院、个体诊所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
作者:王宁红;尤平涛;何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经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包必须干燥方可保存,湿包容易受到污染.物品包在灭菌器内经干燥过程,取出后需经适当冷却检查是否干燥.若在包裹表面或里面有肉眼或隐蔽存在湿气、水滴、水柱,即可认为是湿包.在压力蒸汽灭菌中,湿包是在灭菌过程中影响灭菌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提高灭菌成功率,确保灭菌质量,我们对湿包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原因采取相应控制对策.
作者:关瑞锋;张淑北;杨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一种碘伏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及其毒性.方法 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该碘伏消毒液进行了杀菌效果和毒性观察.结果 用含有效碘250 mg/L的该碘伏消毒液作用1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对数值为5.55,对绿脓杆菌平均杀灭对数值为5.7;对白色念珠菌作用2 min,杀灭对数值为6.37.用含有效碘250 mg/L的该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2 min,对志愿者前臂皮肤表面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为1.00以上.该碘伏消毒液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000 mg/kg体重,属实际无毒;该碘伏消毒液原液对试验动物完整皮肤和眼黏膜无刺激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未发现微核作用.结论 该碘伏消毒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毒性低、无刺激性、元致微核作用.
作者:曾伶;夏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集中空调系统在公共场所的广泛应用,由此而引发的潜在公共卫生危害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为规范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消毒与卫生,国家制定颁布了多部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现就如何做好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消毒管理和消毒监测标准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商榷.
作者:李怀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化学指示剂对压力蒸汽灭菌器日常监测结果的影响,评价各种化学指示剂监测价值.方法 采用标准包和规范布放各类化学指示剂,比较不同指示剂变化,分析其结果.结果 化学指示胶带经过常规压力蒸汽灭菌处理,结果全部合格.包内指示剂即化学指示管、化学指示卡和爬行式化学指示剂变色合格率依次为99.29%、99.56%和99.79%.包内三种化学指示剂监测结果不合格出现在不同灭菌过程中.结论 化学指示胶带只能作为指示标识,包内化学指示剂对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具有安全性意义.
作者:王国美;李凤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棉布与无纺布包装物品压力蒸汽灭菌后无菌储存有效期限.方法 采用无菌检验方法对两种灭菌包装灭菌后储存有效期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采用常规的包装方法,经压力蒸汽灭菌干燥之后于无菌室内储存.在夏秋季从4月份开始,棉布包装的物品可连续储存180 d经检测无菌生长,储存190 d开始长菌;无纺布包装的物品连续储存120 d无菌生长,储存130 d开始长菌.在冬春季11月份开始,棉布包装物品可储存270 d无菌生长,无纺布包装物品储存205 d无菌生长.结论 在同等条件下,棉布包装的物品无菌储存有效期限比无纺布包装的物品有效期长,一次性无纺布阻挡微生物渗入的效果并不优于棉布.
作者:王鹏远;段莲花;文红仙;刘爱萍;阎红;卢琰嘉;刘保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热原,控制临床输血输液反应.方法 采用鲎试验方法对采购的一次性输血器、输液器和注射器进行了热原检测.结果 经对108份一次性使用输血器、输液器和注射器以及医院再生玻璃注射器等检品中,检出热原阳性9份,阳性率为8.33%.热原阳性包括:1份输液反应后余液,2份反渗水和6份输血器.结论 医院采购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存在热原阳性,有必要进行批次抽检.
作者:廖青青;许仁美;方玉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绵阳市中心医院是地震前线一所三甲综合医院,在地震后的5 d内在原有1222住院病人基础上突增伤员1148人,使医院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为确保抢救伤员生命,建立了临时帐篷病区7个,搭建帐篷121个,每天要在篷区完成手术数百台.此间消毒供应室在余震不断、各种限制较多、器械补给困难的情况下,为抢救伤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对手术的及时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包燕;汪璐;张晓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性离子水对胃镜的消毒效果,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和棉拭涂抹采样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血清的灭活效果和胃镜清洗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 新生产的该中性离子水含有效氯68 mg/L、pH6.5、氧化还原电位825mV.用该中性离子水原液可完全灭活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用该中性离子水原液冲洗消毒胃镜5min,对胃镜表面和内腔面除菌率均达到100%.结论 该中性离子水能破坏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用流动冲洗法可有效去除胃镜内外表面自然菌.
作者:史利克;王燕;王悦;刘燕;戚小敏;赵桂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院消毒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模式是将医院需要消毒灭菌的物品回收到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由有经验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完成,我院供应室于2006年12月开始由原来的分散式管理向集中式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利用消毒供应室的卫生资源,对复用器械进行统筹管理,体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倪秀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放线菌A01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影印平皿法和杯碟法,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并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测定其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从医院周围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代谢物具有较高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放线菌,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命名为A01.结论 A01菌株发酵液对葡萄球菌类致病菌抑制效果较好,温度对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强酸或强碱可降低其活性.
作者:窦会娟;李林珂;孙连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内镜细胞刷有效的清洗灭菌方法.方法 直接对细胞刷进行人工污染枯草杆菌黑色变种繁殖体和检测方法对不同清洗方法和灭菌的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超声机清洗法能够去除细胞刷污染菌99.19%,手工清洗法对细胞刷污染菌去除率为92.83%.清洗干燥的细胞刷经戊二醛浸泡5h可完全达到灭菌合格,经戊二醛熏蒸柜熏蒸5 h,对手工清洗的细胞刷污染菌杀灭率为46.67%,对超声波清洗的细胞刷污染菌杀灭率为73.33%.结论 细胞刷用后宜采用超声波清洗,采用戊二醛浸泡5 h可达到灭菌合格,但戊二醛熏蒸不适用于细胞刷灭菌.
作者:魏明;黄瑞娟;李月玲;李线明;赵红斌;李党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口腔门诊特点是每天医务人员将面对众多的未知感染状况感染者或健康携带者,特别是血液传播性疾病因子可以通过口腔门诊治疗过程传播给其他病人或医务人员,因此,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应引起重视.存在于口腔诊疗过程的严重感染问题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1],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作者:卢晓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患者供氧方式也在改变,多数大医院的供氧方法多是由医院中心供氧站经管道将氧气输?到每个病人单位,氧气流量表连接在墙上氧气的出口处[1].氧气是医院急救病人必备的医疗用品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而需要吸氧的病人多数病情比较危重,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而中心供氧装置一方面由于其部件难以清洗、消毒;另外,湿化瓶与湿化液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污染率增高.凡接触体腔、伤口、黏膜的用具对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造成了医院感染控制的缺陷.如何有效地对中心供氧装置系统进行消毒,避免引起交叉感染,这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之一.
作者:史婧;杨宏娟;王晓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手术室是外科诊断、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部分医院没有净化层流手术室,仍采用传统的紫外线空气消毒方法.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普通手术室属于Ⅱ类环境,静态标准空气中细菌总数≤200 cfu/m3.紫外线空气消毒静态监测是在紫外线消毒1 h后,开放前采用平皿沉降采样法,结果基本达标.
作者:戴金平;朱艳艳;余少敏;陈海丽;林珍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病房传呼器手柄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棉拭涂抹采样和细菌检验方法对不同方法消毒后的传呼器手柄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 医院使用的传呼器手柄污染菌数平均为38cfu/cm2.用75%酒精对传呼器手柄作擦拭消毒至少2遍,对其表面上自然菌消除率为98.38%,消毒后平均存活菌数为0.62cfu/cm2.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对其表面上自然菌平均消除率为98.39%,消毒后平均存活菌数为0.58cfu/cm2.结论 医院使用的传呼器手柄污染严重,用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作擦拭消毒均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周红;薛菊兰;王月云;段六生;王靖;赵应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