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昭梅
对于艾滋病,不论是流调管理,还是行为干预、关怀救治等,单靠原有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合当前的工作的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2015年上栗县本着“老病人自主选择,新病人全部下沉”的原则将艾滋病随访管理下沉基层;利用辖内各乡镇具有独立的防保站,防保人员具备随访管理资职和能力,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机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信息系统齐全的优势开展管理防治,管理更细更到位。通过一年来的随访管理下沉工作的探索,工作进展相对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建立了村级网点,乡、村信息互享,及时掌握病人动态;且下沉管理病人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县原模式管理的指标,也高于去年随访管理相关指标的同期水平。
作者:李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慢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治疗小儿慢性阑尾炎18例的临床资料,使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术后恢复满意,腹壁无明显手术疤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慢性阑尾炎具有安全性高、微创美容等特点,可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对患儿生理及心理影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陈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护理措施加以研究。方法:筛选某医院自2013年4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2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两组患者行相同的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辩证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和64.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储玲玲;杨文霞;何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应用对高危孕产妇剖宫产围手术期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医院收治行剖宫产分娩高危孕产妇130例分为对照组(65例)和欣母沛组(65例),分别给予分娩后缩宫素与欣母沛注射;比较两组产妇临床疗效,围手术期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欣母沛组产妇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欣母沛组产妇术中、产后2h及24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应用于行剖宫产高危孕产妇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增强子宫收缩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汪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CT判断胰头癌可切除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胰头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检查分CT组(25例)、联合EUS组(32例),行回顾性阅片,结果行对照研究。结果:CT组和联合EUS组切除率为64.0%和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术中6例血管侵犯,联合EUS为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2例区域淋巴结转移,EUS组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3例术中远处转移, EUS组为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准确分期14例(56%),联合EUS组为26例(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组可切除性评估及准确分期,血管受侵及淋巴结转移判断的临床价值高于CT组;但对远处转移的判断并无差别。
作者:马中林;赵本泉;吴伟;项建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改进采血方式和传统采血方式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的效果,探讨新生儿足底采血的佳方法。方法:将204例出生满72h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式采足跟血,观察两种不同方式采足跟血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采集血样一次成功率、采血成功完成的总时间及肿胀或瘀斑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采血方式明显优于传统采血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吴连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130例乙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有效组(59例)和无效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指标。结果:两组中患者血小板、AFP、肌酐、白蛋白、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PTA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AFP、肌酐、白蛋白、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PTA对乙肝肝衰竭预后判断具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傅钢;李林涛;周敏;廖佳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诊断学绪论是将学生引入诊断学的一扇大门,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深入分析了诊断学绪论课程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者:张桂侠;王禹萌;寿鑫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康惠尔透明贴与赛肤润防治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对比。方法:将100例外周静脉应用可达龙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赛肤润,对照组使用康惠尔透明贴;两组病例均连续观察记录至拔针后应用静脉炎国际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赛肤润防治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效果优于康惠尔透明贴。结论:赛肤润具有涂抹方便、经济舒适等优点,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王丽珊;李杰云;周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首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要找准课程受众目标和定位,在相关教学资源储备的基础上,搭建课程网络平台,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网站建设和使用效果,不断改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课程网络平台扩展了受众人群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刘梅梅;许骏;方琼;方安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放射平片与CT诊断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某医院就诊的98例脊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放射平片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CT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成功诊断41例,诊断率为83.67%;观察组成功诊断46例,诊断率为93.88%,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椎骨折患者评分方面,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可以很好的反应脊椎骨折患者的损伤情况,诊断准确率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调查与分析学生年龄和蠕形螨感染的相关性,为蠕形螨感染检出率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问卷和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对某学院新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分析其与年龄相关性。结果:3组受检查学生蠕形螨感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83%、14.47%和25.40%,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蠕形螨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孙淼;刘宝;朱文;刘静秋;张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藻酸盐敷料在PICC穿刺部位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PICC置管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于PICC穿刺部位,对照组用无菌纱布止血,实验组用藻酸盐敷料止血。结果:实验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为71.7%,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疼痛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PICC置管术后患者,通过藻酸盐敷料进行穿刺部位止血,止血效果好,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储小凤;周兰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看病难、看病贵”发生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患者医疗需求与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知情况,以及现行的医保与医疗体制与“看病难、看病贵”发生的关系。结果:发生“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与现行的医保与医疗体制不完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医疗需求和对基层医疗机构认识不清有关。结论:只有不断完善医保与医疗体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正确引导患者按需就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发生。
作者:姚时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当前病区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将某医院药房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设为规范管理实施前组,2014年6月-2015年5月作为规范化管理实施后组,对比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组药品管理质量。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药品不合理摆放、超过有限期未处理等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病区规范化管理,有利于维护药品的安全,确保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夏明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创新性的医学人才,自主学习是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探索构建基于Web的医学人体形态学实验开放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搭建医学人体形态学实验综合考核体系,促进学生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陈晓宇;李红;宋先兵;吴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心脏病采取介入治疗时护理方面应给予的措施。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入院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8例,且均在该院接受介入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病率为16.7%;对照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7.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采取介入治疗是临床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时要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介入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从而提升小儿的生命生活质量。
作者:邬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使用药物和手术的联合治疗方法治疗老年梗阻性结肠癌患者,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某医院42例老年梗阻性结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只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并在术前不做特殊的治疗措施;实验组在术前进行益维宁或思他宁等药物治疗。对两组老年病患的手术成功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记录观察,并得出有效结论。结果:术前进行药物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有了显著提高,老年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根治率也大幅上升(P<0.05);癌症复发率与并发症也减少(P<0.05)。结论: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相互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老年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作用,且在术后并发症的抑制上有突出效果。
作者:杨宝;李海;王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的相关技术规范问题。方法:选取某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100例,按临床输血规范要求,对从收集血液样本到血液输注完成之后的护理操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和研究。结果:按照临床输血规范进行输血,会使输血的效用得到很大提升。结论:输血技术越规范,对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提升血样的利用率等的作用越显著。
作者:张先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的CT表现。方法:选取某医院所接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满足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24例,采用临床CT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目测法将患者大脑结构形态异常情况进行CT分型,包括皮层脑萎缩、单纯脑室扩大、弥漫性脑萎缩三种。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异常检出率57.58%。CT分型情况:皮层脑萎缩122例,单纯脑室扩大71例,弥漫性脑萎缩31例。脑结构异常患者的病程在10年以内的共168例(75.00%),年龄在22~55岁患者共184例(82.14%)。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检出率较高,各类脑结构异常患者病程以10年内为主,而且以中青年群体为多。
作者:徐元光;贾严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