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霞
该文在进行相关院校同类型同层次专业课程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医用电子和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以就业为导向,以电子技术和医疗器械设备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结合,机电结合,医修管结合为原则,拟定并实践了该课程的基本框架.实行三段制教学体系,实施全程化、职业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王文静;蒋长顺;乔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合肥高新区天乐社区消化性溃疡患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①高新区天乐社区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于北京地区,好发部位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低.②溃疡高发季节以冬季高,夏季低.③溃疡患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杨书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与改进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33指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包括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结果:经过精心手术治疗及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取得近90%的再植成功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断指再植术后给予恰当护理,可提高再植指成活率,并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吴云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超结合宫腔镜行输卵管插管在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对照组60例不孕妇女进行常规输卵管通液,观察组60例进行B超结合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术.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23.3%,观察组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6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B超结合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理想的方法.
作者:倪暾;谢穗;王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常规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4例,比较其预后.结果:标准大骨瓣组24例,其中死亡6例(25%),重残/植物生存9例(37.5%)和中残/良好8例(33.3%).常规骨瓣组30例,其中死亡13例(43.3%), 重残/植物生存13例(43.3%),和中残/良好5例(16.7%),两组中残/良好率、病死率相差显著(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常规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周夏;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阑尾手术、胃肠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阑尾手术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94例患者中医院感染8例,感染率为2.72%;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感染高,占60%,下呼吸道占20%,胸膜腔和胃肠道各占10 %.结论:患者年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合并慢性病等是引起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作者:倪先明;慈昌学;祖先中;赵海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ICU危重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病人,用经皮扩张法行气管切开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结果:PDT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气管切开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气管切开组、切口明显小于传统气管切开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皮下气肿、管周溢痰形成明显少于传统气管切开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适合于ICU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重病人,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储记;方秀花;方长太;陈玉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研究的分析,搭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理论框架以指导实际工作;方法:文献研究与实践资料的分析;结果: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主体、内容、策略与措施进行了阐述;结论:在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中,应充分发挥农民的监督作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相关法律依据,保证人员、设施到位.
作者:孙国梅;吴晓红;李荣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1例大肠息肉根据其大小、部位及分型,采用不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是否复发或癌变.结果:内镜下治疗121例大肠息肉,均全部切除,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
作者:刘东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82颗隐裂牙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82颗隐裂牙进行综合治疗后的观察分析.结果:82颗隐裂牙治疗成功率为92.7%.结论:综合治疗隐裂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蕾;何爱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2007年6月子宫切除病例52例,其中22例LAVH作为观察组,30例腹式子宫切除术(TAH)作为对照组,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LAVH较TAH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较TAH明显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明显低于TAH组((P<0.05)). 结论:LAVH具有创伤小、肠道干扰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有效的子宫切除方式.
作者:陈智明;梁茂芸;方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报道恶性疟感病例,分析恶性疟疾散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检验方法.认为骨髓涂片诊断恶性疟疾阳性率较高.
作者:汪芝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后康复护理.方法:206例关节镜下前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护理作回顾性分析.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疾病知识宣教,术后进行密切观察病情,功能训练和护理,出院指导和随访.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病例术前症状消失,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应用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张丽霞;汪亚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减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重点加强术前术中体位和耐受力的训练,肢体功能锻炼,出院后的康复指导.结果:表明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该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余丽萍;方巧年;包丽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MRI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例12例,多发2例(图A.B.C),颈椎3例,胸椎9例,腰椎2例,多发病灶均位于胸椎.病灶表现为病变椎体不同程度压缩变扁,信号异常,可伴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及椎旁软组织肿块,邻近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RI对病变范围、软组织改变及周围结构是否受累显示非常清楚,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诊断.
作者:王宝春;周晓秋;秦国初;杨献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TP-ELISA、TP-PA、TRUST、三种梅毒检测方法,选择一种适合住院的手术前和输血前病人梅毒筛查方法.方法: 以TP-ELISA法检测住院患者标本2138例,TP-ELISA阳性者以TP-PA确认,并检测TRUST.结果: 共检出TP-ELISA阳性32例,检出率为1.49% .其中TP-ELISA 阳性、TP-PA 阳性31例,符合率96.8% ;TP-ELISA阳性、 TP-PA阴性1例,TP-ELISA假阳性率为3.2% .31例TP-PA阳性标本中检出TRUST 阳性18例,检出率58.1%(18/31); 其余13例TRUST阴性,未检出率41.9%(13/31) .结论:TP-ELISA是住院病人手术前和输血前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
作者:徐伟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并评价CT对胃癌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36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分析螺旋CT表现.结果:CT清楚的显示了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论:螺旋CT检查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作者:罗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就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过程中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39例39眼2~15岁外伤性白内障行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实施整体护理.结果:控制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结论:促进视功能的康复,使护理工作在脱盲中发挥特有的效能.
作者:李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在原有治疗桡骨下端骨折方法的基础上完善及提升.方法:利用中药外敷及夹板固定方法专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9例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20~55岁;病程为3天以内.均有摔伤史,前臂皮肤无破损.X线提示骨折类型柯氏骨折27例,史密斯骨折10例,桡骨茎突骨折12例.结果:患者均得到回访6个月~1年,平均9个月,除1例出现不良反应外,均恢复良好,骨折无畸形成角,再移位出现.结论:中药外敷夹板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损伤特点,具有恢复快,副作用小,费用低,有效的加速骨折的愈合.
作者:程豫;朱文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按压与否与局部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冠心病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腹部注射后左侧采用常规棉签按压3~5分钟,右侧注射后局部不按压,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数及出血的程度.结果:局部不按压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显著低于按压者(P<0.01).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不按压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
作者:郑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