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光触媒脱臭杀菌装置抗菌与消毒效果的评价

王晓俭;任志盛

关键词:光触媒, 自然菌, 大肠杆菌, 杀菌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光触媒杀菌脱臭装置抗菌和空气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定量抑菌试验和现场空气消毒试验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 整合光触媒的过滤网样片经光触媒脱臭杀菌装置紫外线照射1 h后,染菌后继续在室温作用18 h,对样片上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0.72%.在12 m3气雾室内经光触媒脱臭杀菌装置作用1 h,对空气中人工污染的大肠杆菌杀灭率为99.89%.在35 m3房间内,经该装置作用1 h,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消亡率为90.91%.结论 光触媒脱臭杀菌装置对空气中大肠杆菌和自然菌都具有一定杀灭作用.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消毒灭菌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与灭菌效果,改进感染控制与提高消毒质量.方法 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2005年第3、4季度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分别为物体表面84.36%,医务人员手76.34%,透析器入口液体合格率为86%,透析液合格率为78%.室内空气,使用中消毒液和压力蒸汽灭菌的无菌器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该医院卫生消毒质量整体较好,存在部分监测项目不合格现象,应进行改进提高.

    作者:杨荣丽;王瑞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臭氧空气消毒器对空气中微生物杀灭效果的研究

    目的 观察臭氧空气消毒器对室内空气消毒效果及臭氧降解速度.方法 用空气微生物采样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杀菌效果检测.结果 臭氧空气消毒器在20 m3密闭房间内,启动机器30 min,空气中臭氧浓度达到10.39 mg/m3;启动机器60 min,空气中臭氧浓度为18.82 mg/m3;在消毒器关闭后,开窗户通风30 min,空气中臭氧浓度低于0.2 mg/m3.在20 m3密闭房间内启动臭氧空气消毒器30 min,对空气中人工喷染的白色葡萄球菌杀灭率达到99.90%以上;在40 m3密闭房间内启动臭氧空气消毒器60 min,室内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达到90%以上.结论 臭氧空气消毒器在密闭环境内产生臭氧浓度比较高,对室内人工污染细菌和自然菌都具有较强的杀灭效果.

    作者:徐燕;谈智;孙俊;王晓蕾;王玲;戎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注射器销毁器毁形消毒效果的观察

    目的 研究销毁器对注射器毁形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人工染菌检测方法观察了注射器毁形后细菌残留情况.结果 在一次性使用注射器针头上人工污染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LHZ-Ⅰ型注射器销毁器毁形处理后,全部无菌生长,连续5次试验结果一致.经LHZ-Ⅰ型注射器销毁器毁形后,可将污染在一次性注射针头上的HBsAg完全灭活.结论 临床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经销毁器毁形后,可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

    作者:丁津华;徐文体;宁培勇;沈(qz);孙开英;邱立军;刘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的现状,制定改进措施.方法 采取感染监测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89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在住院病人6400例中,发生院内感染89例,医院感染率1.39%.医院感染下呼吸道占30.7%,老年人为易感人群.从89例院内感染者的不同标本中分离鉴定出9株医院感染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结论 该医院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低,所发生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中老年人是构成医院感染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艾彪;张渊;艾明华;段六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检验科物体表面污染检测结果

    为了解检验科常用物品表面污染情况,于2005年对工作人员手接触较多的电话话筒、电脑鼠标、冰箱拉手等,进行了监测.

    作者:张爱清;徐和平;夏端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疗保险圈存机及电脑查询触摸屏消毒

    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参保人员不断增加,门诊医疗保险圈存机及电脑查询触摸屏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本医院日均门诊量达千余人,医疗保险病人约占44%,许多人在刷卡交费前后都要查询,甚至有些非就诊人群也前来查询,造成医疗保险圈存机和电脑查询触摸屏受细菌污染严重.我们针对医疗保险圈存机和电脑查询触摸屏进行了环境卫生学监测.

    作者:江洪;王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雾化器储药杯的消毒与管理

    目的 了解雾化吸入器储药杯污染的原因,改进消毒与管理方法.方法 采用表面涂抹采样法对雾化吸入器储药杯进行细菌污染检测.结果 采样18份,有5份细菌总数超标,超标率为27.78%.在5份阳性标本中,有2份检出肠杆菌群.经改进消毒与管理方法后,重新对18台雾化吸入器储药杯进行监测,菌数均符合Ⅱ类环境卫生学标准.结论 雾化吸入器储药杯存在细菌污染超标现象并有致病菌生长,经过改进消毒方法使消毒效果和卫生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张洪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邻苯二甲醛消毒剂对细菌芽孢的杀灭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醛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效果及其有关性能.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及理化分析试验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含邻苯二甲醛5800 mg/L的消毒剂,对不锈钢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 h,平均杀灭对数值为6.30;作用2 h,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达到完全杀灭.经模拟现场试验,含邻苯二甲醛5800 mg/L的消毒剂对医疗器械载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浸泡作用1 h,平均杀灭对数值为3.27;作用2 h,对医疗器械载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不能达到灭菌要求.5800 mg/L邻苯二甲醛消毒剂原液浸泡作用72 h,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对铜有轻度腐蚀,对碳钢和铝有中度腐蚀.邻苯二甲醛消毒剂原液经54℃恒温存放14 d,该消毒液由无色透明变为黄色透明液体,其含量下降率为17.7%.结论 该邻苯二甲醛消毒剂对细菌芽孢杀灭效果较好,腐蚀性较低.

    作者:潘协商;魏兰芬;林军明;陆龙喜;许激;朱一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次氯酸钠溶液理化指标的分析

    目的 了解次氯酸钠消毒剂理化性质,分析其中金属离子种类和含量.方法 采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次氯酸钠消毒剂溶液中有效氯含量视不同产品和出厂不同时间波动在36.4~115.8g/L之间,游离碱含量有超标现象,铁、铅、砷含量基本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次氯酸钠原液有效氯含量合格率为92%,游离碱含量超标率为25%;金属离子均未超标.次氯酸钠有效氯与游离碱含量的高低无明显相关性,但次氯酸钠溶液pH值和游离碱含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次氯酸钠消毒液在室温下自然存放9个月后有效氯含量下降率为15.5%~48.5%,但游离碱含量变化不大.结论 市售次氯酸钠消毒液有效氯含量存在不合格现象,游离碱含量超标明显,但有害金属离子均不超标.

    作者:阎海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蒜液和食醋对副溶血性弧菌杀灭效果的试验研究

    目的 观察大蒜与食醋及其复方消毒液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杀灭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 用大蒜原液对副溶血性弧菌作用30 min,杀灭率为100%;食醋原液对副溶血性弧菌作用5 min、体积分数50%食醋作用15 min,杀灭率均为100%.以体积分数为3.13%大蒜液与3.13%食醋组成的复方溶液对副溶血性弧菌作用2 min,杀菌率亦为100%.大蒜液与食醋的杀菌效果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强,菌悬液中含25%以上小牛血清对大蒜液和食醋杀菌效果有一定影响.结论 大蒜液与食醋单用或复方均可杀灭悬液中副溶血性弧菌,其杀菌效果受有机物影响.

    作者:鲁晓晴;张超英;周晓彬;汪求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自贡市餐饮业餐具消毒的现况

    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暴发不断发生,特别是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肝炎、痢疾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为摸清自贡市餐饮业餐具消毒卫生现状,研究建立和完善餐具消毒监管措施,探索适合自贡地区的餐饮业餐具消毒办法,我们于2006年对自贡市餐饮业餐具消毒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范正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杀菌效果和稳定性试验观察

    目的 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细菌杀灭效果和储存稳定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研究.结果 该酸性氧化电位水氧化还原电位为1181 mv,pH值为2.02,含有效氯192.5 mg/L.以含有效氯19.25 mg/L的酸性氧化电位水作用1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均为100%.该酸性水在经54℃密封保存14 d,可保持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基本不变,有效氯含量下降率为49%.结论 该酸性氧化电位水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储存后有效氯下降明显.

    作者:张志成;董晓峰;孙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使用中消毒液存在的问题

    目前,化学消毒法在临床消毒灭菌工作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基层医疗单位对消毒液使用和管理都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对部分乡镇医院和卫生所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了调查和检测.发现了不少问题.

    作者:张文梅;赵芝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供应室无菌间护士两种洗手方法消毒效果比较

    供应室人员在纷繁的供给工作中,由手完成了各种复杂与简单,精细与琐碎的各项操作.从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直至无菌物品的发放都是由手具体进行,如果工作人员手上细菌的数量和种类较多,又处理不当,将会因细菌的传播而造成污染.为防止供应室引起的感染,做好手部的清洁与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简便易行的措施之一.

    作者:翦向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蓟县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监测

    为有效降低我县医疗单位医源性感染率,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了解我县各级医院消毒效果,于2004年我站对蓟县26所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质量进行了监测.

    作者:贾艳合;王艳玲;于凤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复方来苏儿消毒剂杀菌效果观察

    目的 复方来苏儿是甲酚与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酚类液体消毒剂,了解其杀菌效果和稳定性.方法 进行了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结果 以甲酚含量为8000 mg/L的消毒液作用1 min,对载体上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达99.99%;作用3 min,对白色念珠菌杀灭率亦达99.99%.体积分数50%小牛血清对复方来苏儿杀菌效果有轻度影响.将复方来苏儿密封储存于54 ℃ 14 d,有效成分下降率为2.24%.结论 复方来苏儿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储存性能稳定.

    作者:章迎春;陆永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二氧化氯对大肠杆菌作用机理的研究

    目的 以大肠杆菌为对象,研究二氧化氯杀菌机理.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电镜观察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用含100 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10 min,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达到100%.以10 mg/L与100 mg/L二氧化氯作用后,很快即出现大肠杆菌蛋白质漏出现象,其漏出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00 mg/L的二氧化氯作用后,细菌体内ATP、钙离子、钾离子等均有明显漏出,但对核酸损伤不明显.透射电镜的观察发现,10 mg/L二氧化氯作用60 min,大肠杆菌菌体仍保有较完好的外部形态,胞质仅有轻微的凝集现象;100 mg/L二氧化氯作用后,大肠杆菌细胞壁有显著皱褶,少数菌体胞壁出现破裂.结论 核酸并不是二氧化氯杀菌时的靶位点,胞内物质的渗漏与细菌致死的联系并不十分明显,二氧化氯的杀菌机理可能在于对细胞质的凝集作用上.

    作者:张晓煜;吴清平;张菊梅;吴慧清;阙绍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湖州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为了解湖州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于2005年对8所市级医疗机构、10所县(区)级医院、241所乡、村级医疗机构和124家个体医疗机构的消毒卫生质量进行了监测.监测的重点是手术室、诊疗室、消毒间、供应室等场所的空气、灭菌物品、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紫外线灯、压力蒸汽灭菌器.

    作者:许向东;闻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宁波鄞州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检测报告

    加强医院消毒质量监测与管理是有效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了解本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卫生质量,对鄞州区镇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检测.

    作者:王志平;马黎辉;郑文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微波对固体培养基灭菌效果的观察

    目的 研究家用微波炉对农业用绿僵菌固体培养基灭菌效果.方法 采用载体杀菌试验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随着负载量的增大,杀菌速度降低.负载量为200 g以下时,微波处理3 min,全部无菌生长.负载量为250 g时,微波照射4 min,存活菌数仍达100 cfu/g.试验证明,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延长,灭菌效果增强.以100 g固体培养基加60 g水的比例经微波处理效果比较好,灭菌处理3 min均能达到灭菌目的.结论 微波对绿僵菌固体培养基灭菌佳工艺为:100 g的固体培养基加60 g水,浸润3 h,在800 W的微波功率处理3 min,可达到灭菌效果.

    作者:应月青;张礼生;农向群;高松;张泽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