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诚;王其友;宋炎成;苑勇;曹辉
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是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是一种维持病人生命,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方法.在其实施中对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术方面的要求比较全面.作者就静脉营养支持疗法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作以下综述.
作者:姚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拮抗荆缬沙坦在治疗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组,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用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指标均有改善(P<0.05).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均能改善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
作者:严卫国;余梅玫;伍万仕;娄大庆;胡兴兵;江庆;刘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抢救与监护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治疗及护理过程.结果:手术治疗99例,保守治疗13例,106例痊愈同、死亡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结论: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抢救肝脾破裂大出血休克的根本的措施.
作者:邓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411例真茼感染阳性标本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探讨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采用沙保弱培养基培养真茵,用德灵WalkAway-40鉴定仪Ry-ID真菌鉴定板鉴定,ATB-Expressiont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11株真菌共有11种,以白色念珠茵为主.各种真茵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对其它5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必须提高真茵的检测手段,及时进行真茵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杨佰侠;王中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对母儿的危害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5例延期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延期妊娠使胎儿窘迫、羊水过少、新生儿室息、手术产等发生率升高.结论:延期妊娠胎儿高危程度逐渐增加,适时终止妊娠,是改善产科结局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玉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外科护理学>总论课教学效果.方法: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现能动性、以典型病例激发学生好奇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加强实践课教学、改革课程考核制度和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探讨.结果:学生在各种考试、考棱中取得满意成绩.结论:采用上述方法不仅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胡大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单纯饮食控制或加用盐酸二甲双胍药物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86例患者随机分成瑞格列奈组46例和格列吡嗪组42例,疗程12周.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体重的变化,并观察有否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对空腹血糖均有显著性下降,两药降低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餐后2h血糖的疗效高于格列吡嗪(P<0.01),两药能明显降低HbA1C但瑞格列奈疗效优于格列吡嗪(P<0.05).结论: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对空腹血糖均有显著性下降,但瑞格列奈控制餐后高血糖和HbA1C明显优于格列吡嗪.
作者:汤广锋;徐雯;杨玉红;李昉;唐同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眩晕患者的发病特点和病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诊眩晕患者两个年龄组(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急诊眩晕患者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2例(51.7%)、耳源性眩晕33例(27.5%)和脑卒中18例(15.0%).老年组前3位病因依次为颈椎病18例(15.0%)、良性阵发性位王性眩晕14例(11.7%)和高血压11例(9.2%);非老年组依次为颈椎病17例(14.2%)、梅尼埃病7例(5.8%)和高血压5例(4.2%).结论:急诊眩晕两个年龄组均可发病,病因复杂多样,不乏危重症和少见病,应尽快明确诊断.
作者:范新生;刘志军;徐非凡;胡小明;吕学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药事法规>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方法:在<药事法规>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将药事法规相关的代表性案例应用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提高,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推进了药事法规教学改革的发展.结论:在医药院校实行<药事法规>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是可借鉴的.
作者:刘春兰;韩瑞亭;宫莉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比两种静脉留置针(以下简称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选择一种更为安全实用的小儿静脉留置针.方法:将儿内科120例住院惠儿随机分为普通静脉留置针组(对照组)和安全静脉留置针组(试验组),对比两组留置针使用效果.结果:普通留置针与安全留置针引起针刺伤差异有显著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用安全留置针,确保医疗质量的同时可以提高医护的职业安全性.
作者:黄丽华;金利萍;许茂莲;陈孝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探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结合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际,应在以下方面加快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相关制度,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农村和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作者:高开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医学心理学是医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如何教好该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解决课程本身枯燥、抽象的问题,本文就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作者:杨平;周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出血病人的临床征象和理化特点.方法:对22例基底节区出血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基底节区出血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应激性损害、并发症和心电学异常.结论:基底节区出血病人在积极减轻脑水肿防治再出血同时,力争控制高危因素,减少应激性损害,适时进行理化检查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德祥;段茂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25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认为腹腔镜治疗具有无碍美观的手术切口及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同时也认为,做好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是关键.结论: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使用改变了护理的观念,减少了护理工作量,降低了护理难度.
作者:吴克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报道1例多发性硬化的护理,认为有效地预防复发,阻止病情进展是目前临床治疗的关键.
作者:邓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探讨院前急救常见的医疗创伤与防范问题.探讨院前急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分析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非常必要.
作者:陆锦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患者在进行光动力治疗前、中、后给予相应护理.护理重点是细心作好各项治疗前的准备工作,严格避光措施及防止和处理光过敏;术中协助医生准确实施各项操作,确保正确、及时、安全的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各种并发症发生.结果:临床症状8例缓解,1例出现皮肤光敏反应,1例术后3天出现大出血.结论:PDT是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新方法,是患者作为姑息疗法的一种选择.
作者:秦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在生理学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对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实验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光倩;廖婉红;陈少芳;刘甘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险因素及特点,减少孕产妇死亡.方法:通过对5年来本市死亡孕产妇个案调查和市级专家组评审,分析明确的死亡原因并抽取其中典型的病例.结果:29例孕产妇死于产后出血均为可避免死亡.结论:在经产妇分娩过程中,不正确使用宫缩剂和不规范操作剖宫产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未及时识别和不能有力救治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根本原因.
作者:杨大平;王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常见急症之一,可经呼吸道,消化道迅速吸收,也可经皮肤粘膜吸收,总结108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正确及时的诊断,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早期彻底洗胃清除毒素尽快阿托品化,正确掌握阿托品用量,根据病情随时调整阿托品用量,呼吸功能支持,气道管理,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唐白秀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