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波;岳木生;彭明军;郑立国;张天宝;张令要
目的 研究准确测定复方洗液中醋酸氯己定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复方洗液中醋酸氯己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含量为0.20 g/100 ml醋酸氯己定单方溶液,测得结果完全一致,其相对标准偏差前者为2.4%、后者为3.8%.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回收率在90%~110%之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回收率为100%.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准确快速、精密度高,是复方洗液中醋酸氯己定含量测定的佳选择方法.
作者:宋寅生;荆琦;徐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戊二醛消毒液的卫生质量技术要求,为制定戊二醛消毒剂通用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杀菌、定性灭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对通用戊二醛溶液的杀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在室温条件下,以医用级戊二醛原料制备的20 g/L戊二醛溶液对不锈钢圆片上的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分别作用5 min和6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作用2 h达到完全杀灭.该溶液连续使用14d后,达到完全杀灭细菌芽孢需要作用5 h.在试验规定条件下,杀菌效果随戊二醛浓度加大、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戊二醛原料由医用级换为生化级其杀菌效果减弱;非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戊二醛杀菌效果有增效作用.含量20 g/L戊二醛溶液密封包装经37℃条件下存放90 d,其含量下降率均<10.0%;经活化后的20 g/L戊二醛溶液常温下存放28 d,其含量下降率均<10.0%,且p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 含量20 g/L戊二醛溶液杀菌效果可靠、性能稳定;戊二醛杀菌效果受其原料级别、配方组份、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房军;姚楚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前,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监测已成为常规,通过工艺、化学和生物监测方法,可确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在人为控制范围之内.
作者:丁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我院部分科室的血压计袖带进行卫生学监测,发现血压计袖带污染状况十分严重,连续使用不消毒极易导致患者发生交叉感染,为此将调查结果反馈到科室并加以指导整改,以强化医护人员的消毒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鞠建华;苗尔平;于桂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离不开医药卫生文献信息,目前不仅信息更换速度快,而且信息来源广泛、检索手段多样.消毒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涉及到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及基础护理学等多学科.
作者:张蜀平;吴纲;崔淑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了强化崇左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灭菌工作,加强对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于2006年对全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市区所在地个体诊所共56所单位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
作者:于建新;周小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聚维酮碘腹腔冲洗留置预防和控制术后肠粘连和腹腔感染的效果.方法 以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建立实验性腹腔粘连、急性化学性和化脓性腹膜炎,对聚维酮碘预防和控制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含有效碘250~500 mg/L聚维酮碘溶液腹腔冲洗留置对肠粘连率、粘连程度及平均粘连长度均有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含有效碘500 mg/L的聚维酮碘溶液腹腔留置可显著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对醋酸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腹膜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用含有效碘250~500 mg/L的聚维酮碘溶液腹腔留置,可显著抑制实验动物腹腔脓肿和腹腔粘连率,降低动物死亡率.结论 聚维酮碘溶液腹腔冲洗留置,可降低腹腔粘连程度、粘连长度和粘连率;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腹腔脓肿和粘连,降低试验动物死亡率,具有一定预防和控制术后肠粘连和腹腔感染的作用.
作者:蔡华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百蒂芬皮肤抗菌凝胶对幼儿手除菌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手消毒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际效果评价,并与肥皂流动水洗手作平行比较.结果 洗手前幼儿手上平均细菌总数为1065 cfu/手,检出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久肠球菌.经肥皂流动水洗手后1 min和60 min,幼儿手卫生合格率分别为53.33%和56.67%,均未检出致病菌.经百蒂芬皮肤抗菌凝胶洗手后1 min,幼儿手上平均细菌总数为102 cfu/手,合格率为90.00%;抗菌凝胶洗手后60 min,保持合格率66.67%.结论 百蒂芬皮肤抗菌凝胶对幼儿手去污染效果好于肥皂流水洗手,并具有一定持续效果.
作者:罗引珍;沈伟;王臻;侯立光;唐毅;陆锦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复方过氧化氢消毒剂消毒性能.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和载体定量试验法,对该复方消毒剂杀菌效果及稳定性进行了观察.结果 以含4580 mg/L过氧化氢的复方消毒液作用5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以含过氧化氢47.6 g/L的复方消毒液,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90 min,或对污染在止血钳齿端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20 min,均可达到完全杀灭.将该复方消毒剂原液密封保存在54℃ 14 d或在室温下存放1年后,其过氧化氢含量平均下降率分别为5.78%和16.38%.该过氧化氢复方消毒剂原液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对碳钢、铜和铝等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体积分数50%小牛血清对该过氧化氢复方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基本无干扰.结论 过氧化氢复方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均具有较强的杀灭效果,对普通金属存在腐蚀性.
作者:梁金平;洪倩;梁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消化内镜作为一种重要的侵入性诊断及治疗技术,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已十分普遍.由于内镜的材质特殊,精密度高,使用后消毒灭菌存在一定难度,内镜购置数量有限,需要内镜检查的患者基数很大,客观上造成内镜消毒的矛盾,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作者:赵东强;姜慧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包头市九原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以便改进和提高医院消毒质量.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 全区连续4年共采样4677份,总合格率为65.70%.区级医院合格率为83.08%;企业医务室、乡镇卫生院为73.27%;村卫生所、个体诊所为63.72%.各监测项目中以无菌器械和室内空气合格率比较低,分别为56.54%和47.57%.结论 包头市九原区医疗机构2002~2005年消毒与灭菌质量发展速度缓慢,合格率比较低,无菌器械灭菌质量令人担忧.
作者:刘汇君;池玉英;程毓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两种含碘口含片(西地碘片和维善碘片)杀菌效果及其在唾液中的杀菌规律.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有效碘测定方法进行试验检测.结果 含有效碘750 mg/L的两种口含片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作用2 min,杀灭率均为100%.相同含量有效碘的两种口含片对唾液中上述3种细菌杀灭率为96.5%~99%.将两种含碘口含片分别置于1 ml唾液中2 min,西地碘片的有效碘为0 mg;维善碘片的有效碘尚有0.88 mg.两种口含片均采用铝塑包装,室温贮存8年,西地碘片有效碘下降率为66.7%,维善碘片有效碘下降率为62.0%.结论 含碘口含片对水悬液内细菌繁殖体杀灭效果较好,对唾液中细菌杀灭效果与水悬液相比明显降低;两种口含片在唾液中有效碘快速下降,西地碘下降更快.
作者:闫黎;陈虹;葛绘虹;赵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护理质量是影响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评价医疗质量的决定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对医院感染的研究尤为重视,进一步弄清了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者:唐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医院内感染,防止某些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手段.为了更好地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我们于2006年对昆山市5家市级、14家镇级、23家私营医疗机构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
作者:夏岚;缪金华;王文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托幼机构是幼儿学习、活动、生活的聚集场所,如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极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为了解东城区托幼机构消毒状况,于2005~2006年对其所属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进行连续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晓玲;张淑芬;刘英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国家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消毒产品的生产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对生产的消毒产品应当进行检验,不合格者不得出厂.
作者:胡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连续分离株对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存在情况和耐药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株对消毒剂和磺胺耐药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经对连续分离的68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出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与sul Ⅰ)阳性41株,检出率为60.3%.结论 临床连续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株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提示临床抗药菌株可能同时对消毒剂存在抗药性.
作者:王继东;周丽珍;钱小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程度是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空气消毒和净化是改善空气污染程度行之有效的手段.医疗环境空气消毒在控制空气传播医源性感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方建龙;吴亚西;李新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普通自来水肥皂洗手和臭氧水洗手除菌效果.方法 采用棉拭涂抹采样法和活菌计数法对两种洗手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 普通自来水肥皂洗手后除菌效果合格率为61.9%,臭氧水洗手后除菌效果合格率为69.16%.结论 两种不同洗手方法除菌效果无明显差别,除菌效果合格率偏低.
作者:胡应辉;刘甜来;蓝志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学校餐饮具不洁是引起学生食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为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督促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进一步落实餐具消毒工作,我们于2002~2005年每年分别对曲阜市的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的21个学生食堂的餐具进行了卫生监督.
作者:刘长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