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阁;张耀中;米源;廖海江;王雷
目的 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PGS)在高龄和复发性流产(RS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1例行PGS治疗的高龄和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 WGA)结合二代测序技术( NGS)对胚胎23对染色体进行筛查,选择染色体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观察其临床结局.结果 行PGS检测的526枚胚胎,染色体异常率为67.49% (355/526),其中RSA患者染色体异常率为65.96% (217/329),临床妊娠率(CPR)为56.00% (28/50);高龄患者染色体异常率为72.84% (177/243),CPR为57.14% (16/28).结论 高龄和RSA患者胚胎异常率较高,通过PGS可改善其妊娠结局.
作者:韩慧敏;舒明明;揣云海;陈梦楠;郝镁娟;商微;封志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础促甲状腺素( TSH)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 039例IVF-ET助孕治疗患者资料,为排除年龄因素干扰将患者分为低龄组(≤35 岁)和高龄组( >35 岁)两组,每组再根据TSH水平分为两个亚组:TSH≤2.5 mIU/L组(对照组)、2.50.05).结论 TSH 2.5~4.0 mIU/L对IVF-ET结局影响不明显,是否需要行IVF-ET助孕前预治疗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娄华;马倩;付喜玲;王宝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精子相关抗原9( SPAG9)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量以及与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膀胱上皮细胞SV-HUC-1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AG9 在膀胱癌T24、J28、RT4细胞系的表达量;转染siRNA沉默膀胱癌T24细胞中SPAG9基因的表达,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无义组、siRNA-SPAG9组,MTT实验检测干扰SPAG9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核相关抗原 Ki-67(Ki-67)、B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 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上皮细胞 SV-HUC-1 比较,SPAG9 在膀胱癌T24、J28、RT4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其中以T24细胞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siRNA-SPAG9组细胞中SPAG9的表 达量显著降低( P<0.05).沉默SPAG9表达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促进其凋亡(P<0.05),抑制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 <0.05),显著下调 PCNA、Ki-67、Bcl-2、MMP-2、MMP-9的蛋白水平(P<0.05),显著上调Bax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 SPAG9在膀胱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SPAG9可能通过调控细胞恶性表型相关蛋白的表达,参与膀胱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调节过程,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邢家伟;许长宝;赵兴华;赵永立;吕远;王红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西黄丸对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 STAT3)异常激活的抑制效果.方法 选取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给予不同浓度梯度的西黄丸血清,考察西黄丸对HepG2细胞株增殖、侵袭作用的影响及对STAT3异常激活的抑制效果.结果 MTT结果显示,西黄丸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西黄丸低、中及高剂量组肝癌细胞的侵袭作用均显著减弱,MMP-2 mRNA、MMP-9 mRNA及p-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 P<0.05).结论 西黄丸可显著抑制HepG2 肝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异常激活有关.
作者:朱正春;姚梦群;严芳莉;仲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脊髓神经元钾通道在鞘内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体质量250~350 g并且鞘内置管成功的7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 n=10):假手术组( 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I组)、IRI+非选择性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组(NICO+IRI组)、鞘内吗啡预处理组( ITMP组)、ITMP+非选择性钾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组( ITMP+GLI组)、IRI+尼可地尔组的对照组(Sham+NICO组)、ITMP+格列苯脲组的对照组(IRI+GLI组).建立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 后,再恢复灌注120 min. ITMP组在心肌缺血前40 min鞘内输注0.9% NaCl溶液10 μl,缺血前30 min鞘内输注吗啡3 μg/kg 10 μl,持续5 min,再停止5 min,循环3次. IRI+NICO组在缺血前40 min鞘内输注100 μg NICO 10 μl. ITMP+GLI组在吗啡预处理前10 min鞘内输注GLI.记录各组再灌注30 min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包括PVCs、VT/VF).再灌注结束后留取心肌标本,使用 TTC 染色,检测梗死区( IS)和缺血危险区(AAR)的体积,计算IS/AAR比值.结果 IRI组室性早搏及室速/室颤的发生次数和IS/AAR比值,较Sham组均增加(P<0.05). IRI+NICO组、ITMP组室性早搏及室速/室颤和发生次数和 IS/AAR 比值,较 IRI 组均减少( P <0.05).ITMP+GLI组室性早搏及室速/室颤的发生次数和IS/AAR比值,较ITMP组均增加( P<0.05).结论 脊髓神经元钾通道开放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神经元钾通道参与了鞘内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过程.
作者:刘润宇;张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人正常肝细胞L-02上清液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刺激的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SC-LX-2、L-02,设立HSC-LX-2正常组、模型组、L-02细胞上清原液组、1/2上清液组、1/4上清液组,分别孵育72 h,噻唑蓝染色法( MTT)检测HSC-LX-2细胞的抑制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α-SMA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α-SMA mRNA的表达.结果 L-02细胞上清原液组、1/2 上清液组 α-SMA mRNA 及 α-SMA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 P<0.05).结论 L-02上清液能抑制HSC-LX-2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作者:钟毓娟;吴丹;黄光玲;何义;蒋莲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FGF13VY 亚型,经酶切、连接等反应将目的基因插入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中,进而转化至含有AdEasy质粒的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将所产生的腺病毒载体转染在HEK-293 细胞中,进行腺病毒的包装、分泌和扩增,将所获得的腺病毒在背根神经节中进行过表达,可检测到腺病毒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qPCR检测到FGF13VY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 FGF13VY腺病毒过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研究其在DRG神经元中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董梅;陈宇峰;孙如梦;华乐;杨甫;孟丹琳;杨晶;王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合肥地区常规体检女性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在 Luminex 200 平台上,用透景27型HPV分型试剂盒对2 558例常规体检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型检测,按照年龄段分类统计数据,计算感染的阳性率,同时统计其亚型分布特点.结果 HPV阳性者397例,阳性率15.52% .样本被分为4个年龄段组:21~30岁组、31 ~40 岁组、41 ~50 岁组、>50 岁组,阳性率分别为13.85% 、14.01% 、16.39%和17.16% ;高危型HPV例数与低危型HPV例数的阳性率分别为13.02%和6.61% . χ2检验的结果显示,各年龄段之间,总阳性率(χ2=3.624,P=0.305)、高危型例数的阳性率(χ2=1.975, P=0.578)和低危型例数的阳性率(χ2=4.507,P=0.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单一感染率均高于多重感染率.高危型中 HPV检出率较高的型别是52 (9.76% )、16 (9.16% )、58 (6.77% )、53 (5.98% ),低危型中 HPV检出率较高的型别是61 (6.77%)、81 (5.78%)、55(5.38%).结论 合肥地区女性HPV感染的年龄段和型别分布均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建议本地区人群接种含52、16、58、53型的九价HPV疫苗.
作者:吴丹丹;彭丽朵;乔金平;徐元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拉布拉多犬牙槽骨干细胞 (Al-BMSC) 与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I-BMSC) 促进犬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修复以及与种植体实现骨结合的能力.方法 构建拉布拉多犬下颌骨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植入 β-TCP+ Al-BMSC、β-TCP+ I-BMSC及单纯 β-TCP.术后4周、8周、10周分别注射荧光标记物四环素、钙黄绿素与茜素红,术后12周获取标本进行荧光标记组织学分析以及硬组织切片组织学分析.结果 荧光标记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β-TCP+Al-BMSC 组和 β-TCP + I-BMSC 组的荧光表达量均比单纯β-TCP组多(P<0.05). β-TCP+Al-BMSC组与β-TCP+I-BMSC组的荧光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β-TCP +Al-BMSC 组和 β-TCP+ I-BMSC组的新骨形成面积均比单纯β-TCP组多( P<0.05),β-TCP+Al-BMSC组和 β-TCP+I-BMSC组间的新骨形成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TCP+I-BMSC组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率高于β-TCP+Al-BMS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BMSC和I-BMSC均可促进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的修复,两者的成骨能力没有明显差异. I-BMSC可以促进更多的种植体周围骨结合.
作者:顾旷;周洁;周咏;吴涛;徐孟丹;王默涵;郑文龙;邹多宏;王元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云南部分边境地区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性行为相关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纳入新报告的HIV感染者100名,收集和分析其性行为频率、性伴数量、与性伴的关系和安全套使用等特征.结果 研究对象以农民(57.0% ,57/100)和个体工商户(16.0% ,16/100)为主,年龄18~68 (38.3 ± 11.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 85.0% (85/100),月收入2 000元以下占61.0% (61/100).每7 d以上有一次性行为的占49.0% (49/100),有两个及以上性伴的比例为25.0% (25/100).异性性传播和静脉吸毒传播感染者第一性伴以配偶为主,分别占 74.0% ( 54/73 )和69.2% (9/13),同性性传播感染者则以一夜情伴侣(55.6% , 5/9)为主(P<0.001).第一性伴为缅籍的占6.1% (6/98),越籍者占3.1% (3/98);因异性性传播的HIV感染者,其外籍比例为35.3% (6/17).与第一性伴的性行为过程中全程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8.9% (37/95).有2 个及以上性伴的25名研究对象与第二性伴的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比例为28.0% (7/25).结论 云南边境部分地区新报告HIV感染者文化程度低,存在多性伴及外籍性伴,性活动较频繁,安 全套使用比例低,HIV传播风险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韦焘;陈敏;罗红兵;贾曼红;马艳玲;李洲林;王继宝;朱志斌;张维义;康钧;杨朝军;陈会超;牛瑾;宋丽军;李雪华;郭敏;李彩霞;陆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4~5期(CKD4~5)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及影响LVH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医院肾内科收治的CKD4~5期22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按照美国与欧洲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标准,以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判断 LVH.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25(OH)D水平与LVMI的相关性,同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LVH的危险因素,并计算各危险因素的优势比(OR)及95%的可信区间(CI).结果 223例CKD4~5患者中,LVH组130例(58.3% ),LVMI (153.39 ±32.72)g/m2,血清25(OH)D水平(8.62 ± 5.98) μg/L;非LVH组93例(41.7%), LVMI(102.65 ±14.92)g/m2,血清25(OH)D水平(12.83 ±8.33)μg/L. LVH组的血清25( OH) D 水平明显低于非 LVH 组( t =4.163, P <0.001).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LV-MI呈负相关性,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 (OH)D 水平(OR =0.933,95% CI: 0.885 ~ 0.983,P =0.010)、左心室射血分数( OR =0.892,95% CI: 0.843 ~ 0.944,P<0.001)、体质量指数(OR=1.143,95% CI: 1.033~1.246,P=0.010)为LVH的影响因素.血清25(OH)D水平对左心室肥厚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672 ( 95% CI:0.602~0.743,P<0.001).血清25(OH)D水平为9.1 μg/L时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敏感度63.4% ,特异度61.5% ).结论 CKD4~5期患者中普遍存在血清25(OH)D的缺乏,这类患者中同时普遍存在LVH,两者间存在负相关.血清25(OH)D缺乏与CKD4~5期患者LVH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作者:王丽华;任伟;汪鹏;姜俊;倪力军;黄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中血管活性肽(VIP) 表达及其与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极化的关系.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查90例肝癌组织标本中癌组织和癌组织2 cm以外正常组织内的VIP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相应炎症细胞中TAM和两个亚型标志物CD68、CD206、CD11c 蛋白表达情况; Western blot、实时定量 PCR (qRT-PCR)法检测VIP在20对新鲜冰冻标本肝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结果示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肝癌组织中 VIP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 P<0.01).免疫组化显示VIP在肝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 (72/9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29% (26/90). VI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患者临床因素中肝硬化、年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χ2=12.63、4.756,P<0. 05),而与肝癌患者的肿瘤包膜、肝癌TNM分期、肿瘤大小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肝癌组织中VIP的表达强度与TAM标志物CD68 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而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1c呈负相关性.结论 VIP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与患者肝硬化及患者年龄相关,提示VIP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VIP可能促进TAM向M2型极化来影响肝癌的生长.
作者:王涛;葛勇胜;刘文斌;束清华;石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Polo样激酶1(PLK1)基因沉默对肺鳞癌SK-MES-1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 PLK1 siRNA 和空白对照 siRNA 转染 SK-MES-1细胞48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K-MES-1细胞PL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 SK-MES-1细胞中PLK1、E-cadherin、Vimentin 和 C-myc 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 SK-MES-1 细胞周期分布;Transwell 实验检测SK-MES-1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采用PLK1 siRNA抑制PLK1 mRNA和蛋白表达后可以下调C-myc蛋白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 /M期;同时可以通过减少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与空白对照 siRN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LK1在肺鳞癌的生长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PLK1可能通过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 Vimentin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质细胞转化进程.
作者:陈阁;张耀中;米源;廖海江;王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褪黑素(Mel)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PDGF-BB) 诱导的肝星状细胞-T6 (HSC-T6)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SC-T6 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Mel 1 nmol/L、1 μmol/L、0.1 mmol/L),MTT实验检测Mel对PDGF-BB激活的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实验检测PDGF-BB、PDGFR-β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PDGF-BB能显著诱导 HSC-T6 细胞增殖,明显上调 HSC-T6细胞 PDGF-BB、 PDGFR-β mRNA 及 α-SMA、 ERK1/2、 p-ERK1/2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Mel能够抑制PDGF-BB激活的 HSC-T6 细胞增殖,同时抑制 PDGF-BB、 PDGFR-β mRNA表达,并下调 α-SMA、 ERK1/2、 p-ERK1/2 蛋白的表达.结论 Mel可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HSC-T6 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DGF-BB、PDGFR-β表达,进而抑制ERK1/2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张玉洁;洪汝涛;揭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行为学改变与海马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 ( MKP-1)表达的关系.方法 将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PTSD 1 d组、PTSD 3 d组、PTSD 7 d 组、PTSD 14 d组,每组各6只,使用国际认定的单次延长应激( SPS)方法制作大鼠PTSD模型.通过旷场试验、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 qRT-PCR)和 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MKP-1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PTSD 7 d组、PTSD 14 d组与Control组相比直立次数、进格次数以及穿台次数减少,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TSD 7 d组、PTSD 14 d组与Con-trol组相比,海马组织中MK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TSD样大鼠行为改变、记忆下降考虑与海马组织中MKP-1 基因及蛋白表达增高有关,MKP-1 可能参与了PTSD的发病机制,有望作为PTSD发生发展的参考指标.
作者:邢文龙;刘超猛;王梅子;朱志慧;张桂青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正常对照者组织中C/EBPβ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2例)寻常型银屑病和(15 例)正常对照组组织中 C/EBPβ 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及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C/EBPβ蛋白表达水平及与患者PASI评分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银屑病中C/EBPβ蛋白广泛表达于表皮各层细胞胞核,以棘层上部及颗粒层为主;正常对照组则可见C/EBPβ蛋白丰富表达于表皮各层细胞胞核. C/EBPβ蛋白及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EBPβ蛋白表达量与患者PASI评分呈负相关性(r= -3.11,P<0.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EBPβ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
作者:柳莉丹;刘红芳;吉苏云;李锦意;张娇;王晓华;陈永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透出液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RP)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PDRP患者( G+菌组24例、G-菌组16例、培养阴性组20例)为腹膜炎组,同时选择30例腹透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透出液培养结果并检测透出液中 NGAL、白细胞计数(WBC)、多核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全血中的C反应蛋白浓度(CRP)、WBC,分析NGAL与腹膜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腹膜炎组患者透出液中的NGAL、WBC、多核细胞百分比、IL-6 及全血中的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而血白蛋白、血肌酐、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明显降低(P<0.05);G+菌组、 G-菌组、培养阴性组透出液中的 NGAL、WBC、多核细胞百分比、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与培养阴性组比较,G+菌组与G-菌组透出液中的NGAL、多核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但G+菌组与G-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腹膜炎组透出液中的NGAL与WBC呈正相关性( r=0.492,P<0.05);而IL-6 与WBC无相关性(r=0.034,P>0.05).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透出液中NGAL与腹膜炎发生( OR =1.028, P <0.05 )及培养阳性( OR =0.998,P<0.05)显著相关,但在鉴别G+菌与G-菌性腹膜炎中的作用无相关性.结论 腹透透出液中NGAL可作为诊断PDRP及区分培养阳性腹膜炎及菌阴性腹膜炎的指标.
作者:王娟;姚运娇;吴永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吗啡后处理(PC)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PC组( M组),每组16 只.采用Langendorff心脏灌流装置构建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持续灌注110 min,另两组平衡灌注20 min后实行30 min缺血、60 min再灌注;M组于再灌注开始前即刻给予1 μmol/L吗啡灌流15 s、洗脱15 s,共重复4次.再灌注末,检测冠脉流出液肌酸激酶(CK)活性,分析心肌梗死面积,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 轻链3-Ⅱ/Ⅰ(LC3-Ⅱ/Ⅰ)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结果 与 I/R组比较,M组CK活性显著降低(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心肌病理学改变较轻,LC3-Ⅱ/Ⅰ比值明显降低(P<0.01)、p-mTOR表达增高(P<0.01).结论 吗啡PC通过激活mTOR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自噬,并进一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赵其宏;张颖;沙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曾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并比较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复苏周期囊胚移植共89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具有宫腔镜息肉切除病史者(息肉组)共405个周期,无此病史者(对照组)共493 个周期.息肉组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自然周期亚组( n=201)及激素替代周期亚组(n=204).分析各组一般资料及临床结局.结果 息肉组与对照组比较,息肉组中自然周期亚组与激素替代周期亚组比较,其年龄、不孕年限、基础 FSH、BMI、移植胚胎数及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息肉组患者移植日内膜显著厚于对照组,息肉组中自然周期亚组内膜显著厚于激素替代周期亚组.结论 不孕症患者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有息肉切除病史者移植日内膜可能会厚于正常者,但并不影响其移植结局,且息肉切除病史的存在亦不影响对内膜准备方案的选择.
作者:王超;邢琼;向卉芬;徐祖滢;曹云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研究一种新型个性化钛网( TM)的数字化建模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结构受力特性、设计合理性进行一定的生物力学分析.实验依据1名志愿者影像学数据,通过软件重建出上颌骨三维模型,对中切牙及部分牙槽骨进行虚拟切除,并重建切除部分牙槽嵴形态,设计出具有牙槽嵴形态的个性化TM.然后,对比传统打印TM,建立使用两种TM修复重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荷载,模拟咀嚼运动,观察两种TM修复后各部分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实验设计出具有近似牙槽嵴美学形态的个性化TM,经有限元对比分析可知,TM修复后的上颌骨整体应力值降低约50% ;个性化TM修复后,前牙区、TM、种植体、前牙修复体的范式等效( Von Mises)应力稍微高于传统打印TM修复,差异约在0.63% ~24.03% .两者的应力云图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应力值变化范围在4.43 ~5.53 MPa;各结构的位移变形差异不明显,基本在0.05 mm内.新型个性化TM具有独特的牙槽嵴形态,其特殊结构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有利于种植体后期的美学重建,有限元分析(FEA)方法对于上颌骨临床美学设计及修复重建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超;夏荣;刘芮;肖楠楠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