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38MAPK通路在小型猪自体静脉移植模型中的作用研究

黄墨林;张锐;伟俊;郑远彪;葛建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静脉桥再狭窄, 内膜增生
摘要:目的 实验通过建立小型猪的冠脉搭桥模型,并给予高选择性的 p38 MAPK 通路抑制剂 SB203580,探讨 p38 MAPK通路在静脉桥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30头小型巴马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假手术组仅模拟手术,不做血管移植;对照组于手术前给予二甲基亚砜( DMSO)灌胃,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验组(SB203580组)在术前给予p38 MAPK的高度选择性抑制剂SB203580(3 mg/kg)灌胃,再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组均于1个月后取出桥静脉,进行 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p38、p-p38 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对照组内膜、中膜增生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膜、中膜增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p38、p-p38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38、p-p38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38 MAPK通路参与了自体移植静脉的再狭窄过程,SB203580可显著减少内膜增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p38MAPK通路在小型猪自体静脉移植模型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实验通过建立小型猪的冠脉搭桥模型,并给予高选择性的 p38 MAPK 通路抑制剂 SB203580,探讨 p38 MAPK通路在静脉桥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30头小型巴马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假手术组仅模拟手术,不做血管移植;对照组于手术前给予二甲基亚砜( DMSO)灌胃,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验组(SB203580组)在术前给予p38 MAPK的高度选择性抑制剂SB203580(3 mg/kg)灌胃,再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组均于1个月后取出桥静脉,进行 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p38、p-p38 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对照组内膜、中膜增生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膜、中膜增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p38、p-p38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38、p-p38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38 MAPK通路参与了自体移植静脉的再狭窄过程,SB203580可显著减少内膜增生.

    作者:黄墨林;张锐;伟俊;郑远彪;葛建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在复发性流产及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PGS)在高龄和复发性流产(RS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1例行PGS治疗的高龄和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 WGA)结合二代测序技术( NGS)对胚胎23对染色体进行筛查,选择染色体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观察其临床结局.结果 行PGS检测的526枚胚胎,染色体异常率为67.49% (355/526),其中RSA患者染色体异常率为65.96% (217/329),临床妊娠率(CPR)为56.00% (28/50);高龄患者染色体异常率为72.84% (177/243),CPR为57.14% (16/28).结论 高龄和RSA患者胚胎异常率较高,通过PGS可改善其妊娠结局.

    作者:韩慧敏;舒明明;揣云海;陈梦楠;郝镁娟;商微;封志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L-02细胞上清液对TGF-β1刺激HSC细胞α-SM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正常肝细胞L-02上清液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刺激的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SC-LX-2、L-02,设立HSC-LX-2正常组、模型组、L-02细胞上清原液组、1/2上清液组、1/4上清液组,分别孵育72 h,噻唑蓝染色法( MTT)检测HSC-LX-2细胞的抑制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α-SMA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α-SMA mRNA的表达.结果 L-02细胞上清原液组、1/2 上清液组 α-SMA mRNA 及 α-SMA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 P<0.05).结论 L-02上清液能抑制HSC-LX-2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作者:钟毓娟;吴丹;黄光玲;何义;蒋莲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YAP、E-cadherin和Vimentin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口腔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Yes相关蛋白( YAP)与上皮间质转化( EMT)相关蛋白 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 YAP、Vim-entin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E-cadherin的阳性表达低于癌旁组织( P<0.01);YAP的阳性率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cadherin、Vim-entin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 P<0.05);YAP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 -0.424,P<0.01),与 Vimentin 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 =0.519,P <0.01). YAP可能通过调控EMT过程促进口腔鳞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程如玉;韩瑞;王尚华;丁翔;丁丹丹;冯振中;徐锦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沉默精子相关抗原9对膀胱癌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究精子相关抗原9( SPAG9)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量以及与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膀胱上皮细胞SV-HUC-1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AG9 在膀胱癌T24、J28、RT4细胞系的表达量;转染siRNA沉默膀胱癌T24细胞中SPAG9基因的表达,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无义组、siRNA-SPAG9组,MTT实验检测干扰SPAG9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核相关抗原 Ki-67(Ki-67)、B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 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上皮细胞 SV-HUC-1 比较,SPAG9 在膀胱癌T24、J28、RT4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其中以T24细胞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siRNA-SPAG9组细胞中SPAG9的表 达量显著降低( P<0.05).沉默SPAG9表达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促进其凋亡(P<0.05),抑制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 <0.05),显著下调 PCNA、Ki-67、Bcl-2、MMP-2、MMP-9的蛋白水平(P<0.05),显著上调Bax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 SPAG9在膀胱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SPAG9可能通过调控细胞恶性表型相关蛋白的表达,参与膀胱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调节过程,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邢家伟;许长宝;赵兴华;赵永立;吕远;王红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脊髓神经元钾通道在鞘内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脊髓神经元钾通道在鞘内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体质量250~350 g并且鞘内置管成功的7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 n=10):假手术组( 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I组)、IRI+非选择性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组(NICO+IRI组)、鞘内吗啡预处理组( ITMP组)、ITMP+非选择性钾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组( ITMP+GLI组)、IRI+尼可地尔组的对照组(Sham+NICO组)、ITMP+格列苯脲组的对照组(IRI+GLI组).建立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 后,再恢复灌注120 min. ITMP组在心肌缺血前40 min鞘内输注0.9% NaCl溶液10 μl,缺血前30 min鞘内输注吗啡3 μg/kg 10 μl,持续5 min,再停止5 min,循环3次. IRI+NICO组在缺血前40 min鞘内输注100 μg NICO 10 μl. ITMP+GLI组在吗啡预处理前10 min鞘内输注GLI.记录各组再灌注30 min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包括PVCs、VT/VF).再灌注结束后留取心肌标本,使用 TTC 染色,检测梗死区( IS)和缺血危险区(AAR)的体积,计算IS/AAR比值.结果 IRI组室性早搏及室速/室颤的发生次数和IS/AAR比值,较Sham组均增加(P<0.05). IRI+NICO组、ITMP组室性早搏及室速/室颤和发生次数和 IS/AAR 比值,较 IRI 组均减少( P <0.05).ITMP+GLI组室性早搏及室速/室颤的发生次数和IS/AAR比值,较ITMP组均增加( P<0.05).结论 脊髓神经元钾通道开放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神经元钾通道参与了鞘内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过程.

    作者:刘润宇;张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miR-362-5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探讨miR-362-5p在胃癌组织、胃癌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情况以及miR-362-5p组织差异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TRIzol 法提取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胃癌细胞SGC7901、AGS和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RNA后,采用茎环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方法,分别检测miR-362-5p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胃癌细胞和胃黏膜细胞的表达水平;通过重组慢病毒转染法构建稳定过表达、敲低 miR-362-5p的细胞系,采用MTT法、迁移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结果 miR-362-5p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miR-362-5p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AGS 的表达量均高于胃黏膜细胞 GES-1 ( P <0.05). miR-362-5p在TNM分期较晚、分化程度较低、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的表达量要高于TNM分期较早、分化程度较高、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在胃癌细胞 SGC7901、AGS 中敲低miR-362-5p 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在胃黏膜细胞GES-1中上调miR-362-5p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miR-362-5p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促癌作用.

    作者:魏小丽;Ahmed Yaser;赵奇红;王华;顾康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YKL-40检测及临床意义

    检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30例)、慢性持续期(28例)患者与对照组(21 例)血清中 YKL-40、免疫球蛋白 E (IgE)、白介素4(IL-4)、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水平及肺功能.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血清学指标水平高于另外两组,肺功能水平低于另外两组,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YKL-40水平与IgE、IL-4水平呈正相关性,与FVC% 、FEV1%呈负相关性. YKL-40参与了哮喘的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可作为血清学诊断标志物及免疫治疗的靶点.

    作者:王聪慧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VIP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中血管活性肽(VIP) 表达及其与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极化的关系.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查90例肝癌组织标本中癌组织和癌组织2 cm以外正常组织内的VIP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相应炎症细胞中TAM和两个亚型标志物CD68、CD206、CD11c 蛋白表达情况; Western blot、实时定量 PCR (qRT-PCR)法检测VIP在20对新鲜冰冻标本肝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结果示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肝癌组织中 VIP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 P<0.01).免疫组化显示VIP在肝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 (72/9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29% (26/90). VI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患者临床因素中肝硬化、年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χ2=12.63、4.756,P<0. 05),而与肝癌患者的肿瘤包膜、肝癌TNM分期、肿瘤大小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肝癌组织中VIP的表达强度与TAM标志物CD68 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而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1c呈负相关性.结论 VIP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与患者肝硬化及患者年龄相关,提示VIP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VIP可能促进TAM向M2型极化来影响肝癌的生长.

    作者:王涛;葛勇胜;刘文斌;束清华;石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EBPβ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 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正常对照者组织中C/EBPβ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2例)寻常型银屑病和(15 例)正常对照组组织中 C/EBPβ 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及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C/EBPβ蛋白表达水平及与患者PASI评分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银屑病中C/EBPβ蛋白广泛表达于表皮各层细胞胞核,以棘层上部及颗粒层为主;正常对照组则可见C/EBPβ蛋白丰富表达于表皮各层细胞胞核. C/EBPβ蛋白及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EBPβ蛋白表达量与患者PASI评分呈负相关性(r= -3.11,P<0.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EBPβ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

    作者:柳莉丹;刘红芳;吉苏云;李锦意;张娇;王晓华;陈永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膜铁转运蛋白的缺失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究在骨髓谱系细胞中特异性敲除膜铁转运蛋白(Fpn)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为 Fpn基因敲除小鼠,对照组为含Fpn基因的小鼠,分别对两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进行培养并诱导其分化成破骨细胞,且分为巨噬细胞组、前体细胞组、破骨细胞组.通过TRAcP染色、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Fpn的缺失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 染色显示实验组中成熟破骨细胞的阳性表达强于对照组.实验组NFATc1、PGC-1β的mRNA表达量及CTSK、NFATc1、PGC-1β的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在骨髓谱系细胞中膜铁转运蛋白的缺失会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

    作者:周剑;王磊;储彬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合肥地区2558例体检女性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

    目的 分析合肥地区常规体检女性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在 Luminex 200 平台上,用透景27型HPV分型试剂盒对2 558例常规体检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型检测,按照年龄段分类统计数据,计算感染的阳性率,同时统计其亚型分布特点.结果 HPV阳性者397例,阳性率15.52% .样本被分为4个年龄段组:21~30岁组、31 ~40 岁组、41 ~50 岁组、>50 岁组,阳性率分别为13.85% 、14.01% 、16.39%和17.16% ;高危型HPV例数与低危型HPV例数的阳性率分别为13.02%和6.61% . χ2检验的结果显示,各年龄段之间,总阳性率(χ2=3.624,P=0.305)、高危型例数的阳性率(χ2=1.975, P=0.578)和低危型例数的阳性率(χ2=4.507,P=0.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单一感染率均高于多重感染率.高危型中 HPV检出率较高的型别是52 (9.76% )、16 (9.16% )、58 (6.77% )、53 (5.98% ),低危型中 HPV检出率较高的型别是61 (6.77%)、81 (5.78%)、55(5.38%).结论 合肥地区女性HPV感染的年龄段和型别分布均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建议本地区人群接种含52、16、58、53型的九价HPV疫苗.

    作者:吴丹丹;彭丽朵;乔金平;徐元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安菲博肽保护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抗血小板活化机制

    目的 探究安菲博肽( ANF)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抗血小板活化机制.方法 用改良线栓法制造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闭塞( tMCAO)的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小鼠随即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缺血组、 ANF(4、2、1 μg/ kg)组及阳性药替罗非班( TRF,0.5 mg/ kg)组.ANF组及TRF组在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闭塞至脑缺血90 min后进行再灌注,1 h后给予ANF或TRF,给药方法为尾静脉注射.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分别使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的脑组织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vWF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表达.结果 ANF(4、2 μg/ kg)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24 h后tMCAO小鼠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和β-TG的浓度, 降低 tMCAO小鼠缺血脑组织微血管 vWF和 GPIb的表达丰度.结论 ANF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从而产生对脑缺血小鼠大脑的保护作用,ANF通过降低微血管 GPIbα和vWF的表达丰度,抑制可溶性 P-选择素和β-TG的过度释放,进而影响血小板黏附、聚集及血栓形成,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许哲昊;后世翔;陈春燕;秦志强;王坤;章成;周兰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的构建及其验证

    目的 构建携带FRET体系( YFP-CFP对)的一组原核表达工程质粒,在大肠杆菌( E. coli)中高效表达后,验证该体系FRET信号作为细胞内监测蛋白相互作用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构建 N端、C端以及两端分别编码 YFP和(或) CFP 的 6 个原核表达工程质粒: pNYFP、 pCYFP、pNCFP、 pCCFP、 pYFP-CFP、 pCFP-YFP.设计 YFP-CFP 和CFP-YFP作为阳性对照,而等量的YFP与CFP混合的体系(YFP + CFP)作为阴性对照.将过表达的工程蛋白通过镍柱、分子筛层析柱进行初步纯化后使用酶标仪检测相同摩尔浓度纯化蛋白的FRET信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酶标仪检测表达工程蛋白的菌液中的FRET信号.结果 通过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6个原核表达的工程质粒.酶标仪检测的结果显示在体外纯化蛋白条件和菌液条件下均可产生明确的FRET信号.结论 成功构建了FRET体系的原核表达工程质粒,不仅验证了蛋白条件下的可行性,而且验证了菌液条件下的可行性,为在活细胞条件下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进行实时的动态研究,提供一个非常便利的实验方法.

    作者:钱月娇;冯钰斌;钱学文;朱传君;李鸽;卢多;陈飞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阿托西班对不同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行解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行解冻胚胎移植( F-ET)术前使用阿托西班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F-ET的子宫内膜异症不孕患者,共684例.根据F-ET日是否使用阿托西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9例)于移植前0.5 h 静脉推注小剂量阿托西班(6.75 mg/0.9 ml),对照组(355 例)未使用阿托西班.因年龄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因此将观察组与对照组以35岁为界再次分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中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不同年龄组中观察组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年龄组中观察组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阿托西班、患者年龄和移植胚胎数对妊娠结局有影响.使用阿托西班(OR=4.04,P<0.01)、移植胚胎数(OR=1.87,P<0.01)是临床妊娠率的提高因素,患者年龄(OR=0.62,P=0.04)是临床妊娠率的降低因素.结论 不同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在F-ET日移植前给予小剂量阿托西班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其临床妊娠结局.

    作者:王影;胡晶晶;吴荣;王超;李君;魏兆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NGAL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透出液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RP)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PDRP患者( G+菌组24例、G-菌组16例、培养阴性组20例)为腹膜炎组,同时选择30例腹透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透出液培养结果并检测透出液中 NGAL、白细胞计数(WBC)、多核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全血中的C反应蛋白浓度(CRP)、WBC,分析NGAL与腹膜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腹膜炎组患者透出液中的NGAL、WBC、多核细胞百分比、IL-6 及全血中的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而血白蛋白、血肌酐、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明显降低(P<0.05);G+菌组、 G-菌组、培养阴性组透出液中的 NGAL、WBC、多核细胞百分比、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与培养阴性组比较,G+菌组与G-菌组透出液中的NGAL、多核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但G+菌组与G-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腹膜炎组透出液中的NGAL与WBC呈正相关性( r=0.492,P<0.05);而IL-6 与WBC无相关性(r=0.034,P>0.05).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透出液中NGAL与腹膜炎发生( OR =1.028, P <0.05 )及培养阳性( OR =0.998,P<0.05)显著相关,但在鉴别G+菌与G-菌性腹膜炎中的作用无相关性.结论 腹透透出液中NGAL可作为诊断PDRP及区分培养阳性腹膜炎及菌阴性腹膜炎的指标.

    作者:王娟;姚运娇;吴永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吗啡后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自噬的影响

    目的 研究吗啡后处理(PC)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PC组( M组),每组16 只.采用Langendorff心脏灌流装置构建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持续灌注110 min,另两组平衡灌注20 min后实行30 min缺血、60 min再灌注;M组于再灌注开始前即刻给予1 μmol/L吗啡灌流15 s、洗脱15 s,共重复4次.再灌注末,检测冠脉流出液肌酸激酶(CK)活性,分析心肌梗死面积,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 轻链3-Ⅱ/Ⅰ(LC3-Ⅱ/Ⅰ)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结果 与 I/R组比较,M组CK活性显著降低(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心肌病理学改变较轻,LC3-Ⅱ/Ⅰ比值明显降低(P<0.01)、p-mTOR表达增高(P<0.01).结论 吗啡PC通过激活mTOR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自噬,并进一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赵其宏;张颖;沙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二次电切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中的意义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对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NMIBC)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Re-TURBT)的术后复发率及进展率,研究NMIBC复发及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二次电切不同手术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NMIBC患者95例.按照术前制定的筛选标准,将患者分为TURBT组55例及Re-TURBT组40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平均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① Re-TURBT组在术后复发率及进展率方面均优于TURBT组,TURBT组及Re-TURBT组术后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6.94个月vs 21.86个月( P<0.05),术后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 RFS)分别为:65.8% vs 86.9% ,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 20.56 个月 vs 23.73 个月( P <0.05),术后18 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3.7% vs 86.3% (P<0.05);②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组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是肿瘤复发及进展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别、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为肿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组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为肿瘤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③ Re-TURBT组患者根据两次手术间隔时间长短分为两组:≤6周和>6周,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24.00个月vs 16.93个月(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4.00 个月vs 21.00个月(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次电切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膀胱癌复发及进展的风险.对于体积较大(≥30 mm),分期较高(≥T1期),病理级别为高级 别的肿瘤应行Re-TURBT以降低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行二次电切手术的患者,第二次手术应在第一次手术后的6周内进行.

    作者:陈伟;杨诚;梁朝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患者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曾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并比较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复苏周期囊胚移植共89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具有宫腔镜息肉切除病史者(息肉组)共405个周期,无此病史者(对照组)共493 个周期.息肉组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自然周期亚组( n=201)及激素替代周期亚组(n=204).分析各组一般资料及临床结局.结果 息肉组与对照组比较,息肉组中自然周期亚组与激素替代周期亚组比较,其年龄、不孕年限、基础 FSH、BMI、移植胚胎数及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息肉组患者移植日内膜显著厚于对照组,息肉组中自然周期亚组内膜显著厚于激素替代周期亚组.结论 不孕症患者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有息肉切除病史者移植日内膜可能会厚于正常者,但并不影响其移植结局,且息肉切除病史的存在亦不影响对内膜准备方案的选择.

    作者:王超;邢琼;向卉芬;徐祖滢;曹云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杂交链反应在生物传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开发功能强大、简单可行且成本低廉的DNA扩增技术对生物分析和生物医学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已开发出了许多信号放大策略,例如聚合酶链反应( PCR)、滚环扩增(RCA)和 DNA 链置换扩增( SDA ).其中杂交链反应(HCR)是利用一种立足点介导的链置换反应,其具有不需要酶介导、可在等温条件下进行、实验方案简单、扩增效率高等多种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在典型的HCR反应中,靶物质引发两个DNA发夹的交叉结合,产生类似于交替共聚物的DNA双螺旋结构.作为一个高效的扩增策略, HCR已被用于检测各种分析物,包括核酸、蛋白质、小分子和细胞.该综述对HCR在生物传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HCR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梁栋国;陈星兆;吴宏祥;张晔;罗世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