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范楚玲;郭强;汪思应;李菲菲
目的:观察硫利达嗪(THZ)、伊马替尼(IM)单药及联合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 K562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THZ、IM单药及联合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计算两药协同指数(CI)。检测 THZ、IM单药及联合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 法检测凋亡蛋白 Cleaved-Bid、Procaspase 3,凋亡调节蛋白 Bcl-2、Bax、pPI3K、pAKT 表达的变化。结果 THZ 16μmol/L 作用24 h 后 K562细胞增殖明显抑制,低剂量细胞毒性作用不明显。IM低剂量即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两药联合后经计算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根据 CI 值选定药物浓度作用 K562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HZ 单药组无明显细胞凋亡,IM单药组、IM联合 THZ 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Western blot 法结果显示各实验组细胞胞内 Cleaved-Bid 表达量增加,Procaspase 3表达量下降。抗凋亡蛋白 Bcl-2、pPI3K、pAKT 下调、促凋亡蛋白 Bax 表达明显上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低剂量 THZ 联合 IM对 CML 细胞 K562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较 IM单用作用强,THZ 有明确增敏 IM的作用。与 IM、THZ 单药组比较,IM联合 THZ 组 Cleaved Bid 表达量上调、Procaspase 3表达量下降,其杀伤机制可能与线粒体通路及抑制 PI3K-AKT 通路均有关。
作者:牛伶;夏雷鸣;刘柳;李坦;李斌;鲍扬漪;刘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 Toll 样受体7(TLR7)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 A549细胞诱导产生 I 型干扰素(IFN)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组、RSV 感染组、TLR7 siRNA 沉默组,分别于感染的4、8、12、24 h 后收集各组细胞以及培养上清液。TLR7 siRNA 通过瞬时转染 A549细胞,半定量 RT-PCR 法检测 TLR7基因沉默效果;TRIzol 试剂提取细胞总 RNA,检测 TLR7、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IFN-α、IFN-β的 mRNA 表达量变化;通过 Western blot 法检测 TLR7蛋白表达量;ELISA 法检测感染不同时间点 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IFNα/β含量的变化。结果①转染24 h 后 TLR7 siRNA-2有效抑制 TLR7 mRNA 表达;② RSV 感染A549细胞后,TLR7、IRF7、IFN-α/β的 mRNA 以及 TLR7蛋白的表达量均升高,并与 RSV 感染之间存在时间依赖性关系;沉默 TLR7后,TLR7、IRF7、IFN-α/β的 mRNA 以及 TLR7蛋白的表达量较感染组均有明显下降;③ RSV 感染 A549细胞后,明显上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IFN-α/β的水平,TLR7 siRNA 沉默组 IFN-α/β的表达水平较 RSV 感染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 IFN-α的表达量下调更为显著。结论RSV 感染A549细胞后,TLR7被活化能够诱导产生I 型IFN,发挥抗病毒作用,且TLR7诱导产生的I 型IFN 以IFN-α为主。
作者:何汉文;王葱;杜博易;吴璇;于莉;汪;黄升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回顾性分析采用 Titmus、Randot 图谱对99例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近立体视功能检测,对可能影响术后近立体视功能重建相关因素(是否间歇、斜视开始年龄、术前斜视持续时间、术前斜视度)与术后近立体视功能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间歇对其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持续时间(P =0.002)和开始年龄(P =0.048)对其影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斜视度数对其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3)。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近立体视功能可获得不同程度重建。
作者:陈丽;封利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从新鲜的人肝癌标本上切除肿瘤组织,移植于裸鼠皮下,建立原代移植瘤并连续传代3次,观察移植瘤的成瘤潜伏期、成瘤率、肿瘤体积、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情况。通过 HE染色,与临床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比较,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肿瘤干细胞标志物 CD90和乙醛脱氢酶1(ALDH1)在临床和动物模型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动物模型肿瘤组织和临床肿瘤组织结构类似;CD90、ALDH1表达一致。建立人源性肝癌移植动物模型,其组织结构稳定,某些特定蛋白表达一致,可成为肝癌基础研究的重要工具。
作者:博庆丽;阮亮;胡安拉;李李;杨懿;赵奇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 CT 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对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的41例患者同时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 CT 扫描,其中常规组噪声指数(NI)设定为13,低剂量组 NI 设定为25,运用滤过反投影技术(FBP)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对图像进行1.25 mm 层厚重建,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结石(大小、位置、数目)、图像质量(1~5分)、图像噪声(1~3分)及诊断可信度(1~3分)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扫描的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采用 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及配对 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的平均 ED 为1.76 mSv,常规组的平均 ED为5.98 mSv(P <0.05)。低剂量组使用80%ASIR 法处理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 FBP 法处理的图像质量(P <0.05),而与常规组 FBP 法处理的图像质量大致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合使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及ASIR,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 CT 扫描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
作者:束宏敏;李小虎;宋建;杜俊华;刘斌;余长亮;钱银锋;李晓舒;张辉;余永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在前列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前列腺癌及25例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Gleason 评分和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法分析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粘附蛋白(N-cadherin)、β-链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在两组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Gleason 评分和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前列腺癌合并组织学炎症患者(P <0.01);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患者 E-cadherin 和β-catenin 的表达显著高于前列腺癌合并组织炎症组患者(P <0.01);前列腺癌组患者 N-cadherin 和 Vimentin 的表达显著低于前列腺癌合并组织炎症组患者(P <0.01)。结论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对前列腺癌的 PSA、Gleason 评分和转移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促进前列腺癌 EMT 的发展。
作者:陈先国;梁朝朝;郝宗耀;周骏;樊松;张开平;张阳阳;骆广跃;张礼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补体成分 C3及其缺失突变体 C3(1-840)、C3(824-1663)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及与氯离子通道蛋白(CLIC1)的共定位。方法构建 pcDNA3.1-C3-FLAG、pcDNA3.1-C3(1-840)-FLAG、pcDNA3.1-C3(824-1663)-FLAG 三个真核表达质粒(缺失突变体根据 C3的结构域及其裂解断裂位置设计),并分别转染至 HEK 293T 细胞中, Western blot 检测表达情况;上述质粒分别瞬时单转至 COS7细胞和分别与 GFP-CLIC1共转至 COS7细胞内,观察共定位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带 FLAG 标签的 C3基因及其两个缺失突变体[C3(1-840)、C3(824-1663)]的真核表达载体,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它们在 HEK 293T 细胞中均能成功表达;免疫荧光显示它们在 COS7细胞中均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且三个真核表达载体中只有 C3(824-1663)与 CLIC1有共定位。结论补体 C3及其缺失突变体 C3(1-840)和 C3(824-1663)在 HEK 293T、COS7细胞中均能高效表达,且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C3(824-1663)与 CLIC1蛋白有共定位。
作者:王二宁;陈丹丹;刘晓颖;范礼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了解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成功接受 PCI 的初发 AMI患者118例(治疗组,血样采集于 PCI 术前、术后12、24、48 h及随访期90 d)和仅接受诊断性冠脉造影(CAG)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对照组,血样采集于造影前、造影后12、24、48 h 及随访期90 d),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随访 PCI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的 IL-6、IL-18、hs-CRP、TNF-α、MMP-9基础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冠脉造影前后血清 IL-6、IL-18、hs-CRP、TNF-α、MMP-9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 IL-6、IL-18、hs-CRP、TNF-α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 <0.01);治疗组术后血清 MMP-9较治疗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中,MACE 组与无MACE 组比较,IL-6、IL-18、hs-CRP 及 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 患者 PCI 术后血清 IL-6、IL-18、hs-CRP 和 TNF-α水平短期内显著增高,PCI 操作可能诱发炎性反应;外周血炎症因子 IL-6、IL-18、hs-CRP、TNF-α高水平可能对初发 AMI 患者 PCI 术后可能发生的 MACE 及近期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邹治国;刘和俊;周碧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回顾性分析97例在白光内镜下疑诊为早期食管鳞癌或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窄带谱成像放大内镜(NBI-ME)检查,行靶向活检,终经内镜下切除或者手术切除确定病灶性质。分析病变的 NBI-ME 的形态特点,并与活检病理、内镜切除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进行对照。在97例患者中终确诊为鳞癌3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2例。NBI-ME 诊断为鳞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有95例,诊断准确性达97.9%。经过靶向活检,有10例原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炎症的患者被诊断为鳞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准确性提高52.6%。而根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的形态,对肿瘤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达到81.4%。
作者:王亚雷;冯慧;孙斌;许建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活化蛋白激酶 C 受体1(RACK1)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质粒,进行 RACK1突变体的表达、定位及其与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蛋白的共定位研究,为其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RACK1全长 cDNA 序列为模板,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RACK1-N (1-138)-FLAG、pcDNA3.1-RACK1-C (130-317)-FLAG;Western blot 法检测突变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技术了解突变体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共定位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 RACK1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质粒;Western blot 法检测到蛋白主要在胞质中表达,核内有部分表达;免疫荧光实验表明,RACK1及突变体蛋白主要定位在胞质与核膜,细胞核中也有少量表达,与 CLIC1蛋白存在共定位。结论成功构建了 RACK1缺失突变体,并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RACK1及突变体与 CLIC1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共定位,蛋白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为 RACK1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蓓华;朱亮亮;刘晓颖;范礼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标本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KRAS)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 B1(BRAF)驱动基因突变使用特异引物双扩增实时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ARMS-PCR)检测的可行性;了解 KRAS 和 BRAF 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为NSCLC 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9例NSCLC 患者肿瘤组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标本(FFPE),采用FFPE 样品 DNA 分离试剂盒(离心柱型)提取 DNA,使用sARMS-PCR 同时进行 KRAS 及 BRAF 基因突变检测。结果① KRAS 基因突变21例(21/89);其中KRAS 基因7种热点突变中,检出6种热点突变,均位于第12、13位密码子,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D 及G12V 位点突变,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C 及G12V 位点突变;未发现G12S 突变型;② BRAF 基因突变1例(1/89),突变位点为V600E,为女性,黏液腺癌;③未见KRAS 和BRAF 基因同时突变现象。结论临床使用sARMS-PCR 技术检测NSCLC 患者KRAS 和BRAF 基因突变有较强敏感性,且石蜡组织标本取材方便,可以作为两种基因的临床检测方法;KRAS 和BRAF 基因突变与年龄、吸烟史、病理分型等均无明显相关性,KRAS 基因突变与性别相关,男性高于女性;KRAS 与BRAF 基因是独立存在的。
作者:邵璐;侯丹阳;冷再君;徐修才;伍权;操乐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构建人 RunX2真核表达载体,观察 RunX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运用逆转录 PCR (RT-PCR)扩增、酶切、连接等基因重组技术将人 RunX2基因插入 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并经酶切、PCR、测序鉴定;将构建的 RunX2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 MCF-7细胞,利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 RunX2蛋白表达,用 MTT 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对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影响。结果构建的 RunX2真核表达载体在 MCF-7细胞中高表达 RunX2蛋白;发现高表达 RunX2的 MCF-7细胞活力增加,移动能力增强。结论构建的 RunX2真核表达载体能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赵明;范楚玲;郭强;汪思应;李菲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香烟暴露诱导的肺气肿小鼠肺组织中白介素-17A(IL-17A)以及白介素-22(IL-22)的变化以及戒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 IL-17A 和 IL-22的影响。方法采用香烟暴露法建立小鼠肺气肿模型,给予戒烟及 NAC 灌胃干预。采用 ELISA 法检测肺匀浆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7A 和 IL-22浓度。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香烟暴露可使小鼠肺组织发生肺气肿样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匀浆及 BALF 中,香烟暴露后 IL-17A 及 IL-22水平升高(P <0.05)。与香烟暴露组比较,戒烟及 NAC 灌胃后 IL-17A 及 IL-22水平下降(P <0.05)。肺匀浆及 BALF中 IL-22与 IL-17A 的比值逐渐降低。结论 IL-17A 及 IL-22与香烟暴露导致的小鼠肺组织中慢性炎症的发生有关。戒烟及 NAC 处理对吸烟导致的 IL-17A 及 IL-22变化有一定干预作用。
作者:冯迪;郭欣;梅晓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选择行桩核修复后再行烤瓷冠修复残根残冠103例,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1例用牙用根管钉光固化树脂进行桩核修复,52例行牙行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经过6~12个月的随访观察,牙用根管钉桩核组出现了2例冠根折断,4例脱落,成功率为88.24%(45/51),纤维桩核组出现了1例冠根折,1例脱落,成功率为96.15%(50/52)。纤维桩核烤瓷全冠修复是目前修复残根残冠的佳选择,但牙用根管钉光固化树脂核经济、简单,易操作,适合基层使用。
作者:洪礼琳;叶茂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仙游县居民肿瘤知识知晓度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康教育相关可行性建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对问卷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并用 EpiData、SPSS 等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居民的健康行为、健康态度以及健康知识知晓度存在差异,生活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居民获取癌症知识途径较单一,但获取意愿强烈。结论仙游县居民对肿瘤知识知晓程度参差不齐,且对癌症的早期表现知晓度较低,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教育当地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生命健康质量。
作者:梁栋;黄丹丹;郑慧楠;何李梅;陈江源;李雅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1,25-二羟维生素 D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4只BALB/c 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组。模型组经腹腔给予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给予100 ng/d 的1,25-二羟维生素 D3,正常对照组均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经腹腔及尾静脉注射给药。在每次给药后24 h 记录体重并采血,测量血小板计数,评价出血倾向。2周后处死小鼠并解剖,取骨髓涂片,镜下计数巨核细胞。从多方面评估1,25-二羟维生素 D3对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注射第10天开始,1,25-二羟维生素 D3治疗组小鼠进食量开始明显增加,精神和反应逐渐恢复;体重、血小板数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 <0.05);出血倾向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0.05);产板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高,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低,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对模型小鼠在一般情况的改善、体重及血小板数的上升、出血倾向的降低和促进骨髓血小板生成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影响。
作者:顾悦;刘莉侠;杨明珍;曾庆曙;黄震琪;吴炜;安福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IV)对高胰岛素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HMCs 为研究对象,用 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不同时间后对 HMCs 增殖的影响,筛选胰岛素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实验设正常组、高胰岛素(64 nmol/L)组、二碘苯(DPI 10μmol/L)组、抗氧化剂 Tempol(100μmol/L)组、PI3K/Akt 信号通路抑制剂 LY294002(10μmol/L)组与黄芪甲苷(As-Ⅳ25、50、100μmol/L)组。培养48 h 后,MTT 法检测 HMCs 的细胞增殖状况,DCFH-DA 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 Western blot 法检测 NADPH 氧化酶4(NOX4)、磷酸化蛋白激酶 B(p-PKB)(又称 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浓度增加与作用时间延长,胰岛素对 HMCs 增殖有促进作用且有量效与时效关系;与高胰岛素组比较,DPI 组、Tempol 组、LY294002组与 As-IV 25、50、100μmol/L 组均能有效抑制高胰岛素诱导的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内 ROS 含量,降低 NOX4、p-Akt、p-mTOR 蛋白的高表达(P <0.05,P <0.01)。结论胰岛素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促 HMCs 细胞增殖;As-IV 对高胰岛素诱导的 HMCs 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HMCs 的过度增殖,减少细胞内 ROS 生成,降低 NOX4、p-Akt、p-mTOR蛋白高表达有关。
作者:李贵平;李维祖;段文婷;李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试管婴儿的孕妇发生先兆流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试管婴儿孕妇发生先兆流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组选取因患先兆流产而住院的孕妇87例;对照组均来自于同期做试管婴儿且无先兆流产的孕妇,共92例,调查试管婴儿孕妇先兆流产的影响因素。应用 EpiData3.1数据库及 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秩和检验、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计算各影响因素与先兆流产的关联强度(OR值)及其95%CI。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研究对象的职业、文化程度、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研究对象在不良妊娠史、既往疾病史、不孕类型、不孕年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在移植时子宫内膜厚度、移植的胚胎数目、移植胚胎的周期类型、孕妇的焦虑评分显示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胚胎移植时子宫内膜的厚度、移植胚胎的周期类型、妊娠期心理压力是先兆流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169、0.304、0.898,95%CI 分别为1.005~1.361、0.135~0.683、0854~0.944)。结论移植时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的周期类型、妊娠期心理压力可能是先兆流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罗桂英;王蒙蒙;王春艳;强昌华;郑金鑫;潘发明;曹云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 C 结合蛋白1(PICK1)在小鼠肝纤维及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对人肝星状细胞株(LX-2)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 PICK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 LX-2活化,West-ern blot 测定 PICK1的蛋白表达情况;转染 PICK1过表达质粒至 LX-2中,再以 TGF-β1诱导活化,Western blot 检测PICK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 型胶原(Col1a1)和Smad2、3及其磷酸化水平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小鼠肝脏中 PICK1表达较高,随着肝纤维化的加重,PICK1的表达逐渐递减。TGF-β1诱导活化的 LX-2细胞中 PICK1表达降低。转染 PICK1过表达质粒后,TGF-β1诱导的α-SMA、Colla1的表达明显减少,且 Smad2、3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PICK1在纤维化肝组织及活化的 HSC 中表达下调。过表达 PICK1可抑制 TGF-β1诱导的 LX-2活化,可能是通过抑制 TGF-β/Smad 通路而发挥作用,为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作者:陈培杰;李俊;黄成;孟晓明;蔡双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大鼠和正常大鼠角膜上皮修复过程中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重塑的特点。方法9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DM组和正常对照组(NC)各45只(DM组均高脂喂养),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形成Ⅱ型 DM大鼠模型,于损伤后0 h(未损伤),16、48、72、120 h (每组5只)处死大鼠取角膜。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 Western blot 法观察 occludin 蛋白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变化。结果DM大鼠角膜上皮损伤愈合率较 NC 组大鼠明显延迟,DM组和 NC 组大鼠角膜上皮 occludin 蛋白在损伤后16、48 h 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损伤后0、72、120 h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可影响大鼠角膜上皮创伤修复过程中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蛋白的表达。
作者:黄晨晨;廖荣丰;汪枫;唐松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