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李建生;刘文斌;荚卫东;许戈良;马金良;余继海;葛勇胜
目的:探讨中青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亢)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PIN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的变化及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BMD)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青年甲亢患者150例为甲亢组,6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者为对照组。使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 DXA)分别测定受试者前臂(桡骨全部)、腰椎( L2~4)及股骨颈BMD;用ELISA法测定受试者PINP及β-CTx。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亢患者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钙( Ca)、磷( P)。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IOF)对伴有影响骨代谢疾病的中青年骨质疏松诊断定义,按BMD T值将甲亢组分为骨量正常组( ON组)、骨量减少组( OD组)及骨质疏松组( OP组),比较3组间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亢组PINP、β-CTx、Ca显著升高( P<0.01),前臂、L2~4及股骨颈BMD均降低(P<0.05)。甲亢患者中,OP组与 ON 组比较, PINP、β-CTx、FT3、FT4明显升高,TSH明显降低( P<0.01), OP组与OD组比较, PINP、β-CTx、FT3及T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OD组与ON组比较, PINP、β-CTx、TS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相关分析显示,中青年甲亢患者PINP、β-CTx分别与FT3、FT4呈正相关( P<0.05),与TSH及前臂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中青年甲亢患者骨转换加快,破骨细胞功能增强伴成骨细胞活性增加。 PINP及β-CTx联合BMD检测可更准确的反映中青年甲亢患者骨代谢情况。
作者:陈玮;徐将;陈超;祝捷;王计艳;吴玉洁;董林;杨光伟;邢学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比较。方法收集51~72岁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盲终点评估的临床试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28例):低剂量氨氯地平(2.5 mg/d)+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B组(27例):低剂量氨氯地平(2.5 mg/d)+替米沙坦(40 mg/d),计划治疗随访3年。观察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 A、B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 A组85.7%(1年)、89.3%(2年)和96.4%(3年)和B组66.7%(1年)、85.2%(2年)和96.3%(3年),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基线值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资料分析提示患者多为高危人群,随机分配良好;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仅在第1年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的血压达标率高于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的血压达标率。
作者:雷蔚;莫新玲;谢福生;刘琼;廖发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RNA干扰阻断T24细胞中Eg5基因的表达,研究Eg5基因对 T24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T24细胞株分为3组:干扰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化学合成针对Eg5的小干扰RNA,通过脂质体转染至T24细胞中,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T24细胞中Eg5蛋白表达,采用台盼蓝拒染实验检测细胞死亡率,用噻唑蓝( MTT)比色分析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干扰组Eg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干扰组细胞死亡率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扰组的克隆形成率下降,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MTT结果提示,干扰Eg5基因表达后,T24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Eg5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起重要作用,干扰Eg5基因能有效抑制T24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促进细胞死亡,以Eg5为靶点有望成为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新基因靶点。
作者:陈杰勋;于德新;张志强;王铮;谢栋栋;王毅;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 TGP)对糖尿病肾脏组织中内质网应激( ERS )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TGP给药组[50、100、200 mg/(kg·d)灌胃]。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8周后留取适量肾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PERK)及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 p-eIF2α)蛋白的表达。结果各TGP给药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UA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PERK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以及GRP78、p-eIF2α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均显著增加( P<0.01)。与模型组相比, TGP各给药组大鼠GRP78、p-PERK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以及p-eIF2α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中ERS反应明显,TGP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可能与抑制ERS反应有关。
作者:武晓旭;章超群;许坤;徐兴欣;吴永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 HL)影响小鼠睾丸睾酮合成机制及辛伐他汀( SIMV)的干预作用。方法1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HL 组、SIMV 组和正常对照组( CTRL组);4个月后测血脂、体重;3β-HSD免疫组化法检测睾丸间质细胞; 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 StAR)与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的表达。结果① HL组和SIMV组体重、总胆固醇( TC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明显高于CTRL组( P<0.05);SIMV组体重和TC比HL组显著下降(P<0.05),LDL-C无明显变化。② HL组StAR和P450scc的mRNA与蛋白表达较 CTRL 组显著下调(P <0.05,P <0.01);SIMV组较HL组则两者表达均升高(P<0.01)。③3β-HSD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IMV可以改善HL引起的睾丸间质细胞合成睾酮能力下调。
作者:王慧君;吕正梅;戎玉罗;王琦;叶宁宁;程媛媛;张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采用皮下( A组)及腹腔( B组)2种途径将HL-60细胞接种于经环磷酰胺预处理的SCID小鼠。 C组小鼠不做处理作为正常对照。比较不同接种方法构建的小鼠HL-60白血病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皮下、腹腔注射培养的HL-60细胞于SCID小鼠体内均可成瘤。皮下注射成瘤时间短,存活时间长;腹腔注射成瘤时间长,存活时间短。腹腔注射脏器浸润较皮下成瘤严重。接种细胞4周后,B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较A和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和B两组小鼠外周血都有白血病细胞浸润,但是比例较低,不超过3%。
作者:单武林;章成芳;马筱玲;常文娇;戴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天麻素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组,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0.1、0.2、0.4 g/kg),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MIRI模型,分别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介素-6( IL-6)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中肌浆网Ca2+-ATP酶( SERCA)的变化。结果0.2、0.4 g/kg 天麻素预处理后,血清及心肌组织中TNF-α和IL-6的含量均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SERCA的含量均升高( P<0.01)。结论天麻素预处理减轻大鼠MIRI的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以及增加SERCA含量有关。
作者:位凯;王飞;张瑾;李珍;沈兵;王烈成;孔德虎;胡金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国人群中血清胸腺激酶1(TK1)与乳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 CNKI)、万方、维普、PubMed 数据库,结合文献追溯和采用公共搜索引擎( www. baidu. com; scholar. google. com)网上检索,收集所有关于中国人群中血清TK1与乳腺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以血清TK1与乳腺疾病的相关性的相对危险度(RR)值及标化均数差(SMD)值为效应指标,各资料间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定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发表偏倚通过漏斗图和Egger′s线性回归检验进行评估。统计分析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Egger’ s线性回归检验选用STATA 10.0软件计算。结果共入选相关文献15篇, Meta分析显示血清TK1在乳腺癌患者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K1在淋巴结转移及无转移组间以及不同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TK1水平对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对预测及评估乳腺癌患者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以及评估乳腺癌分期的参考价值较低。
作者:孙晨宇;王本忠;裴静;许骏;张一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HPT)是慢性肾脏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认为抗衰老蛋白α-Klotho与SHPT关系密切。现综述近年来α-Klotho对钙、磷代谢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旨在进一步阐明α-Klotho蛋白在肾性SHP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闫军放(综述);郝丽;张凌(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选取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利用Sysmex 4000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血红蛋白( Hb)、白细胞计数( WBC)、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等指标,根据患者的各项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进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同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价RDW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死亡率的预测价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RDW值随着APACHE Ⅱ评分和患者死亡率的增高而逐渐升高,且3组间RDW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当RDW和APACHE Ⅱ评分在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死亡率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和0.61,两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1。
作者:王宝凤;姚艳丽;杨凯;袁靖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中文版修订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C)和童年创伤问卷( CTQ)对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71例正常健康者进行评估,分析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组RSAS-C评分(13.32±6.12)、RPAS-C评分(19.04±8.53)、CTQ总分(47.63±13.49)及其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0.40±5.05,16.80±7.89,38.82±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组RSAS-C评分、RPAS-C评分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呈正相关(rs =0.266~0.439,P<0.01);患者组RSAS-C评分(rs =0.419,P<0.01)和RPAS-C评分(rs =0.322,P<0.01)与CTQ总分呈正相关,控制PANSS总分后,快感缺失评分与童年创伤评分间的相关性仍存在。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快感缺失程度较高,与童年创伤经历之间存在关联,提示早年的创伤经历可能会影响个体对躯体及社会交往快乐的体验能力。
作者:马玉婷;董毅;汪凯;赵菁;王龙;刘勇;张玉;李慧;耿峰;陈学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肺炎、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按照入组标准纳入AECOPD患者40例,肺炎患者40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抽取AECOPD、肺炎、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全血,检测 HMGB1( ELISA法)水平,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肺癌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 CYFRA21-1)等。结果 AECOPD、肺炎、肺癌患者血清HMGB1浓度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 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ECOPD及肺炎患者HMGB1水平与WBC( P=0.008,P=0.002)及CRP(P=0.001, P=0.001)均呈正相关,NSCLC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CEA和CYFRA21-1( P=0.036, P=0.008)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MGB1水平在AECOPD、肺炎、肺癌患者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在呼吸系统炎症性疾病及肺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提示。
作者:崔正森;李菡;姜宝珍;张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选用人巨细胞病毒( HCMV)抗原性强且亲水性较高片段构建融合抗原表达质粒,诱导其表达,纯化目的蛋白;并初步鉴定其免疫反应性。方法通过Protean软件分析了HCMV UL32、UL44、UL83序列,设计合理引物;各基因片段用Overlap方法连接,并引入BglⅡ、BamHⅠ酶切位点,使之可通过酶切与质粒pQE-80L连接。重组质粒转化入感受态BL21(DE3)菌株,经PCR、酶切鉴定目的基因后再诱导、表达、纯化,获得目的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免疫反应性。结果诱导后的重组菌pQE80-L-UL32-UL44-UL83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证实蛋白表达在包涵体。纯化后获得大小约为52 ku的目的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重组嵌合抗原能与HC-MV阳性血清有反应。结论构建了重组嵌合抗原表达质粒,并诱导、表达、纯化获得目的蛋白。 Western blot法鉴定嵌合抗原是HCMV特异性抗原且有免疫反应性。
作者:曾宪聪;汪小五;陈伟;王林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 Treg)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平衡关系变化,探讨其在 COPD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22例肺功能正常不吸烟者( A组)、22例肺功能正常吸烟者( B组)以及36例稳定期COPD患者( C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提取外周单个核细胞( PBMC)中的 Th17和 Treg的表达及平衡关系的变化。结果 C组外周血Th17的表达率明显高于 B组及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Th17细胞外周血中的表达高于A组( P<0.01); C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率高于A 组(P <0.01)和 B 组(P <0.01),B 组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Th17/Treg比值C组明显高于A组和 B 组,A 组和 C 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但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数据汇总分析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与吸烟量呈正相关( P<0.01), Th17/Treg的比值与吸烟量无明显相关性( P>0.05);3组数据分析 Th17细胞、Treg细胞以及 Th17/Treg 比值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预计值(%)和FEV1/用力肺活量( FVC)(%)呈负相关。结论 C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机制;C组的Th17/Treg比值升高,平衡失调,可能是COPD发病的免疫机制;Th17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吸烟量呈正相关,与FEV1/预计值(%)及FEV1/FVC(%)呈负相关。
作者:严青;徐晓玲;夏淮玲;徐飞;陈军;刘辉;石建邦;李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 )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与炎性标志物和透析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APD超过2个月的患者101例,根据患者炎性标志物与透析相关指标水平分组,比较各组间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测量肺活量( VC)、用力肺活量( 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流速(PEF)、75%大呼气流量( MEF75)、50%大呼气流量( MEF50)、25%大呼气流量( MEF25)、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 )、大通气量(MVV)、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来检测肺功能,数据以VC%、FVC%、FEV1%、PEF%、MEF75%、MEF50%、MEF25%、MMEF%、MVV%和DLCO%呈现, CAPD患者均明显低于正常者(P <0.05)。分组比较显示 C-反应蛋白(CRP)≥10 mg/L患者的 VC%、FVC%、PEF%、DLCO%水平明显低于CRP<10 mg/L患者(P<0.05);血清白蛋白(Alb)<35 g/L患者DLCO%水平明显低于Alb≥35 g/L患者(P<0.05);总尿素氮清除指数( Kt/v )<1.7患者 MEF50%、MEF25%、MMEF%、MVV%明显低于总Kt/v≥1.7患者(P<0.05);残余肾小球滤过率( rGFR)<1 ml/min 的患者 MEF25%、DL-CO%明显低于rGFR≥1 ml/min患者(P<0.05);标准化蛋白氮呈现率(nPNA)<1 g/(kg·d)的患者FVC%、PEF%、MEF75%、MMEF%、MVV%明显低于nPNA≥1 g/( kg·d)患者(P<0.05)。结论 CAPD患者血清 CRP水平升高、Alb水平降低及透析不充分、残余肾功能( RRF)下降可能与肺功能损害有关。
作者:齐向明;沈裕欣;胡志伟;张培;吴永贵;张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是否与内质网应激( ERS)有关。方法采用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 HCD )建立 NAFLD小鼠模型,非诺贝特40 mg/( kg·d)灌胃治疗2周,葡萄糖耐量试验( 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 ITT)分析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检测血清血脂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PARα)、ERS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和转录因子 GADD153( CHOP )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饮食( SCD)组相比,HCD组小鼠胰岛素抵抗明显,血清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P<0.01,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1),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脂滴形成,可见气球样变的肝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PPARα、GRP78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 HCD 组相比, HCD +非诺贝特( HCF)组小鼠血清TG明显降低( P<0.05),肝细胞脂滴含量、变性肝细胞及浸润的炎细胞明显减少, PPARα、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非诺贝特有明显的改善NAFLD小鼠胰岛素抵抗、降低TG的作用,这可能与激活PPARα及减轻ERS有关。
作者:沈馨茹;鲁云霞;章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远端缺血预处理( RIPC)对严重失血性休克大鼠在体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体重300~350 g,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 C组)、失血性休克组( S 组)、RIPC组( R组)、RIPC +线粒体KATP通道阻滞剂组( B组),每组8只。采用经大鼠颈动脉60 min内放血占总血容量50%,观察30 min后经颈静脉30 min回输释放的血液建立严重失血性休克和复苏模型。在放血前双侧后肢以止血带捆绑阻断血流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4个循环形成RIPC。 B组在RIPC前15 min经颈静脉注入线粒体KATP通道阻滞剂(5-羟基葵酸盐)10 mg/kg。 C组所有手术操作同S组,但不放血。持续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 MAP)到血液回输后2 h,在放血前、放血后、输血前、输血后即刻、输血后1、2 h用彩色超声仪测量心输出量( 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肌做功指数(MPI)、左室后壁厚度(LVPWD)。结果在失血和休克阶段,与 C 组比较, S 组、B 组和 R 组 MAP、CO、LVEF、LVFS均降低(P<0.01),MPI、 LVPWD升高(P<0.01);血液回输后,与 C 组比较, R 组 MAP、CO、LVEF、LVFS、MPI、LVP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S组和B组MAP、CO、LVEF、LVFS明显降低( P<0.01), MPI、LVPWD明显升高(P<0.01);S组和B组各心脏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IPC明显保护严重失血性休克大鼠在体心脏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线粒体KATP通道激活有关。
作者:胡宪文;蒋玲玲;刘晓芬;吴云;李云;张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元(ATG)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和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ATG对小鼠脾细胞的毒性;H3-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ATG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抑制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和白介素2(IL-2)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通路相关蛋白(mTOR、P70S6K、Akt、AMPK、Raptor)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ATG对小鼠脾细胞无显著毒性;ATG显著抑制了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ATG显著减少了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淋巴因子IFN-γ和IL-2的含量,且具有浓度依赖性;ATG显著降低了mTOR和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增加了上游AMPK和Raptor的磷酸化,而Akt的磷酸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ATG可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并减少 IFN-γ、IL-2的分泌,该作用可能与其增强AMPK、Raptor 的磷酸化,抑制 mTOR、P70S6K 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陆明;姬飞虹;张林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转染 CDX2基因后人胃癌细胞系 BGC-823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pEGFP-C1-CDX2和空载体pEGFP-C1至人胃癌细胞系BGC-823中,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CDX2基因的表达。应用人类表达谱芯片Affymetrix 2.0对两组细胞同时进行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以表达差异≥2.0或≤0.5倍为限),选择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验证。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CDX2转染人胃癌细胞BGC-823差异表达基因599个,其中上调基因275个,下调基因324个,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信号转导、蛋白酶活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等方面;Real-time PCR 检测部分差异表达基因 DKK3、FOXP1、TWIST1、GATA6、RUNX3和BMP2,其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确定芯片结果可靠。结论应用人类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出CDX2转染人胃癌细胞BGC-823后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讨CDX2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作者:陈晓双;秦蓉;储婧;陈宗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收集胃食管反流病( GERD)患者189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 RE)患者56例,非糜烂性反流病( NERD)患者133例,以3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GERD组及对照组填写反流性疾病问卷( RDQ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 GERD患者接受埃索美拉唑40 mg/d治疗2周。结果显示GERD组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05);RE患者与NER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GER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NERD、焦虑抑郁状态是质子泵抑制剂( PPI)疗效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NERD是PPI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王伟伟;王亚雷;许建明;李仁君;吴军;张开光;牛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