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睾酮补充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杨佳佳;张贤生;高晶晶;汤冬冬;叶元平;郝宗耀;周骏;张翼飞;樊松;梁朝朝

关键词:睾酮, 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代谢综合征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睾酮补充治疗( TST)对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LOH)合并代谢综合征( M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合并有男性LOH和MS的患者,以3∶1的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口服十一酸睾酮(每次40 mg,每日2次,餐后服用);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各项指标水平差异,分析TS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采用TST ;3个月后中老年男性症状问卷( AMS)评分、睾酮水平、空腹胰岛素( 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MS指标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表(IIEF-5)评分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 AMS 评分为(23.5±2.7)分,睾酮水平为(18.2±5.3) nmol/L,均达到正常范围, IIEF-5评分、腰围( W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FINS及ISI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各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血红细胞计数( RBC)、血红蛋白( Hb)及红细胞压积( HC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TST对LOH合并MS安全有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垂直双蒂法巨乳缩小术的临床应用

    采用垂直双蒂结合腺体旋转蒂法,对7例乳房肥大患者行改良McKissock法切除乳房下方及两侧的乳腺组织,且保留乳头外上方部分腺体共同为蒂(蒂部保留了T4肋间神经外侧皮质深浅支),旋转折叠腺体,固定于乳晕下方。该组患者,除1例右侧乳房乳晕下术区血肿(经处理后恢复、无感觉丧失),其余患者术后乳房形态良好,乳头乳晕感觉正常或稍减退,色泽如常;切口均Ⅰ期愈合。

    作者:李凤;曹东升;谢娟;李红红;陈增红;朱邦中;鲍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胸腔镜下R4交感神经链联合R3侧枝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

    目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R4(第4肋骨表面交感神经主干)交感神经链联合R3(第3肋骨表面交感神经主干)侧枝切断术与单纯R4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 PH)的疗效,以及术后代偿性多汗等并发症,探讨旁路纤维( Kuntz束支)在手汗支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连续就诊的重度手汗症患者120例,依据患者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为A组(施行R4联合R3侧枝切断术)60例、B组(施行单纯R4切断术)60例。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评估患者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到患者91例(75.8%),其中A组51例,B组40例。术后6个月,A、B两组双手出现中度出汗分别为1例(1.96%)、3例(7.5%),轻度出汗2例(3.9%)、5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两组代偿性出汗分别为30例(58.82%)、31例(7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VATS)治疗手汗症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较高。在单节段R4切断基础上增加R3侧枝的预防性切除,可增加患者术后手掌效果,更接近于生理状态,且不增加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

    作者:李彩伟;朱彦君;李玉华;伍青;吴科;张希东;王桂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葛根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方法10周龄SPF级SD 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势模型组、替勃龙组(1.25 mg/kg)和葛根总黄酮(50、100、200 mg/kg)给药组。各给药组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持续12周。12周后,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各组大鼠右股骨骨密度(BMD)和骨矿物含量(BMC),三点弯曲实验测左股骨生物力学的性能,左胫骨HE染色做组织形态学分析。 ELISA法测尿液的羟脯氨酸( HOP)、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LP)、卵泡生成素( 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激素(E2)水平,RT-PCR法检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mRNA的水平。结果葛根总黄酮(100、200 mg/kg)可显著增加去势大鼠右股骨BMD、左股骨生物力学性能,上调下丘脑GnRH mRNA表达,并可降低尿液HOP、血清BALP、FSH和LH的水平,减少骨吸收。结论葛根总黄酮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有保护和预防性治疗的作用。

    作者:陈冠儒;陈飞虎;葛金芳;王晓宇;詹侠;朱娇;武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法替尼和吉非替尼分别联合培美曲塞对人肺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阿法替尼(BIBW2992)和吉非替尼分别与培美曲塞联合对肺腺癌细胞 PC-9(突变敏感型)、H1975(T790M耐药型)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BIBW2992和吉非替尼对细胞胸苷酸合成酶( TS)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BIBW2992、吉非替尼以及培美曲塞单独作用后, PC-9和H1975细胞均明显凋亡,同时细胞增殖受到不同程度抑制。BIBW2992与培美曲塞联合在PC-9、H1975细胞中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较单药组均有明显提高(P <0.05),而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联合仅在PC-9细胞中提高单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P <0.05)。BIBW2992在PC-9、H1975细胞中均显著降低TS表达,而吉非替尼在 H1975细胞中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BIBW2992可以克服T790M突变耐药,并且与培美曲塞联合对PC-9、H1975细胞呈协同增效作用;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联合仅对PC-9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能主要与下调TS表达作用有关。

    作者:边劲;王琳;寻琛;黄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 TGP)对糖尿病肾脏组织中内质网应激( ERS )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TGP给药组[50、100、200 mg/(kg·d)灌胃]。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8周后留取适量肾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PERK)及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 p-eIF2α)蛋白的表达。结果各TGP给药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UA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PERK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以及GRP78、p-eIF2α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均显著增加( P<0.01)。与模型组相比, TGP各给药组大鼠GRP78、p-PERK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以及p-eIF2α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中ERS反应明显,TGP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可能与抑制ERS反应有关。

    作者:武晓旭;章超群;许坤;徐兴欣;吴永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线粒体KATP通道介导远端缺血预处理对严重失血性休克大鼠在体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远端缺血预处理( RIPC)对严重失血性休克大鼠在体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体重300~350 g,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 C组)、失血性休克组( S 组)、RIPC组( R组)、RIPC +线粒体KATP通道阻滞剂组( B组),每组8只。采用经大鼠颈动脉60 min内放血占总血容量50%,观察30 min后经颈静脉30 min回输释放的血液建立严重失血性休克和复苏模型。在放血前双侧后肢以止血带捆绑阻断血流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4个循环形成RIPC。 B组在RIPC前15 min经颈静脉注入线粒体KATP通道阻滞剂(5-羟基葵酸盐)10 mg/kg。 C组所有手术操作同S组,但不放血。持续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 MAP)到血液回输后2 h,在放血前、放血后、输血前、输血后即刻、输血后1、2 h用彩色超声仪测量心输出量( 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肌做功指数(MPI)、左室后壁厚度(LVPWD)。结果在失血和休克阶段,与 C 组比较, S 组、B 组和 R 组 MAP、CO、LVEF、LVFS均降低(P<0.01),MPI、 LVPWD升高(P<0.01);血液回输后,与 C 组比较, R 组 MAP、CO、LVEF、LVFS、MPI、LVP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S组和B组MAP、CO、LVEF、LVFS明显降低( P<0.01), MPI、LVPWD明显升高(P<0.01);S组和B组各心脏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IPC明显保护严重失血性休克大鼠在体心脏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线粒体KATP通道激活有关。

    作者:胡宪文;蒋玲玲;刘晓芬;吴云;李云;张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系统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系统(V1.02)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CTO)患者121例,根据是否使用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分组,60例为对照组,单独采用冠状动脉介入影像定量分析系统辅助PCI。61例为观察组,结合三维可视化系统( V1.02)辅助PCI。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医患X线辐射暴露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介入成功率分别为88.5%(54/61)和7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61)和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75.9±9.2) min和(101.5±15.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三维可视化系统( V1.02)应用于CTO介入诊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夹层及血管穿孔破裂等并发症,缩短医患X线辐射暴露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云;晋军;成小凤;胡建波;何永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间隙的三维有限元建模及实验验证

    对志愿者头颅部进行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软件进行实体模型的重建,优化后导入Ansys 软件中赋值及网格划分,建立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包含微型种植体、直丝弓托槽、牙列、牙周膜、牙槽骨的下颌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模拟与临床基本相符。

    作者:吴映燕;蒋勇;陈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抑制剂在白藜芦醇治疗佐剂性关节炎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 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在白藜芦醇治疗佐剂性关节炎(AA)的滑膜组织和关节软骨中的表达,探讨MMP-1及TIMP-1的异常表达是否参与AA的发病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50只)。模型组弗氏完全佐剂注射诱导关节炎12 d后,在其足趾出现继发性免疫炎症反应时,又随机分成4组: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5 mg/kg)、白藜芦醇高剂量组(15 mg/kg)、阳性对照雷公藤多苷组(100 mg/kg)。大鼠每天均灌胃给予溶媒或药物,持续16 d后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MMP-1、TIMP-1表达;滑膜组织匀浆,Western blot法检测MMP-1、TIMP-1蛋白含量。结果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模型组大鼠病理损害程度,模型组滑膜组织MMP-1、TIMP-1高表达,白藜芦醇治疗组能抑制MMP-1、TIMP-1的高表达,在抗关节炎的作用上有相关性。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抑制AA大鼠的炎症作用,防止关节退变的病理变化,其机制与调节大鼠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滑膜组织和关节软骨的表达有关。

    作者:安梅;孙和炎;卢锦森;马中飞;纵何香;叶桂萍;郭利梅;何舒宁;陈晓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Eg5基因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通过RNA干扰阻断T24细胞中Eg5基因的表达,研究Eg5基因对 T24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T24细胞株分为3组:干扰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化学合成针对Eg5的小干扰RNA,通过脂质体转染至T24细胞中,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T24细胞中Eg5蛋白表达,采用台盼蓝拒染实验检测细胞死亡率,用噻唑蓝( MTT)比色分析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干扰组Eg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干扰组细胞死亡率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扰组的克隆形成率下降,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MTT结果提示,干扰Eg5基因表达后,T24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Eg5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起重要作用,干扰Eg5基因能有效抑制T24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促进细胞死亡,以Eg5为靶点有望成为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新基因靶点。

    作者:陈杰勋;于德新;张志强;王铮;谢栋栋;王毅;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剂量氯吡格雷联合丹皮酚抗血小板聚集研究

    目的:考察小剂量氯吡格雷联合丹皮酚给药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方法利用二磷酸腺苷体外诱导血小板聚集,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重量和小鼠出血时间等指标评价联合给药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联合给药能显著抑制大鼠血小板大聚集率、降低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重量并延长小鼠出血时间;且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明显强于氯吡格雷和丹皮酚。结论小剂量氯吡格雷联合丹皮酚给药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明显强于氯吡格雷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孙爱华;周碧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非诺贝特保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是否与内质网应激( ERS)有关。方法采用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 HCD )建立 NAFLD小鼠模型,非诺贝特40 mg/( kg·d)灌胃治疗2周,葡萄糖耐量试验( 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 ITT)分析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检测血清血脂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PARα)、ERS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和转录因子 GADD153( CHOP )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饮食( SCD)组相比,HCD组小鼠胰岛素抵抗明显,血清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P<0.01,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1),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脂滴形成,可见气球样变的肝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PPARα、GRP78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 HCD 组相比, HCD +非诺贝特( HCF)组小鼠血清TG明显降低( P<0.05),肝细胞脂滴含量、变性肝细胞及浸润的炎细胞明显减少, PPARα、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非诺贝特有明显的改善NAFLD小鼠胰岛素抵抗、降低TG的作用,这可能与激活PPARα及减轻ERS有关。

    作者:沈馨茹;鲁云霞;章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外科胸腺切除术治疗的行52例重症肌无力( MG)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症状缓解15例,改善26例,无变化8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为78.8%。Osseman分型、术前病程长短、术前溴吡斯的明用量及是否合并胸腺瘤是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外科治疗MG具有良好的疗效,围术期做好充分准备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降低术后危象的发生。

    作者:赵元;于在诚;胡旭;张仁泉;王云海;刘伟;左剑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α-Klotho蛋白在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作用

    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HPT)是慢性肾脏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认为抗衰老蛋白α-Klotho与SHPT关系密切。现综述近年来α-Klotho对钙、磷代谢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旨在进一步阐明α-Klotho蛋白在肾性SHP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闫军放(综述);郝丽;张凌(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稳定期COPD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Treg的表达及平衡关系变化

    目的:观察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 Treg)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平衡关系变化,探讨其在 COPD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22例肺功能正常不吸烟者( A组)、22例肺功能正常吸烟者( B组)以及36例稳定期COPD患者( C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提取外周单个核细胞( PBMC)中的 Th17和 Treg的表达及平衡关系的变化。结果 C组外周血Th17的表达率明显高于 B组及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Th17细胞外周血中的表达高于A组( P<0.01); C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率高于A 组(P <0.01)和 B 组(P <0.01),B 组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Th17/Treg比值C组明显高于A组和 B 组,A 组和 C 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但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数据汇总分析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与吸烟量呈正相关( P<0.01), Th17/Treg的比值与吸烟量无明显相关性( P>0.05);3组数据分析 Th17细胞、Treg细胞以及 Th17/Treg 比值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预计值(%)和FEV1/用力肺活量( FVC)(%)呈负相关。结论 C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机制;C组的Th17/Treg比值升高,平衡失调,可能是COPD发病的免疫机制;Th17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吸烟量呈正相关,与FEV1/预计值(%)及FEV1/FVC(%)呈负相关。

    作者:严青;徐晓玲;夏淮玲;徐飞;陈军;刘辉;石建邦;李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Ezrin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局部组织中Ezrin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对3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实验组)和16例股骨颈骨折(对照组)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中Ezr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同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Ezrin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职业及病因无关,但与疾病分期有关。结论 Ezrin可能参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过程,并可能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罗正亮;李旭;尚希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牛蒡子苷元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元(ATG)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和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ATG对小鼠脾细胞的毒性;H3-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ATG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抑制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和白介素2(IL-2)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通路相关蛋白(mTOR、P70S6K、Akt、AMPK、Raptor)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ATG对小鼠脾细胞无显著毒性;ATG显著抑制了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ATG显著减少了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淋巴因子IFN-γ和IL-2的含量,且具有浓度依赖性;ATG显著降低了mTOR和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增加了上游AMPK和Raptor的磷酸化,而Akt的磷酸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ATG可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并减少 IFN-γ、IL-2的分泌,该作用可能与其增强AMPK、Raptor 的磷酸化,抑制 mTOR、P70S6K 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陆明;姬飞虹;张林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噬对巨噬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对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并研究其在巨噬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为研究对象,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为干预药物,空白处理作为对照组,金葡菌感染作为实验组,3-MA干预作为抑制组。金葡菌感染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Beclin1、LC3以及吞噬相关蛋白Rac1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吞噬现象。结果金葡菌感染RAW264.71 h后,实验组LC3Ⅱ和PI3K蛋白表达强( P<0.05),抑制组Beclin1和LC3Ⅱ表达显著降低(P<0.05),自噬颗粒聚集显著减少( P<0.05), Rac1表达显著降低( P<0.05),同时,RAW264.7吞噬金葡菌数目显著减少(P<0.05)。结论金葡菌诱导的自噬增强了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自噬抑制剂3-MA抑制PI3K活性的同时,减弱了巨噬细胞自噬吞噬金葡菌的能力。

    作者:吕允相;吴惠梅;方磊;刘荣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脂血症对小鼠睾丸StAR和P450 scc表达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 HL)影响小鼠睾丸睾酮合成机制及辛伐他汀( SIMV)的干预作用。方法1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HL 组、SIMV 组和正常对照组( CTRL组);4个月后测血脂、体重;3β-HSD免疫组化法检测睾丸间质细胞; 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 StAR)与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的表达。结果① HL组和SIMV组体重、总胆固醇( TC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明显高于CTRL组( P<0.05);SIMV组体重和TC比HL组显著下降(P<0.05),LDL-C无明显变化。② HL组StAR和P450scc的mRNA与蛋白表达较 CTRL 组显著下调(P <0.05,P <0.01);SIMV组较HL组则两者表达均升高(P<0.01)。③3β-HSD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IMV可以改善HL引起的睾丸间质细胞合成睾酮能力下调。

    作者:王慧君;吕正梅;戎玉罗;王琦;叶宁宁;程媛媛;张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缬沙坦对人冠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gp91Phox的影响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人冠脉内皮细胞( HCAEC)氧化应激过程中gp91 Phox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体外贴壁培养HCAEC,不进行其他干预;实验组:相同培养条件下加入缬沙坦(10μmol/L)培养24 h。应用Western blot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细胞中gp91 Phox的水平,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结果实验组HCAEC中gp91 Phox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缬沙坦可以显著减少HCAEC中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的表达,从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

    作者:王成;韩卫星;吴继军;刘超;刘晓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