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间隙的三维有限元建模及实验验证

吴映燕;蒋勇;陈琳

关键词: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滑动法, 微型种植体
摘要:对志愿者头颅部进行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软件进行实体模型的重建,优化后导入Ansys 软件中赋值及网格划分,建立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包含微型种植体、直丝弓托槽、牙列、牙周膜、牙槽骨的下颌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模拟与临床基本相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及周期的影响

    养,每天取1块培养板用CCK-8检测其吸光度值( OD)。结果 CD45阴性表达,CD29、CD90、CD44阳性表达,3种完全培养基培养的BMSCs的表面标志物在前2代时差别较大,但在P3,P4时差别已较少,P4时均可以获得较纯的BMSCs;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点,G0/G1期:A、B、C 3组随着FBS浓度的增加,G0/G1期降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M期:在培养后的24 h,A、B、C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F=12.412),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消失;S期,3组均无差别;S+G2/M期随FBS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细胞活力结果显示,在24 h时A、B、C 3组的OD值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5.002),随时间的延长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这3种培养基在 P4能获得较纯的BMSCs;细胞周期及活力结果显示,3种完全培养基均能促进BMSCs的增长,3组之间不存在差异。体积分数为0.10的FBS已满足BMSCs的分离和扩增,要想在短期内获得较纯的BMSCs,原代培养使用体积分数为0.15,传代用0.10 FBS的完全培养基。

    作者:陈小丹;何家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Mortal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75( Mortal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 EMT)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Mortalin的表达,分析Mortalin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100例HCC患者癌组织中Mortalin、波形蛋白( Vimentin)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情况,判断Mortalin的表达与EMT、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ortalin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肝癌组织中高表达Mortalin的比率是7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9%和正常组织的10%(χ2=67.388,16.669;P<0.01)。 Mortalin的高表达与肝癌Edmondson分级、TNM分期、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Mortalin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 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显示,肝癌组织中Mortalin的表达与Vimentin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235, P<0.05),而高表达Mortalin的肝癌组织比低表达的有更高的MVD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30, P>0.05)。结论 Mortalin不能促进肝癌血管形成,但可能通过诱导肝癌组织的 EMT而参与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陈静;李建生;刘文斌;荚卫东;许戈良;马金良;余继海;葛勇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噬对巨噬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对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并研究其在巨噬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为研究对象,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为干预药物,空白处理作为对照组,金葡菌感染作为实验组,3-MA干预作为抑制组。金葡菌感染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Beclin1、LC3以及吞噬相关蛋白Rac1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吞噬现象。结果金葡菌感染RAW264.71 h后,实验组LC3Ⅱ和PI3K蛋白表达强( P<0.05),抑制组Beclin1和LC3Ⅱ表达显著降低(P<0.05),自噬颗粒聚集显著减少( P<0.05), Rac1表达显著降低( P<0.05),同时,RAW264.7吞噬金葡菌数目显著减少(P<0.05)。结论金葡菌诱导的自噬增强了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自噬抑制剂3-MA抑制PI3K活性的同时,减弱了巨噬细胞自噬吞噬金葡菌的能力。

    作者:吕允相;吴惠梅;方磊;刘荣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Ezrin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局部组织中Ezrin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对3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实验组)和16例股骨颈骨折(对照组)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中Ezr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同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Ezrin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职业及病因无关,但与疾病分期有关。结论 Ezrin可能参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过程,并可能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罗正亮;李旭;尚希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剂量睾酮补充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睾酮补充治疗( TST)对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LOH)合并代谢综合征( M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合并有男性LOH和MS的患者,以3∶1的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口服十一酸睾酮(每次40 mg,每日2次,餐后服用);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各项指标水平差异,分析TS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采用TST ;3个月后中老年男性症状问卷( AMS)评分、睾酮水平、空腹胰岛素( 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MS指标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表(IIEF-5)评分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 AMS 评分为(23.5±2.7)分,睾酮水平为(18.2±5.3) nmol/L,均达到正常范围, IIEF-5评分、腰围( W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FINS及ISI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各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血红细胞计数( RBC)、血红蛋白( Hb)及红细胞压积( HC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TST对LOH合并MS安全有效。

    作者:杨佳佳;张贤生;高晶晶;汤冬冬;叶元平;郝宗耀;周骏;张翼飞;樊松;梁朝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接种构建的SCID小鼠HL-60白血病模型生物学特性分析

    采用皮下( A组)及腹腔( B组)2种途径将HL-60细胞接种于经环磷酰胺预处理的SCID小鼠。 C组小鼠不做处理作为正常对照。比较不同接种方法构建的小鼠HL-60白血病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皮下、腹腔注射培养的HL-60细胞于SCID小鼠体内均可成瘤。皮下注射成瘤时间短,存活时间长;腹腔注射成瘤时间长,存活时间短。腹腔注射脏器浸润较皮下成瘤严重。接种细胞4周后,B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较A和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和B两组小鼠外周血都有白血病细胞浸润,但是比例较低,不超过3%。

    作者:单武林;章成芳;马筱玲;常文娇;戴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牛蒡子苷元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元(ATG)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和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ATG对小鼠脾细胞的毒性;H3-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ATG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抑制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和白介素2(IL-2)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通路相关蛋白(mTOR、P70S6K、Akt、AMPK、Raptor)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ATG对小鼠脾细胞无显著毒性;ATG显著抑制了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ATG显著减少了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淋巴因子IFN-γ和IL-2的含量,且具有浓度依赖性;ATG显著降低了mTOR和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增加了上游AMPK和Raptor的磷酸化,而Akt的磷酸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ATG可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并减少 IFN-γ、IL-2的分泌,该作用可能与其增强AMPK、Raptor 的磷酸化,抑制 mTOR、P70S6K 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陆明;姬飞虹;张林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葛根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方法10周龄SPF级SD 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势模型组、替勃龙组(1.25 mg/kg)和葛根总黄酮(50、100、200 mg/kg)给药组。各给药组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持续12周。12周后,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各组大鼠右股骨骨密度(BMD)和骨矿物含量(BMC),三点弯曲实验测左股骨生物力学的性能,左胫骨HE染色做组织形态学分析。 ELISA法测尿液的羟脯氨酸( HOP)、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LP)、卵泡生成素( 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激素(E2)水平,RT-PCR法检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mRNA的水平。结果葛根总黄酮(100、200 mg/kg)可显著增加去势大鼠右股骨BMD、左股骨生物力学性能,上调下丘脑GnRH mRNA表达,并可降低尿液HOP、血清BALP、FSH和LH的水平,减少骨吸收。结论葛根总黄酮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有保护和预防性治疗的作用。

    作者:陈冠儒;陈飞虎;葛金芳;王晓宇;詹侠;朱娇;武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天麻素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

    目的:探讨天麻素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组,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0.1、0.2、0.4 g/kg),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MIRI模型,分别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介素-6( IL-6)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中肌浆网Ca2+-ATP酶( SERCA)的变化。结果0.2、0.4 g/kg 天麻素预处理后,血清及心肌组织中TNF-α和IL-6的含量均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SERCA的含量均升高( P<0.01)。结论天麻素预处理减轻大鼠MIRI的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以及增加SERCA含量有关。

    作者:位凯;王飞;张瑾;李珍;沈兵;王烈成;孔德虎;胡金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非诺贝特保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是否与内质网应激( ERS)有关。方法采用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 HCD )建立 NAFLD小鼠模型,非诺贝特40 mg/( kg·d)灌胃治疗2周,葡萄糖耐量试验( 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 ITT)分析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检测血清血脂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PARα)、ERS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和转录因子 GADD153( CHOP )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饮食( SCD)组相比,HCD组小鼠胰岛素抵抗明显,血清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P<0.01,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1),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脂滴形成,可见气球样变的肝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PPARα、GRP78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 HCD 组相比, HCD +非诺贝特( HCF)组小鼠血清TG明显降低( P<0.05),肝细胞脂滴含量、变性肝细胞及浸润的炎细胞明显减少, PPARα、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非诺贝特有明显的改善NAFLD小鼠胰岛素抵抗、降低TG的作用,这可能与激活PPARα及减轻ERS有关。

    作者:沈馨茹;鲁云霞;章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缬沙坦对人冠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gp91Phox的影响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人冠脉内皮细胞( HCAEC)氧化应激过程中gp91 Phox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体外贴壁培养HCAEC,不进行其他干预;实验组:相同培养条件下加入缬沙坦(10μmol/L)培养24 h。应用Western blot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细胞中gp91 Phox的水平,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结果实验组HCAEC中gp91 Phox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缬沙坦可以显著减少HCAEC中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的表达,从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

    作者:王成;韩卫星;吴继军;刘超;刘晓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系统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系统(V1.02)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CTO)患者121例,根据是否使用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分组,60例为对照组,单独采用冠状动脉介入影像定量分析系统辅助PCI。61例为观察组,结合三维可视化系统( V1.02)辅助PCI。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医患X线辐射暴露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介入成功率分别为88.5%(54/61)和7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61)和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75.9±9.2) min和(101.5±15.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三维可视化系统( V1.02)应用于CTO介入诊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夹层及血管穿孔破裂等并发症,缩短医患X线辐射暴露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云;晋军;成小凤;胡建波;何永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茶素对实验性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的保护作用

    目的:考察儿茶素对实验性大鼠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结扎制备大鼠心衰模型;通过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脏重量指数、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醛固酮( ALD)和心钠肽( ANP)含量水平评价儿茶素疗效。结果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明显紊乱,心脏重量指数显著增加,同时AngⅡ、ALD和ANP浓度水平明显上升;儿茶素50、100 mg /( kg·d)连续2周治疗给药后能明显改善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脏重量指数、下调AngⅡ、ALD和ANP的含量水平。结论儿茶素对大鼠心衰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章琦;胡立群;尹长森;陈萍;李红旗;孙新;严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改良垂直双蒂法巨乳缩小术的临床应用

    采用垂直双蒂结合腺体旋转蒂法,对7例乳房肥大患者行改良McKissock法切除乳房下方及两侧的乳腺组织,且保留乳头外上方部分腺体共同为蒂(蒂部保留了T4肋间神经外侧皮质深浅支),旋转折叠腺体,固定于乳晕下方。该组患者,除1例右侧乳房乳晕下术区血肿(经处理后恢复、无感觉丧失),其余患者术后乳房形态良好,乳头乳晕感觉正常或稍减退,色泽如常;切口均Ⅰ期愈合。

    作者:李凤;曹东升;谢娟;李红红;陈增红;朱邦中;鲍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外科胸腺切除术治疗的行52例重症肌无力( MG)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症状缓解15例,改善26例,无变化8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为78.8%。Osseman分型、术前病程长短、术前溴吡斯的明用量及是否合并胸腺瘤是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外科治疗MG具有良好的疗效,围术期做好充分准备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降低术后危象的发生。

    作者:赵元;于在诚;胡旭;张仁泉;王云海;刘伟;左剑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法替尼和吉非替尼分别联合培美曲塞对人肺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阿法替尼(BIBW2992)和吉非替尼分别与培美曲塞联合对肺腺癌细胞 PC-9(突变敏感型)、H1975(T790M耐药型)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BIBW2992和吉非替尼对细胞胸苷酸合成酶( TS)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BIBW2992、吉非替尼以及培美曲塞单独作用后, PC-9和H1975细胞均明显凋亡,同时细胞增殖受到不同程度抑制。BIBW2992与培美曲塞联合在PC-9、H1975细胞中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较单药组均有明显提高(P <0.05),而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联合仅在PC-9细胞中提高单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P <0.05)。BIBW2992在PC-9、H1975细胞中均显著降低TS表达,而吉非替尼在 H1975细胞中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BIBW2992可以克服T790M突变耐药,并且与培美曲塞联合对PC-9、H1975细胞呈协同增效作用;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联合仅对PC-9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能主要与下调TS表达作用有关。

    作者:边劲;王琳;寻琛;黄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Eg5基因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通过RNA干扰阻断T24细胞中Eg5基因的表达,研究Eg5基因对 T24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T24细胞株分为3组:干扰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化学合成针对Eg5的小干扰RNA,通过脂质体转染至T24细胞中,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T24细胞中Eg5蛋白表达,采用台盼蓝拒染实验检测细胞死亡率,用噻唑蓝( MTT)比色分析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干扰组Eg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干扰组细胞死亡率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扰组的克隆形成率下降,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MTT结果提示,干扰Eg5基因表达后,T24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Eg5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起重要作用,干扰Eg5基因能有效抑制T24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促进细胞死亡,以Eg5为靶点有望成为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新基因靶点。

    作者:陈杰勋;于德新;张志强;王铮;谢栋栋;王毅;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间隙的三维有限元建模及实验验证

    对志愿者头颅部进行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软件进行实体模型的重建,优化后导入Ansys 软件中赋值及网格划分,建立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包含微型种植体、直丝弓托槽、牙列、牙周膜、牙槽骨的下颌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模拟与临床基本相符。

    作者:吴映燕;蒋勇;陈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含有CRISPR序列的噬菌体耐受菌的筛选

    人工设计合成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 CRISPR)序列特异性引物,将从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作为模板,采用PCR扩增方法筛选含有CRISPR系统的大肠埃希菌;利用噬菌斑法从医院未经消毒处理的污水中分离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经过PEG沉淀的方法浓缩得到高滴度的噬菌体,再用该筛选噬菌体感染上述含有CRISPR的大肠埃希菌以筛选耐受该噬菌体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后从70株大肠埃希菌中筛选到42株含有CRISPR序列的菌株,然后采用噬菌斑法分离到1株大肠埃希菌E. coli 147-30的裂解性噬菌体IME-EC1,在此基础上利用E. coli 147-30筛选到1株耐受噬菌体IME-EC1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命名为E. coli 147-30R1。

    作者:滑玉会;黄勇;张志毅;安小平;米志强;尹秀云;陈建魁;童贻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α-Klotho蛋白在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作用

    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HPT)是慢性肾脏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认为抗衰老蛋白α-Klotho与SHPT关系密切。现综述近年来α-Klotho对钙、磷代谢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旨在进一步阐明α-Klotho蛋白在肾性SHP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闫军放(综述);郝丽;张凌(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