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坤;李艳;王烈成;钟明奎
取有效的解剖学信息,应用MicroCT测量骨微细解剖结构,探讨MicroCT测量的准确性.应用MicroCT(HMX-225 Actis 4,日本),成人牙列完整的颌骨标本40例,进行上下颌骨的解剖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MicroCT与组织形态学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骨小梁、骨密度等几种MicroCT的观测指标,与骨形态学参数测量结果相似.MicroCT与组织形态学观测结果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作者:张迪;金东春;周聪;姜玲;张晓燕;黎卫星;金熙真;金光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三联7 d方案和标准三联10 d方案用于幽门螺杆菌(Hp)初次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收集240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组(EAL组,n=120)和标准三联组(EAC组,n=120).EAL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左氧氟沙星500 mg 1次/d,疗程7 d;EAC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疗程10 d.治疗结束4周后,采用14C尿素呼气实验判断根除结果.结果 共有219例完成随访,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根除率显示,EAL组为80.0%,EAC组为75.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符合方案(PP)分析Hp根除率,EAL组为88.9%,EAC组为82.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影响Hp根除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类型中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除率高于慢性胃炎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类型是Hp根除疗效的影响因素(OR=0.370,P=0.032).两组费用-效果比分别为302.40元和860.31元,EAL组远低于EAC组.结论 左氧氟沙星三联7 d疗法根除率较高、费用低、疗程短、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可以被推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初次治疗方案.
作者:罗玲玲;张磊;许建明;胡咏梅;卢春燕;王志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选择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刺辅助全麻组(A组)、全麻组(B组),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两组RBC-C3bRR及SOD于CPB结束开始回升,到术后24 h仍未达到术前水平,但A组高于B组(P<0.01);两组RBC-ICR及MDA于CPB结束后开始下降,A组低于B组(P<0.01),到术后24 h A组接近术前水平.针刺辅助全麻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义桥;王立奎;吴振;李元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室旁核(PVN)中活性氧(ROS)在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交感神经活动过度增强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和两肾一夹(2K1C)组,每组20只.根据Goldblatt方法复制2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无创套尾法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在体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肾交感神经活动(RSNA),采用立体定位仪进行核团定位微量注射.结果 2K1C组SBP、MAP和RSNA较Sham组明显升高;分别在Sham组和2K1C组双侧PVN中微量注射超氧阴离子清除剂4-羟基-2,2,6,6-四甲基氧基哌啶(Tempol)(0.2 mol/L)或者NADPH氧化酶抑制剂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APO)(0.01 mol/L)和氯化二亚苯基碘嗡(DPI)(0.01 mol/L)均可引起MAP、RSNA明显下降,并且与Sham组相比2K1C组MAP降低得更明显,而RSNA无明显变化;微量注射SOD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DETC)(0.1 mol/L)均可引起MAP、RSNA明显增加,并且与Sham组相比2K1C组MAP升高得更明显,而RSNA无明显变化.结论 PVN中ROS参与调节2K1C高血压大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血压升高.
作者:邹坤;李艳;王烈成;钟明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及病理组织调节性T细胞(Treg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CD4+CD25+Foxp3+Tregs/CD4+T)的比率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患者病理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s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CD4+T细胞的比率分别为(7.46±0.85)%和(7.79±1.19)%,与对照组(6.65±0.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结直肠癌病理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s的表达平均阳性细胞绝对数为(53.52±16.31)和(58.15±14.86),与癌旁组织(6.53±2.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及病理组织中Tregs的高表达可能具有肿瘤免疫的抑制作用,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吕承刚;李永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目前诊断肺癌的常规方法难以诊断早期肺癌,不能有效提高5年存活率.呼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呼气检测肺癌以及其他疾病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由于呼气检测方法具有非侵入性、无痛苦、不昂贵等优点,有望成为检测早期肺癌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呼气中的VOCs与人体新陈代谢的关系、影响人体呼气中VOCs浓度的因素、呼气采集方法以及呼气检测肺癌的分析技术研究进展.探讨了呼气诊断早期肺癌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作者:志中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含miR-194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miR-194稳定表达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方法 设计合成miR-194引物序列,PCR法从乳腺癌231细胞中扩增出目的片段,经双酶切后定向连入PIRESneo3载体,构建PIRESneo3/miR-194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测序检测其构建的正确性.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入MCF-7细胞,G418药物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稳定转染MCF-7细胞中miR-194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构建的PIRESneo3/miR-194质粒经酶切、测序等检验表明质粒构建成功,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miR-194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结论 成功构建了PIRESneo3/miR-194真核表达质粒以及稳定高表达miR-194的MCF-7细胞株.为进一步观察该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效应和以miR-194为靶点的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李佳;王本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选择行血管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患者20例,比较术前和术后1、6、24 h及2周患者静脉血浆P-选择素和内皮素1水平,患者术后的P-选择素和内皮素1水平明显升高.P-选择素和内皮素1水平在血管腔内治疗术后有一定程度的激活,术后监测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江涛;余昌俊;陈智勇;余康敏;陈昌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小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模型,研究大潮气量、高浓度氧疗以及不同机械通气时间对VILI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9组,对小鼠进行机械通气,再对小鼠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和炎症因子水平;小鼠肺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及损伤程度.结果 大潮气量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低潮气量组(P<0.05);高浓度氧疗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低浓度氧疗组(P<0.05),并且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4 h后,小鼠肺组织肺间隔明显增厚、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泡中出现渗出物,部分肺泡中出现红细胞的渗出等.结论 大潮气量、高浓度氧疗均产生了明显的VILI,主要表现为肺组织急性炎症反应、渗透性肺水肿、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武前枝;倪琛琛;张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吗啡预处理的延迟性保护机制对兔后肢肌缺血区具有类似缺血预处理(IPC)的远期保护作用.方法 取健康兔24只,随机均分成3组:① IPC组:右后肢接受5 min的缺血和5 min的再灌注,24 h后永久结扎股动脉.②吗啡预处理组:兔耳缘静脉注射吗啡3 mg/kg,24 h后操作同IPC组.③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3 mg/kg预处理,其余操作同IPC组.所有兔3 d后,切取小腿腓肠肌光镜下免疫组化检测缺血区血管再生情况,并用Masson染色测定梗死面积.结果 吗啡预处理后缺血区可观测到CD31染色阳性细胞,且数量明显低于IPC预处理组(P<0.05).梗死面积亦明显小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P<0.05),大于IPC预处理组.结论 吗啡预处理具有和IPC类似的促使缺血区微血管的再生作用.
作者:褚瑞;严中亚;方前进;王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与芍药苷(Pae)联合应用对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经知情同意,收集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正常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人滑膜细胞进行培养.取第3代人FLS,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0 μg/L)刺激,分别用rhTNFR:Fc(10 mg/L)、Pae(10-5 mol/L)及二者联合干预.MTT法检测人FLS的增殖反应,免疫组化法半定量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蛋白(TRADD)在FL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rhTNFR:Fc与Pae联合用药对FLS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rhTNFR:Fc和Pae单独给药组.rhTNFR:Fc、Pae及联合用药均能明显下调FLS 中TNFR1和TRAF2表达,上调TRADD表达;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能进一步上调TRADD表达,而对TNFR1和TRAF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rhTNFR:Fc和Pae联合用药对人FLS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独给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RADD有关.
作者:解国雄;吴华勋;陈镜宇;魏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厚度(144.5±15.3)μm,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区厚度(143.9±16.8)μm,术后1周厚度(156.8±35.6)μm,术后1个月厚度(150.5±34.1)μm,超声高能量组术后1周厚度(171.6±31.5)μm,术后1个月厚度(169.8±30.5)μm,低能量组术后1周厚度(155.5±19.2)μm,术后1个月厚度(153.6±18.8)μm.13只眼出现房水中度闪光,术前厚度(142.8±10.5)μm,术后1周(196.4±35.7)μm.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导致术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及黄斑水肿; 术中高超声能量可明显影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 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是预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有效指标.
作者:尤飞;温跃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mPTP)抑制剂环孢素A(CsA)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的作用以及mPTP作为靶目标肺保护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家兔40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CsA组、低分子右旋糖酐(LMD)组和I/R组.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细胞色素C(CytC)的含量,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线粒体的破坏情况.结果 CsA组肺组织CytC含量和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明显低于LMD组和I/R组,且LMD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和CytC含量均低于I/R组.结论 CsA能够在再灌注早期抑制mPTP的开放,减少I/R损伤肺组织的细胞凋亡,起到肺保护作用.
作者:方前进;严中亚;李建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以巢式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中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gD基因和HSV-2 gG基因并用测序确认的结果为参比,分析利用新生儿咽拭子检测相应病毒基因在诊断新生儿HSV先天性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顺产新生儿抗凝脐带血35份,同时采集咽拭子35份.采用检测HSV-1 gD基因和HSV-2 gG基因的PCR法检测新生儿脐带血和咽拭子标本DNA,阳性扩增结果确认后,比较咽拭子检测与脐带血检测结果,以及咽拭子检测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4个指标,分析新生儿咽拭子检测能否为诊断HSV先天性感染提供依据.结果 35份脐带血中HSV-1阳性率28.6%(10/35),咽拭子HSV-1阳性率25.7%(9/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带血中HSV-2阳性率22.8%(8/35),咽拭子HSV-2阳性率28.6%(10/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V-1两种标本检测一致率68.6%;HSV-2两种标本一致率77.1%.咽拭子HSV-1、HSV-2检测灵敏度分别为40.0%和62.5%,特异性分别为80.0%和84.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4.4%和5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和88.0%.结论 以新生儿脐带血单核细胞中HSV-1 gD基因和HSV-2 gG基因检测结果为参比,新生儿咽拭子检测与脐带血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咽拭子检测用于新生儿HSV先天性感染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鹏;姚娟;金艳;葛俊;李法锦;汪晓婷;吉阳;赵蕾;江龙凤;陈敬贤;王明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联素与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 选择GDM患者60例,正常糖耐量(NGT)孕妇44例,根据体重和身高计算晚孕期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比色法测定游离脂肪酸(FFA)水平;ELISA法检测所有孕妇血清中脂联素和RBP4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瘦素、IL-6、TNF-α水平.将两组孕妇的各指标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NGT组比较,GDM组的FPG、TG、TC、FFA、瘦素、IL-6、TNF-α、RBP4水平均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存在显著的炎性激活及胰岛素抵抗;HOMA-IR、RBP4、瘦素与IL-6、TNF-α呈正相关;ISI、脂联素与IL-6、TNF-α呈负相关.结论 GDM患者由于过度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导致显著的炎性激活,可能是GDM中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利春;陈冠军;叶俊良;黄大雁;刘治春;孙玉秀;汪凌云;陈莉;鲁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老年维吾尔族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维吾尔族心衰住院患者130例,按射血分数(LVEF)值分为LVEF正常心衰组(HFNEF)66例和LVEF降低心衰组(HFREF)64例;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41例、Ⅲ级组47例、Ⅳ级组42例;对照组60例.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LVEF、左心室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比值(E/A).分析NT-proBNP在各组间水平变化及差异.结果 在LVEF分组中,与对照组相比,心衰各组hs-CRP与NT-proBNP均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VEDD随着LVEF的减小有扩大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YHA心功能分级中,各组之间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NT-proBNP水平也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与hs-CRP、LVEDD、LAD、E/A呈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老年维吾尔族患者的NT-proBNP的水平随着心衰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能很好地反映左室功能.
作者:程寅;冯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24枚冷冻胚胎以及38枚不适合移植的废弃胚胎的8种染色体(13、16、18、21、22、15、X和Y)分两轮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以分析胚胎形态学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随着胚胎碎片比例的增加,染色体正常胚胎的比例在下降.在8细胞胚胎和非8细胞胚胎组中,正常胚胎比例分别为44.4%和34.8%(P>0.05).卵裂球大小均匀的胚胎中,正常胚胎率为47.8%,高于卵裂球大小不均匀胚胎的正常胚胎率18%(P<0.05).根据现有胚胎形态学特征来评估胚胎染色体的情况,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郝燕;周平;章志国;曹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睡眠剥夺大鼠促睡眠中枢腹外侧视前区(VLPO)内腺苷变化规律.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采用脑立体定位、微透析、多导睡眠描计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两组大鼠的睡眠剥夺前、睡眠剥夺期以及睡眠剥夺后恢复期VLPO内腺苷含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组睡眠剥夺前觉醒(W)、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REM)睡眠无明显变化;而在睡眠剥夺期W时间增加58.5%(P<0.01),NREM时间减少55.7%(P<0.01),REM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睡眠剥夺后恢复期W时间减少18.4%(P<0.05),NREM时间增加17.4%(P<0.05),REM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开始的2 h内睡眠剥夺组的VLPO内腺苷相对含量无显著变化.而随后的4 h VLPO内腺苷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睡眠剥夺后恢复期的3 h内睡眠剥夺组的VLPO 内腺苷相对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腺苷在VLPO内参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
作者:江传玮;赵乐章;张瑾;尹豆;吴芳;王烈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对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合并败血症血液病原菌培养阳性114株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11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8株(77.19%),革兰阳性菌23株(20.18%),真菌3株(2.63%).分离菌株前四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葡萄球菌属.合并败血症的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和自动出院比率共占66.67%.
作者:徐海峰;熊自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PLCL/纤维蛋白原混纺膜片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LCL/纤维蛋白原纳米纤维膜片,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及水接触角分析仪进行表征.以种植在PLCL/纤维蛋白原膜片中的细胞作为实验组,以种植在聚苯乙烯培养板中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并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在两组中的黏附、增殖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PLCL/纤维蛋白原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05±87) nm、水接触角为(70.21±2.13)°,与聚苯乙烯相比,其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 PLCL/纤维蛋白原混纺膜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血管组织工程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作者:金良;胡何节;方征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