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至岩斜区显微解剖学研究

吴德俊;万经海;冯春国;徐培坤;程宏伟;汪宇扬;张圣邦;郭致飞

关键词:颅骨切开术, 颞骨岩部/解剖学和组织学
摘要:目的 在部分岩斜区侧方入路基础上,对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至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力求取得良好显露的同时,使手术入路更加简便、安全、实用,降低创伤,减少并发症.方法 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漂白的颅骨干标本10例,模拟手术操作,对入路涉及重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拍照.结果 在4 cm×3 cm大小骨窗范围内完成所有手术操作,入路涉及重要解剖结构包括Labbe静脉、岩骨内部结构等,可较好的显露脑干腹侧间隙、岩骨背侧及桥小脑角区.结论 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能取得和Kawase入路、乙状窦前入路、部分迷路切除岩骨尖(PLPA)入路等侧方入路相似或相近的显露,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管腔直径的影响.方法 5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者随机分为A(不含服硝酸异山梨酯,25例)、B(含服硝酸异山梨酯5mg,25例)两组,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别观测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旋支四个主要节段的管腔直径和14个节段的显示情况以及患者副反应.结果 B组冠状动脉4个主要血管节段直径明显大于A组;两组右冠状动脉(第1、2、3段)、左主干(第5段)、左前降支(第6、7段)、左旋支(第11段)可评价例数相同;左室后支(第14段)、左前降支(第8段)、第1、2对角支(第9、10段)、钝缘支(第12段)、左旋支(第13段)显示差异有显著性,而两组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含服硝酸异山梨酯可扩张冠状动脉,提高MSCT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的显示率和成像质量,而不增加副反应率.

    作者:许实成;程琦;程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保证调强放射治疗精确进行的验证技术与方法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 IMRT)简化剂量学验证的方法.方法 用电离室在人体等效模体中测量靶区五个参考点的绝对剂量与相应点计划计算的剂量比较;用慢感光胶片插在模体内,测量调强计划横断面的剂量分布与治疗计划系统(TPS)相应横断面剂量的分布比较.结果 肿瘤照射剂量的测量结果基本上和计划结果相一致.测量的绝对剂量误差在4%以内;靶区的横断面剂量分布也较准确.结论 IMRT剂量验证是临床实施IMRT 过程中质量保证的重要措施.

    作者:洪浩;汪志;唐虹;崔恩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超声斑点追踪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 是超声医学领域内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也称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

    作者:汪太平;王其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VEGF和受体FLT-1、FLK-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和其受体(VEGFR:FLT-1、FLK-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大肠癌及14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和FLT-1、FLK-1的表达,分析大肠癌组织中VEGF和FLT-1、FLK-1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VEGF和受体FLT-1、FLK-1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大肠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和不同的Duke's分期中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FLT-1和FLK-1在大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457,P=0.000).结论 VEGF和受体FLT-1、FLK-1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VEGF与大肠癌的预后有关.

    作者:吴文清;丁丽红;曹立宇;潘美华;张洪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315例儿童白癜风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比较儿童白癜风与成人白癜风的异同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来诊治的1 315例儿童白癜风病例.结果 1 315例儿童患者中男性684例(52.02%),女性631例(47.98%)平均年龄(8.57±2.99)岁,76%(1 000例)患者在5~11岁范围内,平均病程(17.83±24.13)月,局限性白癜风多1 016例(77.26%),对照选择成人白癜风4 958例,皮损部位仍以局限性为多3 458例(69.75%);儿童神经节段型93例占6.9%,高于成人167例(3.4%).儿童有阳性家族史者95例(7.2%).结论 儿童白癜风与成人白癜风相比较有许多不同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红艳;王再兴;林达;李卉;杨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药泽泻在上尿路结石中的辅助排石作用

    目的 探讨中药泽泻水煎剂对上尿路结石的辅助排石作用.方法 上尿路结石患者80例,包括肾结石21例、输尿管结石59例,结石大小5~10 mm,年龄16~62岁,随机分为2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2组为泽泻治疗组,服用泽泻水煎剂(10 g,2次/d),共服药4周.二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大直径等差异均无显著性.随访1周,观察结石完全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位置移动、肾绞痛发生、镇痛剂使用和24 h尿量.结果 泽泻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和下移率分别为52.94%和38.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93%和14.81%;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剂的使用率分别为(12.94±3.65)d、17.65%和5.89%,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5.70)d 、44.44%、29.63%;24 h尿量显著高于后者,(P均<0.05).结论 中药泽泻水煎剂可明显促进上尿路结石的排出,可推荐作为上尿路结石的一种辅助药物排石疗法.

    作者:曹正国;苏红;诸禹平;孙友文;董晓程;吴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组人内抑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目的 制备抗重组人内抑素(ES)单克隆抗体(McAb)并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重组人ES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同源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间接ELISA法对细胞培养上清进行筛检,对能稳定分泌抗重组人ES的细胞株,进行扩大培养.体内诱生法制备腹水并对其初步鉴定.结果 获得3B4、1D10、1G5、2D10,4株能稳定分泌抗重组人ES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3B4和1D10两株给予鉴定,其免疫亚型为IgG2a、IgG3.腹水ELISA效价为10-6、10-5.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证明抗体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 成功制备分泌抗重组人ES的杂交瘤细胞株,为研究人ES的表达及相关领域奠定了基础.

    作者:魏文杰;陈飞虎;沈际佳;廖法学;朱绍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黄精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精多糖(PSP)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其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测定小鼠的血糖,胸腺、肝脏、脾脏和肾脏重量;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肝脏中的T-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PSP(0.5、1 g/kg,ig×14 d)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 (P<0.05),显著提高糖尿病小鼠的胸腺、脾脏和肝脏指数,提高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的T-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 PSP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公惠玲;尹艳艳;李卫平;李维祖;张云玲;吴国翠;朱芬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尿道钬激光汽化与经尿道电切治疗表浅膀胱肿瘤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钬激光与经尿道电切治疗表浅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进行比较.方法 对54例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膀胱移形细胞癌的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2例,所有肿瘤均为T1~T2期,GⅠ~GⅡ级.另60例行经尿道电切,总结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例数,术后TURS发生例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例数、术后短期肿瘤复发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短期肿瘤复发无明显差异(P>0.05),而闭孔神经反射、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例数明显少于电切组(P<0.05).结论 在减少膀胱穿孔及出血方面钬激光比电切更优越;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疗效确切、手术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临床治疗膀胱肿瘤的较好方法.

    作者:黄健;亓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度烟雾吸入后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活性及分泌功能的变化

    目的 观察重度烟雾吸入后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早期肺泡巨噬细胞(AM)的活性、分泌功能,探讨其在ALI免疫调控中的意义.方法 复制重度烟雾吸入致大鼠早期重度吸入性损伤模型.健康Wister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创伤后2、4、6、12和24 h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ICC)鉴定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特异性表型CD68的表达,收集AM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TNF-α、IL-6、IFN-γ和IL-10的浓度.结果 在肺损伤的早期(2 h)即出现肺泡巨噬细胞的激活且程度与时间呈正相关;AM分泌TNF-α的能力在早期(2 h)即出现迅速上升,2 h达高峰,6 h后逐渐下降至正常.4 h IL-6、IFN-γ开始出现持续高表达,6 h时AM分泌IL-10的能力开始增强且后期(24 h)出现异常增高.结论 AM的激活是发生急性肺损伤的一个重要的起动信号,且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肺损伤程度明显呈正相关;AM通过对其分泌的一些关键性的细胞因子的调节参与了对肺损伤中的免疫调控.

    作者:方健;周敏;罗晓明;许伦兵;孙昀;刘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至岩斜区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 在部分岩斜区侧方入路基础上,对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至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力求取得良好显露的同时,使手术入路更加简便、安全、实用,降低创伤,减少并发症.方法 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漂白的颅骨干标本10例,模拟手术操作,对入路涉及重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拍照.结果 在4 cm×3 cm大小骨窗范围内完成所有手术操作,入路涉及重要解剖结构包括Labbe静脉、岩骨内部结构等,可较好的显露脑干腹侧间隙、岩骨背侧及桥小脑角区.结论 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能取得和Kawase入路、乙状窦前入路、部分迷路切除岩骨尖(PLPA)入路等侧方入路相似或相近的显露,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作者:吴德俊;万经海;冯春国;徐培坤;程宏伟;汪宇扬;张圣邦;郭致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数字化X线牙片与显微CT测量根管锥度的体外研究

    目的 通过数字化X线牙片和显微CT测量根管锥度,获得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的初始锥度,为根管器械材料的锥度设计和临床正确选择锥度器械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应用数字化X线牙片机,采用平行投照技术,分别从颊舌向和近远中向对23颗13~23岁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管)根管进行摄片,通过相应图像分析软件对根管冠、中、根尖1/3段的管径及长度进行测量;然后通过显微CT对同组样本进行断层扫描,并对管径进行测量.分析整理数据,通过相应数学公式计算各组根管锥度.结果 通过X线得到根管近远中向锥度分别为:0.03、0.07、0.09;颊舌向分别为:0.09、0.24、0.19.显微CT得到根管近远中向锥度分别为:0.05、0.08、0.06;颊舌向分别为:0.11、0.27、0.20.两种方法所得对应结果经配对t检验,除近远中向根尖段有差异(t=2.152,P<0.05),其余各段差异均无显著性(t=0.356~1.409,P>0.05).结论 13~23岁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自根尖起为自下而上的扁圆形,其近远中向锥度远远小于颊舌向锥度;根管并非为一连续的锥形,根管锥度在颊舌向的不同部位有明显差异;数字化X线牙片平行投照可准确得到该牙根管的锥度.

    作者:许晓芳;柳雯;杨柳;李颂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IL-1RN基因多态性与安徽地区胃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IL-1RN)多态性与安徽地区胃癌易感性的关系,并比较不同种族和地区之间IL-1RN*2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安徽地区91例胃腺癌患者及55例健康对照者IL-1RN基因多态性.结果 IL-1RN*2*2基因型频率及IL-1RN*2等位基因频率在胃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同种族的比较中,IL-1RN*2等位基因频率在本研究人群显著低于欧洲高加索人群,不论在胃癌组还是对照组(15.4% vs 57.4%,14.5% vs 44.8%)(P<0.01);在胃癌组略高于日本人群(15.4% vs 7.7%)(P<0.05).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比较中, IL-1RN*2等位基因频率在本研究人群(安徽地区)显著低于北部地区人群,不论在胃癌组还是对照组(15.4% vs 76.0%, 14.5% vs 46.0%)(P<0.01);在对照组中略高与西部地区人群(14.5% vs 3.6%)(P<0.05);与东部及南部地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L-1RN*2*2基因型及IL-1RN*2等位基因在胃癌高发区安徽地区与胃癌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张和平;张红;吴继锋;秦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即刻DIEP皮瓣移植在乳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重建中应用

    目的 探讨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DIEP)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刻DIEP皮瓣乳房重建.结果 20例再造乳腺均成功,所有病例随访2~26 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未见腹壁疝和腹壁膨出发生.重建乳房外形丰满,与健侧对称性尚可,弹性良好,患者自我满意度高.结论 即刻DIEP皮瓣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重建,具有皮瓣血运良好、重建乳房外形满意、腹部供区并发症少,可同时达到腹壁塑形等优点,是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一种理想术式之一.术后综合治疗不影响皮瓣成活.

    作者:颜蕴文;王本忠;张敬杰;徐晓军;许骏;徐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p38 MAPK磷酸化与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p38 MAPK磷酸化及NF-κB p65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GP组(50、100、200 mg/(kg·d)),8周后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p38 MAPK磷酸化(p-p38)及NF-κB p65表达.结果 TGP给药(50、100与200 mg/kg) 8周可明显降低大鼠尿白蛋白排泄.TGP给药(50 mg/kg)大鼠肾小球平均容量(VG)明显低于模型组,肾小管一间质损伤指数(TⅡ)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TGP给药(100、200 mg/kg) VG与TⅡ均明显低于模型组.Western印迹显示模型组肾组织p38 MAPK磷酸化及NF-κB p65表达显著增强,TGP给药(50、100与200 mg/kg) 8周肾组织p38 MAPK磷酸化表达下降30.8%、24.0%、60.1%,NF-κB p65表达下降27.8%、45.9%、59.0%.结论 TGP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损害, 其机制可能与部分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p38 MAPK和NF-κB激活有关.

    作者:张晶晶;吴永贵;张培;苏静;任克军;齐向明;张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吸入治疗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刘劲松;胡杰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和C-Met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MFR)、C-Met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80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切片中AMFR、C-Met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舌组织相比,AMFR在舌癌中高表达(76.25%),与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C-Me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3.75%,与组织学分化,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AMFR和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舌癌中的AMFR和C-Met蛋白高表达,对于估计舌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为舌鳞状细胞癌综合治疗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陈志;颜雨春;后军;胡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成年期甲减大鼠海马SynaptotagminⅠ表达和替代治疗的效果

    目的 探讨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大鼠海马内突触结合蛋白(SytⅠ)的表达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的恢复状况,探讨甲减脑损伤及恢复可能的分子基础.方法 用丙基硫氧嘧啶(PTU)建立成年期大鼠甲减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甲减组、替代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内SytⅠ的表达情况.结果 甲减组大鼠血清T3(triiodothyronine, T3)、T4(tetraiodothyronine, T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海马CA1、CA3和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SytⅠ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血清T3、T4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SytⅠ的蛋白表达水平在DG区分子层明显增加,达到正常水平(P>0.05);其他区域与甲减组比较无增加,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成年期甲减降低海马内SytⅠ蛋白表达,短期替代治疗可使血清甲状腺素恢复正常,部分SytⅠ的蛋白表达恢复.

    作者:何景周;刘春蕾;朱宁宁;朱德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

    目的 探讨各型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急性期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HSP患儿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腹型、混合型及肾型HSP患儿FIB较单纯型明显升高(P<0.05);但HCT、BPC、PDW及P-LCR,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HSPN重型(急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 PDW、P-LCR及FIB明显高于轻型(孤立性蛋白尿或血尿者,血尿伴蛋白尿者)(P<0.01),而HCT、BP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CT及BPC不宜单独用于HSP患儿高凝状态及病情演变的判断;PDW、P-LCR及FIB较有价值(尤对HSPN患儿),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以判断体内凝血系统状态、推测HSPN病情轻重、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敏;蔡洁;胡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糖皮质激素促β-淀粉样蛋白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s)促进β-淀粉样蛋白(Aβ)引起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 地塞米松(DEX)和Aβ与胎鼠海马神经细胞共同孵育后,通过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神经元[Ca2+]i的变化,用RT-PCR来检测cdk5、p53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DEX促进Aβ25~35引起海马细胞活力的下降(P<0.05),促进Aβ25~35引起上升的[Ca2+]i 的水平(P<0.05),上调Aβ25~35引起的上升的cdk5 mRNA的水平(P<0.05),但DEX未能进一步促进Aβ25~35引起的上升的p53 mRNA水平(P>0.05).结论 DEX可促进Aβ的海马神经元毒性,DEX可能通过上调[Ca2+]i的水平、上调cdk5 mRNA的水平促进Aβ引起海马神经元tau异常磷酸化, 导致海马神经元损伤.

    作者:陈华跃;朱芬芳;吴庆四;李卫平;姚余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