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清;丁丽红;曹立宇;潘美华;张洪福
目的 在部分岩斜区侧方入路基础上,对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至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力求取得良好显露的同时,使手术入路更加简便、安全、实用,降低创伤,减少并发症.方法 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漂白的颅骨干标本10例,模拟手术操作,对入路涉及重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拍照.结果 在4 cm×3 cm大小骨窗范围内完成所有手术操作,入路涉及重要解剖结构包括Labbe静脉、岩骨内部结构等,可较好的显露脑干腹侧间隙、岩骨背侧及桥小脑角区.结论 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能取得和Kawase入路、乙状窦前入路、部分迷路切除岩骨尖(PLPA)入路等侧方入路相似或相近的显露,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作者:吴德俊;万经海;冯春国;徐培坤;程宏伟;汪宇扬;张圣邦;郭致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同种异体肾移植动物模型,为开展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SD大鼠作为供受体,取供体左侧肾脏于灌注修整后,原位的移植至受体左侧肾窝,肾动脉采用端端吻合法,静脉则采用简化的端端吻合方式,输尿管则采用带部分膀胱瓣于受体膀胱吻合,受体右肾使用体外延迟结扎,从而复制出大鼠肾移植的动物模型.结果 共行大鼠肾移植45对,模型成功率85%,整个手术时间平均(140±28)min,其中肾动脉吻合平均(10±3)min,供肾热缺血时间约3 min.简化的肾静脉吻合平均(21±3)min,与传统吻合方法比较明显缩短了吻合时间(t=4.43,P<0.05).结论 该法有效地建立起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且并发症发生少,动物成活率高,简单实用.简化的静脉吻合方法有效的减少了静脉吻合时间.
作者:项平;诸禹平;陈昊;肖峻;黄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和GW9662对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PPARγ与Visfatin的关系.方法 以不同浓度ROS和GW9662于各时段处理3T3-L1脂肪细胞,用RT-PCR技术检测Visfatin mRNA的表达.结果 1、10、100 μmol/L ROS抑制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表达. 1、5、25 μmol/L GW9662抑制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表达. 5 μmol/L GW9662不能拮抗10 μmol/L ROS对Visfatin mRNA的抑制作用.结论 ROS可能是通过非PPARγ途径影响Visfatin的表达
作者:张德园;王长江;代芳;孙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抗重组人内抑素(ES)单克隆抗体(McAb)并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重组人ES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同源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间接ELISA法对细胞培养上清进行筛检,对能稳定分泌抗重组人ES的细胞株,进行扩大培养.体内诱生法制备腹水并对其初步鉴定.结果 获得3B4、1D10、1G5、2D10,4株能稳定分泌抗重组人ES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3B4和1D10两株给予鉴定,其免疫亚型为IgG2a、IgG3.腹水ELISA效价为10-6、10-5.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证明抗体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 成功制备分泌抗重组人ES的杂交瘤细胞株,为研究人ES的表达及相关领域奠定了基础.
作者:魏文杰;陈飞虎;沈际佳;廖法学;朱绍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和其受体(VEGFR:FLT-1、FLK-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大肠癌及14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和FLT-1、FLK-1的表达,分析大肠癌组织中VEGF和FLT-1、FLK-1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VEGF和受体FLT-1、FLK-1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大肠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和不同的Duke's分期中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FLT-1和FLK-1在大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457,P=0.000).结论 VEGF和受体FLT-1、FLK-1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VEGF与大肠癌的预后有关.
作者:吴文清;丁丽红;曹立宇;潘美华;张洪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研究表达在T细胞上的T-box家族成员之一(T-bet)和能与[T/A(GATA)A/G]序列结合的锌指结构家族的转录因子之一(GATA-3)这两种转录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中的表达,探讨其在EAM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EAMG组和对照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二组大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PBMCs中T-bet和GATA-3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和EAMG组PBMCs中,T-bet的表达量分别为0.65±0.15和0.86±0.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GATA-3的表达量分别为0.46±0.12和0.67±0.11,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血清中IFN-γ的含量,对照组(108.22±19.01)pg/ml明显低于EAMG组(230.86±41.44)pg/ml(P<0.01);对照组IL-4含量(87.33±3.50)pg/ml明显低于EAMG组(96.21±4.77)pg/ml(P<0.01);T-bet表达与IFN-γ及GATA-3表达与IL-4在对照组和EAMG组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89,r=0.89,P<0.01;r=0.92,r=0.88,P<0.01).结论 T-bet 和GATA-3在EAMG大鼠PBMCs中表达均显著增高,这可能是EAMG大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罗六一;谢娟;许文华;任明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DIEP)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刻DIEP皮瓣乳房重建.结果 20例再造乳腺均成功,所有病例随访2~26 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未见腹壁疝和腹壁膨出发生.重建乳房外形丰满,与健侧对称性尚可,弹性良好,患者自我满意度高.结论 即刻DIEP皮瓣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重建,具有皮瓣血运良好、重建乳房外形满意、腹部供区并发症少,可同时达到腹壁塑形等优点,是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一种理想术式之一.术后综合治疗不影响皮瓣成活.
作者:颜蕴文;王本忠;张敬杰;徐晓军;许骏;徐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各种微创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治疗的44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259例,输尿管镜取石(URL)142例,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mPCNL) 7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RLU)4例,小切口开放手术(mOP)32例.结果 ESWL组259例,241例排石成功,总排净率为93.05%;18例经1~3次碎石后结石未排净改其他方法治疗.URL组142例,137例有效击碎结石,成功率96.5%;5例改开放手术;16例因结石碎块上移入肾盂或输尿管,较大残石再行ESWL,3例输尿管穿孔,均成功放置D-J管.mPCNL组7例全部取石成功,无严重并发症.RLU组4例和mOP组32例均取石成功,无漏尿发生.结论 ESWL是治疗输尿管结石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URL已经逐渐取代开放手术成为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mPCNL是一种安全、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结石较大、较硬以及靠近肾盂的结石尤为适宜;RLU对曾行微创取石治疗失败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mOP是其他微创治疗失败后的一种补充手段,所需设备少、成本低、疗效可靠.
作者:张艳斌;梁朝朝;林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对一中国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粉尘状白内障家系进行β-晶体蛋白基因(cryba1、crybb1)的突变筛查.方法 对一中国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研究,通过直接测序,筛查此家系中全部患者的cryba1基因、crybb1基因外显子以及临近的内含子的剪接位点.结果 直接测序后发现该粉尘状白内障家系cryba1基因和crybb1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临近的内含子中,均未发现任何突变.结论 该表型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并非是由这两个β-晶体蛋白基因突变引起.
作者:胡继元;廖荣丰;杨森;方巧云;周伏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各型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急性期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HSP患儿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腹型、混合型及肾型HSP患儿FIB较单纯型明显升高(P<0.05);但HCT、BPC、PDW及P-LCR,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HSPN重型(急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 PDW、P-LCR及FIB明显高于轻型(孤立性蛋白尿或血尿者,血尿伴蛋白尿者)(P<0.01),而HCT、BP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CT及BPC不宜单独用于HSP患儿高凝状态及病情演变的判断;PDW、P-LCR及FIB较有价值(尤对HSPN患儿),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以判断体内凝血系统状态、推测HSPN病情轻重、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敏;蔡洁;胡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 是超声医学领域内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也称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
作者:汪太平;王其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重度烟雾吸入后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早期肺泡巨噬细胞(AM)的活性、分泌功能,探讨其在ALI免疫调控中的意义.方法 复制重度烟雾吸入致大鼠早期重度吸入性损伤模型.健康Wister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创伤后2、4、6、12和24 h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ICC)鉴定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特异性表型CD68的表达,收集AM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TNF-α、IL-6、IFN-γ和IL-10的浓度.结果 在肺损伤的早期(2 h)即出现肺泡巨噬细胞的激活且程度与时间呈正相关;AM分泌TNF-α的能力在早期(2 h)即出现迅速上升,2 h达高峰,6 h后逐渐下降至正常.4 h IL-6、IFN-γ开始出现持续高表达,6 h时AM分泌IL-10的能力开始增强且后期(24 h)出现异常增高.结论 AM的激活是发生急性肺损伤的一个重要的起动信号,且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肺损伤程度明显呈正相关;AM通过对其分泌的一些关键性的细胞因子的调节参与了对肺损伤中的免疫调控.
作者:方健;周敏;罗晓明;许伦兵;孙昀;刘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性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QTVI技术检测36例HC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的心肌,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Ve/Va,心尖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HCM组Vs、Ve、Ve/Va均明显小于正常组(P<0.01),而Va与正常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HCM组左室射血分数呈高动力状态,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上收缩功能及主动松弛功能均较对照组减低.QTVI技术能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作者:黄猛;张新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药泽泻水煎剂对上尿路结石的辅助排石作用.方法 上尿路结石患者80例,包括肾结石21例、输尿管结石59例,结石大小5~10 mm,年龄16~62岁,随机分为2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2组为泽泻治疗组,服用泽泻水煎剂(10 g,2次/d),共服药4周.二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大直径等差异均无显著性.随访1周,观察结石完全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位置移动、肾绞痛发生、镇痛剂使用和24 h尿量.结果 泽泻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和下移率分别为52.94%和38.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93%和14.81%;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剂的使用率分别为(12.94±3.65)d、17.65%和5.89%,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5.70)d 、44.44%、29.63%;24 h尿量显著高于后者,(P均<0.05).结论 中药泽泻水煎剂可明显促进上尿路结石的排出,可推荐作为上尿路结石的一种辅助药物排石疗法.
作者:曹正国;苏红;诸禹平;孙友文;董晓程;吴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毒素(PVL) lukS-PV基因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应蛋白.方法 提取PVL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PCR方法扩增lukS-PV,A-T克隆至pGEM-T载体上,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亚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鉴定并转化至Rosetta(DE3)plys表达宿主菌中,用IPTG诱导表达,并用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构建了lukS-PV-pGEM-T和lukS-PV-pET28a(+)重组质粒,经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XhoI双酶切均得到939bp的目的 片段,基因测序与GENEBANK中的PVL的序列一致,宿主菌表达带HIS标签的重组LukS-PV蛋白.结论 成功克隆lukS-PV基因和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宿主菌中成功表达重组LukS-PV蛋白,为PVL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作者:高玉录;马筱玲;沈继龙;戴媛媛;付广林;张义永;鲁怀伟;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比较儿童白癜风与成人白癜风的异同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来诊治的1 315例儿童白癜风病例.结果 1 315例儿童患者中男性684例(52.02%),女性631例(47.98%)平均年龄(8.57±2.99)岁,76%(1 000例)患者在5~11岁范围内,平均病程(17.83±24.13)月,局限性白癜风多1 016例(77.26%),对照选择成人白癜风4 958例,皮损部位仍以局限性为多3 458例(69.75%);儿童神经节段型93例占6.9%,高于成人167例(3.4%).儿童有阳性家族史者95例(7.2%).结论 儿童白癜风与成人白癜风相比较有许多不同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红艳;王再兴;林达;李卉;杨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MFR)、C-Met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80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切片中AMFR、C-Met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舌组织相比,AMFR在舌癌中高表达(76.25%),与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C-Me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3.75%,与组织学分化,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AMFR和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舌癌中的AMFR和C-Met蛋白高表达,对于估计舌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为舌鳞状细胞癌综合治疗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陈志;颜雨春;后军;胡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s)促进β-淀粉样蛋白(Aβ)引起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 地塞米松(DEX)和Aβ与胎鼠海马神经细胞共同孵育后,通过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神经元[Ca2+]i的变化,用RT-PCR来检测cdk5、p53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DEX促进Aβ25~35引起海马细胞活力的下降(P<0.05),促进Aβ25~35引起上升的[Ca2+]i 的水平(P<0.05),上调Aβ25~35引起的上升的cdk5 mRNA的水平(P<0.05),但DEX未能进一步促进Aβ25~35引起的上升的p53 mRNA水平(P>0.05).结论 DEX可促进Aβ的海马神经元毒性,DEX可能通过上调[Ca2+]i的水平、上调cdk5 mRNA的水平促进Aβ引起海马神经元tau异常磷酸化, 导致海马神经元损伤.
作者:陈华跃;朱芬芳;吴庆四;李卫平;姚余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放、化疗引发的骨髓毒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从野生型(Wild-type,WT)、SHP-2杂合突变型(SHP-2+/-)及SHP-2纯合突变型(SHP-2-/-)胚胎鼠(9.0~9.5 d)的卵黄囊中获取造血祖细胞,用细胞因子IL-3(Interleukin-3,0.5 ng/ml)、SCF(stem cell factor, 0.5 ng/ml)将造血祖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粒-巨噬造血细胞系(granulocyte-macrophage,GM).60Co γ射线及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CDDP)处理后,台盼蓝染色法观察比较三种GM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差异;集落形成实验(Colony-forming Units,CFU)分析比较卵黄囊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差异;血细胞计数法检测比较WT小鼠和SHP-2+/-小鼠在照射或化疗后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rk在WT及SHP-2-/-造血细胞中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结果 在CDDP或60Co γ射线导致的细胞损伤反应中,SHP-2-/-造血细胞的生存能力较SHP-2+/-和WT造血细胞增强;相比WT小鼠,SHP-2+/-组小鼠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量降低程度减轻;SHP-2-/-造血祖细胞克隆集落形成能力较SHP-2+/-组及WT组增强;提示SHP-2-/-突变可以减轻CDDP或60Co γ导致的骨髓毒性.Western Blot显示在CDDP损伤反应中,SHP-2-/-抑制Erk的磷酸化.结论 SHP-2参与调控放、化疗导致的骨髓毒性,其分子机制可能与SHP-2对Erk活化调节相关.
作者:张梅;李菲菲;郑红;倪芳;瞿成奎;汪思应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分析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CLSI M27-A方案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和ATB Fungus 3法.方法 采用ATB Fungus 3法和CLSI M27-A方案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2株临床分离鉴定的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MIC值.结果 两种方法所测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经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除伏立康唑组外,其他三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ATB Fungus 3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判读客观、量化等特点,对于伏立康唑组,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比较存在差异,其他三组无差异,但可作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敏感性实验的筛选方法.
作者:高锦;王中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