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杜鹃花总黄酮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范一菲;孔德虎;陈志武;赵维中;高杉

关键词:心肌缺血/预防控制,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杜鹃花属, 黄酮类/药理学
摘要: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心肌缺血采用sc异丙肾上腺素(Iso)法,观察心电图ST段的变化,测定小鼠血清和心肌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Langendorff法离体大鼠心脏缺血30 min后再灌30 min,测定心脏的冠脉流量、心肌中的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结果TFR 25、50 mg/kg可以抑制Iso引起的小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和抑制心肌中MDA的含量的升高,TFR 50 mg/kg降低血清中LDH和MDA的增高;TFR 20、40、80 mg/L抑制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的减少和心肌中SOD活性的下降.TFR 80 mg/L能抑制心肌中MDA含量的增高和NOS活性的降低,TFR 40 mg/L抑制心肌中的NO含量下降.结论TFR对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及增加NO产生有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建立大鼠颞叶癫痫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颞叶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段学习记忆障碍的程度.结果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搜索实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障碍程度有随着颞叶癫痫发作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的趋势.结论大鼠颞叶CA3区注射红藻氨酸后诱发颞叶癫痫长期发作会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作者:钱若兵;傅先明;牛朝诗;李光武;杨艳艳;鲁明;汪业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肝细胞癌中BLU基因甲基化状态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CC)中BLU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50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4个HCC细胞系,8例肝血管瘤旁和4例供肝组织,了解BLU基因在上述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4例供肝组织均未发生甲基化,8例肝血管瘤旁组织有1例发生甲基化,4个HCC细胞系有3个出现甲基化.50例HCC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分别检测到33例(66%)、18例(36%)发生甲基化;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3);肝功能Child B级患者甲基化率高于Child A级患者(P=0.041);甲基化阳性患者的肿瘤直径大于阴性患者(P=0.004);甲基化阳性患者的半年无瘤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8).结论BLU基因甲基化是HCC中的频发事件,可能参与HCC的发展.

    作者:董桂银;钱叶本;朱立新;耿小平;李晓明;熊奇如;孙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MRI与3D CE-MRA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与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诊断胸主动脉疾病的价值.方法14例(主动脉夹层5例,主动脉瘤8例,降主动脉缩窄1例)经MRI和3D CE-MRA检查诊断的主动脉疾病资料,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4例病变术前MRI结合3D CE-MRA均正确诊断.1例升主动脉瘤术中见内膜轻度破损,常规MRI与3D CE-MRA未能显示.常规MRI显示主动脉双腔及内膜片更满意,但主动脉瘤形态及范围不如3D CE-MRA显示直观.结论常规MRI与3D CE-MRA结合能准确诊断主动脉瘤、夹层、假性动脉瘤及降主动脉缩窄,有助于手术方案的拟定.

    作者:王万勤;钱银锋;张诚;余永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银杏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银杏叶总黄酮(F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电镜测微技术分别观察了不同剂量的F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一氧化氮(N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的影响以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00、200 mg/(kg·d)的FG可明显抑制心肌MDA含量升高及CK含量的降低;50、100、200 mg/(kg·d)的FG可提高心肌SOD活力,也可显著抑制心肌NO含量的降低及NOS活性的下降,其中200 mg/(kg·d)的FG还可提高心肌LDH活力.电镜下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肌纤维水肿或断裂,肌小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横纹消失,线粒体肿胀;200 mg/(kg·d)的FG可明显逆转心肌损伤.结论F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抗自由基损伤、防止NO的降低及减轻心肌组织损伤等过程有关.

    作者:宋洁;胡金兰;柯道平;黄九龙;周华;李忠稳;马嵘;孔德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白芍总苷对胶原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胶原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和TGP大、小剂量组;采用鸡Ⅱ型胶原皮内注射诱导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滑膜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SD大鼠滑膜组织Bcl-2和Bax均有表达,模型组Bcl-2、Bax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但Bcl-2/Bax比例比正常组高;TGP(25、50 mg/kg)治疗组可明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Bcl-2/Bax比例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Bcl-2、Bax参与CIA的发病过程,TGP可下调滑膜组织中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及降低Bcl-2/Bax的比值,这可能是其治疗CIA的机制之一.

    作者:贾晓益;魏伟;郑咏秋;朱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应用生物芯片扫描仪定量分析组织芯片荧光信号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芯片扫描仪定量检测肿瘤组织芯片荧光信号的可能性.方法将49例乳腺癌及29例癌旁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分别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对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进行染色,并应用生物芯片扫描仪和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上述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应用半定量积分法判定染色结果.结果组织芯片中49例癌组织TIMP-1免疫荧光染色用生物芯片扫描仪定量分析的结果与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呈正相关(P<0.01);两种方法半定量结果检测效果也一致.结论生物芯片扫描仪可用于肿瘤组织芯片荧光信号的相对定量分析.

    作者:凌晓光;吴强;徐振山;杨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丹参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物质影响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丹参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影响.方法4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与常规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在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检测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了丹参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腺素、心钠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变化.分析丹参对血管活性物质与门脉压力关系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丹参治疗后门、脾静脉内径及其血流量明显减小(P<0.05),但内毒素及血管活性物质水平降低不明显.结论丹参能有效地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但对内毒素及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无明显影响.

    作者:孔德润;胡乃中;许建明;张磊;刘功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关系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检测胆汁及肝内胆管黏膜组织中的Hp-DNA,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对胆汁中的Hp感染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9例为实验组,胰头癌及肝血管瘤1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39患者胆汁Hp-DNA PCR阳性26例(66.67%),胆管黏膜组织21例中PCR阳性11例(52.38%).其中胆汁及胆管黏膜均阳性者9例.26例胆汁Hp-DNA阳性患者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 A)检出17例(65.38%),细胞空泡毒素(Vac A)检出14例(53.85%).尿素酶(Ure B)及尿素酶(Ure A)分别为19例(73.08%)和12例(46.15%).同时检出Hp Vac A相关亚单位37 ku、35 ku糖蛋白.而对照组胆汁中Hp-DNA仅1例阳性,对照组及Hp-DNA阴性患者胆汁未检出Hp感染相关蛋白.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中存在多种Hp感染相关蛋白,并可能参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

    作者:包文中;孟翔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白芍总苷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保护作用,为TGP治疗MsPGN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胃肠道综合免疫方法建立大鼠MsPGN模型,以不同剂量的TGP干预,以雷公藤多苷为对照,观察TGP对大鼠蛋白尿、血生化指标以及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尿蛋白增加,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下降,模型组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至重度增生,系膜基质聚积.灌胃给予TGP干预4周后,给药组的系膜细胞增生、基质聚积减少,大鼠的蛋白尿减轻,血肌酐和尿素氮下降.结论TGP可保护MsPGN大鼠的肾功能,部分逆转受损的肾小球病理改变.

    作者:周登余;徐星铭;戴宏;冯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EL1L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SEL1L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9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同时取35例距癌灶边缘5 cm以上切缘的正常黏膜、60例癌旁黏膜及20例内窥镜活检的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正常组织、癌旁黏膜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EL1L蛋白的表达.结果SEL1L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阳性率为87.8%,在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0.0%,分别较食管正常组织(14.3%)和癌旁黏膜(13.3%)高(P<0.01).SEL1L蛋白表达与食管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EL1L蛋白过表达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表现,SEL1L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识别食管癌高风险患者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詹鹤琴;张洪福;曹立宇;李昊;江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三叉神经痛患者下颌骨骨密度分析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颌骨骨代谢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光密度分析软件分别测定三叉神经痛患者以及健康人群全景片下颌体部标定区域内的光密度,按年龄、性别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组的下颌骨骨密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颌骨骨密度在一定年龄段具有性别差异.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有骨代谢异常表现,颌骨骨密度的检测可以作为对三叉神经痛早期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吴明月;王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结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价

    目的应用SF-36量表中文版评价结肠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16例及100例正常对照应用SF-36量表中文版调查问卷,分析两组间综合评分及量表各维度得分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结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生理机能和生理职能维度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综合评分影响因素为并存疾病数且呈负相关.各维度影响因素:躯体疼痛维度为并存疾病数、年龄和职业,一般健康状况维度为并存疾病数和体重指数,精力维度为职业,社会功能维度为并存疾病数,生理机能维度为并存疾病数.结论应用SF-36量表中文版评价安徽省结肠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较高,提示生活质量较好,但受并存疾病数影响较大.

    作者:鲍峻峻;许建明;梅俏;朱振;曹海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液基细胞学配合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病变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TCT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CT检查2 238例,采用TBS分类,共检出阳性涂片201例,占8.98%.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99 例(4.42%);不典型腺细胞(AGC)4例(0.18%);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3例(2.8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8例(1.25%);鳞状细胞癌(SCC)6例(0.27%);腺癌(AC)1例(0.045%).对细胞学阳性(包括ASC及以上病变)或细胞学虽阴性但临床高度可疑者共298例行阴道镜检查,其中251例行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LSIL 72.41%(63/87),HSIL90.32%(CIN2为15/17,CIN3为13/14),SCC 100%(6/6),HPV感染符合率71.11%(32/45).结论采用TCT筛查,可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诊断率;细胞学阳性或临床可疑患者应配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便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柯小平;周家德;夏华;张莉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A亚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G基因的克隆、真核表达

    目的克隆A亚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G基因,构建G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自行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感染HRSV的HEp-2细胞中获得G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经核酸序列分析,进一步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酶切鉴定后,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结果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与预期一致,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没有发生无义突变.转染COS-7细胞后,RT-PCR检测到G基因有转录,Western blotting分析观察到G蛋白特异性的表达条带.结论成功克隆A亚型HRSV G基因,并在真核细胞中获得表达.

    作者:李栋梁;宋蔚;汪红俊;李群;黄保军;胡春松;罗畅民;何金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环咽后壁增厚的组织学改变观察

    目的观察增厚的环咽后壁标本的肌纤维、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组织学的变化,探讨环咽肌切迹的形成机制.方法对13具标本(增厚的环咽后壁标本6例,正常的环咽后壁标本7例)行正常HE、Weigert及Gordon&Sweet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肌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网状纤维.结果增厚的环咽后壁的标本肌纤维形态异常,排列不规则,弹性纤维断裂呈不连续分布,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增多,排列紊乱.结论肌细胞结构的破坏及结缔组织成分的异常与环咽肌切迹的发生密不可分.

    作者:徐胜春;王琴;涂丽莉;吴学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胃肠富集Krüppel样因子在人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肿瘤组织中胃肠富集Krüppel样因子(KLF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经病理专家确认40例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7例腺瘤和7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LF4蛋白的表达,分析KLF4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KLF4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6.62%(59/77),其中弱阳性率53.25%(41/77),强阳性率为23.38%(18/77),癌旁形态学正常的结直肠黏膜可见KLF4高表达;强阳性率在正常黏膜、腺瘤、高分化、中分化癌中分别为57.5%、57.14%、37.5%、21.4%,低分化癌无强阳性表达,其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此外,KLF4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是否转移、大体类型以及临床Dukes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KLF4在结直肠肿瘤中表达下调,与其病理分级呈负相关,提示KLF4可能参与了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作者:左艳;胡若磊;左莉;朱华庆;周青;吴强;桂淑玉;汪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成人髌内侧滑膜皱襞的形态和症状性皱襞的诊治

    目的关节镜术中比较成人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和症状性皱襞的形态学特点,探讨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治.方法210例成人患者施行关节镜术,155例膝关节存在髌内侧滑膜皱襞,其中38例确诊为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髌内侧滑膜皱襞的形态依照Sakakibara分型法分成A、B、C、D等4型,比较分析髌内侧滑膜皱襞形态特点和发生率,症状性皱襞采用关节镜下滑膜皱襞切除术.结果非症状髌内侧滑膜性皱襞以A型和B型皱襞多见,症状髌内侧滑膜性皱襞以B、C、D型皱襞多见.症状性髌内侧滑膜性皱襞各型髌内侧滑膜皱襞的发生率在性别和别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36例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随访6~19个月,2例失访,疗效优良率86.1%.结论成人髌内侧滑膜皱襞形态具有多样性,各种类型的滑膜皱襞都可能产生症状,其中B、C和D型皱襞易于产生症状;关节镜技术是诊治症状性皱襞的重要手段,症状性皱襞经行关节镜下皱襞切除术疗效确切.

    作者:冯瑛琦;徐斌;徐洪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39例下颌骨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采用自体非血管化髂骨或肋骨同期移植,以钢丝固定或钛板予以坚强内固定,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术后6个月X线显示:37例非血管化移植骨与下颌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外形及健侧咬合功能满意,移植成活率为94.9%.2例缺损范围较大者,X线骨界面边缘有不规则的骨吸收.结论非血管化骨移植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陈永锋;张令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法乐四联症患者由于慢性缺氧、红细胞压积(HCT)增高,血液黏滞度增大,体外循环(CPB)中必须采用适宜的方法以降低血液黏滞度,保证术野清楚,改善微循环灌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程光存;严中亚;吴一军;雷虹;孙云;卢中;郑理;朱正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胃癌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胃癌外科中应用的意义.方法术中在肿瘤四周注射亚甲蓝,寻找并摘取前哨淋巴结.进行HE染色及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IHC-CK)染色检查.结果76例患者中66例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6.8%.T1+T2及T3+T4期检出率分别为94.1%、84.7%.由T1+T2期及T3+T4期胃癌前哨淋巴结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敏感性为100%及67.5%,特异性均为100%,准确率为100%及74%,假阴性率为0及32.5%.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是预测T1、T2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鲁明典;刘弋;梁起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