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连;王鉴;林森;卢玲;凌颖蕾;赵建忠;孟超
目的 为了解男男性接触者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后期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方便取样的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2013年7~12月在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CD4+T细胞计数检测的男男性接触者人群HIV感染者/AIDS患者75例进行测评,回收有效问卷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5.33%.结果 男男性接触者人群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理领域得分(12.13±3.29)分,心理领域得分(11.91±22.80)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12.56±2.64)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1),环境领域得分(12.04±2.46)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CD4+T细胞数目是否大于200个/μl、不同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文化程度与男男性接触人群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领域有关(P<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收入和CD4+T细胞计数是男男性接触人群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男男性接触人群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CD4+T细胞数目、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等因素在不同方面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需社会各界合作,在各方面改善该群体的生活质量.
作者:路亮;程旭;徐丹;袁也丰;孙伟铭;何璐;楼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作为预防与关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通过艾滋病咨询检测可以发现更多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促使更多的人了解自己HIV感染状况,及时采取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措施,预防艾滋病在社会上的传播.宣城市自2005年开始,陆续在7个县(市、区)的疾控机构和医疗、妇幼保健机构内设立了22个VCT点,常规开展VCT服务,利用第三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经费,给予VCT工作培训和督导,有力推动宣城市VCT工作的规范开展.为探索VCT服务人群的人口学状况、求询原因和HIV感染情况,促进今后更好地开展VCT服务,为制定艾滋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全市2010-2013年VCT数据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红梅;张翠华;艾平;胡晓玲;阎克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在流动人口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仙居县4类流动人口进行抽样,开展艾滋病知识等的基线调查,然后进行综合干预及再调查,对干预前后指标进行x2检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流动人口艾滋病总的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1%上升到干预后的94.0% (P<0.05);干预前信息来源以电视和免费宣传材料为主,分别占61.0%和39.4%,干预后信息来源以医生和免费宣传材料为主,分别占89.5%和56.6%;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33.3%上升到干预后的87.2% (P<0.05),是否愿意与艾滋病工友一起工作的人数由干预前的27.5%提高至干预后的42.4%.结论 仙居县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对相关知识的提高效果明显,但在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及使用安全套自我保护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巩固干预效果,遏制艾滋病蔓延.
作者:倪红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天津市南开区、河北区以及东丽区的四类流动人口进行整群抽样,共抽取4 804名调查对象,收集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以及性行为等资料,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天津市流动人口中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相对较高,答对6个及以上问题的比例为79.89% (3 838/4 804),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6.83%(2 249/4 804)的流动人口不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同事继续共事,其中以建筑工人的比例高,达50.14%(2 408/4 804);天津市流动人口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率主要受年龄、婚姻状况以及文化程度的影响,而安全套的使用率则与文化程度有关.结论 流动人口已被视为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脆弱人群和桥梁人群,因此应加强流动人口艾滋病宣教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控制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传播.
作者:董笑月;王欣;于茂河;柏建芸;徐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某区45~64岁人群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分布特征,为中年人群的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宁波市某区45~64岁中年人群,进行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分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x2检验、趋势x2检验、方差分析、调整率等进行统计描述及检验.结果 共调查45~64岁人群6 170人,空腹血糖平均值为5.29 mmol/L,男性高于女性(F=9.35,P=0.002).糖耐量2h血糖平均值为6.41 mmol/L,女性高于男性(F=18.67,P=0.000).联合筛查结果为糖尿病检出率5.25%,糖尿病前期检出率17.59%.仅检测空腹血糖,中年人群糖尿病的漏检率为45.37% (147/324),糖尿病前期的漏检率为75.85% (823/1 085).结论 糖尿病对中年人群的影响不容忽视,加做糖耐量试验对减少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者的漏诊意义重大.
作者:应焱燕;许国章;崔军;龚清海;陈洁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暗娼(female sex worker,FSW)人员作为艾滋病 (acquired immund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性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AIDS/STD)经性传播的核心人群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梅毒等性病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在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社区组织的支持下,本研究对青岛地区的650例FSW工作者进行了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宣传、安全性行为干预及梅毒、艾滋病的抗体检测,其中220例全程接受了项目的干预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建明;姜玉暇;李春霞;丁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某省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司法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前后与卫生部门在所内艾滋病防治工作上的合作情况,并比较二者的优劣,为探索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防治服务部门新型合作模式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典型抽样方法,考虑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东部某省的两所强制隔离戒毒所作为样本,自行设计“强制隔离戒毒所机构调查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目的抽样,即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能够提供大信息量或有价值信息的个体作为深入访谈对象.采用自行拟定的访谈提纲,对知情人员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及小组座谈,共访谈了15名管理人员.结果 该省目前正在试行以司法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桥梁的新型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防治部门合作模式.相较于传统模式,司法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立对场所内艾滋病防治工作部门合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场所安全、戒毒人员身体健康、沟通协调、工作效率等方面.结论 以司法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桥梁的合作模式是该省对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防治服务部门合作新的尝试与探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作者:胡佳;宋伟;郑振玉;张驰;庾波;胡光宇;王超男;王志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T-SPOT.TB、痰涂片及TB-DNA 3种检测方法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3例结核病患者,同时选取45例非结核患者作为对照,应用3种方法平行检测,比较其对结核病的诊断效果.结果 无论结核总体组、肺结核组,还是肺外结核组,T-SPOT.TB的阳性率和敏感度(88.35%、91.43%和81.82%)以及AUC均为高(0.875、0.890和0.842),痰TB-DNA次之,痰涂片低;特异度比较,痰涂片高(100%)、T-SPOT.TB次之(86.67%)、痰TB-DNA低(77.78%);3组中T-SPOT.TB与痰TB-DNA阳性率比较,x2=15.646、6.295、10.882,P=0.000、0.012、0.001;胸水TB-DNA的阳性率(93.94%)显著高于痰TB-DNA的阳性率(42.42%)(x2=20.184,P=0.000).结论 T-SPOT.TB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胸水TB-DNA检测对于结核性胸膜炎不失为可选择的诊断方法.
作者:王宗义;胡爱荣;蒋素文;王光明;朱育银;胡耀仁;高国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凉山州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控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凉山州某县15~45岁农村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46.14%(1101/2 386),汉族高于彝族(x2=245.566,P<0.01).对婚前性行为、婚后婚外性行为持“可以”态度的调查对象分别占38.60% (921/2 386)和35.96% (858/2 386),有累计多性伴和近一年多性伴者分别占28.14% (601/2 136)和4.96% (106/2 1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有外出打工经历、对婚后婚外性行为持“可以”态度、初次性行为年龄较小者、艾滋病知识合格者近一年更容易发生多性伴行为.结论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多性伴行为较普遍,需结合当地社会规范加强多性伴行为干预,强化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控工作.
作者:曾璨;覃思;罗淇;栾荣生;王小林;马名驹;李阿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利用互联网对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开展高危性行为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统一的问卷,利用湖州地区网络同志QQ群,对MSM分别进行基线和干预后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取向等)和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等,在线收集问卷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834份,调查对象年龄以20~29岁为主,占77.58% (647/834).对照组的调查对象在干预前后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及近半年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调查对象在干预前后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及近半年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互联网对MSM进行针对性的高危行为干预具有实际意义.可利用互联网加强对MSM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健康教育,以有效降低该人群感染HIV的风险.
作者:董正全;杨中荣;金玫华;张思潮;邱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艾滋病(AIDS)治疗的临床实践中,依从性可理解为“艾滋病患者在选择、开始和维持一种已知联合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毒复制和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1].美国研究者对1 422例吸毒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依从性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前使用毒品的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依从性仅为27%,注射吸毒者(injecting drug users,IDU)自行停药的危险性是非吸毒人群的1.5倍.而间断服药(服药水平低于44%)的病毒抑制失败率在43%以上,远高于坚持服药(服药水平高于45%)的病毒抑制失败率(28%以内)[2],该结果体现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心理认知和行为执行上远远不及非吸毒人群.因此,对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抗病毒依从性的心理行为干预,综合提高服药依从率,是艾滋病患者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徐楚钧;李健强;黄文君;葛瑞斌;罗忠勇;叶美菁;徐利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昌平区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北京市昌平区3家建筑工地外省市流动人口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抗体,对艾滋病知识知晓、安全套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699人参与调查,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2.70% (648/699).艾滋病知晓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加,近1年内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在已婚者中69.30% (395/570)的人从来不用,仅4.74% (27/570)的人每次使用,在非婚者中29.17% (7/24)的人从来不用,29.17% (7/24)的人每次使用;与非固定性伴(暗娼、临时性性伴)有过性行为史的人群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仅为41.18% (28/68).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14% (1/699),HC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57%(4/699),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14% (1/699).结论 应加强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套使用意识,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扩散.
作者:王会松;王秀云;李芬;刘红新;马树波;侯钊;郭松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0-2013年辽宁省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相关知识、行为现状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感染状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10-2013年《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辽宁省本溪、丹东和辽阳市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辽宁省2010-2013年本溪、丹东和辽阳市青年学生的数据资料,使用Excel整理资料,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每年实际监测样本量分别为2 276人、2 345人、2 401人、2 411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53%、77.65%、69.18%和80.34%,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33.48,P<0.05);在8个相关问题中以“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知晓率低,第一次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偏低(4年分别为34.19%、45.75%、40.00%和41.35%),自愿检测HIV抗体比例较低(4年分别为1.63%、2.17%、2.62%、3.44%),但呈逐年升高趋势.4年均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010-2013年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13%、0、0、0.17%.结论 青年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艾滋病相关知识,但缺乏自我保健和防范艾滋病的意识及技能,部分学生有不安全性行为,存在感染HIV的风险.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仍然是预防控制艾滋病在该类人群中传播的主要有效手段.
作者:杨桂玲;王莉;吴明;孙笠翔;姚文清;吴少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艾滋病项目地区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工作进展状况,为艾滋病防治政策制定和措施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2年8个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接受VCT服务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和危险行为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6-2012年,项目地区接受VCT服务75 898人次,44.06%的病例由VCT检出.接受VCT服务者中,具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和男男性接触史者分别占43.12%和3.03%,其HIV抗体阳性检出比例分别为26.47%和15.69%; HIV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0.27%,不同人群HIV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68,P<0.05).结论 山东省艾滋病项目地区VCT能够覆盖高危人群,在发现HIV感染者中发挥较大作用.目前项目地区高危人群主要是非婚异性性行为人群和MSM人群.
作者:张娜;黄涛;杨兴光;陶小润;康殿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初步探索和分析偶遇性性行为中是否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和逻辑.针对32位偶遇性性行为者,利用深入访谈和焦点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质性研究.发现在偶遇性性行为当中,当事者关心的问题不是感染性病、艾滋病,而是是否可以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性行为.因此,很多情况下基本不使用安全套.此外,性道德标准的二重性使得女性当事者开口讨论或要求使用安全套很困难.对于预防性渠道传播艾滋病的正确、持续使用安全套的要求而言,偶遇性性行为具有较高的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
作者:刘中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 (HO-1)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在大鼠矽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220 g,雌雄不拘,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和染尘模型组(B组)、染尘+HO-1抑制剂组(C组)、染尘+HO-1诱导剂组(D组),每组15只.采用气管暴露法滴注二氧化硅悬液制造大鼠矽肺模型.建模28 d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肺组织HO-1和NF-κB蛋白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HO-1和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O-1、NF-κB蛋白含量,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C组较B组明显降低,而D组较B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RT-PCR检测各组HO-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5±0.38、1.81±0.74、7.75±0.56,C组较B组表达明显降低,而D组较B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NF-κB 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3.06±0.42、6.15±0.37、1.39±0.14,C组较B组表达明显升高,而D组较B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HO-1、NF-κB共同参与了大鼠矽肺纤维化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其干预可以改变大鼠矽肺纤维化的程度,可为矽肺纤维化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途径.
作者:王焱;李侠;李淑岷;高娟;陈晓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广东省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有效阻断HIV/梅毒传播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按照场所分层抽样、网络招募或同伴推动抽样(respondent driven sampling,RDS)等方法采样,对2009-2013年广东省MSM监测哨点监测到的MSM人群8 77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晓情况、性行为和吸毒行为及HIV/梅毒/丙肝抗体检测结果;趋势分析采用x2“线性和线性组合”趋势检验法.结果 5年共监测8 770名MSM,发现HIV感染者919例,感染率为10.48%.感染梅毒869例,感染率为9.91%; HIV阳性率从2009年的4.74%上升到2013年的11.36%;梅毒感染率除2013年稍有回落外,基本波动在11%左右.结论 广东省MSM人群HIV感染率逐年上升,梅毒感染率水平较高,应加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力度.
作者:付笑冰;林鹏;王晔;李杰;于国龙;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了对制定甲醛意外泄漏应急救援预案提出基本要求,并为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提供依据,运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Fluent软件,选择某木业公司制胶车间40吨甲醛储罐厂房为研究对象,对该厂房甲醛储罐意外泄漏扩散规律进行仿真模拟,预测甲醛突发性泄漏时扩散的程度和范围.结果表明,在甲醛储罐厂房门窗封闭良好、无通风的条件下,甲醛气体泄漏后扩散的浓度和扩散的范围均与泄漏时间有密切关系,在员工活动区,当泄漏发生3~4 min时,空气中甲醛浓度在0.4 mg/m3,但泄漏至5 min时,甲醛浓度可迅速达到10 mg/m3以上.提示一旦发生甲醛泄漏事件,时间是实施紧急处置措施的关键点,在不具备有效的个体防护装备以及不能确保不发生燃烧爆炸情况下,所有员工必须在3~4 min内立即撤离事故现场,确保人身安全.因此,在制定该工作场所甲醛意外泄漏应急预案时,预警时间至关重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救援措施,以保证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张龙连;王鉴;林森;卢玲;凌颖蕾;赵建忠;孟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以减毒沙门菌为载体,构建表达细粒棘球蚴Eg.ferriti蛋白口服活载体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从细粒棘球蚴包囊中分离原头节,超声粉碎后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细粒棘球蚴Eg.ferritin基因,然后将Eg.ferritin基因插入到pYA3341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Eg.ferritin,将重组质粒依次电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3770和X4550,获得重组菌株St-Eg.ferritin,对重组菌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免疫原性进行评价.结果 经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YA3341-Eg.ferritin,Western blot结果证实Eg.ferritin蛋白在重组菌中获得了表达;重组菌株在体外至少传代10次而保证重组质粒不丢失;小鼠免疫试验证实,重组菌安全无毒性;重组菌口服免疫小鼠可检测到Eg.ferritin特异性IgG抗体.结论 本试验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细粒棘球蚴Eg.ferritin蛋白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载体疫苗株,并显示了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包虫病新型口服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作者:王志昇;杨文;陈健茂;林源;吴璟;李红兵;郎多勇;邱红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男男性接触者人群(MSM)行为特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北京市2009-2013年MSM人群监测数据进行HIV感染的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 992例MSM,HIV、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2% (231/2 992)和11.11% (264/2 376).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4.02% (2 813/2 992).近1年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比例为74.36%(2 225/2 992),接受过同伴教育的比例为35.93%(1 075/2 992),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为55.08%(1 648/2 992).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本地居住时间≤1年(OR=1.779)、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未坚持使用安全套(OR=1.474)、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过商业性行为(OR=1.826)、近1年未做过艾滋病检测(OR=1.607)、梅毒检测结果阳性(OR=2.658)是MSM人群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MSM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存在同性商业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率低等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HIV在MSM中的传播.
作者:贺淑芳;孙燕鸣;李桂英;马小燕;卢红艳;张广;贺雄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