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红非;武世伍;柴大敏;马莉;秦燕子;陶仪声
目的:优化金银花的提取工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快捷检测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的方法.方法:以HPLC同时测定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为指标,通过比较醇浓度、回流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4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优化超声波辅助醇法提取金银花的工艺.结果: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佳提取工艺是60%乙醇超声(功率500 W)45 min,再回流提取1 h.结论:建立了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优化的提取工艺经济、高效,能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汤洁;程庆兵;付恩桃;刘修树;范高福;方丽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调查蚌埠市女大学生关于乳腺癌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增强女大学生对乳腺癌的防范意识,降低乳腺癌对女大学生的威胁.方法:随机选取蚌埠市4所高校721名在校女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态度、行为状况.结果:反映乳腺癌知识掌握程度的22个问题有11个问题的知晓率在60%以下,乳腺癌防治知识和乳腺癌危险因素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差,低为25.7%;在防治态度上,96.3%的学生认为早期发现对挽救乳腺癌病人生命非常重要;在行为方面,15.8%的女生有过乳房自检行为;在乳腺癌防治资源获取方面,只有25.8%的女生接受过乳腺癌知识健康教育.结论:蚌埠市高校女生了解乳腺癌知识不够充分,虽然防治态度总体比较积极,但行为执行程度较低,知信行处在较低水平.
作者:刘丁琦;张顺花;梅伟梦;杨昭;方宏坤;卢天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病人抗凝治疗中进行风险评估和精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80例静脉血栓栓塞症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抗凝风险评估与精准护理小组,实施风险评估和精准化护理.观察2组病人在抗凝知识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近期生存质量、出血发生率方面的差别.结果:观察组病人在抗凝知识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近期生存质量4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P<0.01),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栓栓塞症病人抗凝治疗过程中实施风险评估及精准护理可以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明显改善病人的遵医行为,改善病人的近期生存质量,提高抗凝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陈景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单纯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与联合125I粒子腔内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137例,施行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据是否置入125 I粒子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62例),分析2组病人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肝功能、支架通畅情况及生存时间等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术后3月肿瘤大径和小径均明显减小,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也明显改善(P<0.01).比较2组术后9、12、15个月支架通畅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2.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置入治疗在抑制肿瘤生长、改善肝功能、延长支架通畅及病人生存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单纯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
作者:王勇;刘会春;金浩;周磊;庞青;满忠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充质干细胞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细胞,广泛存在于已分化组织中.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无造血功能的干细胞,广泛存在于胎儿和成人的各种组织和脏器中,其中骨髓中的含量多.MSCs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多项分化潜能,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等,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创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MSCs不仅能转化成恶性肿瘤细胞,并且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有影响. MSCs在肿瘤局部的作用可表现为促进肿瘤生长,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肿瘤凋亡,刺激血管生成、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 而MSCs具有向肿瘤组织趋化迁移的特性,可以将MSCs作为肿瘤治疗的载体,通过病毒载体将各种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的基因转染到MSCs来达到抑制甚至杀死肿瘤的作用,因此MSCs与肿瘤的关系成为近期研究热点. 本文就MSCs生物学特性、肿瘤趋向性及与肿瘤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作者:邵俊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前后直肠癌病人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临床效果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切除的直肠癌病人96例为观察组,同期仅行手术切除的直肠癌病人8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人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术前采用6 MV X线直线加速器进行常规分割放疗、化疗;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4~6周进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观察组取未行新辅助放化疗前及行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进行MVD、PCNA及VEGF表达检测;对照组取手术前病检标本及手术切除标本进行MVD、PCNA及VEGF表达检测.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MVD、PCNA及VEGF表达及临床效果与预后情况.记录3年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病人MVD、PCNA表达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病人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对照组复发率为9.3%,观察组复发率为2.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以降低直肠癌病人MVD及PCNA表达.
作者:李兴;马丽娜;彭大为;王美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检测136例儿童肺泡灌洗液标本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情况并初步了解安徽合肥地区MP基因型情况.方法:采用普通PCR技术从136例儿童的肺泡灌洗液标本筛查出已感染MP的标本,并通过巢式多重PCR技术对MP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型分析,对照试验采用FH-MP标准株为DNA模版.巢式多重PCR扩增后的DNA片段构建T载体重组质粒做基因测序验证.结果:普通PCR检测显示有52例MP阳性标本(136例肺泡灌洗液标本).巢式多重PCR技术检测显示MP阳性标本基因型均为P1-Ⅰ型,而标准株FH-MP的基因型为P1-Ⅱ型.重组质粒经过测序后进行片段对比验证其扩增条带均正确.结论:合肥地区儿童MP流行株基因型为P1-Ⅰ型,感染MP的阳性率为38.2%.
作者:汪小五;丁圣刚;王林定;唐振华;朱义朗;高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临床疗效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喉功能保全术的喉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手术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微创气管切开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皮肤凹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减少术中出血以及手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病人应激反应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概率,避免术后皮肤凹陷.
作者:罗通勇;杨华清;徐开伦;岳胜清;贾全凡;袁龙;文晓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制执笔式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器(按压器)在肿瘤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5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34例,B组31例,C组30例.A组采用传统按压方法,拔针后用棉签按压针眼止血;B组采用保留刺点上方的输液贴,拔针后使用按压器按压针眼止血的方法;C组采用拔针后保留穿刺处输液贴用手指按压针眼止血.结果:3组病人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C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按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瘀斑、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按压器应用于肿瘤病人静脉输液拔针时按压舒适、疼痛感小,止血效果好,按压时间优于传统手指按压.
作者:李少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情感特质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糖尿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纳入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照护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接受由Hunley shea所研发的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测评.结果: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干预后2组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引入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能改善病人的情感特质,且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海霞;周维华;王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妊娠晚期产前出血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孕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产前出血分为对照组(82例,产前未出血)和观察组(28例,产前出血).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孕产妇发生妊娠晚期产前出血的原因进行统计,比较2组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28例孕晚期出血原因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颈疾病及其他,发生率分别为50.00%、32.14%、14.29%和3.57%.2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低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和子宫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观察组早产和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儿窘迫和死胎发生率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妊娠晚期产前出血,孕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概率将显著增加,医护人员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及时对其展开针对性临床干预措施.
作者:徐静;陈艳琴;王家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术后胃肠反流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具体的诊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835例行腹腔镜胃癌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胃十二指肠吻合(毕Ⅰ式)386例,胃空肠吻合(毕Ⅱ式)1002例,胃空Roux-en-Y吻合412例,三角吻合35例.结果:毕Ⅰ式术后发生Ⅰ级反流13例,Ⅱ级反流21例,Ⅲ+Ⅳ级反流5例.毕Ⅱ式术后发生Ⅰ级反流39例,Ⅱ级反流67例,Ⅲ+Ⅳ级反流71例.胃空Roux-en-Y吻合术后发生Ⅰ级反流9例,Ⅱ级反流7例,Ⅲ+Ⅳ级反流3例.三角吻合术后发生Ⅰ级反流1例,无Ⅱ、Ⅲ、Ⅳ级反流者.结论:三角吻合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具有较为明显抗反流的优势.
作者:韩晓鹏;许威;李正凯;陶瑞雨;余稳稳;于建平;李洪涛;刘宏斌;马小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反应性嗜血细胞综合征(RHS)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2例诊断为RHS病人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案.同时以骨髓细胞学证实发生嗜血细胞与否分组,比较2组之间的异同情况.结果:主要临床特征为高热发生率95.5%,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生率81.8%,血液系统受累、贫血发生率72.7%,血小板减少50.0%,RHS发生时WBC(19.5±8.1)×109/L,血红蛋白(95.2±14.4)g/L,白蛋白(26.1±4.4)g/L,三酰甘油(3.2±2.1)mmol/L,纤维蛋白原(1.5±0.7)g/L.经骨髓细胞学明确见到嗜血现象11例,嗜血组和非嗜血组病人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11/22)病人经治疗后缓解出院(其中1例失访),病死10例,其中成人Still病5例,淋巴瘤1例,皮肌炎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肠系膜脂膜炎1例.呼吸衰竭是主要死因.结论:风湿性疾病导致的RHS以成人still病多见,其他RHS常见的为淋巴瘤,该病预后差,死亡发生率较高,呼吸衰竭为主要死因.抓住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有助于RHS的早期识别.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可控制疾病的进程.
作者:武加标;任敏;施冶青;赵东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3预处理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即肝脏缺血再灌注组(PBS+I/R组),静脉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1 h后分离支配肝脏左、中、尾叶的肝动脉和门静脉及胆管,应用无损伤微血管夹阻断以上血管60 min;实验组即重组白细胞介素(IL-33)预处理组(rIL-33+I/R组),静脉注射重组IL-33蛋白(每只5μg),1 h后分离上述血管并夹闭60 min;假手术组(Sham组)小鼠除了不夹闭无损伤微血管夹外其余处理同对照组;每组小鼠再均分为3个亚组,每组5只,分别于再灌注6 h、12 h及24 h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17A水平;另将30只同型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测定不同时段缺血肝脏组织IL-33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结果: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IL-33的表达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2 h,PBS+I/R组小鼠血清ALT、AST含量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rIL-33+I/R组血清ALT、AST含量较PBS+I/R组明显降低(P<0.01);HE染色提示rIL-33+I/R组肝细胞损伤、中性粒细胞浸润、肝脏组织MPO含量明显低于PBS+I/R组(P<0.01);ELISA检测血清IL-17A含量提示rIL-33+I/R组明显低于PBS+I/R组(P<0.01).结论:IL-33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17A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朱平;谢莉;董传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优化广玉兰果实的有效成分双和厚朴酚A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提取溶媒中双和厚朴酚A的含量.以双和厚朴酚A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浸泡时间及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双和厚朴酚A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正己烷为提取溶媒,料液比为1:30、浸泡时间为48 h、提取次数为3次.结论: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的双和厚朴酚A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
作者:张松松;靳伟;李红梅;吴成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铜陵县(现义安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问卷调查该区13个乡镇2091户3221名成年居民,了解其一般情况、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等指标.结果:铜陵县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9%,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及是否参加锻炼的居民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腰围、吸烟、饮酒、口味、每日摄入新鲜蔬菜、每日摄入新鲜水果及腌熏肉类频次者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口味适中、每日摄入适量的蔬菜及偶尔进食腌熏肉类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而年龄、BMI和戒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义安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居民高血压防控知识的宣传,形成良好的行为和饮食习惯,全面防治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汪孝东;李远程;钟琦;涂明利;黄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采用胃超声造影探寻胃食管反流病人可能存在的解剖学异常,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48例胃食管反流病人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1名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胃充盈超声造影和消化道钡餐评估并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His角和腹段食管长度;并探讨His角与腹段食管长度的关系及二者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采用胃充盈超声造影与消化道钡餐2种检查方法对His角及腹段食管长度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观察组腹段食管长度小于对照组,而His角大于对照组(P<0.01).以59.03°为截点值,His角诊断胃食管反流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85.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以2.743 cm为截点值,腹段食管长度诊断胃食管反流的敏感性为72.86%,特异性为74.29%,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超声检测腹段食管长度与His角呈负相关关系(r=-0.681,P<0.01).结论:胃充盈超声造影能够准确评价胃食管反流病人的His角,且操作安全无创,对辅助寻找胃食管反流解剖学病因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邵荣瑢;李阳;葛思堂;黄俊艳;李娜;宋兵蕾;孙医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以留守经历为切入口,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以期从实证角度帮助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市、安庆市部分师范院校大学生为被试,调查学生留守经历状况,并综合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父母外出情况、父母外出打工年限、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与父母团聚频率的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双方均外出、父母外出打工年限超过1年、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在小学及以前、与父母团聚频率在半年以上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父母其中一人外出、父母外出打工年限在1年以下、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在初中以上、与父母团聚频率在半年以内的学生(P<0.01).结论:曾经的留守经历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作为教育者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杨影;蒋祥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确诊为DTC肺转移的病人给予相应剂量的131 I治疗,对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局部淋巴结转移、肺外远处转移、清灶治疗前血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手术方式、术后治疗时间和肺部摄取131 I形态等9个因素进行分析,评价131 I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病人的年龄、清灶治疗前血Tg水平及肺外远处转移与疗效有关(P<0.05~P<0.01);经多因素分析,肺外远处转移是影响131I治疗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较好,肺外远处转移是影响DTC肺转移疗效的确切因素.
作者:胡永全;申勇;袁超;陶新全;刘恒超;李卫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单双相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化症状的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用一般情况问卷、躯体症状问卷(S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94例抑郁障碍病人的一般资料、躯体化症状、抑郁情绪进行调查.所有资料输入SPSS20.0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病人躯体症状的均分为(48.16±15.121)分,26.6%的病人的躯体化症状已达中重度.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症状与饮食情况、重大生活事件、用药不良反应出现的症状有关(P<0.05~P<0.01);饮食状况良好者其躯体症状总分和非疼痛躯体症状分数明显低于饮食情况一般和食欲下降者(P<0.05~P<0.01);一年内经历2次以上重大生活事件者,其疼痛症状分数明显高于未经历或经历1次生活事件者(P<0.05);存在3种及以上用药不良反应的病人,其躯体化症状总分和非疼痛症状分数显著高于无药物不良反应或仅有1种不良反应者(P<0.01);躯体症状总分、疼痛维度和非疼痛维度躯体症状和病人的抑郁程度均呈正相关(r=0.337、0.325、0.316,P<0.01).结论:躯体症状在抑郁障碍病人中较为普遍.护理人员重视病人饮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及经历重大生活事件病人的情绪管理,从而促进抑郁障碍病人的全面康复.
作者:李萍;贾守梅;苗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