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晚期产前出血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徐静;陈艳琴;王家俊

关键词:妊娠晚期, 产前出血, 母婴结局
摘要:目的:探析妊娠晚期产前出血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孕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产前出血分为对照组(82例,产前未出血)和观察组(28例,产前出血).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孕产妇发生妊娠晚期产前出血的原因进行统计,比较2组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28例孕晚期出血原因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颈疾病及其他,发生率分别为50.00%、32.14%、14.29%和3.57%.2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低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和子宫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观察组早产和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儿窘迫和死胎发生率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妊娠晚期产前出血,孕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概率将显著增加,医护人员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及时对其展开针对性临床干预措施.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生成拟态在直肠腺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通过搜集相关资料研究直肠腺癌中血管生成拟态(VM)是否存在及其相关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176例直肠腺癌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的方法,观察其中是否存在VM,将其分成阳性和阴性2组,分析VM的存在是否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有关.结果:176例组织标本中35例VM为阳性,阳性率为19.89%,不同性别、年龄组及肿瘤的长径间VM的形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低分化组、伴有血管、神经侵犯组、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VM阳性率显著较高(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VM的阳性表达率越高,病人的生存时间越短(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比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生存时间短(P<0.01);有血管、神经侵犯的病人比无血管、神经侵犯的病人生存时间短(P<0.05).结论:VM存在于直肠腺癌中,且VM的形成对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慈红非;武世伍;柴大敏;马莉;秦燕子;陶仪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视网膜血流的变化对预后判定的指导价值

    目的:探讨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视网膜血流的变化对预后判定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72例(72眼)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的老年人72名(72眼)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体检时进行视网膜血流检测;观察组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曲雷珠单抗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视网膜血流的超声检测,观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治疗前(P<0.01);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患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与预后视力状况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视网膜的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雷珠单抗注射液的应用治疗能有效改善视力与视网膜血流状况,同时视网膜的血流速度变化对病人疗效评估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云;王娜娜;周霞;冯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儿童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及基因型分析

    目的:检测136例儿童肺泡灌洗液标本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情况并初步了解安徽合肥地区MP基因型情况.方法:采用普通PCR技术从136例儿童的肺泡灌洗液标本筛查出已感染MP的标本,并通过巢式多重PCR技术对MP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型分析,对照试验采用FH-MP标准株为DNA模版.巢式多重PCR扩增后的DNA片段构建T载体重组质粒做基因测序验证.结果:普通PCR检测显示有52例MP阳性标本(136例肺泡灌洗液标本).巢式多重PCR技术检测显示MP阳性标本基因型均为P1-Ⅰ型,而标准株FH-MP的基因型为P1-Ⅱ型.重组质粒经过测序后进行片段对比验证其扩增条带均正确.结论:合肥地区儿童MP流行株基因型为P1-Ⅰ型,感染MP的阳性率为38.2%.

    作者:汪小五;丁圣刚;王林定;唐振华;朱义朗;高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超声造影对胃食管反流解剖学病因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采用胃超声造影探寻胃食管反流病人可能存在的解剖学异常,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48例胃食管反流病人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1名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胃充盈超声造影和消化道钡餐评估并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His角和腹段食管长度;并探讨His角与腹段食管长度的关系及二者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采用胃充盈超声造影与消化道钡餐2种检查方法对His角及腹段食管长度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观察组腹段食管长度小于对照组,而His角大于对照组(P<0.01).以59.03°为截点值,His角诊断胃食管反流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85.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以2.743 cm为截点值,腹段食管长度诊断胃食管反流的敏感性为72.86%,特异性为74.29%,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超声检测腹段食管长度与His角呈负相关关系(r=-0.681,P<0.01).结论:胃充盈超声造影能够准确评价胃食管反流病人的His角,且操作安全无创,对辅助寻找胃食管反流解剖学病因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邵荣瑢;李阳;葛思堂;黄俊艳;李娜;宋兵蕾;孙医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人HNA-3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HEK-293细胞的表达

    目的:构建人HNA-3a基因全长的真核表达载体,探索一种检测抗人HNA-3a抗体的实验方法,观察HNA-3a蛋白表达情况.方法:参照GeneBank中人HNA-3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RT-PCR方法反转录HNA-3a基因外显子片段全长,定向克隆到pEGFP-N3载体中,然后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试剂将含目的基因的pEGFP-N3表达载体转染至HEK-293细胞中进行稳定表达,并以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在HEK-293细胞中获高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表达HNA-3a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为检测人血浆中抗HNA-3a抗体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丽;周浩;何宏天;管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其同源性分析

    目的:研究六安市人民医院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基因及同源性.方法:收集2018年4-6月分离自临床标本的肺炎克雷伯菌40株,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鉴定和药敏.采用改良Hodge试验(MHT)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对40株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的筛选,采用PCR方法检测其是否携带已知的主要碳青霉烯耐药基因KPC、OXA-48、NDM-1.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40株CRKP多分离自ICU病房(占55%),以呼吸道来源标本为主(占80%),对常用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均在80.0%以上.MHT和mCIM试验中有33株菌二者均为阳性,2株菌均为阴性,剩下5株MHT试验阳性而mCIM试验结果为阴性.32株菌携带KPC基因,未检出OXA-48及NDM-1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40株CRKP分为7个型别,其中A型34株(占85%),B、C、D、E、F及G型各1株(各占2.5%).结论:分离的CRKP以携带KPC-2基因为主,共有7个型别,以A型为主,为有效治疗和预防CRKP感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王璐;高绪锋;张凤丽;胡燕云;黄颖;徐元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山莨菪碱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SD健康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山莨菪碱预处理组(A组),各16只.S组只做解剖肝门,IR组和A组制备70%大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组于阻断肝血流前30 min,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 mg/kg,S组和IR组静脉注射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大鼠于再灌注后3 h处死,取肺脏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计算肺湿/干重(W/D)比值.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氢还原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组织HE染色病理改变,IR组和A组肺损伤较S组重,A组肺损伤较IR组轻;与S组比较,IR组和A组肺组织W/D比值、MDA含量、MPO活性、HO-1和iNOS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IR组比较,A组肺组织W/D比值、MDA含量、MPO活性、iNOS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HO-1蛋白表达和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山莨菪碱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肺损伤.

    作者:薛小红;李璐;周荣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充质干细胞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细胞,广泛存在于已分化组织中.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无造血功能的干细胞,广泛存在于胎儿和成人的各种组织和脏器中,其中骨髓中的含量多.MSCs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多项分化潜能,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等,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创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MSCs不仅能转化成恶性肿瘤细胞,并且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有影响. MSCs在肿瘤局部的作用可表现为促进肿瘤生长,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肿瘤凋亡,刺激血管生成、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 而MSCs具有向肿瘤组织趋化迁移的特性,可以将MSCs作为肿瘤治疗的载体,通过病毒载体将各种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的基因转染到MSCs来达到抑制甚至杀死肿瘤的作用,因此MSCs与肿瘤的关系成为近期研究热点. 本文就MSCs生物学特性、肿瘤趋向性及与肿瘤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作者:邵俊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反应性嗜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总结反应性嗜血细胞综合征(RHS)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2例诊断为RHS病人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案.同时以骨髓细胞学证实发生嗜血细胞与否分组,比较2组之间的异同情况.结果:主要临床特征为高热发生率95.5%,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生率81.8%,血液系统受累、贫血发生率72.7%,血小板减少50.0%,RHS发生时WBC(19.5±8.1)×109/L,血红蛋白(95.2±14.4)g/L,白蛋白(26.1±4.4)g/L,三酰甘油(3.2±2.1)mmol/L,纤维蛋白原(1.5±0.7)g/L.经骨髓细胞学明确见到嗜血现象11例,嗜血组和非嗜血组病人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11/22)病人经治疗后缓解出院(其中1例失访),病死10例,其中成人Still病5例,淋巴瘤1例,皮肌炎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肠系膜脂膜炎1例.呼吸衰竭是主要死因.结论:风湿性疾病导致的RHS以成人still病多见,其他RHS常见的为淋巴瘤,该病预后差,死亡发生率较高,呼吸衰竭为主要死因.抓住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有助于RHS的早期识别.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可控制疾病的进程.

    作者:武加标;任敏;施冶青;赵东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Castleman病1例误诊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Castleman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Castleman病误诊为肺门淋巴结结核病人的临床诊治资料,并结合误诊文献复习分析其常见误诊疾病,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新思路.结果:该病易误诊为淋巴结结核、肺癌、结节病、淋巴瘤、骨髓瘤、腹部恶性肿瘤及风湿性疾病等.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必要时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该病例终诊断为Castleman病(浆细胞型),予以CHOP方案化疗,病情稳定,短期随访未见复发.结论:Castleman病为一种慢性的巨大淋巴结增生的少见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征性,易误诊为多种临床常见病,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确诊有赖于淋巴结活检和病理学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和化疗.

    作者:刘佳慧;李艳;李陆风;张润;李殿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广玉兰果实中双和厚朴酚A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广玉兰果实的有效成分双和厚朴酚A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提取溶媒中双和厚朴酚A的含量.以双和厚朴酚A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浸泡时间及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双和厚朴酚A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正己烷为提取溶媒,料液比为1:30、浸泡时间为48 h、提取次数为3次.结论: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的双和厚朴酚A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

    作者:张松松;靳伟;李红梅;吴成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高泌乳素血症中巨泌乳素筛查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泌乳素血症中巨泌乳素(M-PRL)对泌乳素(PRL)检测的干扰及应用血清稀释聚乙二醇(PEG)沉淀法筛查M-PRL血症(MP)的可行性.方法:收集84例PRL>30.0 ng/mL病人血清标本,分别使用25%PEG沉淀法及25%PEG沉淀5倍稀释后的血清标本法测定高泌乳素血症病人的PRL水平,以回收率<50%为判断MP的临界值.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稀释PEG沉淀法和PEG沉淀法对MP的诊断价值.结果:使用25%PEG沉淀5倍稀释后的血清标本法对真泌组和巨泌组的PRL回收率分别是116.0%和63.0%,分别高于传统的PEG沉淀法中PRL的回收率的42.0%和101.0%(P<0.05和P<0.01);且血清稀释PEG沉淀法对真性高泌乳素血症检出率98.53%,高于PEG沉淀法的检出率88.23%(P<0.05).血清稀释PEG沉淀法和PEG沉淀法诊断M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0.851~1.0)和0.932(0.828~1.0).结论:采用25%PEG沉淀5倍稀释后的血清标本法可以增加PRL的回收率,提高真性高泌乳素血症的检出率.

    作者:杨青青;张晓梅;李辉;张士荣;周静;严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放射治疗鼻腔、鼻窦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是一种伴有修复性的非肿瘤性良性病变,临床极为少见,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如局部侵袭性. 本病多发生于颌面骨,很少涉及颌骨外组织[1-2]. 近几年国内外陆续有学者文献报道发生于颌骨外的病变[3-6] ,对于原发于鼻腔、鼻窦的病例国内罕见报道,而应用放射治疗该病的报道更少. 现报道收治的1 例鼻腔、鼻窦GCRG术后复发广泛侵犯颅脑的病例,该病人经放射治疗后病变退缩显著. 本文再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同时提出放射治疗对该病的实际价值的思考.

    作者:张琪;江浩;沈学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确诊为DTC肺转移的病人给予相应剂量的131 I治疗,对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局部淋巴结转移、肺外远处转移、清灶治疗前血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手术方式、术后治疗时间和肺部摄取131 I形态等9个因素进行分析,评价131 I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病人的年龄、清灶治疗前血Tg水平及肺外远处转移与疗效有关(P<0.05~P<0.01);经多因素分析,肺外远处转移是影响131I治疗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较好,肺外远处转移是影响DTC肺转移疗效的确切因素.

    作者:胡永全;申勇;袁超;陶新全;刘恒超;李卫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IL-33预处理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3预处理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即肝脏缺血再灌注组(PBS+I/R组),静脉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1 h后分离支配肝脏左、中、尾叶的肝动脉和门静脉及胆管,应用无损伤微血管夹阻断以上血管60 min;实验组即重组白细胞介素(IL-33)预处理组(rIL-33+I/R组),静脉注射重组IL-33蛋白(每只5μg),1 h后分离上述血管并夹闭60 min;假手术组(Sham组)小鼠除了不夹闭无损伤微血管夹外其余处理同对照组;每组小鼠再均分为3个亚组,每组5只,分别于再灌注6 h、12 h及24 h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17A水平;另将30只同型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测定不同时段缺血肝脏组织IL-33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结果: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IL-33的表达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2 h,PBS+I/R组小鼠血清ALT、AST含量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rIL-33+I/R组血清ALT、AST含量较PBS+I/R组明显降低(P<0.01);HE染色提示rIL-33+I/R组肝细胞损伤、中性粒细胞浸润、肝脏组织MPO含量明显低于PBS+I/R组(P<0.01);ELISA检测血清IL-17A含量提示rIL-33+I/R组明显低于PBS+I/R组(P<0.01).结论:IL-33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17A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朱平;谢莉;董传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红细胞对血小板参数缺失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正常而参数缺失的影响.方法:抽取血小板计数正常而其部分参数缺失的病人150例作为测试组,血小板计数正常且参数完全显示的病人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测试组与对照组红细胞参数是否存在差异,红细胞参数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与对照组的红细胞参数相比,测试组MCV、MCH、MCHC较低,而RDW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测试组中,MCV低于正常者占70.00%(105/150),而RDW高于正常者占78.00%(117/150),MCH和MCHC也多发生降低.结论: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对除血小板计数外的其他参数缺失分析有重要影响,其影响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作者:吴冬会;金强;姚晓玲;杨晓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自制执笔式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器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执笔式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器(按压器)在肿瘤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5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34例,B组31例,C组30例.A组采用传统按压方法,拔针后用棉签按压针眼止血;B组采用保留刺点上方的输液贴,拔针后使用按压器按压针眼止血的方法;C组采用拔针后保留穿刺处输液贴用手指按压针眼止血.结果:3组病人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C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按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瘀斑、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按压器应用于肿瘤病人静脉输液拔针时按压舒适、疼痛感小,止血效果好,按压时间优于传统手指按压.

    作者:李少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某县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铜陵县(现义安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问卷调查该区13个乡镇2091户3221名成年居民,了解其一般情况、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等指标.结果:铜陵县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9%,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及是否参加锻炼的居民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腰围、吸烟、饮酒、口味、每日摄入新鲜蔬菜、每日摄入新鲜水果及腌熏肉类频次者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口味适中、每日摄入适量的蔬菜及偶尔进食腌熏肉类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而年龄、BMI和戒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义安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居民高血压防控知识的宣传,形成良好的行为和饮食习惯,全面防治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汪孝东;李远程;钟琦;涂明利;黄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单纯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与联合125I粒子腔内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137例,施行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据是否置入125 I粒子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62例),分析2组病人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肝功能、支架通畅情况及生存时间等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术后3月肿瘤大径和小径均明显减小,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也明显改善(P<0.01).比较2组术后9、12、15个月支架通畅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2.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置入治疗在抑制肿瘤生长、改善肝功能、延长支架通畅及病人生存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单纯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

    作者:王勇;刘会春;金浩;周磊;庞青;满忠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二氧化钛涂层外固定支架钛螺钉预防钉道感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估二氧化钛涂层螺钉的抑菌能力,观察其用于外固定支架对骨折钉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二氧化钛涂层螺钉,体外进行抑菌实验.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钉道(MO)组和二氧化钛涂层螺钉(TG)组各15只,建立骨折合并钉道感染模型,术后定期分别摄X片、拍照、取材进行HE染色,细菌培养和计数.结果:TC组的抑菌圈半径为(2.96±2.86)cm,大于TS组(33.96±6.10)cm(P<0.01).术后1 d、1周和4周MO组软组织炎性评分均高于TG组(P<0.05~P<0.01).术后1 d细菌数(对数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4周TG细菌数量(对数值)均较MO组下降(P<0.01).术后1 d、1周、4周,MO组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且逐渐增多,而TG组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MO组均表现为部分骨组织螺纹破坏吸收;TG组则均表现为钉道螺纹清晰无破坏及吸收.X线示,TG组1周时骨折线开始模糊,而MO组骨折线仍较清晰;4周时,TG组骨折端已达骨性愈合,MO组骨折端位移仍较明显,未达骨性愈合.结论:二氧化钛涂层螺钉有光催化杀菌作用,用于外固定支架可有效预防骨折钉道感染.

    作者:刘少扬;张铁骑;余月明;王军;钱光;周雷;王明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