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合血清PSA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价值

燕小朋;张学珍;梁姗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超声, 穿刺活检,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价值.方法:对140例前列腺血清PSA增高拟诊前列腺癌病人TRUS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0例血清PSA增高病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47.8%.随着血清PSA值的升高,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检出率越高(P<0.01).术后肉眼血尿19例(13.6%),大便带血6例(4.3%),发热4例(2.9%),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血PSA增高病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后入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术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行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127例,根据固定节段不同分为短节段组(67例)、长节段组(35例)和伤椎节段组(25例);观察各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随访1~2年,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为长节段组>伤椎节段组>短节段组(P<0.01);术后卧床时间短节段组>伤椎节段组>长节段组(P<0.01);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恢复情况长节段组和伤椎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短节段组(P<0.01);3组病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不良情况.结论:短节段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长节段及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复位及确保伤椎前缘高度方面优势更明显.

    作者:方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NGAL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及其与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病人共95例,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UAER<20μg/min)2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20μg/min200μg/min)40例,选取非DKD并排除其他肾脏病的正常对照39名.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NGAL水平,对不同分组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相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NGAL与sCr、BUN、CysC及eGFR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评估NGAL对早期DKD诊断的敏感度.结果:NA、MA、CA组NGAL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CA组高达(185.65±61.76)ng/mL.Spearman分析显示,NGAL与BUN、sCr、CysC呈正相关关系(rs值分别为0.395、0.408和0.257,P<0.05~P<0.01);NGAL与eGFR、Alb呈负相关关系(rs值分别为-0.328和-0.430,P<0.01);以UAER>20μg/min为界,MA与CA组病人血清NGAL与CysC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5和0.789.结论:早期DKD病人血清NGAL与BUN、sCr、CysC及eGFR存在相关性,NGAL可作为诊断早期DKD的敏感指标.

    作者:马续祥;陈卫东;纵晓英;王道洋;黄玉萍;李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BRMS1 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BRMS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RMS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0.420±0.133,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高表达0.836±0.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BRM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BRMS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并有可能成为反映结直肠癌转移潜能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年峰;袁圆;王海涛;芦华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联合环孢素治疗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环孢素治疗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近期及远期的疗效.方法:将24例老年ITP随机分成对照组12例(地塞米松40 mg/d,4 d),观察组12例(地塞米松40 mg/d,4 d,联合环孢素3 mg·kg-1·d-1).观察治疗后近期(1周、2周)和远期(1个月)外周血血小板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7 d 2组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和1个月,观察组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7 d、14 d和1个月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14 d显著低于治疗后7 d(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环孢素能提高老年ITP近期和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马圣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健康与非健康人群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比较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参考值在健康与非健康人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98例相关样本,按照除MPO外的心血管指标如总胆固醇、血脂、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分为正常组(330例)与非正常组(668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健康成人血浆MPO的含量,分别统计MPO含量分布,评价检测方法.结果:血浆MPO水平与性别有一定相关性,和总胆固醇、血压、血脂、血常规和心电图具有一定关联.结论:血浆MPO水平参考值的建立,可以起到心血管异常状态预警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研究

    目的:利用D12492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为NAFLD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组,正常组20只采用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2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模型.分别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进行体质量、肝质量、肝组织匀浆检测,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肝脏三酰甘油等指标变化,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从第4周开始高于正常组小鼠(P<0.05~P<0.01),而肝脏质量从第8周开始高于正常组小鼠(P<0.05);与正常组小鼠比较,从第8周模型组小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P<0.05~P<0.01);各时间点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正常组(P<0.05~P<0.01);从第12周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三酰甘油含量升高(P<0.05和P<0.01).肝组织HE染色示:从第12周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见脂肪变,并散布全肝,肝细胞肿胀,细胞质易见脂肪空泡,肝细胞有炎性改变;至第16周模型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较前严重,且出现大量炎细胞的浸润.结论:通过高脂饮食诱导的非NAFLD小鼠模型是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简单,重复性强,可为NAFLD的机制研究及药物治疗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

    作者:江云;高月求;朱明清;李曼;张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安徽省六安市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3466例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1项病原体的IgM抗体,对患儿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儿至少一种病原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31.4%,其中阳性检出率高的是肺炎支原体,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同时2种及2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的患儿,病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为2.9%.男患儿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患儿,春冬季病原体检出率高于秋夏季节.结论:安徽省六安市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出率高的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临床上多与其他病原体病毒混合感染.

    作者:耿松乔;马晓燕;刘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首次翻身时间对胸腰椎术后病人的影响

    目的:探讨适当提前翻身时间对胸腰椎术后病人压疮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胸腰椎手术病人按首次翻身时间分为2 h组(39例)和6 h组(41例),2 h组于术后2 h为病人进行首次翻身,6 h组于术后6 h为病人进行首次翻身,对翻身后病人的生命体征、切口引流量、舒适度及压疮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术后压疮发生率、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在2组病人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h组病人术后睡眠状况和疼痛情况均优于6 h组(P<0.05和P<0.01).结论:适当提前病人首次翻身时间虽未明显降低胸腰椎术后压疮发生率,但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舒适度,对病人生命体征、切口引流量等无明显影响.

    作者:柴美婷;马立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Sandwich教学法在《介入放射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Sandwish教学法在《介入放射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2013级影像本科学生60人,随机选取30人为对照组,实行传统教学法;30人为观察组,实行Sandwich教学法,课堂教学后对2组学生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理论试卷考试及实验技能考核.结果:观察组教学效果评价、理论试卷考试及实验技能考核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介入放射学实验教学中使用Sandwich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临床思维及职业适应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谢波;徐向明;许红;王玲玲;谭玉林;魏建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厚朴酚葡萄糖苷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索联苯型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厚朴酚葡萄糖苷(magnolol-2-O-β-D-glucopyranoside,Mag-glu)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研究.方法:MTT法检测化合物对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运动、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化合物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ag-glu具有抑制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划痕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浓度的Mag-glu处理MDA-MB-231细胞24 h后,细胞水平运动运动能力明显下降(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经过不同浓度的Mag-glu处理细胞24 h和48 h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随着Mag-glu浓度的增加,HIF-1α、MMP-9、COX-2的表达均下调.结论:Mag-glu在体外能够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HIF-1α 信号途径,导致其下游顾客蛋白COX-2和MMP-9的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苗健;马涛;李楠;张松松;霍强;吴成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微钙化钼靶X线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微钙化钼靶X线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前均行X线摄影伴有微钙化的乳腺癌病人35例及乳腺良性病变37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其钙化数目、密度、密集度、形态及分布特点.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微钙化在密度、数目、密集度、形态及分布5个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乳腺癌中表现为低密度为主的微钙化比例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乳腺癌钙化数目>20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乳腺癌微钙化密集度>10/cm2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1).形态上良性组粗颗粒样钙化所占比例高,乳腺癌组仅出现1例,乳腺癌组中细沙样、线形分支样、蠕虫样及混合型钙化出现率高(P<0.01).分布上弥漫状分布仅见于良性组,线状及段状分布乳腺癌组所占比例较高(P<0.01)结论:微钙化灶的数目、密度、密集度、形态及分布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病变有一定关系,其钼靶X线征象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作出初步判断.

    作者:张超;王静;陈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Kif2a在男性精液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男性精液Kif2a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收集精液标本70例并对其进行除杂处理,提取精液细胞总RNA,测定其浓度后逆转录为cDNA,荧光定量PCR检测Kif2a mRNA表达量.根据WHO第5版人类精液检验与处理实验室手册中精液各参数(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和精子密度)的参考范围对样本进行筛选分组(正常组和异常组).结果:精子存活率及精子活力正常组的Kif2a mRNA表达量均是其异常组的7.5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密度组正常组Kif2a mRNA表达量与异常组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f2a表达低下的精母细胞可能因为精子细胞纺锤体未能形成,造成精子活力与活率低下,对受孕产生影响.

    作者:李倩珺;徐韫健;林豪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肿瘤手术室实习护生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在肿瘤手术室护理专业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将12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实施核心能力培养带教模式.通过理论测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对2组护生的业务能力进行客观评价;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护生的实习满意度和医生、护士对护生核心能力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护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扩展和运用方面的理论知识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护生科研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能力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有计划、分步骤的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带教,能够使护生更迅速和全面地掌握护理要点,胜任相关工作.带教效果提升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吴秀;张静;王远航;李莉;张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人工肝治疗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人工肝治疗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人工肝治疗病人2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人工肝治疗存在的主要并发症.另随机选择2017年4-12月人工肝治疗病人24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对照组存在的并发症,分析相关因素,制定相应对策,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比较2组病人感染、穿刺处出血和血肿、深静脉血栓及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观察组感染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率、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降低人工肝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乔艳;郭普;刘晓红;李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7在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免疫炎症反应成为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重点. 随着缺血部位细胞的凋亡,炎症细胞不断浸润、活化,产生大量的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其同源因子[1] ,IL-17再通过诱导炎症介质、趋化因子等导致组织器官的炎性损伤,在缺血后期呈现级联瀑布式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缺血部位组织的损伤[2]. 因此,本文以IL-17为切入点,对其在脑梗死及其发病因素中的作用作一阐述,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任青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家属依从性对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康复进程的影响

    目的:了解家属依从性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水平及其肢体康复进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自行研制的病人家属依从性问卷测试病人家属依从性高低,通过依从性得分将101名脑卒中病人家属分为高依从性组(40~80分)及低依从性组(16~39分).于病人发病起2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其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发病起第2周、第4周,2组FMA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比较,发病第2、4和8周FMA和Barthel指数均依次性升高(P<0.01).病人家属性别、工作状况、脑卒中知识、经济基础、文化程度5个变量对依从性有影响(P<0.05),其中工作状况中离职、脑卒中知识中的不了解和基本了解、经济基础年收入>20万是其危险因素.结论:增强脑卒中病人家属的依从性,对病人康复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鲁剑萍;张洁;孙慧君;刘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联合文献教学法在神经病学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应用

    目的:探索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分别联合文献教学法中更适合临床神经病学规培医师的教学方法.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录的规培医师共30人,随机分为2组,各15人,其中对照组应用PBL联合文献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则应用CBL联合文献教学法,教学内容选自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教材,为期10月,教学结束后,对2组规培医师进行临床知识考核和科研能力比较.结果:观察组规培医师的笔试成绩、病例分析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及科研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CBL联合文献教学法更适合神经病学规培医师的教学.

    作者:钱伟东;庞雪蕊;高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CysC、Hcy、hs-CRP及D-D水平,探讨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CysC、Hcy、hs-CRP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ysC、Hcy、hs-CRP及D-D四项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敏感度为91.26%,特异度为63.32%,阳性预测值为89.79%,阴性预测值66.37%,Youden指数为0.78.各指标联合检测均优于其他单项检测值(P<0.05).结论:CysC、Hcy、hs-CRP及D-D四项指标表达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病情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有中;郑重;谢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集束化干预预防ICU病人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预防ICU病人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ICU 55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其中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干预护理.记录2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比较2组多重耐药菌发生情况、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多重耐药菌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71%、7.14%、3.57%,均低于对照组的37.04%、33.33%、25.93%(P<0.05);ICU住院时间为(23.25±8.57)d,较对照组的(40.84±13.48)d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ICU病人实施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预防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的发生,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ICU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娜;潘成梅;蒋维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IgA、IgA/C3和IgA/C4比值在IgA型肾病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IgA、IgA/C3和IgA/C4比值水平在原发性IgA肾病与非IgA型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肾穿刺病理检测确诊的IgA型肾病64例和非IgA型肾病67例血清样本,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病人血清IgA、C3与C4水平,并计算IgA/C3、IgA/C4的比值.通过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血清IgA、IgA/C3和IgA/C4在预测IgA肾病的价值.结果:原发性IgA肾病病人血清IgA、IgA/C3和IgA/C4比值较其他肾小球性疾病组明显升高(P<0.01),IgA、IgA/C3和IgA/C4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2、0.718和0.747.结论:在无肾穿刺病理诊断的条件下,IgA和IgA/C3及IgA/C4比值在原发性IgA肾病鉴别诊断中可起一定辅助作用.

    作者:李团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