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在足踝骨折病人术后的效果研究

王宗桂;于晓玲

关键词:足踝骨折, 疼痛, 急性疼痛管理模式, 急性疼痛服务
摘要:目的:研究以护士为基础、以临床医生和麻醉医生为督导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NBASS-APS)在足踝骨折病人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足踝骨折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给予以护士为基础、以临床医生和麻醉医生为督导的NBASS-APS;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由病区护士和医生实施术后镇痛管理.比较2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术后24 h、48 h内睡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情况及病人对术后疼痛管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病人在10分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的四个指标VASmax、meanVAS、Tmax、PVAS的得分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干预组病人术后24 h和48 h睡眠时长多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NBASS-APS应用于足踝骨折手术病人能有效地降低疼痛水平,恢复生理功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适合于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T三维重建配合3D打印技术 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配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T三维重建的多种后处理技术明确寰枢椎病变13例作为观察组,再将CT三维重建、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形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并与13例之前已通过X线透视置钉法的病例(对照组)进行置钉效果比较.结果:对照组13例共置椎弓根螺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9枚,Ⅱ类置钉18枚,Ⅲ类置钉14枚,成功率65.9%;观察组共打印颈椎模型13例,设计导向模板21个,5例由于先前通过X线透视仅在枢椎两侧的椎弓根内置钉,只制作出枢椎的导航模板;模拟手术同样置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15枚,Ⅱ类置钉21枚,Ⅲ类置钉5枚,成功率87.8%.结论:CT三维重建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的判断寰枢椎病变,并能配合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个体化的导航模板,使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变得既安全又省时,并能在术后准确评估置钉效果.

    作者:郭飞;王全鹏;代建昊;张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晚期NSCLC一线化疗病人46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组22例(培美曲塞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组24例(吉西他滨组).比较2组病人的近期疗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培美曲塞组和吉西他滨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6.4%和29.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5%和45.8%,中位PFS分别为6.5个月和6.0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培美曲塞组和吉西他滨组粒细胞减少分别为36.4%(8/22)和66.7%(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相似,但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低,病人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梅;刘静;周争光;汪蕊;吴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离心前保存和冷冻保存时间对HCV RNA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本离心前保存和冷冻保存时间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核糖核酸(RNA)含量的影响.方法:筛选高、低载量的HCV RNA反应性标本各一个,接驳混匀其血浆和浓缩红细胞,从混匀好的2个血袋中各留取48支试管,每12管为一组,分为离心前保存0、4、8、24 h组,比较离心后各组间HCV RNA检测结果.挑选HCV RNA反应性标本一个,从其浆袋中留取32支试管冷冻保存,每8管为一组,分为冷冻保存1、7、30、40 d组,比较各组间HCV RNA检测结果.结果:4℃保存条件下,高、低载量组在离心24 h内各个时间段的HCV R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间点高载量组HCV RNA含量明显高于低载量组(P<0.01);-20℃保存条件下,40 d内不同冷冻保存时间HCV RNA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核酸检测标本4℃保存可在24 h内离心,-20℃保存可在40 d内完成检测.

    作者:朱楠;胡文佳;朱姗姗;王金花;蒋昵真;冯晨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神经阻滞联合干扰电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干扰电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PHN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口服普瑞巴林,给予相应部位的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同样口服普瑞巴林,给予相应部位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干扰电疗法.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的VAS评分和Q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和QS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2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显效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干扰电疗法能有效缓解或解除PHN病人疼痛,且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倩;林学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分析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方法:将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志愿者均于同一时间完成同一部位3次末梢指血、空腹静脉血的血样采集,使用同一仪器于取样后0、3、6h时检测血常规;统计血样采集时间,分别对比指血、静脉血3次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对比指血3次采集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平均值与静脉血3次采集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平均值间的差异性;指血、静脉血3、6h检测结果与同一采血方式即刻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末梢血采集时间为(51.39±10.62)s,短于静脉血的(115.27±36.74)s(P<0.01).末梢血样血常规各指标3次检测结果之间比较显示,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指标均为第1次低于第2次(P<0.05),第3次结果低于第1次和第2次(P<0.05和P<0.01);红细胞计数第1次检测结果与第2次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大于第3次(P<0.05和P<0.01);红细胞压积第1次检测结果与第3次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第2次(P<0.01);血小板计数为第2次低于第1次(P<0.01),第1次和第2次均低于第3次(P<0.01).静脉血样血常规各指标3次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采血后即刻行血常规3次检测结果比较显示,除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第3次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各次数结果均为末梢血水平低于静脉血样(P<0.01).末梢血采血后3 h和6 h血常规检测结果均低于即刻时结果(P<0.05和P<0.01),且采血后6 h结果低于3 h(P<0.01);静脉血采血后3 h血常规检测结果与即刻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6 h血常规检测结果低于即刻和3 h(P<0.01);各时间点静脉血各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末梢血的结果(P<0.01).结论:末梢血样采集时间短,但血样稳定性差,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差;静脉血样采集时间长,血样稳定性强,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高;对于血常规的检测应以静脉血样为首选,并于采集后的3h内完成检测,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作者:姚怡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ROC曲线分析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游离雌三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游离雌三醇(fE3)、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17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分为子痫前期组49例和妊娠期高血压组68例,另选择9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孕15~20周和孕24~28周抽取各组孕妇肘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比较孕15~20周和孕24~28周时各组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根据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APP-A、fE3、β-hCG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3组孕产妇年龄、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孕15~20周时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4~28周时子痫前期组血清PAPP-A、fE3水平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β-hCG水平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孕24~28周时血清PAPP-A水平与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和P<0.01),血清fE3水平与孕周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β-hCG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及三项串联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均有预测价值(P<0.01),三项指标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高(0.857),其预测价值优于任何一种单项指标.结论:子痫前期孕妇孕中期血清PAPP-A、fE3水平降低,β-hCG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孕24~28周时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能够为预测子痫前期提供依据.

    作者:杨斌;张建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应用纳米碳混悬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病人术中使用纳米碳混悬液,对照组术中不使用混悬液,对2组病人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清扫淋巴结总数221枚,其中淋巴结黑染率为97.29%(215/221);对照组淋巴结总数为165枚.观察组阳性淋巴结比例、<0.3 cm淋巴结比例和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术前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对照组血钙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P<0.01),观察组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米碳混悬液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提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彻底性,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珂;曾宪海;赵海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保护动机理论在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在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其中对照组62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分析2组病人干预后的血糖和体质量指数(BMI)控制情况,并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和生存质量评估量表对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B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除规律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的生存质量量表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病人血糖水平和BMI的控制,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作者:胡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手术管理中实施精益管理方案对手术量完成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将精益管理方案应用于手术管理中对手术量完成率、医护人员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未实施精益管理方案)期间开展的800台择期手术作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6-12月(实施精益管理方案)期间开展的800台择期手术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手术量完成及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量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加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医护人员对手术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手术管理中实施精益管理方案可促进手术室手术准时开台,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加班时间得到明显缩短.

    作者:林秋燕;胡亚兰;赖春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大鼠体内多西他赛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药物浓度,探讨不同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大鼠体内对多西他赛多次给药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尾静脉注射分别给予2倍临床等效量(3.6 mL/kg)、临床等效量(1.8 mL/kg)、1/2倍临床等效量(0.9 mL/kg)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给药7 d,第7天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 min后,注射多西他赛15 mg/kg,按时间点采集血样处理并检测分析,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多次给药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AUC、Cmax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使用多西他赛后血药浓度有所降低,对多西他赛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邢亚群;王迪生;汪庆飞;孙思雨;吴小祥;陈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的作用

    目的:探讨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的作用.方法:SD大鼠20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组)、假手术组、8%O2+92%N2组(低氧A组)和15%O2+85%N2组(低氧B组),各51只.比较各组大鼠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4组大鼠脑组织HIF-1α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低氧A组HIF-1α表达水平高,其后依次为低氧B组、假手术组、HIBD组(P<0.01).4组大鼠学习潜伏期、记忆潜伏期、学习错误次数和记忆错误次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假手术组4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1),而低氧A、B组的记忆潜伏期和学习错误次数、记忆错误次数均少于HIBD组(P<0.05~P<0.01),低氧A组的学习潜伏期亦少于HIBD组(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进行单次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能够有效促进HIF-1α表达,提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罗鑫刚;邓青青;肖慧媚;裴铮;易爱文;常燕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究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照顾,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2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均接受生活质量量表(SF-36)测评,比较2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期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干预后2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期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P<0.01).2组病人干预前治疗依从性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P<0.01).结论: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引入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荐应用.

    作者:高冰;谢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集束化护理在脊柱围手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脊柱围手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脊柱手术病人34例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脊柱手术病人3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病人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病人住院满意度.

    作者:杨秋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三种内固定方案在大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手术、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手术三种内固定方案在大龄肱骨近端骨折患儿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150例肱骨近端骨折大龄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不同手术方案将病人分为3组,分别为克氏针组、接骨板组、髓内针组,比较3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评分、输血情况、预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3个指标均为:接骨板组大(P<0.01),克氏针组次之(P<0.01),髓内针组小(P<0.01);3组病人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Constant评分、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术中输血率、预后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7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小,骨折愈合快速,是临床工作中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喻亮;王盛;孙法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氨氯地平组40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厄贝沙坦组40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的血压、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结果:2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24 h尿蛋白排泄率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一氧化氮、内皮舒张功能均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内皮素水平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P<0.01);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血压,但在改善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厄贝沙坦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张爱萍;柯亨记;佘开儒;王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脂肪干细胞异位成骨修复兔上颌大面积缺损效果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异位成骨修复上颌骨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建立兔上颌缺损模型,取自体脂肪干细胞进行异位成骨修复,活体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活检结果显示,实验动物新生骨组织血管化良好,为成熟骨组织结构.重建术后2个月,腹直肌基本上完全萎缩,上皮化良好.丙烯酸固定桥修复成功,修复功能良好率为95.0%.术后6周,常规下颌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实验动物新生骨量明显,缺损边缘及中央均有明显新骨生成,术后8周,缺损已经完全修复.结论:脂肪干细胞异位成骨修复兔上颌骨大面积缺损无明显排斥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章立群;任英华;杨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恢复期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人伤后早期白质纤维束损伤与恢复期时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例DAI病人(DAI组)在伤后早期进行磁共振DTI检查,并与1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使用Track和MRIcron软件对DTI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不同感兴趣区域(ROI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DAI组和对照组ROI区的FA值和ADC值.对DAI病人恢复期中(17.26±4.31)个月行认知量表评估,并与受教育程度类似的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所使用的认知量表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数字倒背测试(湖南版)、加利福尼亚言语学习测试量表、连线测验和Stroop色-词测试.比较2组认知功能的差异.对DAI组的DTI参数值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伤后早期,DAI组病人所有ROI区的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钩束和下纵束的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ROI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AI组病人在恢复期中的数字倒背测试、加利福尼亚言语学习测试、短时自由回忆和短时线索回忆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而连线测验、Stroop色-词测试卡片1、Stroop色-词测试卡片2和Stroop色-词测试卡片3评分均增高(P<0.05~P<0.01).易损区钩束、下纵束、上纵束和前冠状束的FA值与工作记忆量表和执行功能量表总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易损区钩束、下纵束、上纵束和前冠状束的ADC值与工作记忆量表和执行功能量表总分无明显检查相关关系(P>0.05).结论:DAI病人早期磁共振DTI检查有助于预测伤后恢复期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为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顾磊;范家权;杨先清;杨建业;霍健;文明;沈伟;朱成铜;李道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PCI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EPCs动员和VEGF、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AMI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50例.另选取非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病人的EPCs动员、VEGF含量和TLR4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EPCs细胞数量和VEGF水平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P<0.01),TLR4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大剂量组EPCs细胞数量和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1),TLR4水平明显降低(P<0.01),常规剂量组TLR4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EPCs细胞数量和VEGF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常规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病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增加行PCI术病人外周血VEGF表达,动员骨髓EPCs参与修复损伤的血管内膜,降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具有抑制炎症、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马秋恩;刘虹;王晓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阶梯式康复护理在半月板关节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病人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膝关节功能,提升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桦;朱爱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延伸护理对冠脉介入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延伸护理对冠脉介入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8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2组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提供延伸护理干预,采用自我管理水平量表(CSMS)、生活质量量表(SAQ)及临床客观资料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7个维度、生存质量5个维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血脂、血压、血糖的达标人数以及戒烟、限酒的管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针对性延伸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健康行为、生存质量,提升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周彤;李妙男;宣玲;姚胜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